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奥运冠军马琳的故事
2.新加坡乒乓球女队现在的主教练是谁?
3.德国乒乓球队员波尔和奥恰洛夫的详细资料
奥运冠军马琳的故事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0.02.19
身高:174cm 体重:75kg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籍贯:辽宁沈阳
项目:乒乓球
打球经历:7岁开始打球,13岁进汕头乒乓球学校训练,1994年2月进国家二队,1996年进国家一队。
世界排名:第二(2008年7月)
技术特点:右手直握球拍,正手极具杀伤力的暴冲弧圈结合直拍横打,器材配置为底板:YASAKA YEO 正手套胶:红双喜 天极2 反手套胶:蝴蝶 大巴。
习惯动作:旋转球拍,用球拍当扇子扇风。
出生地点:沈阳
出生体重:8斤2两
家庭成员:父母
启蒙教练:杨沈立
现在的教练:刘国梁、吴敬平
最喜欢的**:《泰坦尼克号》
最喜欢的食物:刺身、烤肉、海鲜、山楂
最喜欢的颜色:天蓝色
最喜欢的国家:中国
最喜欢的地方:沈阳
最难忘的人:父母
最难过的事:比赛输球
最遗憾的事:世锦赛没拿到冠军
最高兴的事:比赛胜利
最害怕的事:听到各种不好的消息
小时候喜欢的方式:弹玻璃球、拍pia唧(一种印有剧集或卡通人物的方形或圆形的翻纸牌游戏,在北方也叫拍画片、拍方宝)
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电动火车、
现在最喜欢的方式:郊游、喜欢去大自然
最喜欢别人如何评价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最喜欢的运动项目(除了乒乓球):足球
最喜欢的运动员:刘国梁、乔丹
最喜欢的一句话:永不放弃
国内荣誉:
19 全运会男团冠军
1998 全国俱乐部甲级联赛冠军(代表八一队),全国锦标赛团体、混双冠军
1998 全国俱乐部甲级联赛冠军(代表八一队),全国锦标赛团体、混双冠军
国际荣誉:
1996 亚洲杯男单冠军
亚洲锦标赛混双冠军
19 澳大利亚公开赛男双冠军
马来西亚公开赛男双冠军
1998 亚洲锦标赛男双及男团冠军
马来西亚公开赛男单冠军
1999 瑞典公开赛男双冠军
法国公开赛男双冠军
首届世界乒乓球俱乐部锦标赛男团冠军
第4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混双冠军,男单亚军
2000 第4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团体赛亚军,世界杯男单冠军(这也是中国乒乓球队在改大球后所夺取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2001 第4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团冠军,男单季军,男双、混双八强;九运会男单、男双冠军;丹麦公开赛男单冠军、男双亚军;日本公开赛男单四强、男双冠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开赛男单、男双亚军,国际乒联巡回赛总决赛男单冠军
2002 美国公开赛男单、男双冠军,德国公开赛男单、男双冠军,波兰、丹麦公开赛男单冠军,荷兰公开赛男双冠军,国际乒联总决赛男双冠军,亚运会男团冠军,男双季军、混双季军;
2003年第4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混双(与王楠)冠军、男双(与秦志戬)季军,男单八强,韩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丹麦公开赛男单、男双冠军,日本公开赛男单四强、男双冠军,德国公开赛男单亚军,瑞典公开赛男双冠军,国际乒联总决赛男双冠军,世界杯男单冠军(这也是中国乒乓球队在11分赛制下夺取的第一个男单世界冠军);
2004年第4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团冠军,希腊公开赛男双冠军,新加坡公开赛男双冠军。男单亚军,无锡站男单、男双冠军,总决赛男双冠军,男单亚军,雅典奥运会男双冠军(与陈玘),男单十六强;世界杯男单冠军;
2005年卡塔尔公开赛男单、男双亚军,中国公开赛(哈尔滨站)男双亚军,第48届世乒赛男单亚军,男双季军(与陈玘),世界杯男单季军;
2006年卡塔尔公开赛男单亚军,科威特公开赛男单、男双冠军,第48届世乒赛男团冠军,世界杯男单冠军,亚运会男团冠军,混双(与王楠)冠军,男双(与陈杞)亚军,男单亚军;
2007年49届世乒赛男双(与陈玘)冠军,男单亚军,混双(与王楠)亚军,世界杯男单八强,男团冠军;年克罗地亚公开赛男双冠军(与王皓),卡塔尔公开赛男单冠军,科威特公开赛男单亚军,中国公开赛男单冠军,法国公开赛男单冠军,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男子单打冠军,男双亚军(与王皓)。
