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亚运会的徽标含义-广州亚运会 徽标

tamoadmin

1.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在中国广州举行。广州亚运会志愿者的口号是“一起来,更精彩!”。这一口号是对

2.广州亚运会会徽是如何诞生的?

3.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的会徽简介

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在中国广州举行。广州亚运会志愿者的口号是“一起来,更精彩!”。这一口号是对

广州亚运会的徽标含义-广州亚运会 徽标

标志设计把“心、脚”进行了融合(2分)。心是志愿者的纯朴的微笑与真诚的服务的象征。而心灵下方的那一双的脚,代表了切实的行动。(2分)

本题考查的图文转换中“徽标→文字转换”,答题时要注意:1、主题把握徽标的外形特点,注意形状的寓意,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时间、地点等信息。本题题干中已经提示:外文部分可忽略,所以只要关注上面的图形即可,细心观察,不难发现这是“心”和“脚”的变体融合。2、说明画面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3、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及象征做出合理的解释。本题中的“心”很容易让人想到服务的用心、真诚等,“脚”也很容易想到脚踏实地、行动等象征意。4、说明时用规范性的语言,准确、平实、简洁地作答;5、要认真观察画面的组成部分,不能遗漏说明内容。

广州亚运会会徽是如何诞生的?

亚运会徽是这样炼成的?

2006年11月26日晚8时20分,在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广州2010年亚运会徽在中山纪念堂正式亮相。经过5个多月的征集、评选,倾注了专业设计者、无数专家和工作人员大量心血,融合了亚洲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广州文化元素的2010年亚运会会徽,终于揭晓。

广州亚运会会徽到底是怎么诞生的?日前,本报记者访了会徽的主要设计者张强,了解到“五羊圣火”产生背后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设计是个漫长艰辛的过程

会徽亮相后,作为设计者的张强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热点。虽然已经时隔数月,但这位“海归”设计师谈起会徽设计中的曲折与艰辛,仍感慨万千。会徽设计过程中大体分三个阶段:一是设计师们深入研究广州历史和文化,寻找广州的文化特质和识别元素;二是视觉识别元素的筛选与融合,视觉创意设计;三是创意图形的视觉化、精致化设计。

2006年6月8日至8月15日是广州亚运会会徽的广泛征集阶段。8月28日,经专家评审选出了10件入围作品,并选取其中一件作品作为候选作品。但由于该作品将“太阳”置于下方,违背了亚运会会徽的设计要求被淘汰。9月中旬,广州亚组委决定,再次定向邀请一些专业设计公司进行新一轮的创作。作为被邀请的设计者之一,张强组织专项设计团队重新对会徽进行创意设计。此时团队中除了张强之外,还有张毅、杨劲松、服部光彦、李陈嘉、梁懿慧。

10月8日,张强的设计团队将创意设计集中到两个方案:“舞动的亚洲心灵窗”和“阳光普照下的冲出亚洲的跑道”。方案一很快进入精致化设计;方案二因在动感表现方面还存在不足等原因被暂时搁置。

细节调整就达一月之久

此时有专家提出,能不能把作为广州城市标志的“羊”的形象放进去。张强他们发现五羊雕塑恰好与方案二的跑道在形态上有相似之处,于是萌发了把五羊与跑道相结合的创意,并将部分跑道化作丝绸飘带的造型,寓意“海上丝路,广州是起点”,同时,丝绸飘带既有象征中国盛会的喜庆,又有运动员冲线夺取胜利的意思。跑道、五羊、丝绸飘带元素全部确定之后,设计进入了手绘阶段。

10月19日,张强绘出飘带、跑道、火炬手稿。10月23日,广州亚组委在审看了经评委推荐的3件作品之后,决定推荐由张强等设计的《五羊圣火》为最终会徽方案。

10月26日晚,张强接到亚组委的电话,要求他马上对送交的会徽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与精致化设计。10月28日晚,他从日本回到广州,马上投入到会徽的最终修改设计中,期间的修改达数百次之多。直到11月20日会徽才最终确定。

“五羊圣火”到底如何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记者专门访了亚运会徽征集、评审的主要组织者们。

2006年9月上旬,亚组委邀请了广州本地的王序设计、白马、黑马、众家、天艺等广告设计公司,以及一位广州美术学院的研究生,要求他们集中提交一批方案备选。会徽的征集设计进入了“指定设计”的时期。

在先前选出的10个方案当中,一位兰州设计者的“东方之扇”,被专家们认为具有相当潜力。因此亚组委给这些指定设计者提出两方面的建议:对“东方之扇”方案进行修改,或者自己重新创作。

这一批提交上来的方案有100多件,经过多轮修改,“东方之扇”的构思也无奈被淘汰,众家公司的“亚洲窗”,王序设计的“红棉”、“鼓舞”3个方案脱颖而出,在9月25日被提交给亚组委执委会。遗憾的是,这些方案仍然被认为不够完美。

“羊”元素提升广州味道

此时,广州亚组委和专家们的理念趋于一致,那就是广州亚运会的会徽应该将本地的文化符号融入到会徽的设计中去。能不能把作为广州城市标志的“羊”的形象放进去呢?在这个想法的启发下,众家、王序以及美院的那位研究生在继续修改“亚洲窗”等方案的同时,专门做了一批以“羊”为主题的作品。

广东胜伦律师事务所律师黎达和肖胜方指出,亚运会会徽是亚组委委托张强所在的众家设计公司进行设计的,我国著作权法第十七条规定,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无论是北京奥运会会徽,还是广州亚运会会徽,其著作权均属于主办方。亚组委在委托时已有明确的说明。

由于亚组委委托张强带领的设计团队,即众家设计公司对会徽进行设计。对于整个设计团队而言,每个人都是在张强的带领和指导下完成工作,并由设计公司支付劳动报酬,利用众家公司提供的物质技术条件进行设计,所以设计工作属于职务行为。对于亚运会徽这一个委托设计的职务作品,设计者和众家公司都不享有除署名权以外的其他著作权利。

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的会徽简介

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会徽取材于广州民居的西关花窗。西关花窗源自中国东北,十七世纪传入广州,窗纸改用西方传入的彩色玻璃,以适应岭南气候。后被广州民居西关大屋所广泛用,成为岭南代表性的建筑风格之一。因此,西关花窗象征着岭南文化兼容、开放的特点,是文化融合的产物,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会徽图案以国际残奥委会会标使用的红、绿、蓝三原色拼出运动的人形,象征残疾人运动员在广州亚残运会上努力拼搏、实现自我。会徽神似窗,窗代表家庭,寓意残疾人运动员及残疾人在广州能够感受家庭般的温馨,窗寓意人类心灵之窗,象征了残疾人与健全人心灵相通,共享人类文明进步成果,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会徽设计者:高平、黎佩斯 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吉祥物“芬芬”是一朵绽放的木棉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木棉被视为英雄花,具有奋发向上的精神气质,象征残奥运动和残疾人事业不断进取。“芬芬”意即花之芬芳,清香袭人,怡人可爱。五片舞动的花瓣、一张灿烂的笑脸,体现出参与者的欢乐、东道主的热诚。舒展、阳光、健康的运动造型,象征着精神寓于运动的残奥理念。“芬芬”是英语Funfun(乐趣)的谐音,体现了亚残运会的核心价值,寓意亚洲各国的朋友通过参与亚残运会,分享广州的热情、运动的会的欢乐,残疾人与健全人共享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