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奥运会举重62公斤-2008奥运会举重失误

tamoadmin

1.最感人冠军!患有糖尿病,代表亡妻国家出战,夺金后亲吻亡妻遗照,他是谁?

2.2008年北京奥运会非洲各国运动员的表现

3.廖辉的人物经历

最感人冠军!患有糖尿病,代表亡妻国家出战,夺金后亲吻亡妻遗照,他是谁?

2008奥运会举重62公斤-2008奥运会举重失误

最感人冠军!患有糖尿病,代表亡妻国家出战,夺金后亲吻亡妻遗照,他是谁?

是2008年奥运会举重冠军之一的马蒂亚斯·施泰纳,当时他满含泪水,将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传递给了逝去的妻子。

挑战不可能

在参加比赛时,他将妻子的遗照一直带在身上,因为他要与妻子一起参加比赛。

施泰纳能在这场比赛中夺得冠军,真的是非常的神奇。

当时一位俄罗斯人已经拿到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他的抓举为210公斤,挺举是250公斤。

施泰纳当时的抓举只有203公斤,这也是他最好的个人成绩了。

当时他这个成绩在全场也只能排名第4位。

在挺举这一环节,他只剩下最后一次机会了。

施泰纳的第2把挺举成绩是248公斤。

这个成绩在他整个的挺举生涯中,也是最重的一次了。

如果想要逆袭夺得冠军,就要加上10公斤的重量,必须一次完成。

在众多人看来,这是一项不可完成的任务。

但施泰纳仍然要挑战这一重量,直接加重了10公斤,也就是258公斤。

当时就好像有一股神奇的力量赋予给他,施泰纳神奇的举了起来。

只以一公斤的差距夺得了这来之不易的冠军奖牌。

取得这个好成绩之后,施泰纳欣喜若狂高兴的不得了。

在场的所有人也感到非常的惊讶,并且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参赛失败遭到媒体攻击

施泰纳其实是一个患有糖尿病的人,在18岁的时候查出来了。

不过他非常喜欢这个体育事业,在2004年的时候参加了雅典奥运会。

只不过当时他只拿到了第7名的成绩,媒体对他冷嘲热讽。

甚至还直接评价他在体育行业中,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运动员。

这对他来说也是非常大的打击,内心感到很自卑。

这一年他也结识了德国人苏珊,也就是他的亡妻。

苏珊是施泰纳的头号粉丝,一直非常喜欢他。

看了他的举重比赛之后,通过各种方法要到了他的****。

两人一来二去便结婚了,施泰纳当时只有23岁。

施泰纳本来是奥地利国籍,但是因为举重出现失误,整个国家的媒体都在指责他。

他的内心感到非常的崩溃,甚至心灰意冷,决定放弃。

好在他的妻子鼓励他,最终决定加入到德国国籍中。

带着妻子遗愿参赛

转换完国籍之后,有三年的时间,施泰纳是不能参加任何国际比赛的。

因为糖尿病的问题,他的体重也增加了,最终只能参加105公斤以上的举重。

这所有的改变都需要让他再次调整自己的状态。

不过他的妻子非常支持他,甚至还制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去北京参加奥运会拿冠军。

施泰纳有了妻子的支持后信心倍增,开始一边工作一边赚钱。

可是在2007年7月16日,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

那就是施泰纳的妻子苏珊遭遇了,最后离开了施泰纳。

在最后一刻,苏珊给丈夫说:你不能放弃,一定要夺得冠军。

2008年施泰纳代表德国出战,终于不负妻子的期望,他夺得了冠军奖牌。

站上领奖台的那一刻,施泰纳也不忘与自己的妻子分享,拿出妻子的遗照,热泪盈眶的亲吻她。

2008年北京奥运会非洲各国运动员的表现

我可以帮你提供中国金牌运动员成长历程第29届奥运会中国金牌运动员成长历程

第1金:陈燮霞

陈燮霞的成长历程:

没有被省队选上→在八一举重队违反队规→举重生涯首次爆发→一发不可收拾→北京奥运一“举”成名。

陈燮霞1983年1月生于广东番禺。八一体工大队举重队运动员。1999年7月入伍。陈燮霞几乎集中了广东妹所有的特点,依靠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才有了她今日的成功,她的经历应验了一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1999年是陈燮霞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当时在广州市练习举重的他并没有被省队选上。1995年在广东番禺区体校开始举重训练, 教练是黎炳明。因为她是一个农村的孩子,能吃苦,八一举重队的教练看中了她,但她却违反了队规,队里做出决定让她脱掉军装回家。

在2006年全国冠军赛上,从没有拿过全国冠军的陈燮霞品尝了一次冠军滋味,虽然当时有许多名将没有参赛,但让陈燮霞信心倍增.2007亚锦赛,陈燮霞夺得了运动生涯中的第一个亚洲冠军,破挺举世界纪录;同年在世锦赛上,一举夺得抓举、挺举和总成绩冠军陈燮霞以213公斤的总成绩力压杨炼获得北京奥运会门票,

