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奥运会感动瞬间 作文
2.求:奥运最__ __ 的瞬间 有几个要几个..我们要做小报
3.北京奥运会中国人的感人故事
4.与08年北京奥运会相关的感人事件
5.北京奥运会的感人故事 详细
北京奥运会感动瞬间 作文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五大感人瞬间
太多的感受,太少的词汇,太深刻的震撼,太贫乏的言语,看完昨夜这场开幕式,恨不得把所有所有的写下来,却担心词不达意,只有用下面这只言片语,记录让子陵热泪盈眶的五个画面。
五星红旗
身着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服饰的孩子护送着国旗走过宽阔的体育场,把鲜艳的五星红旗交到正装肃立的八名战士手中那一刻,子陵落泪了,无论是孩子们还是战士们,都是最可爱的人,那一刻的画面,小手传大手,意味着呵护,意味着传承,意味着奥林匹克的庄严肃穆与对未来和希望的追求。
脚印焰火
演着北京的中轴线,天空中绽放脚印形状的焰火,逐渐接近国家体育场,那一步一步,象征着13亿中国人民为了这一天到来付出的努力,看似轻松,这一路却走过了无数的挫折,汗水与泪水交织成了成功的喜悦,子陵为这一百年的翘首企盼,为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为这一刻的终于到来而心潮澎湃。
丝绸之路
气势宏大的文艺表演,展现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华丽乐章,在进行到“丝绸之路”这一段落时,那画卷上展现了古人们的足迹。子陵脑海中涌现出中国的先人们为了追求进步,为了追求更加美好的明天,长途跋涉,穿越沙漠,远涉重洋,不辞劳苦,不畏艰难的身影,中华民族是一个多么坚强的民族,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民族,子陵以身为中国人为荣。
汶川男孩
姚明高举五星红旗带领中国运动员们进入会场时,子陵就看到了他身边那个小身影,听到解说才知道他就是在汶川地震中被称作“小英雄”的9岁男孩林浩,他代表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代表了灾区人民在百废待兴的震区依然不变的对祖国的支持,让全世界看到了汶川震灾地区人民的坚强。
圣火之路
在点火之前,子陵一直在猜测最终的点火方式,一直担心这点火方式会不会比不上往届中的某一届,因为在子陵心里,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充满智慧的民族,而奥运圣火的点火方式无形中也成了向世界展现中国人智慧的一个方式。李宁刚升空那会,子陵还比较纳闷,心想不会就是“空中飞人”那么简单吧……可是当李宁开始在国家运动场外沿上逐渐展开的圣火传递画绢上奔跑的时候,子陵心中的一切疑虑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震撼,转而热泪再度涌上眼眶——脑海中浮现的,是海外华人护圣火不屈的身影,是圣火传递过程中热情的笑脸,是在珠穆朗玛峰上身着御寒衣小心翼翼点燃圣火的火炬手……而眼前,是飞翔的李宁——是的,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中华民族的腾飞,我们要飞,朝着梦想飞,越飞越高,势不可挡!
求:奥运最__ __ 的瞬间 有几个要几个..我们要做小报
你可以挑一挑,这里有好多!
选我的两个回答为最佳答案,谢谢!
第29届北京奥运会自开赛以来,虽然才过几天,但场内场外,令人动容的瞬间却层出不穷。
8月11日,北京奥运会女子花剑个人1/32决赛在击剑馆进行,50岁的栾菊杰代表加拿大出战,并以13比9战胜突尼斯选手伊娜·布贝克里。面对全场观众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栾菊杰掏出一块红布上写着“祖国好”的横幅向现场观众大力挥舞着,那一刻她的眼中满含泪水。全场的观众瞬时起立,向她报以最热烈、最持久的掌声与欢呼。
24年前,在1984年的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26岁的栾菊杰扬眉剑出鞘,挑落了中国击剑史上第一枚奥运会金牌,被誉为“东方第一剑”。24年后的今天,已是三个孩子母亲的她选择再次出剑。她说:“有人问我,参加奥运会是不是为了拿冠军,可能许多运动员都会这么想,但对我,这并不重要,我是来享受在祖国举办的奥运会给我带来的快乐来了,我就是累也是好爽!”
