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学英超只学到-中超英超是什么意思

tamoadmin

1.中超怎样变英超?中国怎样超日本?

2.中国足球不如英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请教大家,中超的每场比赛的版权是谁的

4.为什么有的国家的足球联赛最高级别叫,有的叫甲级联赛?

中超怎样变英超?中国怎样超日本?

中超学英超只学到-中超英超是什么意思

这两个问题是有顺序的

首先是中国怎么样超日本

日本取得今天的成就(男足世界杯的惊艳表现女足世界杯冠军亚洲杯双冠军)最主要的是日本实行足球一贯制,即全国用同一的足球教材,当然这个教材的科学性合理性是结合了众多真正的专家的心血以及吸取其他国家的惊艳得来的。

有了这样的一贯制,日本十分重视校园足球的发展,从小学到大学,各级的联赛搞的甚至超过我们的中超联赛,所以日本足球的水平是脚踏实地慢慢上来的。

我不知道日本有没有什么的,相信不管哪个国家都会有。但是日本能够耐住性子,慢慢来,足球复兴和发展是百年大业,我国各级领导过于急功近利,不抓基层抓上层,换多好的教练投多少钱都没用。另外因为各种原因,比如运动员的未来,就业等问题,我国踢球的人越来越少了。

归根结底,找到科学合适的方法,坚持执行,抓校园足球,号召更多的孩子踢球,不要急功近利,总会好起来。乱世当用重典,中国足球需要的是彻底的改变。

至于中英超,楼主说的应该是中超有英超的地位和号召力吧。当中国能够在日本不断发展的同时超越日本,终有一天会有英超的地位的,毕竟英超很多球会都有百年的历史,超越起来很难的,起码你我有生之年是看不到了。

中国足球不如英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不是很简单就能说清楚的。有许多方面的因素造成。

首先,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资金多用在发展国家经济方面,足协并不富裕。日本足球能有这么大进步,不能否认的钱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再者,观众热情不够,虽然口头上说支持中国足球,但是,大家都能发现,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职业联赛现场观众却少的可怜,和足球强国想比较一下就很明显了。

第三,中国人的普遍心态——先苦后甜,所以,做好所有工作后才去身心,而现实中实际上很少有那么闲的时候,工作和学习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我们时间,关注足球的时间自然也少了。

第四,足协走的歪路。毕竟中国足协还不怎么成熟,有很多事直接借鉴其他国家的又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所以,我们在泥泞中自己走出一条路,当然比之走水泥大道要困难的多。

第五,重视点错误,在我们中国,当听到要和其他国家或者俱乐部球队踢足球的时候,都十分兴奋和重视,国家足协更是每次都定下硬指标。然而,这在他国看来是很奇怪的、并且不正常的。人家是重视联赛,把国外友谊赛当旅游,我们却把这他们并不看重的“”比赛看的很重很重。其实就算我们赢了又如何?!我们真的从实力上超过了人家了吗?偶尔一次的暴冷应该并不能满足我们这些中国真正的球迷吧!从长远看,我们先要改善的是我们的联赛,整个联赛的长足发展带动全国的足球事业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Last but not least,球员及教练组的问题。有很多方面,不胜枚举,状态差的时候比好的时候多,多数时候没有强烈求胜欲望,容易出现心理疲惫,如果被对方进了2或3个球以后,你在中超是很难再看到努力追平或者反超的球队全体了。但在英超,这种情况却很多见,这也是为什么其观众及被关注度如此之高的原因之一了。教练换的太忙,往往球员们刚刚熟悉了这个教练的战术和作战指导思想,他就下课了,又来了一个,又要换一套方案...球员精力也有限,经不起这么折磨,也许每一个教练的方案都有有效的,但混杂在一起而且并不熟练的话只会成为绊脚石而使球员们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以上仅个人观点,并不一定正确,有异议大家可以提出来一起讨论。

请教大家,中超的每场比赛的版权是谁的

体奥动力80亿“天价”购买中超版权底气何来?