2008年四月举行的全国举重锦标赛上,陈燮霞以213公斤的总成绩力压杨炼夺取冠军,这让她在出征奥运的争夺战中抢了一个先手,她也期待能帮助国人圆四年前雅典未圆的梦想。“练得不好时,我就会笑一笑,笑一笑什么都过去了。每天不管练得好不好,我都要笑一笑,心情放松一下。”

这种平和的心态有助于陈燮霞征战奥运赛场,这位四肢协调且力量均衡,肌肉强健而富有弹性,她是典型的女子力量型身材, 2007年世锦赛上的轻松夺冠,为她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的夺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2金 庞伟

出生于1986年7月的庞伟直到 2000年上初二的时候才接触射击,当时被河北保定市业余体校选中。也许是庞伟有射击的天赋,或许许庞伟练习勤奋,他很快在河北省内的比赛开始崭露头角,并取得了省冠军,另外还夺取了全国青少年冠军。

男子项目一直是中国射击队的强项,年许海峰漫射射下中国奥运第一 金,1992年、2004年王义夫汽两获金牌,然而在王义夫退役之后,中国射击队 在这个项目中后继乏人,庞伟的出色表现让他成为队里的重点的培养对象。 2006年12月多哈亚运会,庞伟再次与林忠仔和谭宗亮组合一起站在了男子团体10米 气小项资格赛的赛场上,与几个月前的世锦赛相比,他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多哈亚运会参加比赛就是要抢夺冠军的心态,世锦赛则是以学习的态度去参加比赛,由于国内和国外好的运动员会很多,所以可以向他们学到很多,他自己坦言,自己的人生目标就是做一名好射击运动员。这看似简单的理想其实包含艰辛的未来,因为这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像的汗水。

庞伟的技术比较稳重,他平时不爱多说话,但这正造就了他稳定的心理素质。他的技术很细腻,有独到之处。他是年轻队员,但他在气方面很有灵气,刚刚进队两年,便夺得世锦赛冠军。多哈亚运会后,他的状态一直起起伏伏,北京奥运会开赛前,庞伟的状态终于调整到最佳,而且他控制比赛的能力也相当出色。所有这些有利因素促成了庞伟最后的“力压群雄”,以绝对实力赢得北京奥运会男子10米气的金牌。

第3金 郭文珺

郭文珺19年10月进入西安市军体校,2005年12月入选陕西省队,2006年9月入选国家队,是中国女子的后起之秀,在2007年先后夺得世界杯德国站的冠军和总决赛亚军。

年出生的郭文珺,属鼠,中学时在西光中学就读,在她十三岁那年进入了西安市军体校,开始练习射击,当时入选的孩子一共有十三名。

与很多年少成名的射击运动员相比,射击天赋极高的郭文珺属于大器晚成型。1998年~2003年西安市业余军体校(业余、专业)射击训练;教练员黄彦华 2005年,郭文珺回到西安市体校继续她的运动员生活。幸亏当初她作出这个决定,否则中国奥运冠军榜就少了一名射手。当年12月,命运女神开始垂青这名成长坎坷的少女,当时陕西省专业队借用郭文珺去打比赛,这给了她展示的机会。二00五年,当她二十一岁时,才入选陕西省射击队。

2006年4月,郭文珺夺得全国冠军,在当年9月的亚运会选拔赛气比赛中,她的表现异常稳定,风头甚至盖过了奥运冠军陶璐娜,自此在国家队有了一席之地。国家队总教练王义夫曾说过“这个西安丫头不简单”,并把郭文珺定为“可造之才”。

郭文珺没有让人失望。在2006年多哈亚运会上,首次出战国际大赛的她就夺得一枚气团体金牌和一枚个人银牌,2007年,她又摘下世界杯金牌和世界杯总决赛银牌。2008年,她更是连续射落3站世界杯分站赛金牌,一直打到奥运会。

第4金(1)郭晶晶(2)吴敏霞

(1)郭晶晶

二十年间,郭晶晶从一个怕水的孩子,成长为中国跳水明星中的明星,在参加的奥运会上总共夺得4金2银的成绩使之成为世界女子跳水“第一人”,成就了一段中国体育史上的。

郭晶晶是现任河北跳水队主教练李芳的第一批队员。 郭晶晶的跳水生涯是从学游泳开始的。与一些优秀跳水运动员曾学过体操等不同,郭晶晶在接触跳水之前没有进行过任何体育训练。跳水运动是一项需要胆量的运动,站在10米高的跳台上,一般人别说做动作,光是往下一看就会头晕。

在训练中,李芳每天都要给她吃小灶,用多种方法训练她的胆量,渐渐郭晶晶对跳水有些感兴趣了,这才开始教她跳水,抓基本功训练。在两个人的努力下,郭晶晶从不会游泳到健将只用了短短4年时间。三年时间,1000多个艰苦的日日夜夜,郭晶晶没有放过一天,每天都要进行几百次的陆上、水上动作练习。运动量一大,以前受伤的脚腕出现了炎症,疼痛难忍,但她却没有因此耽误一天的训练,她常常是哭着顶下一堂课来。有时,实在太疼了,就打一针封闭,再接着练。