2008年49届世乒赛团体赛男团冠军。卡塔尔公开赛男单冠军。
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获得了四届世界杯冠军的选手,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蝉联世界杯男单冠军的人。被誉为世界杯先生. 在49届世乒赛团体赛结束后,他获得了13个世界冠军,是中国乒乓球男队获得世界冠军头衔最多的两名运动员之一(另一名是王励勤,也获得了13个世界冠军)。国际乒联巡回赛日本站 男单冠军,团体冠军.韩国公开赛亚军,男双亚军(与马龙)
2008年29届北京奥运会男子团体冠军
在男单半决赛中以4比2战胜队友王励勤,将与队友王皓争夺男子单打的金牌。
马琳,一个从沈阳走出的乒乓奇迹。
当他站在北京奥运会最高领奖台上高唱国歌的那一刻,你可曾知道,他在过去的20多年里,走过了怎样的艰辛历程,哭过、笑过、绝望过、振奋过……世事无常。
惟有奋斗、一步一个脚印才是获取胜利的最佳途径。
艰辛起步 曾因打法过时苦闷
马琳1980年2月19日出生在沈阳市沈河区,父亲马辉在玻璃仪器厂上班,母亲夏静茹在纺织厂工作。马琳6岁那年,沈河区业余体校杨沈立教练到学校挑选乒乓苗子。在一帮小孩子当中,虎头虎脑的马琳最结实,一双眼睛最亮最打眼,杨教练一眼就相中了他。就这样,马琳上午上课,下午练乒乓球。
训练一段时间后,马琳进步很快。为了提高儿子的球技,夏静茹夫妇每月花50元,从沈阳市体校找了一名年龄较大,水平高的运动员做陪练。那时,夏静茹夫妇每月工资才76.5元。
贫寒的家境让小马琳有了一种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凭借出众的天赋,加上刻苦训练,马琳渐渐在一帮孩子中脱颖而出。
1990年,10岁的马琳进入省体校,成为了专业运动员。这时,中国乒乓球男队正处于低谷,欧洲选手的横拍弧圈球打法一统江山,马琳传统的直板快攻打法被认为过时了。那个星期天,马琳回到家,忧伤地把自己的处境告诉父母。夏静茹夫妇认真地问:“孩子,你是不是真的热爱乒乓球?”马琳点点头。父母对他说:“既然这样,你就应该坚持下去,不管那种打法,只要你刻苦训练,就有可能取得好成绩。”
1994年,在河北正定举行的全国青少年乒乓球比赛中,14岁的马琳勇夺男子单打冠军。当时的国家乒乓球男队主教练蔡振华一纸调令,将马琳招入了国家队。
踏实训练 母亲鼓励他做“蚂蚁”
在人才济济的国家队,因为年龄小,没有任何大赛经验,马琳很少有参赛的机会。
看到队友接二连三地在国际赛场上争金摘银,马琳既羡慕又心有不甘,这让他平添了许多烦恼和苦闷。在和家人的倾诉中,夏静茹夫妇把一则关于蚂蚁的小故事告诉儿子:“孩子,你看看小蚂蚁,一点一点地搬掉眼前的障碍,虽然看起来有点儿慢,却不会停下来。时间会让你改变很多,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自己竟然变得那么强大……”
考虑到儿子正处于成长地关键时期,需要人扶持,此后每隔一段时间,夫妇俩都给马琳写信,教他做人的道理,教他正确地对待名利……
1996年,马辉和夏静茹先后下岗了,家里一下子失去了经济来源。夫妇俩非常痛苦,他们商量后决定,为了不影响马琳训练,他们将下岗的事瞒着儿子。
1999年秋天,在世界男子乒乓球赛上,马琳连克瓦尔德内尔、孔令辉等世界名将,勇夺男子单打冠军,这是他职业生涯的第一个世界大赛冠军。马琳豪情万丈,信心十足地打算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夺冠,把金灿灿的金牌献给父母。
然而,令马琳伤心的是,2000年5月,出征悉尼奥运会的名单宣布了,他名落孙山。
英雄无泪,落泪是金。
很少流泪的马琳躲在一个角落里伤心地痛苦。马琳浑浑噩噩地在队里度过了两个多月,当队友们意气风发地奔赴悉尼赛场时,他带着一颗失落的心回到了沈阳。
那些日子,马琳不敢提乒乓球,不敢看悉尼奥运会的乒乓球比赛。在痛苦的煎熬中,马琳耳边响起了父母曾对他说过地话:人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打垮。他想,这种精神在父母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而自己不过是落选奥运,难道就这样沉沦下去吗?不,马琳坚定的吼叫着……
厚积薄发 雅典北京连取冠军
重新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训练的马琳终于开始了自己的奥运旅程。
2004年8月初,马琳奔赴雅典奥运会赛场。在单打比赛中,他的表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输给了几年从没有输过的老对手瓦尔德内尔,无缘四强,他因此沮丧不已。夏静茹夫妇守在电视机前看完这场比赛,马上给儿子发去短信:“战胜自己,你就赢了。男子汉要坚强,爸爸妈妈相信你能行!”
