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市场开发的内容-奥运会的赛事市场化

tamoadmin

1.为什么说洛杉矶奥运会是体育产业的里程碑和分水岭?

2.回顾历史,奥运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情况影响到底有多大?

3.奥运物流市场是如何形成的?

为什么说洛杉矶奥运会是体育产业的里程碑和分水岭?

奥运会市场开发的内容-奥运会的赛事市场化

洛杉矶奥运会被称为体育产业的里程碑和分水岭,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尤伯罗斯的实施:年洛杉矶奥运会是首次全面实施尤伯罗斯的奥运会。该通过引入商业赞助、电视转播权销售等市场化手段,为奥运会注入了大量的资金和商业合作机会,使得洛杉矶奥运会成为第一个没有亏损的奥运会。这一的成功,开创了奥林匹克运动新的商业模式,为后来的奥运会和其他大型体育赛事奠定了基础。

2. TOP(The Olympic Partnership Program)的推出:在洛杉矶奥运会之后,国际奥委会推出了TOP,即全球合作伙伴。该通过授权全球顶级企业成为奥运会合作伙伴,为奥运会提供资金、技术和营销支持,进一步促进了奥运会与商业的结合。

3. 体育营销和品牌建设的兴起:洛杉矶奥运会的成功,推动了体育营销和品牌建设的兴起。许多企业开始意识到体育赛事对于品牌推广和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开始通过赞助奥运会、足球世界杯等大型体育赛事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4. 奥运会举办方式的改变:洛杉矶奥运会之后,奥运会举办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国际奥委会逐渐放大了各国奥委会在举办奥运会过程中的自主权和参与度,使得各国奥委会能够更好地根据自身国情和文化特点来组织和管理奥运会。

因此,洛杉矶奥运会在体育产业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成功经验不仅为后来的奥运会和其他大型体育赛事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同时也推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回顾历史,奥运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情况影响到底有多大?

奥运会的经济影响是一种需求冲击,不过,这种冲击是短暂的,尤其会在奥运会举行期间集中爆发,形成需求的“峰聚效应”。

奥运经济影响主要是通过收入与支出、投入与产出实现的。举办奥运会的支出就是对举办城市的经济投入。

根据中国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测算得出,北京奥运会每年为我国GDP增长贡献0.3%-0.5%经过100年发展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已经发展成为人类有史以来出于和平目的规模最大的活动,奥运会已经具有全球性、持续性、综合性、超大型化、文化内涵高、筹办时间长、投资巨大、参与人员众多和竞赛水平高等特点。它已成为一项具有巨大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综合效应的令人瞩目的活动,受到世界各国和人民、舆论及商业集团广泛的关注。奥运会的影响已经超过了现今任何一项其他社会文化活动。

为什么年以后办的奥运会能获得众多国家的青睐,究其原因,举办奥运会能获得很多的资金、人员和物资等方面的收入。但举办奥运会收入巨大的同时,举办奥运需要的支出也非常巨大,举办城市少则十多亿美元,多则近百亿美元的花费。奥运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多元化的综合现象,在国际的发展也凸显其重要性及前瞻性。

从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角度看,奥运会的经济影响是一种需求冲击,即奥运会引发对基础设施投资、旅游出口、电视音像出口、商业贸易等需求的变化,通过直接效应和乘数效应影响主办地的产出、收入和就业水平。不过,这种冲击是短暂的,尤其是会在奥运会举行期间集中爆发,形成需求的“峰聚效应”。

一、北京奥运会对北京市及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影响力究竟有多大?

奥运经济影响主要是通过收入与支出、投入与产出实现的。举办奥运会的支出就是对举办城市的经济投入。奥运会对举办城市产生经济影响的大小与对奥运会进行的投资大小关系密切,在边际成本内,投入越大,产生的经济影响越大。

在通过对成本和收入预算体系分析得出:如果支出不包括基础设施方面的花费,则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而如将举办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花费计入举办奥运会的花费,奥运获得的经济收益就会降低,甚至出现亏损,此时奥运带来的经济收益比人们通常预计的要小。

分析奥运会的收入来源、比例、支出去向得出,国际奥委会对举办城市的资助是按一定比例进行的,而组委会自身的收入具有很大的弹性,因此从组委会的管理及效率入手即可增加收入。

从举办奥运会获得的收入来源将举办奥运会的模式分为:投资为主的模式;完全依靠市场营销收入的模式;依靠市场营销为主,投资为辅的模式。根据洛杉矶奥运会、蒙特利尔奥运会和巴塞罗那奥运会等工程支出多少,借鉴北京在举办2008年奥运会在增加收入、减少支出、扩大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以避免更多的问题。