2015年10月29日 09:48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体奥动力和中超签约

“你我为了理想,历尽了艰苦,我们曾经哭泣,也曾共同欢笑,但愿你会记得,永远地记着,我们曾经拥有闪亮的日子……”

9月底,80亿元拿下中超联赛5年媒体版权后,体奥动力(北京)体育传播有限公司(下称“体奥动力”)至今没有举办庆功会,执行董事李义东只是给公司股东“黎叔”黎瑞刚发去了上面这首歌——罗大佑17年发表的《闪亮的日子》。

“重新出发首先是要站在未来看今天。”10月28日,中超联赛版权签约后,李义东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曲终人散后,体奥动力团队面临的则是加班。作为内容提供商,如何提高制作水平及转播质量、优化媒体覆盖、丰富版权产品等都将是未来的工作重点,其目标是让中超联赛成为世界一流联赛。

从3亿到80亿

两个月前,李义东发给“黎叔”的另一首歌是《上海滩》,因为面对中国足球、中超联赛,这位老球迷当时的心情可谓“是喜,是愁,浪里分不清欢笑悲忧”。

喜,因为中国职业足球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即便1992年启动改革的背景是一种被“抛弃”的悲凉,但1994年开始的职业化还是造就了中国职业足球的辉煌十年。

1994年到2004年,投资一家中国足球俱乐部一年的金额,从100万元被迅速“炒”到了2000万元,甚至更高;俱乐部平均年广告收益从最初的几十万元增长到了约3000万元;中国足协则从曾经的清水衙门变得炙手可热。

李义东1994年发起创立的体奥动力(前身为华奥星空)在甲A时代就是中国职业足球联赛的合作伙伴,配得上“合作时间最长伙伴”的称号。

“我今天站在这里不容易,很。”说到这里,李义东很感慨,毕竟与他打过交道的5位足协专职副、6位中超公司总经理中的一部分,在2009年的反腐风暴中相继身陷囹圄。

那一年,所有人都在问,中国足球该走向何方?

于是,2009年开始,相关部门对于足球产业链条进行了多次调研;2014年10月20日,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出台,足球产业成为被寄予厚望的改革“焦点”;今年院办公厅印发《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方案包括11个部分、50条改革措施,无论是各大俱乐部负责人呼吁多年的“足球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造血功能”还是“体制改革”都有所涉及。

投资者则最关注足球改革中的两点:“管办分离”和转播权。触及中国足球“灵魂深处”的前者在今年8月已有动作。改变中国足球盈利模式的后者在今年5月也有试水,即中国足协通过公开招标将国足未来4年电视转播、新媒体版权等四项权益销售给一家民营公司,当然故事的主角是体奥动力。

9月,中国足协销售“中超联赛”5年媒体版权的消息一出就引发业界关注,毕竟,作为“中国体育版权市场上的明珠”,谁拥有中超联赛版权,也就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对于这一点,大家都不傻,所以竞争很激烈。到最后冲击阶段,8家企业中只剩3家,包括体奥动力、中视体育等。”一名知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一家首轮被淘汰的知名企业负责人透露,版权价格最初起价在3亿元左右,被淘汰是因为相关资质不符合足协要求,“大家都不差钱,主要还是资质的问题。”

本报记者了解到,参与竞标的几家企业背后,不仅有轮流坐过榜首位置的几位中国首富的背影,也有的获得华人文化产业基金这样强大基金支撑的,更有实力雄厚的国有传媒老大。

投标冲刺阶段,有一家企业将竞标最高价叫到了43亿元,这对李义东也造成了很大压力,最终他做出了“一杆清台”的决定——80亿!没有给投标对手们留下第二轮回手的机会,虽然另一家企业的底牌叫到60亿元。

中超转播权平均半场仅卖7万元

李义东表示:“其实我们有一个很显性的参考系统,80亿5年,按照14亿的人口来算就是人均1.1元。英超的转播权价格换算成人民币大概是180亿元,英国总共6400万人口,折算下来大概人均280多元。这是我们联赛的经济水平、管理水平、转播水平、传播水平等各方面的差距造成的,这说明中超联赛未来会有极大的上升空间,这正是我们敢于投出80亿的基础。”

由于涨幅太大,虽然李义东的这种横向比法理论上没问题,但不少体育界人士在情感上却很难接受。

2012年,中超的转播权以730万元出售;2014年,这个价格涨到了8000万;2016年,这个数字就到16亿元,也就是说,从2012~2016年的这4年之内,中超单赛季的转播费用大约涨了218倍。

“谁都会被吓到,但这个数字可以理解,因为中超联赛的转播权价值过去一直被低估。”著名足球评论员颜强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访时表示。

一般来说,在国际知名赛事的收入组成中,转播权收入占到一半以上。如英超2016~2019年三个赛季的本土转播权销售总价达到51.36亿英镑,这一数字比上一轮电视转播费用增长了70%,这也是足球界目前金额最大的一个转播合同。

虽然中超与英超差距较大,但并不意味着中超的转播权不值钱。

一些公开信息显示,中超联赛的收视率经常会达到0.3、0.4、0.5,甚至到过0.6。收视率达到0.6意味着会有几千万人同时收看比赛直播。2013年数据显示,当时中超联赛就有2.79亿的全年收视人次,这个数据在亚洲可以排在第一位;德甲联赛超0.15都很难,有球迷换算一下,中超的收视率稳定在德甲的2到4倍。

