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找外教是中介好一点还是派遣的好一点? 有何区别?
2.足协请外教一年几千万,能不能把这笔钱投入到青少年足球场地建设?
3.中国男足他到底请了哪些外教?
4.外教为何在中国玩不转?
学校找外教是中介好一点还是派遣的好一点? 有何区别?
两种方式的好坏各不相同,对于两种不同方式请来的外教分别有以下不同:
派遣的外教:中介只负责除了教学任务内容以外的所有问题,作为学校比较省事,也少去了因外教教师不稳定的麻烦,学校会相对轻松,但费用也会略贵。
中介外教的:对于中介公司只负责筛选合适的外教教师给学校,关于教师的能力甄别和剩余的具体教学任务都需要学校和老师洽谈,中介只收取部分推介服务费用。作为学校管理工作量会加大,对老师的管理事务也会多些,费用稍低。
外教,就是与本地的习惯,如习俗、风俗等相反的并以教授外来语种、风俗、习惯、经验等为生的非本地人或外国人。例如,小语种的外教,国家队的外教等等。
外教中介是指以外籍教师为载体的外教招聘中间或媒介服务。亦至提供外教招聘中间服务的个人、公司或其他组织。
足协请外教一年几千万,能不能把这笔钱投入到青少年足球场地建设?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晏子认为,足协请一名外教花几千万元,我们不能把这几千万元省出来投入到青少年足球场地建设上来。理由如下:
请外教和搞足球场建设并不矛盾
足协聘请外教,他只在传递先进的战术理念,培养球员,提升球员的能力,进而提升各级国家队的成绩。从实际的效果看,我们确实也需要外教。
国足原意大利籍主教练里皮
青少年足球场建设,它属于发展足球的硬件建设。更好的场地条件及设施,有利于开展足球运动。
但是无论是在请外教还是搞足球场建设,它们都是为了促进中国足球发展,且两者在同一轨道上前行,它们的重要性各有不同,并且不可偏废,它们之间也不存在矛盾问题。所以,外教也要请,同时足球场建设也要搞。
把请外教的钱省下来,搞足球场建设没有意义
在中国足球的发展进程中,把聘请外教所花费的钱节省下来,投入到足球场建设当中,没有意义。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中国足球发展的这些年,其实是不差钱的。另外一方面,足球场的建设成本之高,不是少请一两个外籍教练,节省下来的钱能够搞定的,所以那些建议将请外教的钱节省下来,修建球场的人,似乎有些天真和异想天开。
建足球和请外教不矛盾
发展中国足球,我们需要做好各自应作的事情,用节省的办法来搞很难奏效
中国足球发展不前的原因,主要还是人的问题。我们没有强力的球员,我们的球员在对足球的理解和认识上存在不足,我们的管理模式,足球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中国足球青训一定要搞上去
发展中国足球千头万绪,它其实也不是聘请一两个外教,或者多修一两个球场就能解决的问题。所以外教还得继续请,球场还要根据实际继续建,各干各的,各司其职,一个也不能偏废。
(叶晏慈)
给老夫一千万,能带出来个亚洲一流。
五千万,能带出个亚洲冠军
一亿,从2026以后,进世界杯如探囊取物。
一年一亿:永远保持
但老夫必须说了算。足协不可胡搅蛮缠
我觉得在中国踢球的地方真的很少,我们去踢球都花钱租场200块一晚。我们小时候踢球我们这还有一个开放 体育 场的后来开发了就再没免费球场了。希望国家投诉多点免费球场给大家踢球,篮球场都那么多开放性的了,为什么小型足球场就不能呢?
不能,绝对不能。
本人有以下几点供参考:
1、如不花几千万请外教怎会显得我们足协有作为了?怎么会显得我们足协在工作?
答案是:不是我们足协不工作,一切都是外教执教水平不行,也不是我们足协不作为,一切都是外教太能“蒙混”了。他们在欧洲或南美洲虽有执教佳绩,我们足协也考察了,但最终还是不符合我国国情,这些外教到了我国就水土不服了。
2、如不花几千万请外教怎会显得我们足协在为国足“呕心沥血”?