2004年8月14日,雅典奥运会开赛第一天,郭晶晶与队友吴敏霞合作,力压俄罗斯的伊莲娜/帕卡琳娜,为中国代表团拿到了首枚跳水金牌,也拿到了自己的第一枚奥运会金牌,圆了多年的梦想。郭晶晶果然非常平静,一脸微笑,滴泪未掉。 08年以绝对实力为中国代表团赢得两枚金牌。

(2)吴敏霞

吴敏霞5岁那年,舞蹈班与跳水队同时向她发来邀请。最后,父母替她做主:跳水。原因很简单,练跳水的上海游泳馆离她家更近些。于是,一个梦就这样开始了……

个子大而不胖不瘦,罕见的跳水身材,比赛中对板的控制以及心理稳定还有待提高,性格开朗,脾气犟,有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狠劲。

1991年在上海市第二跳水学校接受训练,教练是袁连英。1995年进入上海市队接受专业训练,教练是史惠国。1998年入选国家队,教练是吴国村、王敏。2001年国家队教练换为叶锋。2002年到现在在国家队的教练是刘恒林。

2001年福冈游泳世锦赛之前3个月,吴敏霞顶替另一位选手,开始与郭晶晶搭档练双人跳水。没想到,第一次出征世锦赛,两人就获得了三米跳板双人赛的冠军。后来,又在多次比赛中,获得双人跳的金牌。

吴敏霞被公认为是继郭晶晶之后的中国跳水队又一****,但长久以来,吴敏霞一直生活在郭晶晶的阴影之下,就是首枚奥运金牌,也是同郭晶晶搭档获得的3米板双人金牌。令人欣喜的是情况在2006年有了改变. 北京奥运会跳水比赛拉开战幕,在女子三米跳板双人比赛中,郭晶晶/吴敏霞以343.50总分的成绩毫无悬念夺冠,继雅典奥运会以后,郭/吴组合再度夺取了这个项目的金牌,

第5金 冼东妹

冼东妹于年青时入读广东省四会市业余体校,当时的教练为陈少蔚。其后的1年,冼东妹进入广东省体校练习摔跤。之后的1年转到广东省体校练柔道,教练为罗培。3年后,冼东妹入选国家队。

冼东妹还是在练习角力时,曾获得了全国女子摔跤锦标赛亚军。其后在练柔道后的两年赢得了全国青年赛冠军。於1995年的亚洲锦标赛中获亚军,19年夺得了八运会的金牌。

2001年至2002年,她先后夺得了世界大会金牌、九运会金牌、釜山亚运会银牌,两年后,先后赢得了法国公开赛中的冠军、亚洲锦标赛亚军,又在德国的世界杯赛事中夺取冠军以及雅典奥运中以1分钟07秒击败日本选手,赢得了女子52公斤级的柔道金牌。

在2004年,冼东妹取得了辉煌的战绩。2004年法国公开赛冠军、2004年亚洲锦标赛亚军、2004年德国世界杯(个人赛)冠军。再加上雅典奥运会的金牌,今年可谓是冼东妹之年,那也是她最辉煌的时期。之后她淡出,身兼运动员和教练员,在北京奥运会到来之际,33岁的她还是无法抗拒所喜爱的运动的魅力,成功复出,并在08年的超级世界杯上夺得两站冠军,冼东妹一直坚持不懈地为着奥运,为着金牌而努力着。

第29届奥运会柔道52公斤级比赛,冼东妹在决赛中战胜了朝鲜选手安金爱夺得金牌。

第6金 龙清泉

龙清泉自幼活泼好动,爱好体育,很小就被选入龙山县体校进行学习,1999年,9岁的龙清泉被湘西州体校教练甘智悦看中,走进了湘西自治州体校的举重馆。2002年湖南省第九届运动会上,龙清泉获男子丙组38公斤级冠军;2006年全省第十届运动会上,他更以优异成绩夺得了男子乙组52公斤级冠军。

2006年,在州体校举重队练了7年举重后,16岁的龙清泉顺利进入了湖南省队。入省队不久,他在2007年10月底参加全国第六届城市运动会时,因为背上思想包袱束缚了自己,导致三次抓举失败,早早退出了男子56公斤级冠军的争夺。赛后,他没有气馁,而是重新总结了比赛,教练也在不断地给他安慰和鼓励,让他甩掉了思想包袱。