父母的话仿佛又在马琳的耳边回响:男儿当自强!马琳迅速调整心态,抖擞精神,在三天后的双打比赛中,他与陈玘配合一路过关斩将,勇夺男子双打金牌。那一刻,夏静茹夫妇泪如泉涌:儿子终于成为坚强的男子汉了!
出道这么多年,马琳总想回报父母,当以前他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终于可以如愿了,他用比赛的奖金在沈阳为父母了买了一套大房子,诚恳地要求父母不要再开小餐馆,好好地享受生活。
雅典奥运会之后,已经成为奥运冠军的马琳并没有满足,用他自己的话说,“双打冠军当然也是奥运冠军,但是单打冠军更是我追求的最高目标,为了这个,我一定要打到北京奥运会上去!”
然而在此后的四年里,马琳的势头逐渐被迅速上升的王皓盖过,尤其是北京奥运会上,王皓出色的表现俨然成为男单冠军的不二人选!
在与王励勤和王皓搭档夺取男团冠军之后,马琳显得很低调,不去理会大家关于“王皓必将夺冠”的谈论,而是潜心准备着自己的梦想……
即便是在半决赛淘汰王励勤跻身决赛,马琳也表现得十分低调,但是了解他的人知道,“这样的马琳才最可怕!”
果然,在最后的男单决赛中,默默无闻的马琳完全释放出自己的能量,用疯狂的进攻和不可思议的精彩将王皓再次推到了亚军的位置!
北京奥运,一人双冠,马琳终于一扫头上的阴霾,尽情宣泄心中的情感……
新加坡乒乓球女队现在的主教练是谁?
新加坡乒乓球女队现在的主教练是周树森。
周树森,男,1941年12月出生,浙江杭州人,现任新加坡女乒队主教练。2010年率新加坡女子乒乓球队获得第50届世乒赛女团冠军。是60年代中国乒坛“五虎将”之一的周兰荪的弟弟。
周树森曾在1964年入选中国男子乒乓球队,曾于14年开始担任中国队教练。
他在18年卸下国家队教练职务后,改当浙江省女队主教练,并在3年后出任北京女队主教练,直至2008年底。在周树森培养下,北京女队一共输送了近20人进入中国乒乓球队,包括中国女乒天后张怡宁及今年乒超天价“标王”郭焱。
德国乒乓球队员波尔和奥恰洛夫的详细资料
姓名:蒂姆·波尔(Timo Boll) 波尔
性别:男 国籍:德国 语言:德语、英语、法语、中文(学习中) 生日:1981.03.08 出生地:Erbach/Odenwald, Germany 身高:1.81米 体重:65公斤 项目:乒乓球 打法:左手横拍两面反胶弧圈球 器材配置:底板:TIMO-BOLL ALC-ST ; 套胶:两面TENERGY 05 兴趣:乒乓球、滑雪、足球 喜欢的**:X战警、角斗士、勇敢的心、拯救大兵瑞恩、指环王1和2 国家队教练:罗斯科夫 最高世界排名:世界第一
写真(18张) 婚姻状况:已婚 配偶:罗德莉娅(菲律宾人,在德国长大)
编辑本段战胜马琳
当地时间12月1日,大众汽车2010国际乒乓球精英赛在德国布伦瑞克收官。在压轴登场的男单决赛里,头号波尔以6-11,11-7,11-7,11-8,11-9五局逆转战胜了中国选手马琳,问鼎本次精英赛冠军,获得五万美元与一辆大众甲壳虫汽车的丰厚奖励。此前的半决赛中,波尔和马琳分别直落四局淘汰了日本选手水谷隼和白俄罗斯的萨姆索诺夫。 决赛一上来,马琳率先进入状态,以11-6先下一城。波尔在第二局后半段打破僵持,7-7之后马琳接发球失误较多,波尔连得四分以11-7扳平。第三局,波尔在开局占优,随后在前三板大胆上正手,迫使马琳失误,又一个11-7拿下。