1.中超联赛的冠军分别是哪些队伍?
2.中国足球职业联赛有哪些级别?
3.中国足协D级教练员有什么用
4.我国职业足球发展趋势?
中超联赛的冠军分别是哪些队伍?
中超联赛的冠军分别是:大连万达(大连实德)、上海申花、山东鲁能泰山、深圳健力宝、长春亚泰、北京国安、广州恒大淘宝、江苏苏宁易购、上海上港。
2020年因为疫情的缘故,中超用的是赛会制的比赛方式,经过几个月的激烈角逐,江苏苏宁易购与广州恒大淘宝闯入决赛,最终江苏苏宁易购两回合以2:1的战胜广州恒大淘宝,获得2020年的中超联赛冠军。
广州恒大淘宝是夺得中超联赛冠军最多的球队,共八次夺冠;夺得中超联赛冠军第二多的是大连万达,共计七次夺冠。
扩展资料:
中国足球协会,简称“中超”、“中超联赛”,参赛球队数固定在16支,是中国大陆地区最高级别的职业足球联赛(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有直属于国际足联与亚足联的足协与联赛)。
中超联赛开始于2004年,中国足球协会在总结中国十年职业足球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升中国职业足球竞赛水平和品牌,正式推出“中国足球协会”。
前身为1989年成立的中国足球甲A联赛。? 由中国足球协会组织,中超联赛有限责任公司运营,是全亚洲最具竞争力、平均上座率最高的足球联赛之一,冠军将获得火神杯。
中超联赛第一届有12支球队参加,前两届暂停升降级制度,于2006赛季恢复“升二降二”的升降级制度。百度百科-中国足球协会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有哪些级别?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中超、中甲、中乙、中冠,中超是中国足坛的顶级联赛,其次是中甲,中乙。这三个级别的联赛都取不跨年赛制,赛程较长;而第四级别的联赛中冠水平较低,赛事也比较集中,举办时间长度不如前三个级别。
1、中超联赛
中超联赛是中国大陆地区最高级别的职业足球联赛,中超联赛开始于2004年,前身为1989年成立的中国足球甲A联赛,由中国足球协会组织,中超联赛有限责任公司运营,是全亚洲最具竞争力、平均上座率最高的足球联赛之一,冠军将获得火神杯。
2、中甲联赛
仅次于中超的中国次级别联赛,中甲联赛中比较有实力的队伍有机会升入中超。由于中国足球股权的不稳定,中甲联赛很多球队会因为东家的更迭而退出联赛或者解散,因此这个联赛的球架构并不稳定。经常参加中甲联赛的球队有北京北控(北体大),新疆天山雪豹,以及大量江浙沪地区的球队。
3、中乙联赛
中国足球协会乙级联赛成立于2004年,前身是1956年举办的全国足球乙级队联赛(简称:乙级联赛)。中乙的一大特色在于除了俱乐部之外,中国U20国家队也会参加这一赛事来“练兵”。
4、中冠联赛
中国足球协会会员协会冠军联赛,简称中冠联赛,由中国足球协会于2002年创办,是中国足球联赛体系中的第四级联赛,属于业余联赛;先后使用全国足球业余(丙级)队联赛、全国足球业余联赛和中国足球协会业余联赛等名称,2018年改为现名。
中超联赛赛制
中超联赛以主客场双循环的方式进行,全赛季共34轮,中超联赛执行“升3降3”政策,即:中超联赛第16名、第17名和第18名直接降入中甲联赛,中甲联赛第1名、第2名和第3名直接升入中超联赛。
排名办法
(一)每队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
(二)中超联赛当年度比赛全部完成后,积分多者名次列前。 如果两队或两队以上积分相等,依下列顺序排列名次:
1、积分相等队之间相互比赛积分多者,名次列前。
2、积分相等队之间相互比赛净胜球多者,名次列前。
3、积分相等队之间相互比赛进球数多者,名次列前。
4、所属俱乐部的预备队在本赛季预备队联赛中的名次列前者,名次列前。
5、积分相等队在当年中超联赛全部比赛中净胜球多者,名次列前。
6、积分相等队在当年中超联赛全部比赛中进球数多者,名次列前。
