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奥运会的缶多少钱
2.大家觉得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怎么样?
3.奥运会开幕式击缶场面描写
4.04年北京八分钟为什么争议大
北京奥运会的缶多少钱
1000个北京奥运迎宾缶将在3月8日公开拍卖,北京产权交易所透露,单个奥运缶起拍价折合1000元左右。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当2000人组成的两个巨大方阵在鸟巢中央整齐划一地“击缶”时,力震云霄的声音在鸟巢上空回响,一瞬间让全世界为之屏息。此后,这些缶的流向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迎宾缶打包拍卖
除少部分缶已由北京奥组委赠送各省收藏外,其余大部分目前已进入公开处置程序。此次公开拍卖数量是1000个,将分为大小不等的4个包进行拍卖。10个缶一包的共有25个包,每个包参考价11000元至13000元;20个缶一包的共有15个包,每个包参考价1.8万元至2.2万元;30个缶一包的共有10个包,每个包参考价2.6万元至3.1万元;50个缶一包的共有3个包,每个包参考价3.8万元至4.2万元。按此计算,单个缶起拍价折合1000元左右。
大家觉得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怎么样?
外国电视媒体盛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核心提示:欧洲体育台主持人称,北京奥运会的规模超出任何想象,它简洁、超常、令人惊叹。瑞典电视台评论员称赞开幕式古香古色、气势宏大。
新华网北京8月8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第29届奥运会8日晚在北京拉开帷幕,世界各国电视台纷纷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盛况进行实况转播,开幕演出所展示的浓郁中国文化深深打动了外国电视媒体人,节目的精巧设计赢得了赞叹。
德国电视一台8日全程实况转播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盛况。电视一台在有关评论中说,这是一场“构思精巧、表演得完美无瑕、令人印象深刻”的奥运开幕式,滑过“鸟巢”中9万多名观众眼帘的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绚烂多彩的图案、众多的象征意义和人们脸上绽放的幸福笑容,北京奥组委努力向全球观众展示了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英国广播公司(BBC)是英国奥运会和残奥会的独家广播公司,拥有本届奥运的电视、广播、在线、移动手机的英国转播权。广播公司所属的电视一台、高清晰频道、欧洲体育台都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进行了实况转播。BBC主持人休·爱德华兹在实况转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时评论说,开幕式充分显示了中国人的自信。欧洲体育台主持人称,北京奥运会的规模超出任何想象,它简洁、超常、令人惊叹。
法国国营电视2台实况转播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盛况,电视台解说员对中国文化十分了解。当四大发明和丝绸之路等场景出现时,解说员详细介绍了相关的历史。开幕式上展现古人阅读竹简场景时,解说员同步介绍了竹简的来历和功用,并称孔子的儒家学说和思想就是通过竹简流传下来的。
瑞典电视台8日全程转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评论员称赞开幕式古香古色、气势宏大。此外,瑞典电视台同时在其网站上发表评论,认为开幕式从色彩、灯光、舞蹈到大型表演都体现了“和”的主题,尤其是大型集体表演更让人获得了非凡的视觉冲击。
西班牙国家电视台8日一早即开始北京奥运会开幕倒计时,并全程转播开幕式实况。电视台主持人赞叹开幕式场面非常精彩,完美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中国的风采结合在一起,展示在全世界观众面前。
葡萄牙国家电视台二频道解说员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转播节目中评价说,中国人通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其独特的方式向世界诉说着自己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中国人向世界诉说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的方式具有不同寻常的、丰富的想象力。
保加利亚国家电视台解说员在转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盛况时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简直“完美无缺”,“无可挑剔”,很好地展现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解说员还评论说,开幕式的电视播出效果无与伦比。