第四局开始,双方又陷入胶着,从5平打到8平,波尔又一次在局末抓住了机会,连得三分11-8再下一城。 第五局,马琳在开局4-1领先,但很快被波尔反超到6-5。马琳叫暂停后,与波尔在局末来到8-8。此后,波尔在主场观众的助威声中愈战愈勇,多回合相持对攻占尽上风,10-8夺得赛点。马琳利用发球强攻救下一球,随后正手回球出界,11-9波尔赢得第五局的胜利,从而以4-1打败马琳锁定冠军。 “今天与莫斯科世乒赛的决赛很不一样,当时我在状态很好的情况下输给了马琳,原因还是前三板质量不高,但今天我的接发球处理很好,我想这是战胜他的关键。”夺冠后的波尔表示主场作战令自己在心理上占据了主动,而对马琳接发球质量的提高则是取胜的关键。
编辑本段主要战绩
19年欧洲青年锦标赛男团、男单冠军,男双、混双亚军;
1998年欧洲青年锦标赛男团、男单男双、冠军; 1999年中国公开赛男单四强、男双八强,日本公开赛男单八强; 2000年欧锦赛男团亚军,世乒赛混双八强; 2001年荷兰公开赛男单亚军、男双冠军,巴西公开赛男单冠军、男双四强,英国公开赛男双冠军,国际乒联总决赛男双四强; 2002年卡塔尔公开赛男单八强、男双四强,奥地利公开赛男单冠军,韩国公开赛男单亚军,日本公开赛男单八强、男双亚军,波兰公开赛男单四强、男双八强,丹麦公开赛男单亚军,国际乒联总决赛男单四强; 2002年欧锦赛男单、男双冠军、男团亚军,欧洲12强赛男单冠军,世界杯男单冠军; 2003年欧洲12强赛男单冠军,欧锦赛男单四强,男团亚军,克罗地亚公开赛男单八强,日本那公开赛男单冠军,世界杯并列第五; 2004年世乒赛男团亚军,欧洲12强赛男单第五,奥地利公开赛男单冠军,德国、波兰公开赛男单、男双冠军,中国公开赛(长春)男双亚军,世界杯并列第五; 2005年欧洲12强赛男单第三,第48届世乒赛男双亚军(与苏斯),瑞典公开赛男单冠军,日本公开赛男单、男双冠军,总决赛男单、男双冠军,世界杯男单冠军;
比赛现场(15张) 2006年欧洲12强赛男单冠军,卡塔尔公开赛男双亚军。 2008年北京第29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团体赛银牌 2008年列日世界杯男子单打亚军、欧锦赛男团,男单,男双冠军、奥地利公开赛男单冠军、欧洲乒乓超级杯赛男单冠军、德国公开赛男单冠军。 2009年欧洲十二强冠军 科威特公开赛男单4强,男双亚军 卡塔尔公开赛男单冠军 德国公开赛男单,男双冠军 2009年欧锦赛男双冠军、男团冠军;国际乒联巡回赛总决赛亚军。 2010年欧洲12强冠军 2010年第50届莫斯科世乒赛男团亚军 2010年日本公开赛男单冠军、 2010年奥地利公开赛男单亚军 2010年第二届“大众杯”国际乒乓球精英赛男单冠军 2011年卡塔尔公开赛男单亚军 2011年德国公开赛男单亚军 2011年第三届“大众杯”国际乒乓球精英赛男单亚军 2011年第51届荷兰鹿特丹世乒赛男单四强 2011年乒乓球团体世界杯四强 波尔4岁开始打球,左手横握球拍两面拉弧圈打法。技术全面,心理素质稳定,正反手相持能力强。他代表德国参加的第一个国际赛事,是19年的欧洲联盟杯,对手是波兰队。在那场赛事中,他赢了单打和双打。2002年世界杯首次夺得世界冠军,2003年1月登上男子乒乓球选手世界排名第一宝座,被认为是瓦尔德内尔的接班人。