4月20日,2008年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暨北京奥运选拔赛在福建省泉州市举行。男子举重全锦赛暨奥运选拔赛56公斤级决赛中,龙清泉爆冷战胜呼声最高的广西名将李争夺冠,让力争北京奥运会该项目金牌的中国举重队又多了一分底气。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重比赛男子56公斤级的比赛中,17岁的龙清泉独战各路高手,他凭借出色的心理素质和稳定的发挥以抓举132公斤、挺举160公斤和总成绩292公斤摘得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的第六金,同时他也打破了该项目抓举和总成绩两项世界青年纪录。这个小孩子,首次入选国家集训队不过3个月就凭借自己的实力,战胜了之前被外界一至看好的李争。从而获得了第一个代表国家站到北航举重馆的中国男儿,这一天,龙清泉也不过18岁。

第7金

(1) 火亮 (2) 林跃

火亮出生于1989年,7岁开始练习体操,9岁时被上海跳水队教练胡燕挑中,改练跳水。半年后的1999年全国少年比赛,火亮即夺得十米台亚军。2001年九运会,火亮与队友唐韶韵配合夺得十米台双人赛第五名,由此进入国家队师从孙淑伟教练。经过孙教练的细心调教,火亮在2002年德国世青赛夺得十米台冠军。

但是2004年初,火亮却因为伤病回到上海队。经过胡燕教练的指导,火亮在十运会上再度闪亮,排在田亮和胡佳之后夺得铜牌。

从2006年3月火亮先后参加了国际跳水大奖赛四站比赛,夺得5次第一;其中单人项目两次夺冠。4月的珠海站,火亮取代队友张宸,与林跃开始配合参加双人十米台角逐,一举夺冠。之后,两人又连续在加拿大、美国大奖赛和常熟世界杯、全国锦标赛摘得男子十米台双人冠军。

进入2007年火亮继续着完美的表现,夺得2007年世锦赛男子双人十米台冠军。专家对他的评价是个人身体能力强、技术全面、动作协调优美、有灵性。向前翻腾动作及转体动作比较突出。尽管在个人单项比赛中发挥不够稳定,成绩一直不能拔尖。但在双人项目中和林跃配合组对是目前中国最好男台双人选手,俩人在双人配合上默契稳定,动作优美同步。难度顶尖。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亮和林跃如愿夺金。

(2) 林跃

对于年轻的跳台选手林跃而言,他的成长之路是曲折的。进入国家跳水队之后,这条道路虽然宽广了不少,但是依旧迂回。本来在2005年就可以代表国家队参加世锦赛双人比赛的林跃,因为队友受伤而最终一同错过了比赛,眼看接近奥运会,他的身体和竞技状况又给他带来了困难。成长的过程中总少不了烦恼,但林跃一旦站起来,也会站得更稳,站得更自信。

林跃是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人,但是在国内的运动员注册时,他代表的是北京市。这其中的过程,就是林跃进入国家队前的一部奋斗史。1996年3月,年仅5岁的林跃进入潮州市少年儿童业余体校,成为体操小运动员。由于他天赋高,潜质好,一年后代表湘桥区参加潮州市运动会体操比赛,就获得了两枚金牌。又过了一年,广东国际跳水培训中心到潮州市选材,挑选了林跃等9名运动员。2001年,广东国际跳水培训中心停办,林跃的家长毅然选择送他到清华跳水队自费培训。2005年初,为了参加当年的全国第十届运动会,林跃离开清华跳水队,被北京市体育局收留。他从此成为了一名北京注册运动员。此后因为在国内比赛中表现不俗,他被国家跳水队领队周继红选入国家队,半年内迅速成长。自2005年代表国家参加东亚运动会获得首个大赛冠军后,他连续参加2005年至2006年的各种世界比赛,共夺得11次冠军。在第十五届亚运会上,他与队友火亮合作夺得十米台男子双人冠军后,又夺得十米台单人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亮和林跃如愿夺金。

第8金陈艳青

从孩提时代起,陈艳青就是自己家所在的堂里村跑得最快的女孩。男孩子们也常常被她甩在身后。在一次运动会上,一位教训注意到她的投掷能力,并拿出了卷尺测量。当时陈艳青只有11岁,而她手臂和腿部的肌肉就已经显得格外强壮了。

于是这样一个建议就摆在她父母的面前:让女儿从事体育工作、为国效力,她可以去上体育学校。 “村里的孩子们都很崇拜她。” 说这话的左浩明在陈艳青家附近经营着一家家庭旅馆。不过陈艳青的成功是要付出代价的,她父母当时所能预见到的——惜别家乡、朋友和家人,长期的孤独生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陈艳青的一生有许多出乎意料的转折,比如她当年离开家乡是因为跑得快——但是后来却去练了举重。当时中国女子举重队正在备战悉尼奥运会,这也是她们首次出征奥运。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她们取得了激动人心的战绩:包括陈艳青在内的中国运动员共赢得了三枚女子举重金牌,金牌数多过其他任何国家。陈艳青的致胜两举挺举(用分解动作将杠铃举过头顶)和抓举(用一个连续动作从举重台上将杠铃举过头顶)总重量达到了523.5磅,是她体重(约130磅)的四倍还多。