7、 公平竞赛积分高者列前( 红黄牌减分, 每张黄牌减1分、每张红牌减3分)。
8、以抽签办法决定名次。
(三) 中超联赛赛季进行中,积分高者名次列前,积分相等队排名相同。
中国足协D级教练员有什么用
持D级证书者,可从事青少年足球培训。
目前亚足联的等级教练员培训制度分为职业级(PRO)、A级、B级、C级四个等级,D级和E级是中国特有的级别,D级是中国足协和亚足联根据中国国情而设定的一个级别。
E级是足协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到民间足球,6个级别的课程,必须从最低的E级开始,不得越级报考。并且在A级之后,还会有专业方向,如守门员教练、体能教练培训。
中国足协规定,D级证书有效期限也为四年,持有教练员证书的教练员,如果在有效期内不参加继续培训或上一级别的培训课程,证书则失效。
D级教练员主要是为中小学和基层培养足球教练,报名条件相对宽松,对象一般是体育教师、体育院校毕业生、退役足球运动员和足球爱好者。获得D级证书后,才能继续考高级别的证书。
扩展资料:
中国足协改革调整方案
1、改革足协内部管理架构
为加强青训工作,在原有青少部基础上,新成立男足青训部和女足青训部,为加强对职业联赛的分级管理,拟将原有的执行局拆分为中超联赛部、中甲联赛部、中乙联赛部三个新部门,将成立法务部,严肃查处赛风赛纪问题。
2、面向社会招聘专才
面向国内外招一批足球竞赛、训练、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担任青训总监、竞赛主管、裁判主管等职务,并将于明年开始试行中国足协与中超俱乐部、会员协会之间互相选派工作骨干到对方进行挂职锻炼的双向人才交流培养制度。
3、对俱乐部财务监管
成立准入审查部,并引入第三方审计公司,进一步加大对俱乐部账务的审查监管力度。新赛季继续实行引援调节费制度,严厉打击签订阴阳合同等违规违法行为。
4、裁判工作改革
2018年开始,每轮联赛都有的邀请国外高水平裁判员来中国执法,同时选派我国优秀裁判员赴国外联赛执法,通过双向交流,进一步提高我国裁判员业务水平,推出职业裁判制度,建设一支职业裁判队伍。
5、建立健全五大青训体系
建立健全“俱乐部职业青训体系、省市体育局青训体系、城市青训体系、体教结合校园青训体系、社会青训体系”五大青训体系。
6、布局国际、国内两类青训中心
建立一批由中国足协主导、国内统一标准的青训中心和两大国际青训中心(欧洲和南美),选送国内优秀青少年球员出国训练和比赛。
7、突出青超联赛为青少年竞赛体系的核心地位
继续实施主客场赛制和单年龄段设置,推进校园足球队伍与职业U系列队伍同场竞技。各俱乐部的青训梯队在参加自己比赛的同时,也都要参加青超联赛。
8、深化教练员培训制度改革
下放D级教练员培训权给地方足协,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成立中国足球教练员学院;加大教练员培训力度,扩大讲师队伍,增加培训频次。
9、完善运动员联合机制补偿与培训补偿制度
成立注册管理部,进一步严格球员注册、转会制度,对拒不执行补偿政策的俱乐部依据规定进行严厉处罚(如可以进行罚款、扣除联赛分红、扣除联赛积分、减少转会名额、限制球队球员报名数量、取消准入资格等)。
10、推动俱乐部名称中性化
各俱乐部要加快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逐步优化股权结构,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逐渐实现俱乐部名称的中性化和非企业化。
11、加大扶持女足重振“铿锵玫瑰”
普及校园女足,完善青少年培养体系,改革女足职业联赛,提高女足队员的保障和待遇,加强女足国家队建设。
实施以“男足带动女足”、“男足反哺女足”的发展战略;对发展女足的职业俱乐部给予一定的特殊政策,以职业联赛带动女足发展。
12、2018赛季中超、中甲联赛、中国足协杯赛外籍球员、U23球员出场相规定
11名首发球员中至少有1名U23球员。