虽然在北京奥运会上,她最终止步于16强,但却用自己的方式为人们呈现了最纯粹的奥林匹克精神。
百年奥林匹克的魅力其实正在于此。
在每一届奥运会中,我们都会在不经意间遭遇那些震撼我们心灵的瞬间,也总会有那样一些人那样一些事那样一些话定格在历史的画卷中,给奥林匹克留下新的精神遗产。人们对于北京奥运会同样也有这样的期待。而从开幕式起,北京就开始为奥林匹克注入无穷的感动。
你一定还记得开幕式中那个和姚明一起出场的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小男孩儿林浩吧。小小的他几乎很难跟上姚明的脚步,他拽着姚明的运动裤,拿着两面小旗挥舞着,尽量挥洒自如地走在中国代表队前面,当姚明不停地俯身和林浩说悄悄话时,当姚明将林浩抱起来时,全世界都沉浸在这温馨的画面中。可以说突如其来的四川大地震赋予了北京奥运会特殊的内涵,一个深沉的民族在灾难面前的不屈与自强既与奥林匹克精神浑然一体,一脉相承,又使奥林匹克多了一份厚重与悲悯。从这个意义讲,小小的林浩更让世界的心情澎湃,让奥林匹克精神荡气回肠。
8月10日中午,女子10米气手枪颁奖仪式上,获得第三名的格鲁吉亚运动员妮诺·萨鲁克瓦泽拢了拢秀发,走到获得第二名的俄罗斯运动员帕杰琳娜面前,两人相视一笑,轻轻相互一吻,并热烈地拥在一起。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众多记者都把问题提给了妮诺和帕杰琳娜,反而把获得冠军的中国运动员郭文珺晾在一边。妮诺说:“能在体育比赛里同场竞技的运动员都是朋友,更何况我和帕杰琳娜曾经一起代表俄罗斯队出场过,我和她一直以来都是很好的朋友。体育和政治没有关系,特别是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妮诺还不忘轻松地幽上一默:“哪怕是在射击这项可怕的运动中,也是如此。”
虽然奥林匹克也不能让战争暂时走开,但奥林匹克精神却能让我们暂忘记战争的恐怖,享受体育的纯粹与快乐。
我们还可以期待更多的感动。久未露面的刘翔这几天终于出现,又可以谈笑风生地面对媒体了。他的笑容同样让我们感动。离110米栏开赛只有几天时间了,我们不希望他的笑容仅仅是因为他已经将状态调整到了上佳的水平,我们希望他已经真正地看淡名次。这位中国田径的旗帜性人物被西方媒体认为是世界上承受压力最大的运动员,因为十三亿中国人还没有做好他输的准备,人们在等待他所带来的巨大欢乐,似乎并没有心理接受他的失败可能带来的巨大的失落。
我有一个梦想,希望刘翔这一次在家门口如果不能再次夺冠,却依然可以得到最热烈的掌声;我甚至希望这不是一种奢望,如果刘翔因为压力太大甚至连一块奖牌都没有获得,中国人民能够依然将他看作是英雄。那一刻也许是北京奥运会最感人的一幕!那中国观众将是对奥林匹克精神最好的实践者。奥林匹克需要这样大气的观众。
瞬间的感动可以成为永恒的财富,奥林匹克需要北京奥运会创造出“更快,更高,更强”的奇迹,但奥林匹克更需要北京呈现许多留芳后世的精神遗产。
北京奥运会中国人的感人故事
故事1 1984年7月29日,这是改写历史的一天,在男子手枪慢射50米比赛中,当许海峰的60发子弹全部打完,报靶员报出了566环成绩的时刻,多少中国人激动得热泪盈眶,人们记住了零的突破四个字,和创造这四个字的民族骄子许海峰。谁也没料到初次参赛的许海峰会一举夺魁,以致美国根本没有准备中国国旗,升旗仪式因找不到五星红旗而推迟了45分钟……如今那枚激励了整整一代中国人的金牌,已被珍藏在了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也珍藏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故事2 李婷孙甜甜夺得网球女双金牌!
