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缶后来都去哪里了
2.北京奥运会的缶多少钱
3.奥运缶的藏品资料
4.奥运开幕式上的“缶”是什么来历?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缶后来都去哪里了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出使用的2008个“缶”,凭着美观大方、独一无二的特点,像磁铁一样吸引着人们的眼球。2009年3月8日,1000个“奥运缶”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拍卖,结果全部以高价拍出。在这场激烈的较量中,苏州新东方汽配城以53万元拿下了5号标的的10只缶,并于3月20日将其中的2只送给了一心弘扬传统文化的南京夫子庙小学。
PS:不过我觉得买缶的人有点冤大头的意思 要我是不会买的
北京奥运会的缶多少钱
1000个北京奥运迎宾缶将在3月8日公开拍卖,北京产权交易所透露,单个奥运缶起拍价折合1000元左右。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当2000人组成的两个巨大方阵在鸟巢中央整齐划一地“击缶”时,力震云霄的声音在鸟巢上空回响,一瞬间让全世界为之屏息。此后,这些缶的流向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迎宾缶打包拍卖
除少部分缶已由北京奥组委赠送各省收藏外,其余大部分目前已进入公开处置程序。此次公开拍卖数量是1000个,将分为大小不等的4个包进行拍卖。10个缶一包的共有25个包,每个包参考价11000元至13000元;20个缶一包的共有15个包,每个包参考价1.8万元至2.2万元;30个缶一包的共有10个包,每个包参考价2.6万元至3.1万元;50个缶一包的共有3个包,每个包参考价3.8万元至4.2万元。按此计算,单个缶起拍价折合1000元左右。
奥运缶的藏品资料
两种材质:1)树脂框架、钢龙骨牛皮鼓面LED灯。
2)大芯板贴皮框架、钢龙骨牛皮鼓面LED灯。
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传统乐器。关于它,最有名的典故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述的“秦王为赵王击缶”那段故事。张艺谋用“击缶迎宾”的方式作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序曲,也是取法于古人。开幕式上,导演利用现代的声光电高科技手段,把古代的乐队演奏进行了重新演绎。
奥运会后有1500个奥运缶进行了拍卖,其余奥运缶由奥组委分送给参与奥运会组织、建设工作的政府部门和机构。
在全部奥运缶中采用树脂模具成型的奥运缶(我们称之雕刻缶)数量大约只占10%,奥运会现场排列在缶阵的外侧,主要是考虑媒体摄像的效果。缶阵中间都是大芯板贴面的缶(我们称之贴面缶),这种数量最大。
之所以有两种材质,是因为生产时间太紧急,只好采用折衷的方法。在奥运会结束前没有考虑对缶的价值再挖掘,奥运会后进行拍卖前,组委会和北交所认识到这两种材质缶的价值差异,因此在每个拍卖包里都调剂有“雕刻缶”,数量非常少,更显珍贵。
奥运开幕式上的“缶”是什么来历?
来历如下:
“缶阵”中那2008件乐器的原型——曾侯乙铜鉴缶,实为组合器,是由青铜鉴和青铜缶套合而成。外套为鉴,缶在其中,缶的外壁和鉴的内壁之间有很大的空间,具有冰镇、加温酒浆的双重功能,有专家将其称为 国目前所见最早的古"冰箱"(当然也应是“暖箱”)。
缶的简介:
缶亦作缻,按《说文解字》解释:“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鼔之以节歌。缶是古代汉族的陶制乐器,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多次提到击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