编辑本段出生
1981年3月8日清晨,德国小城奥登沃德的Erbach医院产房,哥顿一手握着十字架(她是虔诚的基督徒),一手推了推丈夫沃尔夫冈 波尔。“亲爱的,我很疼,好像羊水破了!” 沃尔夫冈立刻按下床头的呼叫器。一阵骚乱之后,哥顿被推进了产房,只剩下这位胡子拉碴、看起来有点像半个月没刮胡子的**明星汤姆汉克斯的家伙呆呆地站在产房门口,并默念:“哥顿,坚持住!” 一小时后,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一个生命诞生了。他给孩子取名蒂姆.波尔,一个日后驰骋世界的乒乓球手。 “长得多像你。”几天后的一个午后,沃尔夫冈夫指着儿子对妻子说,后者的回答让他惊喜:单看脸的确如此,但他的手、脚甚至关节,却是“沃尔夫冈克隆”。 事实证明,蒂姆.波尔的确像父亲多一些。父亲沉默寡言,做事踏实,但倔强;母亲积极活泼,能歌善舞。
编辑本段乒乓天赋
在德国,也有“抓周”的风俗。在波尔一岁时,家人在他面前摆上了足球、钢笔、锤子、小、小飞机…… 他眨了眨眼,选择了勺子。天意如此,这将是一个恋家的男人。但波尔还没来得及展示持家方面的才艺,正规体育训练便开始了。4岁时,他有了第一双迷你足球鞋,第一个足球,第一只网球拍,第一张位于家里地下室的乒乓球桌。 小波尔会几脚足球,网球场上能推挡几个来回,但他的天赋更多地体现在乒乓球上,毕竟勺子跟乒乓球拍也有点相像:一周后,他能连颠几百个球;一个月后,他的正手击球像模像样。这个发现让沃尔夫冈非常自得,他本人是个乒乓球爱好者,号称“打遍小镇无敌手”,从此英雄不用寂寞了。 更让沃尔夫冈自得的是这个孩子对乒乓球的理解,正如波尔日后自己所说,“我不是很强壮,上肢力量也不是很好,但我的柔韧性好,喜欢动脑,乒乓球很适合我。” 波尔的确像是为乒乓球而生的神童:在奥登沃德小学期间,他5岁就加盟TSV Hochst俱乐部,8岁时被黑森州教练发现;进恩斯特高博尔综合中学后,他叩响了国家队大门。 但在学校,他还是不显山露水的蒂姆。波尔高中时期的好友韦科尔曾如此形容:“蒂姆是个很安静的人,他不会像其他蠢蠢欲动的少年一样想尽办法去泡妞,去引人注目。在学校时,很少有人知道这么一个文静的男孩子已经打进了国家队,而且收入相当可观。不过,蒂姆也不安分,他搞过恶作剧,染过头,打过耳洞,和我们一样曾经狂热地追求着前卫音乐……但总体来说,他还是一个比较听话、温顺的孩子。” 而在波尔看来,他的境遇与德国的体育大环境有关,“在德国,乒乓球受关注度只能在体育比赛中排在第八九位,足球才是NO.1。” 1996年,前中国国手许增才(他的太太是前国手陈子荷)从瑞典辗转来到德国,成了TSV Hochst俱乐部的队员兼教练。随后,波尔称他为“永远的老师”,在许增才面前,波尔谦虚而敬业。 给许增才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波尔的好胜心。俱乐部比赛,如果今天输了,郁闷半天的他会发誓明天一定赢回来。有次,许增才和波尔玩高尔夫,输了的波尔竟然半天不动,他还在为刚才那一杆生气呢。 当时,德国各年龄段队员经常在海德堡封闭集训,波尔得以接触到德国国家队的中国教练李先觉。从李先觉那里,波尔系统地学习了乒乓球步伐、正手连续攻及跑动中发力,“这些都是中国队员才有的基本功,但现在波尔拥有了。” 