中国代表团对网球队的要求就是要胜一场,因为与其他中国参赛项目相比,网球还处于弱势。但李婷/孙甜甜首轮就发挥出高水平,爆冷淘汰了美国名将、上届女双冠军之一的大威廉姆斯与双打老将鲁宾的组合。这一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球员的士气,结果两对中国女双再胜一轮,携手进入八强,李婷/孙甜甜更是惊人地走到了金牌决战。信心越战越强的中国姑娘,在决赛面对大名鼎鼎的西班牙老将马丁内斯和世界双打排名第一的帕斯奎尔,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与08年北京奥运会相关的感人事件
2008:北京奥运的八个感人身影
描绘奥林匹克的传奇画卷
——2008:北京奥运的八个感人身影
8月21日,北京奥运会进入尾声,伦敦奥组委已展开奥运攻势……一场不期而来的大雨,加重了空气中离别的感伤。快乐时光总是转瞬即逝,让我们更加不舍那些面孔、那些身影离去。
1万多名运动员,302枚金牌,注定很多人两手空空而归。
不过,一切兴奋的或失意的,都是短暂的,惟有他们留在奥运竞技场上的昂扬斗志,携手谱写的爱无疆域,真情演绎的“你和我,永远一家人”,是永恒的。犹如星星,将继续闪亮在奥林匹克的天空;犹如色彩,描绘成奥林匹克新的传奇画卷……
一条外星的飞鱼———菲尔普斯
“人们问我,如果我不当游泳运动员的话,那我最喜欢当什么,这个问题很好回答:我要成为金矿开采师。”这是西班牙《每日体育报》一幅漫画上菲尔普斯说的话。北京奥运会上,他在“水立方”碧池里卷起的风云,一次次撞击着人们的心灵。神奇的一周后,他的脖子上已挂上了8枚闪亮的奥运金牌,打破了前辈施皮茨单届奥运会收获7金的历史纪录。
和他在同一个泳池竞技,既是荣耀,也是悲剧。一位对手曾这样困惑地问:他难道来自外星吗?
人类到底能游多快?今天的答案只有菲尔普斯,一条外星的飞鱼才知道。
人人惊诧他的传奇,却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只有他才能成为菲尔普斯。
菲尔普斯的教练有两个嗜好,训练游泳运动员和训练纯种的赛马。他在将两者做对比时说:“如果用我训练人的办法来训练马,那肯定把马累。”菲尔普斯
则是自愿地接受这种无情训练的人。难怪Bowman在解释菲尔普斯的成功时说:“成功的人有一种习惯,就是心甘情愿地干那些不成功的人不愿意干的事情。”
一箭射破24年垄断———张娟娟
8月14日,北京阴雨不断。射箭场的最后较量,张娟娟一人要独挑韩国“三保险”。她行吗?
只
剩最后一箭了。韩国高手朴成贤稳稳射出10环。张娟娟要想一箭取胜就必须不低于9环。调整了一下呼吸,搭箭、张弓、瞄准、放———“9环!”张娟娟以总环数110:109击败对手。
一箭射破24年垄断。整个赛场沸腾了,欢呼声直冲云霄,笼罩在中国射箭头顶长达24年的阴霾被一扫而光。那一刻,站在张娟娟背后的主教练高高地将弟子的手臂举起,看上去是一个“V”字。
这个瞬间也是一个提醒,张娟娟夺金背后曾经站着韩国教练。奥运赛场上协助中国健儿走上夺金之路的幕后功臣,不乏外籍教练,不仅为中国弱势项目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经验和训练方法,还带来他们对本国传统强项和世界顶尖选手的了解。一箭射破24年垄断,书写的是奥林匹克精神的诗篇。
单腿美人鱼———纳塔莉
南非姑娘纳塔莉脱掉了绑在左腿上的
假肢,和身边的24名选手一起跳进了水中。等待她的,是10公里的漫长赛程,这段路她只能用一条右腿游完。
8月20日,称为“游泳马拉松”的女子10公里公开水域游泳比赛开始,纳塔莉成为奥运会史上第一位参加奥运会游泳比赛的残疾人运动员。
纳塔莉第十六个游到了终点。爬上了岸,她连穿上假肢的力气都没了。这位被誉为“单腿美人鱼”的勇敢姑娘微笑着说:“我要证明,即使只有一条腿,我依然能游得很远。
”
即使排名最后,纳塔莉也创造了历史。14岁时,她就开始为南非国家游泳队效力,2001年2月,她在训练结束后遭遇车祸,不得不截去左小腿。但是她并没有离开赛场,手术后三个月她就复出,并在今年5月取得了北京奥运会的参赛资格。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德特纳莫
时时露出憨厚的微笑,高举国旗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在开幕式运动员入场的浩荡队伍中,德特纳莫“一个人的奥林
匹克”承载着太平洋岛国瑙鲁的奥运梦想。
8月19日,伊特·德特纳莫亮相北京奥运会举重男子105公斤以上级B组比赛赛场,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德特纳莫的父亲是瑙鲁奥委会主席。在父亲的影响下,他10岁开始练习举重,2007年获得南太平洋举重比赛金牌,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举重男子105公斤以上级比赛中名列第14名。
中国网友纷纷给他留言:“虽然你的身影略显孤单,但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你的身后,不仅有你伟大的祖国,更有全世界热爱和平、友谊的人们在为你加油。”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演绎了伟大的奥林匹克精神,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鸟巢”诞生新飞人———博尔特
100米一直被认为是考验人类速度极限的项目,从1912年到2008年这近百年的时间里,百米纪录不过提高了0.91秒。
8月17日,这一夜,“鸟巢”见证了那惊鸿一瞥。百米赛道上的博尔特,就像一头骄傲的羚羊,抑或一道闪电,眨眼之间就冲到了终点。原来的世界纪录9秒72被他轻松地踩在脚下。9秒69,新的里程碑,意味着人类终于征服了9秒70的大关。
8月20日晚上,200米跑道上,这位来自牙买加的“飞人”,再次独领风骚,远远把其他高手甩在后面,以19秒30打破尘封12年之久的世界纪录。
两个世界纪录,在博尔特面前竟显得如此不堪一击。不禁让人遐想,人类在陆地上奔跑的速度到底有多快?