2004年5月4日,陈艳青接到了体育管理部门打来的紧急电话。他们希望她去参加雅典奥运会,备战时间只有短短的三个月。她抛开一切,专心训练,最后飞到了雅典如愿夺金。关于为什么要鼓励艳春再次复出,曹教练是这样解释的:“很难再找像她这样意志坚定、经验丰富、技术成熟、发挥稳定的运动员了。”

第9金 张湘祥

张湘祥,福建龙岩人,与另一位成名的举重冠军石智勇是老乡,更为巧合的是张湘祥与石智勇在同一个启蒙教练朱日平手下走出龙岩,且他们两家之间的距离只需步行十几分钟。张湘祥从小就力量过人,但他开始进入业余体校时准备练习的是乒乓球。

1991年,9岁的张湘祥开始了举重生涯,在龙岩市一个普通体校举重乙队。在拥有许多冠军头衔的中国举重队里,张湘祥的名气并不算大,但事实上17岁时的张湘祥便已经代表中国参加了2000年的悉尼会冠军,由于当时土耳其神童穆特鲁实力超群,他与我国参赛的另一位56公斤级选手吴文雄分别夺得了第三和第四名的成绩。但后来银牌得主保加利亚选手伊万诺夫被查出服用禁药,其悉尼会男子56公斤级比赛银牌被剥夺,张湘祥就这样获得了一枚会的铜牌。

2008年4月,在全国锦标赛上张湘祥夺得62公斤级冠军,拿到了62公斤级的北京会门票。在会前夕,张湘祥找到了自己状态的爆发点。2008年北京奥运会张湘祥如愿获得金牌。

第10金男子团体(1)陈一冰, (2)黄旭, (3), (4)肖钦, (5)杨威, (6)邹凯

陈一冰

黄旭5岁进入南通市业余体校,1989年2月进入江苏省队,1993底入选国家队。19年洛桑世界锦标赛是黄旭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他与队友合作勇夺男团冠军。

21岁时陈一冰才获得世锦赛的冠军,是不折不扣的大器晚成型选手,北京奥运时陈一冰将第一次站上奥运会的赛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他极有可能在自己的第一次奥运之旅中就站上最高领奖台。 2006年和2007年两届世界赛上陈一冰都在吊环项目中夺冠,已经成为了继董震之后新的吊环王。虽然成名较晚,但是陈一冰良好的运动天赋、出色的心里素质都让他成为了中国体操队最为可靠的一个夺金点。

原来,陈一冰的运动细胞是家族遗传的。他的爷爷陈国才年轻的时候就擅长百米跑、撑竿跳、乒乓球等多项体育运动,在原单位市房管局举办的运动会上经常是“金牌”得主,而一冰的爸爸更胜一筹,不仅滑冰技术高超,还差一点就成为了一名杂技演员。回想起那个时候,陈一冰还感慨万千。“练体操特别磨练意志。尤其在你很小的时候,就能经受这样的磨砺,是做别的事情所不能得到的。”陈一冰说。2001年,他最后一次参加全国少年赛,吊环金牌和全能铜牌为他找回了久违的自信,那时,他17岁。随后他得到一个意外的机会进入了国家队,人生从此揭开了新的一幕。

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子团体决赛在国家体育馆揭开战幕。决赛仍用6-3-3赛制,中国队的比赛顺序为:自由体操、鞍马、吊环、跳马、双杠、单杠。最终中国队以286.125分夺得了北京奥运会体团的金牌,这也是体操赛场诞生的第一块金牌。中国男团继悉尼奥运会之 后再次站在了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

(2)黄旭

黄旭是一名全能型选手,全套动作幅度大、韵律好、规格高、动作到位,双杠和鞍马是特长项目,多次在全国比赛中夺冠,这两个项目均具有夺取世界冠军的实力。

5岁进入南通市业余体校,教练是张健武。1989年2月进入江苏省队,。1993底入选国家队。 19年洛桑世界锦标赛是黄旭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他与队友合作勇夺男团冠军,从此开始被世界所熟识。从19年到2008年的11年时间里,黄旭先后获得了4次世锦赛男团的冠军以及一次奥运会男团的金牌。黄旭不仅是中国体队的队长,同时也屡屡在关键时刻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是中国男队不可多得的一员猛将。

近年来,随着年龄的增加和伤病的增多,黄旭的状态有所下滑,但是这位老将却从没放弃自己对于奥运梦想的追求,没有忘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沉重使命,一直刻苦的训练,并在2007年的世锦赛上获得了男子团体的冠军。在2008年8月12日,北京奥运会男子团体体操决赛中,黄旭在双杠项目中表现完美,取得令人惊叹的16.475分高分,获得团体冠军。

(3)

1981年7月27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他出生在湖南长沙。湘江人杰地灵,造就了这位“天才”少年,从儿时开始,他的体操天赋就在同龄人中显现出来。早在19年的世锦赛,16岁的小鹏就在国际赛场中崭露头角,获得团体冠军、双杠亚军和自由体操季军。他那时的教练开玩笑,说他是:第一次参加世界比赛,就获得金、银、铜的“大满贯”。