李先觉回忆。 这一年的年底,波尔加盟法兰克福四级队,他开始垄断了每年欧洲青年锦标赛的冠军,并引起了当时德国国家队总教练埃娃的注意。埃娃说:“蒂姆就是一个天才,尽管当时他还非常嫩,但他的领悟能力已经超过了前辈罗斯科夫和费茨纳尔。” 当时,罗斯科夫正处在个人职业生涯的黄金期,取得过世乒赛男双冠军、奥运男双亚军、男单季军和世界杯男单冠军等成绩。在波尔眼里,罗斯科夫就是他的下一个目标。 罗斯科夫回忆当时的波尔,“他是总目不转睛地看我打球,我停下时就指着他说,‘像男人一样出来比赛。想当冠军,就得打败我。’”“即使我赢了,我也愿意选择和你并肩作战。”16岁的波尔回应。 几个月后,两人代表德国参加了19年的比赛。在罗斯科夫状态不佳时,波尔在对波兰队的关键性一战中单双打分别胜出。这一战,奠定了他在德国队中三号主力位置。 1999年,他成了队中一号,另一位中国教练李乒(李先觉之子)开始调教他。德国队的训练时间很长,尤其是身体素质训练量大,很多队员都叫苦不迭,但每次训练结束后,波尔都会主动到李乒这里加小灶。后者当时就预言:“这小孩肯定大有出息。” 做出同样预言的还有中国队前任主教练许绍发,“几年之后,这个孩子将超越老瓦成为中国队主要对手。”刚刚再次拿到世乒赛男单冠军的瓦尔德内尔也认可了这个判断,“蒂姆的崛起,只是时间问题”。
编辑本段取得冠军
2002年,中国的济南,波尔击败了王励勤和孔令辉,拿到了世界杯男单冠军。他的世界排名一度跃居世界第一,他成了德国媒体中“13亿人的对手”,也上了中国男队主教练刘国梁手中的黑名单头名。他屡屡进入世界大赛的四强、决赛,他开始被放在聚光灯下用来与前辈瓦尔德内尔比较。 “与老瓦相比,波尔差点霸气,这可能跟他本身性格有关。另外,波尔手感好,但训练不如老瓦刻苦。”罗斯科夫表示。 在他乒乓球生涯的上升期,人们议论最多的就是他的家庭问题。在时隔多年之后,那个晃动的勺子,再次为人们所诟病。 在一片“为家庭所累”、“不足当国家偶像”的非议声中,波尔始终不为所动。“我爱她,就这么简单。”
编辑本段婚姻家庭
1999年,他一直注意着街道理发屋新来的一个菲律宾姑娘,她7岁丧父,之后就被叔叔带到了德国。令波尔过目不忘的,不是这位发型师精湛的技术,而是她开朗的笑,巧克力般的肤色及丰腴的身体。他承认,自己坠入爱河了。 终于,2000年7月的某一天,波尔鼓足勇气来到了发型屋前,要求剪发。德艾照常开心地和大家聊着天,但她从镜子里,发现这个褐色头发的男孩子总盯着自己看,眼神当中还带着一丝羞涩。 临行时,少年走到她面前,“以后我的头都找你剪,我叫蒂姆,今年高中毕业,是职业乒乓球选手。这是我的电话……” 这也是这位羞涩男发出的进攻信号弹。接下来,正如他在球台上的两面弧圈球一样,他在一点点用鲜花和甜言蜜语,吞噬着德艾的防线。2002年世界杯夺冠那晚,波尔觉得时机成熟了。于是,在和好友、俱乐部老板,赞助商及国家队教练通过电话后,他拨通了德艾的电话。“德艾,我是蒂姆!”“蒂姆,我的上帝,现在可是凌晨啊,你忘了时差吗?”“我拿了冠军了,高兴吗?”“高兴,但冠军也不能代替我们的睡眠,对吗?还有什么要说的?”“我爱你,嫁给我吧!”“为什么是这个时候说,让我想想好吗。我好兴奋,可我也想不明白,我们还年轻。蒂姆,我爱你,给我点时间好吗。” 就这样,拿了冠军的波尔,在求婚这个赛场败下阵来。他意识到,这将是场拉锯战,“和德艾相处两年,大家彼此了解。