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年前,她在比赛期间叛逃美国,害惨中国队,如今怎样?
2.哈登退出美国队,美国还能是夺冠热门吗?
3.为什么美国有些球员不愿意参加国家队
4.曾有哪些NBA巨星拒绝为国家队效力?
5.王怡在美国现状
38年前,她在比赛期间叛逃美国,害惨中国队,如今怎样?
爱国,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事情。对运动员来说,更应该如此。每个运动员,都应该有一颗为祖国争光的心。然而,在上世纪80年代左右,有这样一个运动员。她接受祖国的多年培养后,却在国际比赛中私自离队,最后造成队伍比赛失利。中美的体育交流,也一度陷入僵滞——
38年前,她在比赛期间叛逃美国
1963年4月16日,胡娜出生在中国四川。.她的外祖父温岭,是我国最早接触网球的那一批人。生在这个网球世家,胡娜自小就接触网球。
少女时期,她就常常拎着大包小包,去参加各种网球比赛。凭着对网球的热爱,以及良好的运动天赋,胡娜很快在比赛中脱颖而出。15岁时,胡娜获得了全国青少年女单冠军。
那时,国内专业的网球比赛还不算很多。胡娜如此大放异彩,怎能不被人注意到?没多久,她就受邀被调到了国家队。进入国家队以后,胡娜依然备受关注。
在教练的有意培养下,胡娜先后获得了全国甲组女单冠军,以及亚洲女单冠军,成为了中国网坛,一颗正在冉冉升起的新星。
上世纪70年代初,中美因乒乓恢复了外交。19年,中美正式建交。这一年,中国网球国家队回访美国。胡娜也随着教练,观看了美国的网球比赛。
从那时起,一个成为专业网球运动员的梦想,在胡娜心中快速发芽。之后,胡娜多次在美国及墨西哥的青少年赛中获得冠军,在外国网坛,也有了一定地位。
胡娜那颗渴望成名的心,越来越不受控制。19年,国家队出访美国后。美国数次致信,给中国网球协会,邀请运动员去美国比赛,
但出于一些原因的考虑下,国家队迟迟没有接受。直到1982年,经过深思熟虑,国家队终于决定,前往美国参加网球联合会杯比赛,其中就有胡娜。
除了胡娜外,这次赴美的队员还有余丽桥、王萍和李心意,主教练是沈建球。在离开之前,再三叮嘱,要注意胡娜的动向,千万别出岔子。
结果比赛期间,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在第一轮比赛中,胡娜大放光彩。中国队旗开得胜,以2:0战胜了日本队的选手。
然而,在对战德国队的前几天,胡娜却突然失踪了。教练与其他队员,都在焦头烂额寻找胡娜,但一直无法联系到她。
因为胡娜的失踪,中国对战德国队的比赛,最终因少人而输掉。当天,胡娜通过律师,向组委会言明自己十分安全,并向美国寻求了相关保护。第二天,其他成员只能黯然归国。
害惨中国队!如今却高调回国捞金
胡娜,在国际上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不仅中美的体育交流,因此停滞了很多年。连当年的队友、教练,都被胡娜连累,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理。
留在美国的胡娜,也并不像她设想的那样美好。因为身份原因,她暂停了一年的职业生涯,随后又因得病暂停训练。在美国那么多年,最后也没拿到出色的成绩。
1992年初,胡娜因伤退役。此后,她成为了一名网球教练以及专业解说。2008年,她带着自己的学生回到北京参加比赛,也与曾经的教练见面深谈过。
面对老教练杨明训,对她的发问,胡娜沉默不语。2011年,胡娜以解说员的身份回到北京工作,为中国球员解说比赛。三年后,她还在北京开了个人画展,继续捞金。
38年过去了,或许胡娜当初少不更事,为了实现梦想,害惨了中国队。但爱国不需要理由,甚至不需要年龄,这是每个国人该履行的义务。不知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是否会因为当初的行为,而感到一丝后悔呢?
哈登退出美国队,美国还能是夺冠热门吗?