从那一年起,小鹏在体操上的才能便一发不可收拾,每次比赛都要捧回几块金牌,在1998年的中国杯、世界杯和亚运会上也逐渐散发出光芒。尽管如此,小鹏并没有一点骄傲,每一次的比赛总要以高质量和优美的动作完成比赛,出色的心理素质在这位体操小将身上也显得极为出色。

1999年10月的天津,小鹏迎来了第3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第一场比赛,他以出色的发挥和队友顺利地拿下团体冠军。赛场上的小鹏英姿飒爽,飞鹰般展翅翱翔,蛟龙般飞舞翻腾。良好的心理素质,准确到位的动作,稳定从容的发挥,一次次地在天津体育馆掀起阵阵浪潮,一次次地抓住了观众的心。

10月16日下午,单项比赛开始了,人们的目光不禁都集中到了这位小将的身上。这一天,以稳定的发挥战胜了所有的对手,夺得了跳马冠军。然而却在自己的强项双杠上失误,与金牌无缘。

阳光洒在脸上,笑容挂在嘴角。小鹏就是这样一个谦虚、自信、聪明、幽默、充满灵气的可爱大男孩儿,在许多金牌和荣誉面前依然心静如水,无论成败,他都能坦然地去面对。在赛场内外,体操迷总说他平易近人、有亲和力,而且很懂礼貌。在家中,父母总说他是个孝顺懂事的孩子。在不比赛的时候,赛场上的他总是不忘帮队友们抹镁粉、调整器械或是劝小队员们稳住心态,在队中已成为令人心服口服的“大哥大”。2006年,获得了世界鞍马的冠军,从而追平了李宁14个世界冠军的记录。

廖辉的人物经历

作为来自体操之乡的仙桃人,廖辉打小的梦想也是当个体操运动员。

1994年,廖辉7岁,仙桃体校招生,家人带着廖辉去试试,考虑到7岁可能有点偏大,家人给廖辉报的年龄是5岁,哪晓得教练很干脆地回复,5岁,太大了!

廖辉从体操室出来,遇到一个教练一直盯着他,要他第二天就去体校训练。

廖家人满以为廖辉从此开始学体操了,都很高兴。哪晓得练了2个多月,廖家人才搞清楚,挑他不是练体操,而是练举重。

一听说举重,家人都极力反对,认为“练举重长不高个子”。硬拉着廖辉又回到学校读书。

一晃3年后,19年10月,体校教练甘永奎到廖辉就读的仙桃叶王小学招生,又看到小廖辉那张熟悉的面孔。罗汉先说,这一次,小廖辉坚持要去练举重,家人拗不过,也就同意了。没想到这一练,居然练出个世界冠军。 19年4月,仙桃市业余体校举重班的教练甘永奎到叶王村小学找苗子,他逐个教室的看学生。在三年级的班上,他一扫眼突然被坐在倒数第二排的廖辉吸引住了。甘永奎说:“他的眼睛很特别很有神,我马上就点了他。但是他站起身后,我又有点失望,他大脑袋、身子又小又瘦。”被选中的十几名学生,都到操场上冲了个30米计时跑,做了几次立定跳远。甘永奎还示范了几个举重动作让学生们模仿着做。廖辉在这一系列考察中,赢得了甘永奎的喜欢:“以后跟我练举重你愿不愿意?”“好哇!”廖辉就这二个字。

业校是早晚训练,廖辉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然后骑车第一个到达业校。甘永奎说:“他从来都是风雨无阻。有年冬天里雪下得太大,我都取消早操了,有天早上去看举重房被雪压垮了没时,他却一个人在训练。其实,他天天都来。”因为叶王村小学离业校太远,甘永奎想办法将廖辉转到了离业校很近的龙华山小学。

廖辉不但是每堂训练课中最能吃苦的队员,而且自己加练也成了习惯。廖杰说:“弟弟一练举重就着了魔,每天都盼着去训练不说,在家有空时也在外边的马路上练,蛙跳啊跑步啊什么的。他说他要赶上业校的同学,他比他们练得晚,但多练就赶得快。”

逢年过节时,业校放。廖辉除了自己练体能外,还想练举重的技术和力量,罗汉先说:“他二姨有辆拖水果的板车,很结实。廖辉就把车上的板子拆下来,连车轴带轮子当成杠铃用。那些天,二姨一收摊回家,他就马上去摆弄那辆车,一练就是两个小时。二姨夸他能吃苦,以后一定有出息。”

然而,车轴很容易划破手,双手经常被弄得血淋淋的,不过见血对廖辉来说是家常便饭,他拿胶布缠一下,又接着练。

甘永奎说:“他到业校后只练了几个月就赶上省运会,我带他去比赛,赛前不小心碰破了头,缝了3针,我叫他不比了,但他非要上场不可,结果还拿了第二名。”