我喜欢她的直爽,和她健康的肤色。再说,打了这么多年球,我真想安定下来了。” 他开始将自己与德艾的照片放进LV钱夹,照片中,她穿着开襟衬衣、低腰牛仔,水蛇般地缠着他。每当夜深人静时,或者出国比赛前,他总要打开钱夹看看:嘿,亲爱的,我愿意一辈子这样被缠着。那么还等什么?2003年12月31日,在Dellenburg训练球馆,他们结婚了。没有新闻报道,没有盛大婚宴,只是一个小小的庆祝Party。 下午5时,婚礼开始。5分钟后,波尔与德艾出现在门口,没有白色婚纱和礼服,他们身穿相同色系不同款式的西服套装。德艾化了淡淡的妆,一头披肩秀发高高地盘在头上。而波尔的发型则是德艾设计并打造的,他看上去则略显紧张,除了不停地松松领带,还紧紧地握住德艾的手。 波尔和德艾站在房间中央,来到婚礼主持人的面前。当主持人宣布他们结为夫妇后,波尔与德艾紧紧拥抱。 婚后的生活是平静而枯燥,波尔继续打球,有时间就陪妻子。而德艾继续工作,照料家庭。当然,在家里,他不干家务,收拾东西,有时连咖啡都煮不好,但他大体上是个称职的老公,德艾身上的GUCCI、PRADA等行头,还有几十个包,都是他购买的。 她是幸福的。他不酗酒,不抽烟,更没闹出过什么绯闻。尽管在亚洲,帅气与绅士的波尔一直是女人的最爱,在日本,三个女生为了看他换内裤,竟然跑到他酒店三层的对门。“他的内衣裤和袜子从不洗,怎么可能随便看了去?”她似乎并不担心。 波尔的家位于法兰克福赫勒斯彻镇,是一个典型的巴伐利亚式两层棕色别墅。 一进客厅,最先欢迎你的将是一只公猫,一只母狗。猫咪3岁了,狗狗杰拉德刚刚2岁。据说波尔的家里经常爆发“猫狗大战”,这个时候,波尔常常袖手旁观。他还喜欢趴在地板上把自己的东西拿给它们叼,再训练它们叼回来。 “他就是孩子,有时能和宠物玩一上午,也不跟我说话。闷死了!他竟然还和宠物说话,怎么看怎么不像二十多岁的已婚男人。”德艾抱怨着。这个不像26岁的已婚男人储藏室里有很多宝贝,比如台球杆,潜水装备。他曾花了800欧元买了一根台球杆,而雅典奥运会后,他曾和妻子飞了一趟马尔代夫潜水。结婚十周年时,这个家伙甚至策划搞一个水下庆典。 在客厅,一套价值不菲的家庭颇惹人注意。“我喜欢看**,尤其是中国的功夫片,成龙、李小龙我都喜欢。特别喜欢看《警察故事》,只要中国有比赛,我总要买点DVD带回去。”他还很迷恋电器。什么东西现在最先进,哪家的牌子又出新品了,他都知道。而在德国买东西可以有两个星期的试用期,够他用的了。有次在飞机上,波尔向我介绍他新买的卫星导航仪,他上洗手间的空隙,坐在我们旁边的人说:“听你们聊天,我还以为你们是卖电器的呢。” 客厅里还摆着很多从中国淘来的东西,字画、瓷器、扇子、工业品。他喜欢中国,也喜欢在中国砍价的那种感觉。“如果没有中国的大环境,我不会这么出名,”他笑着说,“但如果没有中国人,我早就成为大满贯了。但那样,拿再多的冠军又有什么挑战性?” 他把自己的目标锁定在了2008。“虽然前不久的世乒赛我失败了,但北京奥运会,我会全力以赴的。我不想打一辈子乒乓球,但我要抓住这最好的机会。为了乒乓球,我和德艾已经推迟了生孩子的时间……” “北京奥运会夺金后,我们就要两个孩子,一男一女,”一旁的她笑了笑,“那时我会叫一壶菊花茶,感受一下北京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