外籍球员的累计上场人次,中超联赛为不得超过3人次,中甲联赛为不超过2人次,中国足协杯赛中不同级别联赛球队之间的比赛,外籍球员每场报名上场规定按低级别联赛的规定执行。
如违反以上规定的球队,该场比赛按弃权处理,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还将视情节对该俱乐部做出进一步处罚。
13、冬季注册转会期继续执行收取引援调节费
在2018年两次注册转会期内,引入外籍球员资金支出未超过4500万元人民币/人、引入国内球员资金支出未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人的相关俱乐部,不需缴纳引援调节费用。
14、港、澳、台地区球员参加职业联赛有关规定
每个中超、中甲俱乐部可以同时注册、报名不超过1名“港、澳、台本土球员”(守门员位置除外),其转入球员占用俱乐部当赛季国内球员转入名额。
在中国足球协会办理注册、报名手续时,港、澳球员凭“回乡证”、台湾球员凭“台胞证”办理。
15、职业俱乐部训练基地
训练基地应当达到至少四块标准足球场,其中一块为符合标准的人工草皮球场、一块带灯光设施。训练基地内应有各类功能用房,能够满足俱乐部各级球队的使用。
本俱乐部一线队和各级梯队不实际使用的,不认定为俱乐部的训练基地。
16、职业俱乐部梯队建设
2019年,中超、中甲俱乐部具备U19、U17、U15、U14、U13梯队,并参加中国足协举办的中超俱乐部、中甲俱乐部精英梯队联赛及其他中国足协举办的比赛。中乙俱乐部具备U17、U15、U14、U13梯队,并参加中国足协举办的正式比赛。
17、关于精英梯队联赛的有关事项
2018年中超、中甲精英联赛将分为U19联赛和U17联赛。U19、U17联赛以分站循环赛的办法进行,全年各进行5个阶段比赛,每个阶段各分为4个赛区,每赛区4队进行双循环比赛,每队全年共比赛30场。精英联赛拟定在2018年3月至11月进行,具体赛程安排将同竞赛规程在2018年初下发。
人民网-中国足协职业俱乐部工作会议说了啥?17条干货在这里
我国职业足球发展趋势?
2019年10月16日,中国足球协会宣布退出中超公司,不再拥有中超公司股权,只对重大决定拥有一票否决权,中超联赛将完全由职业联盟管理。
中国足球要改革,“职业化”是必由之路,由各主要职业足球俱乐部组成的职业联盟,懂专业也懂市场,可谓最知水深水浅之处,也最明白对症下药。在这方面,职业联盟必有作为,值得期待。
中国足球商业化历程
中国足球简称“中超”,开始于2004年,前身为1989年成立的中国足球甲A联赛,由中超联赛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运营,是中国大陆最高级别的职业体育赛事,也是全亚洲最具竞争力、平均上座率最高的足球联赛之一。
在过去15年中,中超联赛逐步商业化、市场化,在媒体版权销售、门票销售、赞助收入、衍生品开发以及整体社会影响力均为国内领先赛事,被视为“中国体育赛事第一IP”。
早期阶段(2004-2009年):2004年,中国足球协会在总结中国十年职业足球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升中国职业足球竞赛水平和品牌,正式推出中国足球协会,即中超联赛。成立之初的中超联赛由中国足协管理,行政管制较为严重。
成立元年,发生了G7革命,7家足球俱乐部向足协要求“政企分开,管办分离”,要求足协放开对中超联赛的行政监管。
2006年,中国足球协会与所有中超联赛参赛俱乐部共同出资成立中超联赛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的中超公司36%的股权由中国足协持有,16家俱乐部各持有4%的股权,足协对中超公司具有控制权,足协和体育总局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中国足协受控于国家体育总局,所以实际上中超公司间接听从国家体育总局管理。