?对于美国男篮来说,无论哪位球星从国家队退出,都不会影响夺冠热门的地位,这跟当前的世界篮球水平和发展趋势是密切相关的,毕竟NBA作为全球公认的职业篮球赛事,对于运动员的锤炼和检验是有目共睹的,换句话说,美国男篮最不缺的就是球星,虽然哈登作为全明星后卫有着无可辩驳的实力,但篮球毕竟是集体项目,不会因为个别人的变动而影响最终成绩。
众所周知,美国男篮的明星级球员是相对较多的,同一位置的竞争相对比较激烈,虽然水平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对于球队的整体成绩并不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而哈登虽然在组织和得分两个后卫位置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即便退出也会有其他的优秀球员来顶替。
截至目前,哈登、浓眉哥以及戈登都退出了本期的美国男篮国家队,或许会有球迷因此而担心美国队在本届世界杯上的成绩,不过对此我的看法还是比较乐观的,要知道同一位置上基本都有两到三名的优秀球员作为竞争,即便退出也会有其他的优秀球员替补进来,所以不用担心成绩会受到影响。
虽然哈登这样的明星球员有着极强的号召力,但是在篮球赛场上,还是要靠球员的实力和水平来说话,毕竟集体竞技项目都会有个别球员不能上场的防范措施,因此个人并不会因为个别球员的退出而看衰美国队的成绩,相信这种想法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认可的。
为什么美国有些球员不愿意参加国家队
其实有很多的原因:
1.比如家庭原因,美国是一个提倡民主的国家,如果个人不愿意,个人可以有权不参加,这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2.还有的就是球队原因,球队有时候也不会给一些明星球员去参加国家队比赛,因为万一球员受伤了,对整个国家队也许不会有太大影响。
3.但是对于整个球队而言,一个核心球员的受伤对球队来说将意味的是整个赛季的艰辛,没有了核心球员在场上的作用,球队的整个体系将大打折扣。
很可能一蹶不振,成绩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也是球队所不希望发生的!
4.还有一些就是个人的原因`要不就是球员们自己不愿意。
曾有哪些NBA巨星拒绝为国家队效力?
美利坚“违约四韵”--NBA大牌拒绝为国家队效力
穿上印有自己国家国徽的球衣,为祖国出战国际比赛,是天经地义的惯例,更是球员与国家间的庄严誓约。然而,在美国,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NBA的大牌们,还是上演了不为国家队出战的“违约四韵”。
1998,违约是因为漫长的停摆,美国队在这头,12人在那头
1998年雅典世锦赛开赛前,正值NBA停摆期间。劳资双方就美国出征雅典世锦赛一事展开了激烈交锋,最终,参加过亚特兰大奥运会的1996年“梦三”12名球员(包括希尔、雷吉·米勒等人)都拒绝为美国队效力。在球员可能拒绝为国效力的风声传出以后,斯特恩立刻就谴责了那些抵制征战雅典世锦赛的NBA球员,称这种行为是一种不爱国的表现,“如果球员决定抛弃他们的国家,那是他们自己的决定。”对于球员的这一决定,美国篮协格兰尼克警告说,这一不负责任的举动很可能导致美国无缘2000年在悉尼举办的奥运会,“作为美国篮球的一员,我十分担忧,球员的举动会严重损害美国篮球在国际上的地位。”
然而,身为球员工会,尤因则旗帜鲜明地建议,在NBA打球的工会成员不要为美国队去希腊打球,这一提议甚至得到了“篮球之神”乔丹的支持,“我支持不参加世锦赛,作为目前被制约的一方,我们必须还击。”
随着世锦赛开赛日期临近,忍无可忍的美国篮协,最终向在NBA打球的国家队球员发去一封“最终通牒”。在这封信里,美国篮协询问了球员们是否愿意为国出征雅典,并告诉球员,如果拒绝征召,他们应迅速告知篮协。在通牒最后,篮协甚至警告球员,如果他们无视先前的合同,那么篮协很可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一问题。
随着劳资谈判持续陷入僵局,球员最终“报复般”的以匿名投票的形式做出了拒绝为国出征的决定,无奈之下,美国篮协只能宣布替换球队中12名在NBA打球的球员,重新组建一支由大学生和在海外效力的美国球员组成的国家队。最终,出现在雅典的NBA大牌球星只有奥拉朱旺一个人——他还是来看球的。由二流球员组成的美国队当然没拿到冠军,只得到第三名,美国队自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后首次无缘冠军;这次集体罢赛,也成了NBA历史上一段不堪回首的过去。
