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越式跳高比赛视频-背越式跳高奥运会

tamoadmin

1.背越式是谁发明的?为什么比别的跳法要跳得高?

背越式是谁发明的?为什么比别的跳法要跳得高?

背越式跳高比赛视频-背越式跳高奥运会

1968年10月,墨西哥城,第19届奥运会男子跳高比赛。当横杆升到2.24米的时候,喧哗沸腾的田径场顿时寂静无声,一位身材修长的美国运动员突然以闪电般的速度作弧线型短跑,冲到横杆跟前,一个“旱地拔葱”,身体背向横杆,腾空而起。当他高仰的头部超过横杆以后,髋部跟着挺起,形成一个优美的反弓,整个身子象春天的飞燕,掠过这根高耸的横杆……

“啊,成功了!”“嘿!这是什么跳法……”千万观众被这种新型的跳法弄得头昏目眩,有的发出惊呼!有的发出赞叹!在一片刺耳的欢叫声中,环形看台上彩旗飞舞,星条旗和各种帽子、手绢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中一齐飞向空中。

这位取得金牌的选手叫迪克·福斯贝里,以他崭新的技术——即后来被称为“背越式”(或“福斯贝里式”)的跳高技术,轻松地夺得了金牌,并打破了苏联选手在上届奥运会上创造的2.18米的奥运会纪录。他的这一技术揭开了跳高史上新的一页,“面朝天背朝地”的跳高方式不仅使在场观众大开眼界,而且各国选手纷纷仿效。

在现代跳高发展的一百余年中,跳高技术经历了跨越式、滚式和俯卧式3个阶段。福斯贝里用“背越式”使跳高技术发生了一次重大改革,为跳高选手创出一条新路。凡是第一次看到背越式跳高的人,无不觉得它怪诞可笑。

那么福斯贝里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了这种奇特姿式的呢?

福斯贝里11岁时,在波特兰学校读书。有一次,体育老师叫学生们练习跳高,他让学生们先一字排开,等待着轮到自己从横杆上一越而过。有趣的是,他们最初排成单行,后来队形逐渐散乱。事有凑巧,当老师点名叫福斯贝里时,他思想正在开小差,精神不集中的他在慌乱之中答应后,已经靠近横杆,来不及转身助跑,只得面向老师,背对横杆,一急之下,他把老师教的跳高要领全部忘得精光,怎么也想不起来。看着老师严肃的面孔和同学们注视的目光,于是福斯贝里急中生智,索性就地腾起,竟奇迹般地越过了背后的横杆,四角朝天倒在沙坑里。这个滑稽动作使在场的人笑得前仰后合。可是这位体育老师不但不责怪福斯贝里,反而被他那与众不同的姿势折服了,马上为他丈量高度,成绩为1.15米。福斯贝里在这无意的一跳中体验到了一种比原先采用的姿势轻松的感觉,便决心继续用这种姿势练下去。

当然,在这个漫长的练习过程中,他受到了不少非议和讥笑。有人说他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有人说他赶时髦赶得出了格;还有人干脆说他得了精神病。但福斯贝里心中有数,他对这些冷嘲热讽不屑一顾,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依然练习“背越式”,使动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1963年(16岁)他跳过了1.77米,1965年(18岁)第一次跳过2.00米;1967年(20岁)成绩为2.10米。

福斯贝里在进入大学后,又得到了伯尔尼·华格勒教练的指导,从而用这种“背越式”进行系统的训练。1968年第19届奥运会美国选拔赛上他以2.21米获第一名,入选美国奥林匹克田径队。他原来估计自己在墨西哥城的奥运会上最多只能勉强挤进前5名,根本没有想到取得跳高金牌。可能正是这种心理状态使他精神特别放松,充分发挥了水平,最后用这个独特的“背越式”登上冠军宝座。

使人们惋惜的是,福斯贝里走下奥运会领奖台时,他便宣布从此退出比赛。然而,福斯贝里首创的“背越式”,却在世界各国田坛广为流行。在他获奥运会金牌后的五年中,乌·迈法特获1972年慕尼黑第20届奥运会冠军,斯通斯1973年第一个征服2.30米的高度,弗绍拉1974年获欧洲冠军,由于他(她)们取得成功均靠“背越式”,从而初步证明了这种跳高技术的优越性。1980年莫斯科第22届奥运会上,格·韦西格和萨·西梅奥妮摘取男女跳高冠军,默根堡和弗绍拉跳过2.35米之后,“背越式”终于完全取代了俯卧式。在这期间,迪克·福斯贝里曾于1973年复出,但转为职业选手。

你可以想象一下,人弯曲成倒U型时,人体的中心在哪里?应该是不在人体上,而是在人体下方某一点。

而背越式跳高呢,就是大致使用这种姿势过去的,所以人的中心实际升高高度最小,人也就能跳过更高的高度了。

你参考下这个吧。。。

由于运动员过杆的姿势不同、肢体位置的变化,人体重心的位置也是变化的。根据重心模型估算:

用跨越式过杆,重心在横杆上方约40厘米左右; 用俯卧式过杆,重心在横杆上方约10~15厘米左右; 用背越式过杆,重心在横杆下方约0~5厘米左右。

从以上比较看出,在相同弹跳能力的情况下,跨越式的重心相对于横杆最高,跳高成绩也最差;而背越式时的重心相对于横杆最低,跳高成绩也最好。 可以看一些实际的数据: 一个身高1.80米的运动员,直立时重心距地面的高度为1.1米,最大弹跳高度为1.00米,当他竖直向上跳起后,重心高度为2.10米。当他用不同姿势过杆时,跳高成绩分别为: 跨越式的跳高成绩约为1.70米; 俯卧式的跳高成绩约为1.95~2.00米; 背越式的跳高成绩约为2.10~2.15米。 在背越式中,人在越过横杆时,臀部、腹部位置较高,头、四肢位置较低,往往低于横杆,人呈弓形,重心在人体外,在横杆的下方。故而跳高成绩可以好于正常竖直跳起人体重心的高度。

用“背越式”重心可以以几乎“贴杆”的高度过杆,而“跨越式”则需要把重心再提高“从跨下到重心”这段高度,无形间就增加了运动员需要的起跳高度了。

因为人在背越过杆时。人身体是弯曲的。这时候人的质心不在人身上,而是在腰部下方。这样的话,实际是质心是从杆下过,而人却从杆上过了,所以跳的更高.

还是重心的问题,背越式要提高重心的高度要小于跨越式重心提高的高度。。地球有引力,那么重心提高的高度是要人体克服地球引力做的功,这就是为什么背越式比跨越式要跳得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