探讨奥运会的经济影响机制显示,奥运会首先作用于主办地的支出、形象和技术,然后通过经济系统中的互动机制最终体现为产出、收入、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变化。根据对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和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经济影响研究表明,奥运会经营盈利、净经济效益为正;奥运会经济影响的绝对数值较大;奥运会经济影响的强度数值不大;奥运会受益产业比较集中;奥运会促进主办城市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奥运会经济影响效果存在着差异性。

笔者根据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届奥运会的入境旅游效应显示,奥运会的入境旅游效应比较明显,相比之下国内旅游并不突出;奥运会旅游活动主要基准在主办城市和地区,区域扩散效果不突出,从数值上看奥运会旅游效应的强度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大;但奥运会对主办地形象具有比较好的改善效果;对奥运会旅游和经济影响的预测应该保持理性。

值得注意的是,奥运会对举办城市产生的经济影响包括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正面影响中,直接影响包括促进举办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就业增长,相关产业发展,投资环境改善等;间接影响包括提高人力资本,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负面影响指体育设施闲置,城市非受益人群生活受损,社会额外支出增多等方面。

二、奥运经济使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比例达1.23%,为我国创造210万个就业机会

奥运会对京津冀区域增长的途径表现在经济聚集效应的影响。经分析得出,北京奥运经济所产生的规模经济的作用,表现在对京津冀区域出口的扩张带来经济的聚集,新的企业和劳动力将被吸引到这个区域。这将致使区域经济的成本降低,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随着集聚效应的增大,京津冀区域的经济成本转而回升,从而又产生经济活动向其他地区转移的“扩散效应”。

从这个角度分析北京奥运经济的动态性区域经济影响得出,主办城市北京由于举办奥运会产生“溢出”性的需求效应,北京由于经济和社会成本的上升,从而向河北、天津地区扩散经济、旅游和交通活动,经济会因此增长1.23%。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财政局统计的2000年悉尼奥运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显示,主办奥运会对劳动力有很大的需求。结合中国的情况,目前的多数失业属结构性失业而不是周期性失业,根据北京对奥运经济体系中供给方面的因素,以及奥运经济对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弹性考虑,在面对奥运会积极的短期需求冲击时,就业数量的提高程度会更大,至2008年为止,奥运经济为中国累计提供210万个就业岗位。这210万个就业机会一是通过奥运需工程建设以及在奥运会之后永久使用需要专人管理、运行等所带来的就业;二是通过举办奥运会极大地改善北京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能为城市吸引更多的新投资以及旅游,这些投资和旅游将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三是通过举办奥运会使参与奥运会工作的北京市民为举办奥运会需要进行相应的教育、培训,从而提高人力资本,增强了竞争力,从而增加了就业机会。

三、北京奥运会为中国经济增长0.3%-0.5%,为北京经济增长2%

根据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报告的财政预算,北京奥组委预算支出16.09亿美元,预算收入为16.25亿美元,盈利0.16亿美元,非组委会预算中,没有奥运会也将发生的非组委会支出项目包括环境保护、公路铁路交通和机场建设费用,合计123.85亿美元;而因奥运会而发生的非组委会支出项目包括体育场馆和奥运村,合计18.71亿美元;非组委会预算支出(城市、地区或国家以及私人投资)总计为142.56亿美元。这样,奥运会相关总支出为158.6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12亿元人民币。

最近,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指出,仅北京市的奥运投资就达2800亿元,其中64%用于基础建设。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则预期北京奥运经济在未来7年里北京投资和消费市场的总需求将超过30000亿元人民币。

奥运带来的经济冲击(投资、消费、出口、债务等)能够创造更多的劳动力和产出需求,从而促进国内就业和国民收入在数量上(而不是长期增长率)的增加。

根据中国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测算得出,北京奥运会每年为我国GDP增长贡献0.3%-0.5%。由于尚缺少对中国大型体育赛事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实证检验,还不能断定北京奥运会促进经济增长的期限。

经过进一步分析预测得出,北京奥运会对北京市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因为奥运会对北京市的基础性或者生产过程改进或者的更集约化利用,那么无疑将提高北京长期经济增长的能力,这种改进或增加的程度有多大,以及从这种改进或增加的时间性来讲,增长的期限能到2015年左右。

://wenwen.soso/z/q4509690.htm

奥运物流市场是如何形成的?

