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威特国家男子足球队的知名球员
2.国家体操队到底是怎么回事?
3.迟尚斌的简介
科威特国家男子足球队的知名球员
出生在1985年的穆塔瓦堪称天才球员,18岁就进入国家队成为头号射手。 虽然穆塔瓦身材不高,但是速度奇快抢点能力强,堪称西亚“埃托奥”。
在国际足球历史与数据协会(IFFHS)公布的2010年全球射手排名中,这位科威特国家队的头号射手竟然排名第一获得“世界射手王”头衔,力压国际米兰前锋埃托奥和巴塞罗那前锋比利亚。
国家体操队到底是怎么回事?
13年3月,作为国家队教练,我带领中国体操队访问科威特。对科威特来说,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支外国体操队的光临。中国体操健儿们惊险、精湛的技艺和顽强进取的精神,使数千观众为之倾倒,轰动了整个科威特体育界。科威特体操协会不止一次地向我驻科使馆和我本人提出邀请,聘请我到该国担任国家队教练,并且希望如果有可能最好当时就留下来。考虑到科威特朋友们的盛情相邀,原国家体委于15年底委派我到科威特任教。
战胜高温
科威特气候属于沙漠性气候,每年的4月到9月的半年里酷热干燥,最高气温都达到49℃。在这期间,体操基本上终止比赛和训练。这是我刚到科威特便面临着意想不到的情况,心里想“半年训练,半年停”怎样能提高成绩?如何培养优秀人才?必须想办法改变这种状态,全年坚持训练。可是在50℃左右高温下能否坚持训练?队员们的身体能否顶得住?全年训练这是科威特体操界前所没有做过的事,为了科威特的体操事业,必须大胆尝试。首先,我找了体操队队长贾瓦德和一些骨干商讨全年训练问题,并研究制定出一套精细的训练。
贾瓦德对体操运动特别热爱和执著,事业心强,他对我提出的全年训练方案全力支持,但他更为担心中国教练自己能顶得过这种沙漠高温气候?当时,也有些队员存在疑虑,然而贾瓦德十分钦佩中国教练,为尽快提高科威特体操水平的决心和勇气,他决定全力支持我的决定。在我到科威特任教的第一个高温炎热季节,科威特国家体操队开始大胆尝试,贾瓦德带头试验训练的新方案,他的果敢行动不仅带动了其他队员,而且也是在支持、鼓舞我去实行新的训练。
学校里的训练馆不通风,闷热得喘不过气来,在馆里训练有时比在室外训练还难受。我就组织队员把一些器材搬到室外训练,队员们热得气喘吁吁,大家相互鼓劲,训练时取各种方法,把训练气氛调动起来。训练最苦莫过于单杠,手握单杠就烫得要起泡,所以每天训练前都要用冷毛巾把单杠包起来,使杠面冷却下来,才能进行训练。
特别碰到“斋日”更是难于忍受,每天早上日出到下午日落这段时间,不吃不喝,给训练带来更大的困难。虽然我不是伊斯兰教徒,但我尊重队员们的宗教信仰、宗教感情、民族习惯,自觉和队员一样,训练中滴水未进,忍受着嘴唇干裂、流血和嘴唇一动便会引起钻心的疼痛。队员们看到教练和他们同甘共苦,很受感动,个个咬紧牙关坚持训练。训练出勤率比以前高了,训练时间也延长了。
经过贾瓦德和他的同伴们半年的艰苦奋斗,在高温酷暑下坚持训练的方案获得成功!这一大胆的改革,为科威特今后的三、四年时间里一跃成为阿拉伯体操强国奠定了基础。科威特体操协会***高厦赞扬说:“苏教练是科威特的朋友,他为我们国家的体操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科威特的第一个体操训练场地
科威特盛产石油,经济上是个很富裕的国家,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人均名列世界前茅,然而竞技体操却处在从无到有的初创阶段。从赴科威特任教的第一天就碰到没有体操训练场地的困难,训练前都是队员用车拉我到处找临时场地训练,经常是向当地的澳大利亚中学借用场地训练。学校要上课,训练只能等到学校放学以后进行,加上队员年龄、体力、水平及学习和生活习惯的不同,要按照一个统一的时间进行训练显然行不通。面临这意想不到的情况,只能用因人而教的办法,来一个训练一个,来几个训练几个,训练就这样开始了。
因场地是临时借用的,每次训练前教练都要带领队员去搬运、安装器械,训练后还得拆器械,放回原处。这一切谈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这些器械都不是轻器械,搬来搬去,一装一卸,得花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再说这中间还有几个小时大强度的训练!刚开始,很长一段时间只有我一个教练,要带国家队训练的同时,还要教十六岁以下三个班的运动训练。这种超负荷的劳累是可想而知的。每当一天训练下来,总是筋疲力尽、腰背酸疼,全身像散了架似的。就在这种艰难的共同训练、生活中,我和运动员之间的感情更深了。
训练日复一日,我总想着要有个固定的体操场地,免得每次训练教练、队员都要花费很多时间处理器械问题,把这宝贵的时间利用在训练上,队员的进步会更快!把这想法告诉了贾瓦德,他也跟我想到一块去了,一拍即合。第二天贾瓦德开车带我到各个体育俱乐部寻找场地,终于在沙林米亚体育俱乐部找到一个小卖部。经和俱乐部商量,让小卖部搬走,经过改装、装修、扩大,自己刨坑、凿眼、安装器械。尽管这个小场地连自由操垫子也搁不下,但体操队终于有了自己的训练场地了,这也是科威特国家第一个体操专用场地。
物换星移,寒暑四易,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在艰难的环境中,和队员同甘共苦,用心血汗水浇灌的科威特体操之花,于19年在伊拉克巴格达举行的阿拉伯体操锦标赛上大放异彩:在比赛中贾瓦德完成了一套非常完美漂亮的单杠动作,他的单杠下法是后空翻二周转体360°旋下,稳稳地站住不动。“旋下”是当时世界体坛新的高难度潮流动作,第一次出现在阿拉伯世界,轰动了伊拉克,也轰动了阿拉伯体操界。伊拉克报纸头版刊出“好呀!科威特的小伙子…。这是科威特的骄傲…。”科威特的报刊也大篇幅报道了此次盛况。贾瓦德在这次锦标赛中,除了赢得单杠冠军、还赢得个人全能冠军、双杠、鞍马冠军。当记者向他祝贺访时,他走过来,紧紧地抱住我说:“这是我亲密的兄弟培育的结果!是他崇高精神的胜利!”