答案是:你们看我们足协多努力呀,为了国足我们请了国际名帅里皮、佩兰、米卢等等。难耐唉--不是我们足协不努力确实是……
3、如不花几千万请外教,那那么多钱干什么用?揣入自己的腰包?
答案是:这么多钱不能留在足协账户上,得用掉,怎么用得找个理由啊。就算揣入腰包也不能像谢亚龙那样啊。
4、不能建球场,绝对不能建。
答案是:如果建了怎么收费?白给青少年用?那是不可能的。再说了建好后被大妈们占领了用来跳广场舞怎么办?如果大妈们和青少年为了场地发生抢夺事件,甚至出现伤人事件怎么办?所以不能建球场。还是让我们足协努力“呕心沥血”的“作为”吧,为了国足的明天继续花几千万请外教吧,反正这钱也不是自己的,花着也不心疼。
没必要担心这样的事情,因为根本不会投入的!现在有多少孩子去踢球?家长这道坎就过不去,现在很多家长宁可让孩子在家打 游戏 ,都不会让孩子去运动!真正去踢球的,反而是一些三四十岁的人
这个就像你家小孩上学一样,你为什么要削尖脑袋送孩子去重点学校?因为人家学校老师学历高能力强,都是教育系统的尖兵。所以呢足球也一样,为什么请几千万的外教?因为有能力值这个钱,当然了也会碰到水货。
小孩子上小学, 体育 课踢足球,放学后到社区免费球场继续踢足球,每天坚持熟能生巧,国际球星和过去的国足知名球员也是这么走出来的,每年为学校和居民社区增补建球场,这是一项大的工程,资金来源,拆迀,施工等,需要十年,二十年连续时间才能将城市的学校和居民社区的球场配建好。到时居民出家门步行随时就能踢会足球儿。
有足球场,关键是有更多人愿意去踢球,有更多的家长,学校同意孩子踢球。。。
钱用到哪里都需要先进的制度建设以及合理且深入的多方监管,但是制度的缺失短时间难以得到改善,所以此文的建议看起来是个伪命题,因为在当前管理制度下,这个钱用到哪里都可能造成极大的浪费,并且不必有人为此承担实际责任。足协选帅的投入和产出已经很好的阐释了如上的假设。既然已经积重难反,那不如一烂到底,期待着涅磐重生吧!
足协要是能干点专业的事中国足球也不至于总是这么没落,光干点治标不治本的事
中国男足他到底请了哪些外教?
施拉普纳 (德国) 1992年,中国从德国请来了施拉普 纳担任中国足球队教练,徐根宝出任他的助手。施拉普纳上任后,首先对中国球员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使全国球迷肃然起敬。1992年,施拉普纳率中国队夺得第10届亚洲杯季军。然而1993年世界杯预选赛小组赛都未能出线,之后中国足协任命戚务生为中国足球队执行教练,施拉普纳淡出中国足坛。
霍顿 (英国) 也很一般 率队取得了东亚四强赛的冠军 中国唯一的一次.
米卢(前南斯拉夫 可能是塞尔维亚) :2000年接手国家队,之后在亚洲杯赛上获第4名,但在2001年世界杯预选赛十强赛上率中国队出线,实现几代中国球迷的梦想,2002年带中国队征战世界杯,在3战未进1球尽丢9球之后下课。
阿里汉(荷兰) 在2002年末的时候就任中国队主教练,参加了06年世界杯预选赛,但未能出线,之后被迫下课。
福拉多和杜伊科维奇(塞尔维亚) 非常差劲的两个老头
外教为何在中国玩不转?