不过,中超转播权的销售收入很“低廉”。有圈内人士估算过,转播权收入仅占中超总收入的9%,平均“一集”(半场比赛45分钟)卖7万元,而曾获得中超转播权的平台则获得巨额收益。某赛季,中超联赛电视转播权销售额仅730万元,但通过直播中超,该平台单是获得的广告收入就有近9000万元,网友戏称,这比抢钱都牛,因为净赚1000%以上。

“这种现象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我们今天也不予置评,但这次中超联赛招标是让转播权回到一个正常的轨道上来。”中国足协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访时表示。

“一杆清台”底气何来

理想状态下的足球市场化至少包括三点:一是中超俱乐部自身的良性循环发展——投资者是一如既往追求企业品牌传播价值还是出于对足球本身的热爱;二是中超联赛本身体制机制改革——管办分离如何落地,体育相关人才如何培养;三是青少年的培训机制。

中国足协副张剑在昨天的发布会上表示,中超联赛在《足球改革方案》推动中国足球事业稳步发展的进程中稳步前行,中超联赛将进一步完善中超联赛各项建设,用最短的时间将“中超品牌”引入新的发展轨道。

也只有基于中超联赛各项改革建设与完善,中超联赛的转播权价值才能发挥到最大。如此,圈内人士认为,80亿的“天价”转播权在某种层面是倒逼中超联赛整体改革要扎扎实实落地。

当然,体奥动力最终胜出,不仅是因为给出了80亿的价格,更为重要的是其在版权分销、转播信号制作和传播等方面,有着对手们难以企及的优势。

体奥动力是目前国内从事足球赛事制作经验最丰富的公司,迄今为止累计制作场次超过3500场;体奥动力还是目前国内赛事版权分销体量最大的公司,与中央电视台、地方卫视及近20家地方电视台有超过十年以上的稳定合作关系。

传统电视媒体短期内要实现大幅增长并不容易,可互联网媒体、移动互联网媒体则有着更大的想象空间。而体奥动力与主要的互联网公司也有着常年的合作关系,这也是80亿“天价”能收回成本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义东表示:“和英超相比,我们的经营水准、联赛包装程度还相当落后,但只要在各个不同方面循序渐进地提升,中国市场的规模和潜力举世无双。前两年10亿版权,我们会要支付额外的学习和改进成本,这一切,都会是后三年成功的基础。”

体奥动力总经理赵军表示,下赛季开始,中超联赛全部240场比赛都将执行全新的制作标准,每一轮的焦点比赛都将配备超高速摄像机、字幕系统、数据系统、飞猫等特种设备,而中超联赛制作中心则生产基于中超联赛的各类节目,通过不同平台进行版权的销售。

“或许,再过一两年,你们再看今天的80亿,就不会觉得惊诧。”李义东说。

为什么有的国家的足球联赛最高级别叫,有的叫甲级联赛?

名称而已。其实仔细观察,凡是搞的,大多水平都不怎么样。英超算好的,澳超、葡超、好象还有瑞士超,当然还有中超。看来,有的大多是意*者,不满足国家队水平差,却无能为力的弱者!

本来理所应当是甲乙丙级这么顺着来,甲级就该是本国最高水平。参赛队数量照样可以调节,好多坚持不改名的联赛都调整过,一会儿18支,一会儿20支,有的还来回地改。

把本国最高水平的联赛改叫超级,第二级改叫甲级,这都是原来足球行业一度风气不良,造成赞助费不够了,所以一边对体育行业内部大搞一番整顿,一边向体育行业以外喊出虚张声势的名号、招徕赞助。名字叫超,不见得水平就高,欧洲足坛的二流国家,联赛叫超的多得很,其中不少国家的队数不超过16支

分三种,第一就是英超。英格兰联赛是英格兰联赛委员会建立的,英足总成立后,得到了一部分英甲控制权,但不能完全掌控英甲。所以英足总和英格兰联赛委员会矛盾极深。后来,在92年,英格兰五家大俱乐部宣布独立,英足总为了打击联赛委员会表示支持,五家大俱乐部就和其他14家甲级俱乐部,及当时英乙冠军成立了英超,并组织了英超委员会,足协只负责安排赛事和裁判。

第二就是英国的其他三个联赛和英联邦国家,他们也随英格兰改制,改成苏超等联赛。

第三就是类似与中国联赛,无缘无故改超。

而除了英国以外的其他地区,吸取了英国的经验,都由足协办联赛,没有联赛委员会,所以就不存在甲改超的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