2004,违约是因为雅典的安全,美国队在这头,麦迪在那头
出于安全原因,麦迪还是退出了2004年美国国家队
2000年1月,美国篮球协会通过电话会议,最终确定了美国参加今年悉尼奥运会的国家男子篮球队的名单,最后三个空缺由NBA活塞队的希尔、热火队中锋莫宁以及雄鹿队后卫阿伦填补。已经入选的NBA猛将包括加内特、佩顿、史密斯、休斯顿、哈达维、贝克等人。
最凶悍、最惹人注目的当年度NBA常规赛和总决赛双料MVP“大鲨鱼”奥尼尔,早早就拒绝代表美国参加“梦四”,原因是这位300磅的壮汉想和自己心爱的三岁女儿亲热42天,以尽父亲的职责。奥尼尔说:“感谢在前两位就想到我,但每个NBA球员都有义务和责任陪陪家人,不是吗?我并不很喜欢在夏天跑到世界另一端去。”除了奥尼尔外,科比、艾弗森、卡特等人也没有入选“梦四”。
曾经打过两次奥运会的奥尼尔就没入选“梦四”,再加上邓肯在最后时刻退出,让“铁汉”莫宁成为球队唯一一位“纯种”中锋。内线实力欠缺的“梦四”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力保8场全胜金身不破,可场均净胜分跌到21.6分,半决赛仅险胜立陶宛2分,决赛也不过胜了法国队10分。虽卫冕成功,但“篮球第一国度”的桂冠岌岌可危。
2004年,在经历了两年前在印第安纳波利斯的惨败后,美国人对雅典奥运会金牌可谓志在必得。美国篮协一开始列出的“梦六”名单中,麦迪、科比、加内特、基德等人悉数在列,称之为超豪华全明星阵容毫不为过。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球星们又纷纷离开了。
2004年5月27日,梦六队主教练拉里·布朗无奈地对外界正式宣布,麦迪退出“梦六”。身背“梦六”6号的麦迪曾征战了2003年奥运资格预选赛。 带伤参加比赛,在小组赛的四连胜中场均不到25分钟上场时间拿到14.5分,全队最高;但在最后一场对维京群岛之战上半场快结束时,他背伤复发,缺席接下来的三场比赛;对东道主波多黎各队复出,拿下12分;最终一共出赛7场,场均12.6分。最终,麦迪帮助美国队10战全胜,拿下了美洲锦标赛冠军。
据称,麦迪和雷·阿伦为雅典的安全问题而担忧,所以最终选择了退赛,麦迪更是对“可能出现在每个地方的担惊受怕”。此外,基德和小奥尼尔要治疗上赛季留下的伤病;卡特和布兰德的伤病让美国篮球官员心生疑问;毕比拒不参赛,却没给出一个合适的理由(最后给出了“体能不足”的借口);肯扬·马丁正在等待一份自由合同,他可不想因为参加奥运危及自己的健康;加内特和奥尼尔已经拿到过奥运金牌,很早就决定不参加奥运会;马龙的膝盖有伤;科比有心征战,但因案缠身,只能留在国内忙于打官司;就连“梦六”主帅拉里·布朗在活塞时的爱徒汉密尔顿和大本,也在6月份就决定不参加奥运会。
拉里·布朗对此很是意外。“我很惊讶。”他说,“最后我只能对篮协说:‘好吧,让那些愿意来的球员打吧。’”后来,这支人员不整、唯二的大牌是邓肯和艾弗森的“梦六”,没能拿到冠军。
2006,违约是因为吓人的“合同”,美国队在这头,邓肯在那头
在2002年世锦赛和2004年奥运会上,由NBA球员组成的美国男篮仅获得第6名和第3名。负责组建“梦七”的新任美国男篮主管科朗格洛坐不住了。他做出革新,要求每名国家队成员都要签署一份为期三年的保证书。
这个保证书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把双刃剑。它虽然确保了由NBA球员组建的美国国家队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却也让一些大牌心生忌惮——因为一旦今年承诺为国出战世锦赛,就要在未来三年的夏天都要参加美国篮协举办的集训营,并参加2008年的北京奥运,如此长的时间跨度,自然会让NBA球员有所顾忌。当时正红的麦迪未能参加国家队,就是出于这个原因。他压根不愿签署保证书。“现在,在我职业生涯的这个阶段,如果要我保证在三年内都为国家队效力,我不会接受。”麦迪说,“毫无疑问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参加美国男篮,但我想我的身体不允许我这样做,我不可能在打完82场常规赛和可能要打的季后赛之后再在夏天继续打球。”最终落选“梦七”的艾弗森,也是因为“保证书”而选择了不再为国征战。