失意也英雄———埃蒙斯
先是错愕,继而目瞪口呆———这是8月17日射击馆里所有观众在埃蒙斯最后一枪射出后的表情。两届奥运,在最后一枪之前,埃蒙斯依然遥遥领先,只要正常发挥,也许闭上眼睛也会夺冠,但是,上次是脱靶,这次是4.4环,命运两次和埃蒙斯开了悲壮的玩笑。他趴在妻子身上像个孩子一样哭了。
这一刻,全世界的人都陪着埃蒙斯伤悲。哭过之后,他抬起头,主动走向前去,优雅地向冠军邱健拥抱祝贺。赛后,有人追问他的心情,埃蒙斯回答说:“这只是一次比
赛,这就是体育。”继续追问埃蒙斯是否感到遗憾,这位射击天才笑了,然后否认:“我们全家已经得了3块奖牌……”
竞技场上,远有比金牌更宝贵的东西。
妈妈级奥运冠军———冼东妹
比赛还剩6秒钟结束,冼东妹在主裁的要求下重新系好道带,她系得很慢,嘴角有一些笑,她或许已经意识到金牌是她的了。最后一秒,安琴爱象征性地扑向冼东妹,后者闪开了。11∶1,悬殊的比分,身后的教练冲上来,把冼东妹高高举起。
这一刻,冼东妹创下了两个纪录———中国奥运代表团历史上第一个“妈妈冠军”,也是蝉联奥运会女子柔道52公斤级冠军的中国选手。
这一刻,这位生完孩子后选择勇敢复出的老将,为所有还在奥运赛场上搏击的母亲赢得了荣誉。
生完小孩,重回赛场,重新问鼎奥运最高奖台,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和付出。冼东妹在笑,而她背后的几个男人,包括教练、队友、还有丈夫,却忍不住哭……
中国人民的好朋友———萨马兰奇
在“鸟巢”,在“水立方”,在国家体育馆……在北京奥运的许多奥运场馆里,常常看到一位八旬老人的身影,慈祥的面容,银白的头发,缓缓的步伐,慢慢地走到看台,坐下来欣赏场上的激烈比赛。他就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2001年7
月,在莫斯科,是他选择了把奥林匹克带到北京,带到中国。
88岁高龄了,仍不远万里,前来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等一系列奥运活动。在他抵达北京的那一天,新华社一位记者向老人自我介绍说“我认识您,您不认识我”时,萨马兰奇微微一笑,说:“中国人民是我的朋友,我都认识。”
“无论你们今天作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将载入史册。但是只有一种决定可以创造历史。你们今天这个决定将通过体育运动使世界和中国拥抱在一起,从而造福于全人类。”萨马兰奇选择创造历史。
来源“”
北京奥运会的感人故事 详细
奥运会已经开幕16天了,似乎自己每天都沉浸在奥运的感动之中,可以说,这是一届感动世人的奥运会,它展现了太多让人感动的故事,从运动员到观众,他们散发的人性光辉之美,让我时刻感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
8月19日,北京奥运会男子举重105公斤以上级的颁奖仪式上演了感人的一幕:该项目冠军、德国选手马蒂亚斯?施泰纳把亡妻苏珊的照片和奥运金牌高高举起。这位德国大力士用一枚沉甸甸的奥运金牌来祭奠亡故的妻子,此情此景令人不禁潸然泪下。铁汉柔情,他用他最神圣的一祭,展现人类爱情的伟大。
当我们在为33岁的冠军妈妈冼东妹欢呼和感动的时候,另一位伟大的母亲同样让我们感动。女子跳马银牌获得者丘索维金娜是国际体操界唯一一个为儿子而战的选手。为了让患有白血病的儿子得到更好的治疗,在2002年的釜山亚运会上以27岁的高龄复出参赛,夺得跳马和自由体操的金牌,震惊世界;为了能给儿子挣到更多的钱治病,她把自己由单项选手,练成了全能选手。“对我来说,儿子就是我全部的生命。只要他还生病,我就一直坚持下去。他就是我的动力。”多门伟大的母爱!