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进行全程转播并给出积极评价,认为本届奥运会开幕式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及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人民不仅在物质生活上,在精神生活上也富足了起来。
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在转播时评论说,开幕式上的表演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如京剧、提线木偶等节目,表演壮观而有气势,融合了传统和现代。主持人不时为精彩的表演发出由衷的赞叹。
新西兰电视一台向新西兰和南太平洋岛国的电视观众实况转播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其解说员说,“今天是中国人民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天”,开幕式相当成功、精彩。解说员还特意指出,当中国运动员入场时,中国代表团旗手、著名篮球运动员姚明和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小学二年级学生林浩,走在队伍的最前列,“这是非常感人的一幕”。
越南中央电视台8日晚间实况转播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解说员评论说,开幕式惊喜连着惊喜,“鸟巢”的舞台上充满了光与声的变幻,以极高的艺术表现力展现了中国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开幕式演出中浓重的中国符号被越南解说员一一辨认出,解说员将孔子、四大发明、书法、丝绸之路等历史文化娓娓道来。解说员还特别提到,由刘欢和莎拉·布莱曼共同演绎的本届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打动人心,展示了和谐的精神。
巴基斯坦多家电视台8日晚实况转播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称“精心准备的开幕式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巴基斯坦黎明新闻电视台特别邀请体育界人士现场解读开幕式盛典,并表示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文化和国家形象的好机会,开幕式非常有特色,让人印象深刻。
乌拉圭蒙特卡洛电视台当地时间8日上午开始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进行实况转播。电视台记者马里奥·乌贝迪在从北京“鸟巢”发回的现场报道中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精彩动人、气势恢弘,令人“难以置信”。开幕式表演中传递出和谐、祥和的气息,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
科特迪瓦国家电视台8日全程转播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持人表示,举办奥运会是全体13亿中国人的梦想,这一梦想到今天终于实现,中国人为此而欢欣鼓舞。他祝愿北京奥运会圆满成功,并希望所有运动员取得好成绩。
现场看了开幕式,和在电视上看开幕式,其感受有着天壤之别!情绪氛围、视觉感染都会造成深刻地第一印象。我比较欣赏的是开篇击缶和太极表演这两个节目,其它很多节目仿佛都是为了凑时间。作为一项体育运动会的开场,我认为可以打六十分而不是张艺谋先生自述的一百分。不管现场有怎样的感受,当你冷却下来那份激情,仔细一推敲,还是发现本届奥运会开幕式有十大缺憾,说严重点就是有十大败笔。
一、张艺谋过度渲染中国的四大发明,多少显得浮浅平庸,而四大发明至少有两样在国际上是不被承认的。中国自古以来的体育元素例如和奥运精神能够挂钩的如射箭、击剑、舆马、鞠蹴、武术等等却根本没有表现出来;中国文化精神的阐释也是非常错位,比如强调《论语》和《周易》,这和奥林匹克理念似乎风马牛不相及。
二、虎头蛇尾、龙鼠两端,节目一个比一个糟糕,高潮一开始就到了,生猛而衰竭。
三、李宁点火不论创意如何,都是一大败笔:1984年洛山矶奥运会的点火已经是高科技的太空飞人亲自点燃圣火,我们却还是用绳索吊起来的杂耍水平,实在有点嘲讽的意味。再说李宁的现场表演也和电脑操控的祥云画卷没有配合好,要么超出画卷,要么落后画卷,脊梁也是弯腰驼背的,视觉上给人极不美感。
四、主题歌《你和我》旋律很美,但不适合体育盛会的基调,反倒显得这是一场大型娱乐节目或春节晚会翻版,柔美和凄美不是体育精神的展示。很可惜的是谭盾创作的主题歌《拥抱爱的明天》被否决,而由陈其刚担纲的贯穿整场开幕式音乐没有一个流畅的主调,显得凌乱无序。
五、没有体现出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地球村精神,对比汉城奥运会、巴塞罗那奥运会、悉尼奥运会里表现世界众多民族的节目,我们的开幕式内容基本上全是中国元素,老外很多没有看懂,比如活字印刷术这个节目,居然被老外认为是中国人在打麻将,最后“和”了。如果不是各国运动员进场,我们很难感受到这次体育盛会是世界性的。既然奥运口号定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开幕式却未加入世界文化元素,不能不说是狭隘民族精神在作祟。