此外,“三年义务条例”也让一些老将因担心过度参加国家队比赛而引发伤病,而直接选择退出。邓肯便是这样一个例子。赶在美国篮协公布“梦七”名单之前,邓肯就公开表态,“我已经对国家队的事毫无兴趣。”邓肯不会代表美国队参加日本大阪世锦赛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成了第一位宣布不参加国家队的NBA球星。保护自身职业生涯的理由,也适合套用在奥尼尔的身上。虽然韦德响应号召后,曾表示有意说服奥尼尔一同出征世锦赛,但赛季初的伤病已经让奥尼尔缺席多场比赛,直到最近才慢慢找回状态,以奥尼尔的岁数,体型以及身上诸多的伤病,他确实已经不适合长途跋涉的连续征战,一旦接受美国男篮的邀请,可能赔上的就是自己的职业生涯。用加内特的话来说:“我想我的身体恐怕冒不了这个险。”
2010,违约是因为自私的心态,美国队在这头,皇帝在那头
2010年,科比退出世锦赛,给了杜兰特成长的机会
北京奥运会上,很多NBA球员都受伤了,比如马刺队的吉诺比利和雄鹿队的博古特。这让NBA老板和球员们冒了一身冷汗,对于参加2010年土耳其世锦赛的热情,也直线下降。科朗格洛似乎并未认识到形势的严峻。2009年11月,他公开发表乐观言论,称詹姆斯、韦德和波什三位大牌球星可以等到2010年夏天搞定合同后再参加美国队集训,“即使再晚些也没关系。”
对于科比,克朗基洛表示,更不用担心,因为他“已经收到过科比的确认消息”,而其他北京奥运男篮成员也都表示愿意再为国出战,霍华德、安东尼以及德隆·威廉姆斯已锁定了另三个名额,科朗格洛甚至表示,布泽尔、普林斯和里德需要通过竞争才能留在队中。
到了来年4月,情况有所变化。韦德表示,因为合同问题,不准备去土耳其了;科比的态度暧昧不明;只有杜兰特一直表态愿意参赛。最大的笑柄出现在詹姆斯身上,这位一直标榜要为国出征的大牌球星,又准备变卦不去打世锦赛了。詹姆斯公开表示,自己可能不会在世锦赛赛场上出现,他的理由是:“我将会有一段非常忙碌的行程。”
科朗格洛愤怒了。他对此的回应是:“2012伦敦奥运会没有免费的门票。”
“任何没有正当借口就背弃对国家队承诺的行为,都将是带有风险的。”科朗格洛说。他想不到詹姆斯并不服软。“每个美国人都知道我们在2003年就做出过对国家队的承诺,包括我自己。”詹姆斯说,“我并没有想过做出任何伤害他的事情,因为他是个好人,而且我尊重他。但是我不服的是,我们已经为美国队做出的这一切。后来我们没有马上继续谈这个事情了,如果现在,参加伦敦奥运会的机会被威胁了,那我们又能做什么呢?”
科朗格洛最终收回了恐吓,也默许了詹姆斯的退赛。随后,安东尼要结婚,小斯得养伤,霍华德和科比感到太累决定不打,保罗、德隆也分别找理由没去土耳其。对这种大牌集体缺席的景象,ESPN专家阿丹德说:“是不是应该说他们有些自私呢?”如果不是杜兰特一柱擎天、发挥出色,星光暗淡的“梦九”恐怕拿不到世锦赛冠军。不过,如果换一个角度来说,这支美国队,倒也算得上是历史上配合最默契、球员关系最融洽的“梦之队”,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大牌球星的缺阵,或许倒是件好事
王怡在美国现状
王怡已经在美国安家,成为一名平凡的排球教练,过着平淡的生活,远离了当年的光环。
1993年,王怡在亚锦赛上崭露头角,成为中国女排的一颗新星。她被寄予厚望,被认为是中国女排的未来希望。然而,在事业鼎盛时,她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的决定,突然退出国家队,前往美国寻求新发展。这一决定对中国女排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甚至导致主教练郎平宣布永久除名她。
现如今,王怡已经在美国安家,成为一名平凡的排球教练,过着平淡的生活,远离了当年的光环。她曾梦想在商业领域大展拳脚,但在美国的学业进展并不如意,语言障碍和生活不适应让她屡次受挫。尽管她尝试过创业,但在陌生的环境里摸索,最终只能回到她最擅长的领域。
王怡个人介绍
王怡出生于13年,生长在一个热的家庭,父母都是杰出的体育教练。她从小就对排球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很快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她在12岁时报名参加上海青少年排球赛,尽管因为年龄偏小而遭拒绝,但她坚持一试身手,并最终帮助年龄平均17岁的球队赢得了冠军。她的扣球高达3米,力量惊人,每次都能在关键时刻扭转局势。
1990年,她成功入选国家队,开始了她的职业生涯。入选国家队对她来说是一项重大挑战,但她坚持自律,每天训练后都会额外练习两小时,最终站稳了脚跟。在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中国女排的实力不如以前,而年轻的王怡首次参加奥运比赛,因为队中主力球员病倒,她承受了巨大压力。尽管最终结果不尽如人意,但她在每场比赛中表现出色,为她积累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