商业化起步阶段(2009-2014年):2009年,中国足球打黑行为和中超联赛内部腐败让中超品牌风雨飘摇。2010年,恒大加入中超联赛,中国足球进入金元时代。2012年,中超联赛16支球队单季投入超过30亿元人民币。
商业化快速发展阶段(2014年以来):2014年,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获得中超联赛3年独家冠名权。2015年,中超联赛在冬季和夏季的援引投入排世界第二,仅次于英格兰足球。2016年,体奥动力以80亿元购买中超联赛未来五年全媒体版权,中超联赛在巴西、英国、法国、比利时等国实现转播。
中超15年快速发展,目前拥有20多家合作伙伴,实现全球化转播。中超逐步加快商业化步伐,目前海外转播平台增加到20多个,覆盖范围达到96个国家和地区,耐克、嘉士伯、中国平安等20+企业先后成为中超的赞助商或合作伙伴。
中超联赛认可度和影响力持续增强
中超联赛国内认可度和影响力持续增强。中超联赛15年内共举办6708场比赛,覆盖全国20个省份与直辖市。中超联赛现场每场观赛人数由2004年1.1万人增长到2018年2.4万人,增长超过两倍,比赛转播累计收视人次从2007年1.4亿增长到2018年6.8亿,新媒体成为重要收视媒介。
中超联赛俱乐部水平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持续提升。德勤《2018年中超联赛商业价值白皮书》数据显示,2013-2018年内共有9支不同的中超俱乐部入围亚冠,在亚冠赛场中的整体成绩较之前也有所提升;最近三届世界杯中,共有18位球员入选,入选人员增长迅速。
中超联赛拥有众多海外媒体,海外转播机构覆盖全球96个国家和地区,同时与英超联赛、西甲联盟等全球顶级赛事建立深入合作,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
足协退出中超公司 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2019年10月16日上午,中国足球协会宣布退出中超公司,不再拥有中超公司股权,只对重大决定拥有一票否决权,中超联赛将完全由职业联盟管理。
中国足协秘书长刘奕对此表示:“足协只对重大决定拥有一票否决权,全力支持职业联盟的发展。足协将充分放权信任市场,足协不会持有职业联盟的股份也不会参与联盟的日常运营,中超公司管理权、经营权和权益分配权交给职业联盟。”。
足球职业联盟16家俱乐部分别为重庆当代力帆、北京人和、贵州恒丰、长春亚泰、河南建业、北京中赫国安、山东鲁能、天津天海、上海绿地申花、河北华夏幸福、广州恒大淘宝、天津泰达、上海上港、江苏苏宁、广州富力、大连一方足球俱乐部。
中国足球协会原来持有中超公司36%股份,16家中超俱乐部各持有4%股份,足协既是中超公司的控股股东又是管理者。职业联盟成立后,足协不再持有中超公司股份,由职业联盟完全持有,实现了16家中超俱乐部的自治管理。
中国足协宣布放弃中超股份,这样的后撤,是给市场力量让位。这意味着“管办分离”在中国足球最核心的部位有了实质性进展,让中超在市场上冲锋陷阵,协会则做好服务,两者的关系才能真正理顺。
中国足球要改革,“职业化”是必由之路,而最“职业”的行为其实就是放开手脚、直面市场,在市场上淬炼筋骨,让市场评判价值。由各主要职业足球俱乐部组成的职业联盟,懂专业也懂市场,可谓最知水深水浅之处,也最明白对症下药。在这方面,职业联盟必有作为,值得期待。
应该看到,在足球领域“管办分离”,充分相信市场机制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也是大势所趋。此番足协退股、放手,让人看到了中国足球深化改革的决心。足球发展没有捷径,必须按照规律办事。成立职业联盟,科学化决策、职业化运转、企业化运营,是引领目前处于困境中的中国足球走向正轨的必由之路。
——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全球足球产业商业价值与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