六、整个开幕式的表演结构形式,就像北朝鲜喜欢运用的大型团体操,估计北朝鲜人看了觉得过瘾,南朝鲜人看了觉得过气。
七、戏曲那个单元可以说非常煞风景,很失败!牵木偶那样浅薄的节目居然还拿来现眼,真不知创意人员的脑子浆糊到何等地步。
八、表现现代精神的内容找不出亮点,是一个很大的遗憾。用太极拳来表现当代社会文明,真是不伦不类。
九、本届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却一直没有出现在整个开幕式中,这和前几届奥运会开幕式中的滑稽喜趣的吉祥物表演形成强烈参照。据说吉祥物被定位商业产品,不能在奥运会中表演,那么我就纳闷了,前面那几届奥运会的吉祥物难道不是商业产品?虽然我对福娃的设计非常不满意,但是对开幕式中不能体现代表个性展示的吉祥物,更是不满意。
十、看台上居然人人搧扇子,这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一大风景吗?从效果看只会成为国际上的一大笑话。任何一届夏季奥运会,没有哪个举办国会给观众和入场运动员造成满头大汗,可惜我们做到了。我们的空调系统解决不了供观众舒适的观赏环境,从这一点看,鸟巢的内部设计还存在着不小的问题。
奥运会开幕式击缶场面描写
缶是中国古老的打击乐器,早在夏商时代就有了击缶而歌、击缶迎宾的故事。北京奥运会开幕,以“击缶而歌”作为开篇之语,让人震撼。
中国是礼乐之邦,乐与礼是结合的,击缶迎宾,是一种礼仪。它的起源,可以远溯到3000多年前的《诗经》与《周易》,那时候,鼓盆歌则是以娱乐为主,古代亦称之为“鼓缶、击缶”。以“击缶”的形式揭开开幕式序幕,不仅表达了深层的文化底蕴,而且场面盛大,撼人心扉。
对于“击缶而歌”的创意,张艺谋称做为奥运会的开篇,倒计时这一段落十分重要。“我们研究了历届奥运会的开幕式最后时刻的倒计时,以及世界上各种具有重大影响的大型活动倒计时的表现形式,发现大同小异,表达方式十分雷同,几乎都是短片加欢呼的方式。因此我们对自己的这届奥运会开幕式前最后的倒计时进行了精心的构思。把原来安排在节目后面的‘击缶而歌’调到了最前面。”
!“鸟巢”内,最先放了烟花和鞭炮,屏幕上,出现了一幅画的制作过程,又呈现了古代的用来观测日影以定时刻的仪器日晷,日晷上的日影转了两圈后马上一下子把光聚集在了2008名击缶者身上,他们一击缶,缶就亮,他们排成方阵击出了奥运会一分钟的倒记时,让观众惊叹,正式开幕后,他们受拿荧光棒边击鼓边一起齐唱“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他们击鼓的每一个动作都一模一样,,一丝不苟。这让我想起我们以前每天训练太极拳时,要求肯定没有他们那样高,可练完后感觉骨头都快四分五裂了,可这些击缶的演员不顾严寒酷暑每天训练,而且2008人的动作必须一致,该付出多少啊!2008名演员、2008尊缶,标志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寓意了东西南北、天上地下的时空观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更表达了欢迎朋友的愉悦心情。更为特别的是,随着演员击缶吟诵,巨大的光影数字出现,开始倒数开幕式。这一细节绝对是天才的创意,闪亮的银光,乐手击缶拼出震撼倒计时50、40、30、20、10……倒计时十秒开始时,中文大写与阿拉伯数字同时打出,将现场观众的情绪带到空前的高潮,在全场观众的齐声倒数中,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开幕
著名作曲家徐沛东还表示,在“击缶而歌”的表演过程中,每一个演员的表演非常苍劲、非常中国化,不是我们想象的一招一式,这种创新既有古老的元素又有现代人的精神,所以从音乐的角度上我觉得是很好的创新。把这个古老的乐器通过这种方式,通过现代文明的诠释,高科技的手段,达到了这种效果,这就是高人之处。
04年北京八分钟为什么争议大
04年北京八分钟为什么争议大
04年北京八分钟为什么争议大,在每一年的闭幕式上都有一个惯例,会给下一届举办奥运会的城市,留下8分钟时间,用来展现这个城市的文化,这个国家对奥运的理解。尽管表演只有8分钟,但是对张艺谋的质疑,却一直持续到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
04年北京八分钟为什么争议大12004年8月29日,雅典奥运会闭幕式。
在每一年的闭幕式上都有一个惯例,会给下一届举办奥运会的城市,留下8分钟时间,用来展现这个城市的文化,这个国家对奥运的理解。
雅典奥运会的下一届是北京奥运会。
当晚22点29分,北京8分钟的表演拉开序幕。
不过,这8分钟,却成为了张艺谋导演生涯中,最黑暗的一笔。
批评的声音来自四面八方:表演内容老套、表演形式陈旧、生搬硬套、大杂烩、没有展现中国文化……
尽管表演只有8分钟,但是对张艺谋的质疑,却一直持续到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整整四年。
▲北京8分钟第一个节目
当天的表演一共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14名身穿民族服装、手持中国民族乐器的“奥运女孩”出场,跳了一段舞动北京,背景音乐是《茉莉花》。
不过,因为奥运宝贝们穿着清凉,而且是以红色为主的传统服饰,被痛批不伦不类,让文化展现得很低俗。出现的红灯笼,更是被骂成从原来张导的《红高粱》里面,直接拿来的道具;
▲女演员的服装
第二、第三环节的中国功夫和京剧表演,被人们说略显夸张,不正宗。远没有春节晚会中的水平;
最后环节,是一个小姑娘以童谣的方式唱着《茉莉花》,很多人批评道:第一环节已经演奏过《茉莉花》了,为什么这里还用,难道一首《茉莉花》就代表中国文化了么?