吴胜在带领浙江男排拿到全锦赛亚军后被任命为中国男排主教练,他的前任是沈富麟,沈富麟的前任是阿根廷人劳尔-洛萨诺。劳尔2017年成为中国男排队史上第一位、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位外籍主教练。
当时中国男足主教练里皮是外国人,中国男排也跟风请外教,结果不论是男足还是男排在外教手中都没有明显起色,更糟糕的一点是外教执教期间中国球员不但没能掌握世界先进技战术,反而连自己原来的特点也丢了。什么是邯郸学步?什么是东施效颦?糟糕的战绩和一眼望去就知道没有希望的团队不断告诉我们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中国人的事情还是要靠中国人自己干。
外来的和尚未必会念经,初来乍到,外教的首要任务是活下去,而“水土不服”这四个字就能让99%的外教铩羽而归。不对,是满载而归。
外教为何会水土不服?
语言:每堂训练课的时间是固定的,外籍主教练不能直接和球员沟通,不能准确传达自己的意思,这支球队在未来什么都不会发生,这一点对于特别注重团队配合的大球项目更为致命。郎平在意大利执教就用意大利语,在美国执教就用英语,她始终坚持这么做,并且因为土耳其语太难学而拒绝了土耳其女排的执教邀请。
管理:所有大球项目都是主教练负责制,训练和指挥是主教练最重要的两项工作,主教练的责任就是让你的球队准备好。但中国球员往往不服从外教管理,从心底就不服,战术流于表面,积极性更不用谈。外教认为职业球员都具备基本职业素养,但他们显然是没见过部分没有职业素养的中国球员。
权责:执教很简单,总结起来就这么几件事:选人、练兵、实战。但外教很多时候都是傀儡,根本没有实权。足球、篮球国家队都出现过外教想要的人根本不会出现在集训队的现象,外教很不满,但却无可奈何。试想一下,郎平想将某个女排队员调进国家队亲自观察,哪个省队敢不放人?只要求外教出成绩,但应该给他的权利却以种种理由推辞搪塞,试问谁能在这种前提下带队获胜?
2013年男篮外教扬纳基斯离京时拒绝与前来送行的篮协副主席胡加时握手,因为胡加时干涉男篮教练组战术安排及人员调整,还支持队员和扬纳基斯对着干。拒绝握手一事发生后,双方矛盾彻底公开,不欢而散。胡加时对扬纳基斯执教的干预也是这位“男篮队史最短命主教练”带队无缘亚锦赛四强创造队史亚锦赛最差战绩的主要原因。
战术风格:外教一般都是在国外职业联赛有优异表现或者带领其他国家队取得好成绩的职业教练,他们的成绩都是在国外获得的,不是在中国。不论足篮排哪个项目,中国队都有自己原有的风格特点和心得。任何战术都是基于人的能力设定的,适合外国球员的战术不一定适合中国球员,生搬硬套根本行不通。绕掩护出来投三分,罚球线起跳扣篮,在双人夹击下后仰跳投命中篮筐,这些战术都很简单,画面也很美,但有几个中国球员能做到?罚球命中率都不超过50%,谈战术是不是有点早?
“国外先进水平”的因素固然存在,中国广大青年教练员确实应该早点出去长见识,但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对本土教练员普遍缺乏耐心,发生过许多“创业未半,中道崩殂”的惨剧。并且长久以来在选帅问题上存在“崇洋媚外”思想,盲目崇拜名帅的力量,坚信一个人就能改变一支球队,这未免太过天真。这也是不自信的表现,不但看不到自己底子差,还想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给新教练一些时间,给人、给钱、给权,他们未必比外教差。当一支球队需要聘用外国人当主教练时,这支球队首先在自信心上就输了,而且在教练员人才培养上出现断档。这么说并不是盲目自大,而是希望每个项目在运动员、教练员储备上都应该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对那些正在主教练位置上真抓实干的本土主帅,我们应该对他们多一些耐心。外教已经证明他们无法克服“水土不服”的问题,我们更应该支持自己的教练员,让他们具备成为世界一流名帅的能力,这样整个项目才有希望。具体可以看看隔壁中国女排,一流的主教练搭配一流球员,分在哪个小组都能打出来,见谁打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