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台篮球记者名单-北京体育台篮球记者

tamoadmin

1.中央五套节目主持人杨毅个人资料

2.篮球风云路里的王新星

3.杨毅电台在哪

4.篮球解说员徐济成的个人简介?

5.最令人厌烦的央视篮球解说是谁?

中央五套节目主持人杨毅个人资料

北京体育台篮球记者名单-北京体育台篮球记者

杨毅,1977年11月29日,身高178cm。生于北京,现任《体坛周报》副总编、篮球部主任,任《篮球先锋报》副总编辑,并担任中央电视台、腾讯QQ直播、新浪NBA篮球解说顾问。

杨毅是唯一一个曾经全部亲自采访中国三大中锋王治郅、巴特尔、姚明进入NBA的记者,也是第一个陪伴姚明在休斯敦开始NBA征程的记者。少读《三国》、《左传》、《战国策》,爱曲艺爱评书。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新闻系。[1]

1人物经历编辑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新闻系,师哥师弟遍天下。

体坛周报篮球部主任杨毅(18张)

采访过三届全运会,1997上海(当年还在实习),2001广东,2005江苏;

四届夏季奥运会,2000悉尼,2004雅典, 2008北京,2012伦敦

一届冬季奥运会,2002盐湖城,第一次采访冰雪项目,亲眼目睹大杨扬冲破冬奥中国第一金;然而安身立命之本,还是篮球。

经历四届亚洲锦标赛,1999福冈,2001上海,2003哈尔滨,2005多哈;

两届世界男篮锦标赛,2002印第安那,2006扎幌琦玉;

两届世界女篮锦标赛,2002江苏 2006巴西;

先后九次孤身深入美国,探访NBA人文地理;

王治郅在达拉斯,巴特尔在丹佛,姚明在休斯敦;

唯一曾经在这三地,全景目睹三大中锋加盟和奋战NBA的中国记者;

一路走来,不敢停步。

2004年雅典之后,离开《北京青年报》,与苏群、孟晓琦创建《篮球先锋报》任副总编[3] ,销量日升。

现为《体坛周报》篮球编辑,中央电视台特约嘉宾。

少读三国,左传,战国策,24史读到《明史》之后,不愿再读。

人生格言:平生不弄险,但不等于会在机会面前退缩。

篮球风云路里的王新星

王新星是82年的,未婚,云南人,但是有没有男友我的确不太清楚,但我在下班时候看到有两本田雅阁接她的,车主还帮他拿主持人的衣服,其实我也很想知道,哈哈哈哈。她大学在物资学院,研究生在北广读的,学习很好,貌似在体育台她是重点被推的主播。哈哈哈,你们可以问,但我不能说我是谁,哈哈哈哈,小爆料一下,给她的fans一点点期待

杨毅电台在哪

杨毅电台在喜马拉雅。

杨毅,1977年11月29日,身高178cm。生于北京,现任《体坛周报》副总编、篮球部主任,任《篮球先锋报》副总编辑,并担任中央电视台、腾讯QQ直播、新浪NBA篮球解说顾问。

杨毅是唯一一个曾经全部亲自采访中国三大中锋王治郅、巴特尔、姚明进入NBA的记者,也是第一个陪伴姚明在休斯敦开始NBA征程的记者。少读《三国》、《左传》、《战国策》,爱曲艺爱评书。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新闻系。

人物介绍:

杨毅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后,离开《北京青年报》,与苏群、孟晓琦创建《篮球先锋报》任副总编, 现任体坛周报做篮球部主任,中央电视台篮球解说顾问。

他是相当专业的一个解说,客观犀利,善于幽默,个人认为是央视解说NBA最好的一个。

杨毅分析的还是挺到位的,只是整个解说过程都太严肃,一点都不爱开玩笑。记得有一次他和柯凡在新浪解说,本来柯凡跟马建一起解说的时候都是互相开玩笑互相掐,有时看他俩掐也挺有意思的。

篮球解说员徐济成的个人简介?

徐济成 山东人,1960年6月17日出生于青岛。1973年,读中学时因为身材较高入选市业余体校参加篮球训练,后加入北京青年男篮,当了五年专业运动员。1982年经高考进山东大学英语系,1986年毕业后调新华社体育部。现任新华社体育新闻部记者采访室主任,高级记者。专长报道篮球,与NBA结下不解之缘,编著《NBA五十年》一书。从1992年开始,被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聘为篮球转播顾问。从事体育报道十余年来,曾参加汉城奥运会、巴塞罗那奥运会、亚特兰大奥运会、悉尼奥运会和北京亚运会、广岛亚运会、曼谷亚运会,以及篮球、体操等世界和亚洲单项赛事采访。做体育记者18年,先后采访过篮球、足球、排球、射击、体操、曲棍球、皮划艇、击剑、羽毛球、网球和田径赛事,最痴迷的还是篮球,曾长期关注残疾人轮椅篮球,采访过全国聋人篮球锦标赛。

主要文章:

超地狱训练法——韩国女篮训练秘诀大公开,1994年,新华社稿。

世界冠军退出国际羽坛,1993年,新华社稿。

奥运男篮苏美争雄,1988年,新华社稿。

最令人厌烦的央视篮球解说是谁?

于嘉。首先,于嘉有些东西可能是听久了产生了审美疲劳,本身倒没多大问题,就是听多了反胃,比如“我们的美国同行”啊、“珍珠倒卷帘”啊、“力劈华山”啊、“我们说”啊、“毕竟咱们都知道”啊、“这是最伟大的奥运会决赛”啊。

另外,就可能是他方式的选择,他现在的解说更倾向一种集锦式的解说,追求热闹和表面,还有快餐式的信息量,他会主动的赋予比赛的一些东西,做出这种选择,可能是源于他对观众的一种判断,他可能认为观众更需要集锦。

在你面对这样的解说时,如果你是边看网页边聊天边吃饭边听歌的同时在看比赛,我觉得会有不错的效果。但是你要是坐在电视机前整场追下来,就会难受和疲劳。

此外,于嘉缺乏最基本的播音基本功。他没有能力一口气说完一个完整的句子,经常几个字出来之后停顿两秒。而且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总把自己往评论员上靠。

基本都是比较懂了篮球以后就开始点评,恨不得身兼二职。如果您是一个人解说这场比赛,那没问题,但问题是旁边常常有个嘉宾,这会抢了嘉宾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