罗汉先说:“廖辉的手掌、膝上总是破皮,但他从不叫苦。我看得心疼问他是不是别练了,但他叫我少操心,他的事他做主。有次他的膝盖肿得很厉害,我带他到武汉的同济医院去治,他痛得汗直冒就是不喊一声,从小打死不叫饶的犟脾气总是改不了。”

廖辉进入省队、八一队和国家队后,这种犟劲也始终未改。2000年4月,将廖辉招入湖北举重队的教练吴琦望说:“当时甘永奎送几个队员来让我看,我说发展前途不大。他说还有个好苗子,但太小了。我就立即跟他到仙桃看了廖辉,一看就是那回事,破格招进省队了。很快他到了发育期,举重的膝关节都容易在这个时候痛,他经常是痛得走不动路,但训练从不肯减量。”

从八一队将廖辉带到国家队的教练于杰说:“这小孩能吃苦的劲头真让人吃惊,人都少不了伤病,就他有病有伤也从不吭声一样训练。我发现了叫他休息,他说,张国政腰伤那严重还练,这点伤根本不叫伤。”

湖北省重竞技管理中心主任贾韬是上世纪80年代的篮球国手,他说:“我总是批评运动员不能像我们那个年代吃得苦,但廖辉不同,超人的天赋加超人的吃苦,不成大器才怪。” 在廖妈妈罗汉仙的心目中,廖辉是个非常懂得心疼家人的小孩。虽然儿子在国家队训练,但廖妈妈还从来没有去北京看过他。“廖辉不让我和他爸爸去。”廖妈妈说,“他说去看他的话,我们太辛苦了。而且现在都有电脑,晚上我们在网上,就像见到了儿子一样。”

“廖辉从小接受举重训练,很辛苦的。别的小孩子练完了回家,不是往沙发上一躺看电视,就是出去玩,但廖辉一回家就帮我做家务事。我做饭他就帮着摘菜,我打扫他就帮着洗衣服。”廖妈妈动情地回忆着往事,“那时候他还很矮,垫一个小板凳才刚刚够到水龙头,就这样帮着洗碗。”

而现在的廖辉,和小时候一样,在生活的细节上表达着对妈妈的关爱。“这孩子从来都报喜不报忧。训练受伤了之类的,从来不告诉我。和他通电话,他只会说不要担心,他吃得不错、睡得香、练得努力、大家都对他很好。可他越这样说,越让我们觉得心疼。” 举重新秀脱颖而出 卫冕冠军让路无缘奥运整个中国代表团的名单公布后,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男子举重69公斤级的两人参赛名单,结果是石智勇(石智勇Qzone)和廖辉上榜,张国政被淘汰。陈文斌说:“石智勇和廖辉这对组合应当说是最强的组合了,石智勇有奥运经验,能压得住阵,廖辉年轻气盛,能力更全面更强,他在泉州的选拔赛上就充分表现出了他的能力。”

张国政的69公斤级、石智勇的62公斤级均夺得上届奥运夺金项目,两年前我国62公斤级新秀辈出,而69公斤级后继无人。石智勇体重增大,索性增加级别与张国政为伍——69公斤级别是我国男子举重的优势项目,必派双保险出战。于是,张、石奥运冠军构成的双保险将出战北京(搜吧)奥运很快成为一个热门“概念”。

2007年六城会,廖辉轻松夺冠并平了世界青年纪录,随后他在年底的世界杯上夺冠,成绩直逼张、石二将。今年四月泉州奥运选拔赛是三人首次同台竞技,结果廖辉以355公斤的绝对优势大胜,石智勇以346公斤居第二,张国政在挺举中三次均失败没有总成绩。此后,在双保险搭配的问题上内部有两种观点:一是,派出两个都经历了奥运考验的老将注重稳妥;二是,以老带新形成有保有冲注重平衡。

国家举重队按奥运选拔的综合评分标准打分,廖辉排名第一、石智勇第二、张国政第三。然而,三人究竟最终舍掉谁,一直处于高度保密状态——三人同台拼命训练,名单成为全队的忌讳话题。就在中国代表团成立的前一晚,张国政才清楚自己落选,没能参加成立大会的张国政闻知当日意外地没有公布名单时,又对自己可能“变”上名单满怀希望。

激烈而无奈的名单之争终于尘埃落定时,廖辉的平静让记者深为吃惊,“我明白奥运名单的竞争会是个复杂的问题,我作为一个小字辈的队员,除了老老实实训练外,不能决定什么也不能说什么。当然我相信自己的实力,但时间长了有时想到名单的事也心烦。烦了时,把自己关在训练馆里发狠练,算是化烦恼为力量吧。”