在20日的女子马拉松游泳比赛上,24岁的南非游泳运动员纳塔莉?杜托伊特在24名完成比赛的运动员中排名第16位,但她却赢得观众最热烈的掌声。因为她是一名肢残运动员,却以顽强的精神战胜了很多健全人。多么坚强的意志!
饱受战争的伊拉克历经波折后,终于实现了他们参赛北京奥运会的梦想,然而,在奥运赛艇的比赛中,伊拉克的队员没有比赛服(后来一场还是中国提供),更甚,伊拉克一美女选手还穿二手球鞋参赛,这一幕令人心酸不已。而处于同样处境的阿富汗选手也带来了同样的感动,19岁的卢比那是阿富汗短跑女运动员,由于阿国内还处于重建阶段,百废待兴,目前阿富汗政府无法为卢比娜提供良好的训练条件。她没有专门的训练场所,也没有训练经费,所有的训练支出都由她个人支付。众所周知,短跑训练应当在专门的跑道上练习。而由于她没有这样的条件,只能在水泥地上练习,过不了几天脚就肿起来了,这对运动员的骨骼损伤也是很大的。尽管如此,她还是坚持训练,她坚信自己是运动员。当卢比那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她美丽的脸庞和灿烂的微笑让人们懂得了什么叫对奥运精神的追求,什么叫超越国界民族的梦想。
拉脱维亚射击老将阿法纳西?库兹明今年刚过完他的60岁寿辰,这位已参加8届奥运会的老将成为北京奥运会年龄最大的选手。尽管在射击项目上他没有获得金牌,但这种老骥伏枥的精神怎么不能让人感动呢?同样的还有“大妈级”的选手、中国的击剑选手栾菊杰,1984年,栾菊杰拿下了中国击剑第一枚、到目前为止也是唯一一枚奥运会金牌。2008年,栾菊杰50岁,她回到祖国,参加了意义非凡的北京奥运会。以50岁的年龄和小将比拼,尽管她没有获得奖牌,但这种精神已足以感动世人,而赛后她在赛场打出的“祖国好”横幅更让所有人感动不已。
在高手云集的游泳强国——美国,埃里克?尚蒂会震惊体坛,不因为他的运动成绩,只因他永不言弃的精神。因为他在美国游泳奥运选拔赛后被确认患上睾丸癌,但尚蒂仍然固执地决定先参加北京奥运会,而把手术治疗癌症的日期推迟到奥运会后,而近日他的这一决定已经得到了医生的首肯。
我们还可以看到,当埃蒙斯最后一枪射出4.4环后,妻子给他的深情一吻,这一刻的柔情同样让我们世人把金牌的荣耀给予了他们夫妇。当俄罗斯和格鲁吉亚战火升级的时刻,在千里之外的中国的奥运赛场上,8月10日,北京奥运会女子10米气手赛结束后,亚军俄罗斯名将帕杰林娜与铜牌得主格鲁吉亚的妮诺?萨卢克瓦泽在领奖台前主动相互拥抱,并送上“奥运之吻”。这一吻,对于俄、格形势影响或许微乎其微,然而,她却真正道出了顾拜旦名言的真谛:“啊,体育,你就是和平!你在各民族间建立愉快的联系!”
在奥运会上,各种感动汇聚,感动你我,让我们的心灵每一刻都在接受美好的洗礼。奥运感动洗涤着我们心中的尘污,让心中的美在这一刻无限的放大,她或许将成为国民一次美德最大的教育。这些泛着人性光彩的感人瞬间将产生持久的生命张力,让世界各地的人们感动彼此是如此的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