在科威特任教的四年中,聘期一续再续,当时也胜利地完成任务。想家了,怎能不想家呢?结婚七、八年,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却很少很少,再说“上有老,下有小”,照顾一家老小的重担全部落在妻子一个人身上,游子思归,人之常情。
19年5月,怀着依依惜别的感情,离开了科威特,在隆重而盛大的欢送会上,科威特协会秘书长说“苏教练来我们科威特四年了。它是我们体操事业的开拓者。…我们期待着他的再次到来!”
流光易逝,一转眼两年过去了,1981年7月10日,正在家乡探亲的我突然接到一份加急电报,是国家体委发来的,要我立即返京,乘16日的飞机去科威特任教。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就在我离开科威特回国后的短短二个月里,科威特体操协会秘书长不仅拜会了我国驻科威特大使馆,并且专程来华找国家体委有关部门,急切要求再次续聘我,同时提出把我妻子和两个孩子一起接到科威特,所有的生活费用全部由科威特负责。由于事先我并不知道这些,所以也没有思想准备,一下子愣住了,家里人也没有想到。好在妻子识大体、顾大局,理解我对体操事业执著和热爱,以及对科威特的感情,为了国家的利益,她毅然地支持我重返科威特。家里有老人,小孩年纪尚小,她不能陪我到科威特。这时,家里重担又落在她的身上…。就这样,我按体委的要求,1981年又踏上这块我熟识的科威特土地,继续担任总教练,并作为科威特体操协会技术委员会负责人之一,协助体操训练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与队员共同努力和刻苦训练,终于迎来预定目标。在第八届、第九届亚运会上,获得团体第六名,进入亚洲六强队伍。1983年第二届阿拉伯体操锦标赛上,又夺得团体冠军,男子八枚金牌,科威特获得七枚金牌,这在阿拉伯和科威特体操界是史无前例的突破,这来之不易、引人注目的成绩获得至高无上的荣誉,科威特国家元首埃米尔接见了体操队全体成员。
科威特队在阿拉伯体操锦标赛获得了成功,标志着科威特体操走向新的层次。科威特体操协会负责人对中国教练更是赞不绝口,秘书长称赞“苏教练是科威特体操的开拓者…。是科威特体操之父。”
科威特体操蒸蒸日上,日新月异的进步,国家也建起了一个现代化的体操训练馆,装备了世界先进的体操器械,科威特体操训练也走向正规化!各个体育俱乐部也纷纷组织了体操队,中国教练在科威特影响极大,各个俱乐部也聘请了中国教练,中国教练由原来的一个扩大到十几个教练。
到科威特担任教练前前后后经历了十个年头,这十年中,一个目标接着一个目标顽强地拼搏着,曾带领科威特体操队参加两次阿拉伯体操锦标赛,取得优异的成绩,然后两次带领科威特体操队参加第八届、第九届亚运会,获得团体第六名,进入亚洲六强;19年任科威特教练,率队参加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的世界体操锦标赛。在国际会议上,科威特联合阿拉伯各国体操协会投票赞成“恢复我国在国际体联的合法席位”。1983年再次担任科威特国家队教练,率队参加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世界体操锦标赛。随着科威特体操不断的国际交往、参加各种大赛,促使他们国家体操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我训练的队员为科威特赢得荣誉,他们现在都成为新的一代体操领导骨干,贾瓦德在美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科威特负责某部体育工作。队员阿卜杜拉·玛拉还受聘于沙特阿拉伯,担任国家队教练。
在科威特期间,还帮助贾瓦德编写了阿拉伯世界第一部体操教科书――体操,该书由简单的基本动作到高难度动作的训练、保护等训练手段,这部书不仅在科威特,而且在整个阿拉伯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少阿拉伯国家的体协、教练员、运动员,都把它作为体操训练的依据。
在科威特艰苦奋斗十年,把我最美好的教练生涯贡献给科威特,增进了中科两国体操界不断的交往,愿中科两国的友谊源远流长!
迟尚斌的简介
迟尚斌
出生日期:1949年9月19日
籍贯:大连
身 高:179厘米
体 重:96公斤
政治面貌:党员
文化程度:大学
教练职称:高级教练员
主要运动与执教简历:代表国家队出战16年、1980 年两届亚洲杯赛;
14年、 18年、1 982年三届亚运会足球赛;
1980年第23届奥 运会预选赛等重大赛事;
1980 年在第12届世界杯亚太区预选赛里迟尚斌作为队长, 率领国家队队友们奋勇厮杀, 先后取胜朝鲜、科威特、沙特等劲旅,虽然中国队最后 折戟沉沙,但是正是从那时起 ,点起了国人对进军世界杯的希 望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