2008年8月12日,廖辉将与石智勇联手在北航大举重馆出击69公斤级金牌。对即将到来的大战,廖辉说:“外国选手实力不弱啊,特别是亚美尼亚的马蒂罗斯扬跟我们有得一拼。我参加大赛的经验少,也没见过多少大阵势,所以我也不想那么多。反正有智勇哥在后面撑腰,我是铁了心全力去冲,不管最后能不能创下好成绩,至少我能冲乱外国选手的比赛节奏吧。至于金牌最终是智勇哥拿还是我拿都一样,只要金牌留在中国我就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来自湖北的廖辉2007年初进入国家队,他的进步速度让人吃惊,2007年他两度打破世界青年纪录。本来是作为新人为2012年奥运会作后备人才的他,直接进入了国家队一线的竞争名单。在2008年4月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上,他以355公斤的总成绩夺得69公斤级冠军,创造了该级别近10年来的世界最好成绩。他的横空出世,让卫冕冠军张国政也不得不为新人让路,无缘北京奥运会。

PK两大冠军脱颖而出 举重杀出最冷门王者

2008年北京时间8月12日晚,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举重69公斤级的比赛展开激烈较量。该级别是中国队的夺金重点项目,为了确保金牌不旁落,中国男队派出了“双保险”石智勇和廖辉出战,这也是中国举重队本次奥运会唯一派出两名选手参赛的级别。

廖辉在全国冠军赛中表现抢眼以总成绩355公斤力压多名强手排名第一位顺利获得奥运参赛资格,07年世锦赛冠军石智勇全国冠军赛以346公斤名列次席。二人在去年世锦赛上的成绩均大幅度落后于老将张国政,最后时刻石智勇力压张国政获得代表中国出战的资格。亚美尼亚的提格兰、法国的达拜亚、朝鲜的金秀俊和韩国的李裴勇均具备冲击奖牌的实力。

在首先进行的抓举比赛中,各参赛队员均保持了较高的成功率,几大夺牌热门均根据场上形势不断调整开把重量。法国名将达拜亚取了相对稳妥的战术,他将第一次试举的重量定为147公斤并且获得成功。韩国的李裴勇第一次试举150公斤也轻松过关。随后达拜亚第二次试举151公斤也顺利过关。

杠铃重量加到152公斤后石智勇首次登场,但是他却因为重心偏移没能获得成功。压力倍增的石智勇第二把再次冲击152公斤,他成功将杠铃举过头顶让大家松了一口气。在队友第一把失利后,为了求稳小将廖辉将开把重量由155公斤下调至153公斤,遗憾的是他的第一次试举同样没能成功。廖辉失利后提格兰第一次试举冲击153公斤获得成功,同样的重量李裴勇第二次试举也顺利过关。对手的接连成功让再次冲击153公斤的廖辉面临了极大的压力,好在他咬牙顶住获得成功。最后一次试举的达拜亚则在153公斤重落马,抓举成绩为151公斤。

李裴勇最后一次试举155公斤成功给后面登场的选手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提格兰在后两次试举156公斤均告失利,最终成绩为153公斤。石智勇最后一举杠铃重量为157公斤,但是他没能举起杠铃,三次试举仅成一次成绩为152公斤。随后出场的廖辉冲击158公斤获得成功弥补了石智勇失手的遗憾。

抓举比赛过后,廖辉以158公斤排名第一,李裴勇以155公斤名列次席,提格兰以153公斤暂列第三,石智勇152公斤名列第四。

挺举比赛提格兰在众强将中第一个出场,他的开把重量183公斤却出师不利。随后登场的诸位选手第一次试举都不太顺利,李裴勇冲击184公斤出现失误,提格兰第二把冲击185公斤也没能成功。

石智勇主动退出挺举比赛使得中国队的重担全部落在了廖辉身上。廖辉选择了185公斤的开把重量,但是他却在最后时刻没能顶住,首次试举失败。好在第二次试举他顺利完成扭转了颓势继续向金牌发起挑战。连续两把失利的提格兰在最后一举中冲击185公斤终于获得成功。在比赛中受伤的李裴勇在最后的两次试举冲击186公斤失败,三次试举均未能成功惨遭淘汰,但是他带伤拼搏的顽强精神值得所有人尊敬。

法国的达拜亚开把重量就高达187公斤并且首次试举成功。廖辉最后一次试举选择了重达190公斤重的杠铃,他的成功将包袱甩给了达拜亚。体重较轻的达拜亚为了冲金,在第二次试举中将重量增加了10公斤,向1公斤的新奥运会记录发起挑战。遗憾的是他的第二次试举抓杠失败,第三次试举更是主动放弃了机会,将金牌拱手让给廖辉。

最终,廖辉以总成绩348公斤摘得金牌,达拜亚和提格兰的成绩同为338公斤,达拜亚体重较轻获得银牌,提格兰屈居第三。

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派出639名运动员参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中国军团向奥运会金牌发起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其中,中国军团里一众新秀也吸引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因为他们不仅代表了中国体育的现在,而且还代表着中国体育的未来。

男子举重69公斤级,是中国举重界的势力范围,本届奥运会之后,张国政、石智勇两位老将恐将退出。历经了大赛的磨练,年纪轻、冲击力强的廖辉无疑将成为在这一级别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