奥运物流是由运输、存储、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物流基本活动构成的、与举办奥运会相关的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间的实体流动过程。奥运物流的内容可以从服务的客户群、与奥运赛事的关系、地域范围、时间范围、服务形态、服务项目内容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分析,从而形成奥运物流构成的多维立体架构,每一维分类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奥运物流的管理视角,从而也说明奥运物流管理的复杂性。  从时间维的角度可以将奥运物流分为赛前物流、赛中物流和赛后物流。赛前物流是指为举办奥运会,在会前进行的诸如城市基础设施、奥运比赛场馆建设用品、比赛器材、新闻媒体器材和生活资料的仓储、运输等物流活动。赛中物流主要是指奥运会举办期间,主办城市及其他比赛地区发生的各类物流活动的总称。赛中物流活动的目的是为奥运会提供后勤保障。赛后物流主要是指奥运会结束后,比赛场馆、奥运村、新闻中心等场所的物品清理、回收和废弃等物流活动。  从地域维的角度可以将奥运物流分为赛区物流、主办城市物流、主办国家物流、国际物流。赛区物流主要是指奥运会主办城市及其他比赛地区的奥运比赛场馆、奥运村、新闻中心等需要提供的物流活动。主办城市物流主要是指由主办城市的赛区物流、市民生活物流和商业物流等构成的物流活动的总称。主办国家物流主要是指由奥运会各赛区内的物流活动、各赛区之间的物流活动、主办城市市民生活物流和商业物流等构成的物流活动总称。国际物流主要是指参与奥运会的各类人员从国外进口物流以及赛后回程的物流活动总称。  国际奥运物流市场及其运作  奥运物流市场的形成  现代奥运会不是一个独立封闭的系统,它存在于发达的商业社会中,就必须和这个商业社会进行各种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个特大的商业项目。一方面,奥运会自身组织工作的复杂性使得它需要利用市场来进行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商家们也不会放过奥运会这一特大商机。所以说,市场化运作的发展趋势是由社会环境和奥运会的自身特点共同决定的。  1980年萨马兰奇出任国际奥委会以后,奥林匹克运动加快了与市场接轨的步伐。年洛杉矶奥运会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和商业开发,盈利2.5亿美元,一改以前主办奥运会经常给主办国家带来经济亏损的状况。从此,奥运会成为体育产业中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融体育竞技比赛和商业营销活动于一体的活动。因此,与奥运会的组织准备、开幕举行和相关企业营销活动全过程相伴随的所谓奥运物流——由于举办奥运会而引发的物流服务需求,形成了一个潜力巨大、备受关注的奥运物流市场。  奥运物流市场需求  这里的奥运物流市场需求既包括直接为奥运会服务的物流市场需求,也包括奥运会带动的相关物流市场需求。奥运物流跟奥运会举办的时间阶段密切相关,奥运物流市场也呈现出明显的赛前、赛中、赛后等阶段性特征。所以,奥运物流市场需求应被分为赛前、赛中和赛后物流市场需求。  奥运物流市场的外包运作模式  负责2000年悉尼奥运会物流运作的是悉尼2000物流团队(Sydney 2000 Logistics Team,S2LT),S2LT的活动范围是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期、期间和后期提供物流服务和管理工作。S2LT提出了几项关于奥运会的组织和物流运作的重要战略决策,将一些服务外包给物流提供商,并建立物流指挥中心(Logistics Command Center,LCC),负责协调物流各项服务工作。  对于直接为奥运会服务的物流,如货运代理、信件与包裹快递、奥运村生活物流、奥运比赛器材的物流需求等活动可以承包合同的形式委托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中规定了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责任和奥组委S2LT所需提供的必要设施、条件以及协调与监督管理的职责。事实证明,由于奥运会是特有的短期行为,且奥运物流活动又是十分复杂、需要现代物流技术支撑才能完成的,因此,在技术、人力、物力等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将那些需要高度专门技术来完成的奥运物流活动外包,不仅可行而且具有特殊的优越性。  悉尼奥运会的主要物流服务提供商有:货运代理指定提供商——德国Schenker国际公司、信件与包裹快递指定服务商——美国UPS公司、悉尼展会服务供应商——Geologistics公司、饮料供应商——CUB公司,等等。  从右上表中可见由于悉尼奥运会和雅典奥运会用物流活动外包和零库存策略,其物流部门所管理的运输车辆和仓储面积,与亚特兰大相比明显减少。  中国奥运物流市场分析  中国奥运物流市场容量  2008年奥运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会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这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但在具体拉动的幅度上还存在不同的意见。国家统计局预测奥运对中国GDP的拉动在每年0.3%~0.4%之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扬帆博士的预测是每年0.5%~0.6%,日本野村证券的测算数则是0.25%。  至今为止一个被普遍接受的数字是由美国高盛公司给出的,即中国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后,从2002年到2008年,每年的GDP将会提高0.3%,累计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可达1.38万亿元人民币。 高盛公司认为,主办奥运会不仅会对中国2008年的旅游业带来刺激,由现在至2008年对基建设施的大量投资,还将大大提高中国的经济效益,良好的影响无疑会延伸到2008年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