▲8分钟里面的戏曲表演
等张艺谋从雅典回来不久,在圈里的名声大降。
从领导的直接批示,到广大群众的来信,可谓恶评如潮,很多人更是直接撂下了狠话:可不能让张艺谋再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导演。
后来,张艺谋在采访中说:“这8分钟,骂的级别、骂的场合、骂的次数和人,都相当的多,相当的高。”
但是,现场的反馈可能与前面说的批评不太一样。
当时参加闭幕式的人,提前两三个小时就已经进到会场,大多筋疲力尽,看表演的状态都很一般。
但是,当北京8分钟开始后,全场一改之前的疲态,从第一个环节开始就非常沸腾,一度让气氛达到了高潮。
很多外国人异常激动,他们甚至专门找到张艺谋,说导演成功地勾起了他们想去中国的愿望。
为什么国内与国外,对同一场演出的看法差别这么大?
一是外国人看待中国文化,与国人看待中国文化的感官是不同的。
我们大多数人,听京剧、穿旗袍、看中国功夫,已经习以为常,自然激不起太大的兴趣。
但是外国人不同,京剧、旗袍、中国功夫,甚至中国的筷子,在他们的眼中,都是这个东方神秘古国的符号,让他们向往不已;
▲8分钟里面的中国功夫表演
二是北京8分钟的表演舞台非常小,只有7米乘7米,很多高难度的表演只得被迫取消。
国内大部分人又是在电视和电脑上看的,电脑的小屏幕,加上表演的小舞台,自然看起来不大气,效果也很差。
但是,在当天,会场气氛远好于电脑前,现场又有超大高清投屏,自然演出效果极好。
▲8分钟里面的红绸舞
后来,张艺谋也说出了演出当天版本的“北京8分钟”,已经是修改了很多次的版本。
因为雅典方面不是很配合,规定非常多,这个不能演,那个也不能演。所以,光是最重大的创意就修改了三次。
中国的文化,气势恢宏,更适合在大舞台上展现。但雅典方面只提供一个升起的小舞台,限制了节目的发挥。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也正是因为这次差评,在2005年3月1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创意方案征集活动开始时,张艺谋导演放弃了投标。
后来有领导一直找张艺谋,说他应该为国家作贡献,张艺谋才召集团队,开始准备开幕式方案的竞标。
在竞标会上,张艺谋团队力压李安、陈凯歌等团队,成功当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为我们最终展现了一场视觉盛宴。
04年北京八分钟为什么争议大2相对于04年雅典八分钟,08年的北京八分钟有何不一样
老规矩,每届奥运会的闭幕式上,下届主办国都会为全世界献上精彩的主题表演,来展示对全世界观众和运动健儿的热烈欢迎。这回,作为2022年冬奥会主办方的中国当然不能落下!
对总导演张艺谋来说,“北京八分钟”的经历,他早在2004年的雅典就已经品味过一遍了。他甚至会调侃,说自己是全世界唯一两次执导过“八分钟”的导演。
擅长人海战术的张导,这次没有再派一堆古人上场,而是做了减法,只有二十四个年轻人和二十四个机器人,在表达的内容上也极为精简。不仅仅是因为只有八分钟,老实说更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十年前的游刃有余的状态。
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八分钟的元素有,二胡,旗袍,武术,书法,京剧等等。在08年北京奥运会上,开幕式的`元素有击缶,论语,丝路,国画,活字印刷等等。可以说那个时候的中国,除了对传统文化和悠久历史的骄傲外,没有太多值得跟世界展示的东西了。
而这次平昌冬奥会的北京八分钟里,我们看到展示的主体从传统文化变成了现代中国。从展示元素主体的改变,看到了中国这十几年里的变化。
24台带有屏幕的智能机器人。
24台移动机器人“冰屏”与26名轮滑舞蹈演员倾情演出,美轮美奂的场景,展示了一个科技担当、快速发展的中国形象。90秒的换场准备时间,16套复杂的机器人动作规划,移动机器人与舞蹈演员的精准互动……如此规模的人机表演、如此复杂的舞台表演在全球尚属首次。
表演需要的LED屏幕、遥控设备、演员身穿的可自行加热的石墨烯材料的演出服……这些“新东西”都体现了中国技术。
新四大文明
没有红灯笼、琵琶这些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传统物件的铺陈,熟悉的京剧悠扬旋律也没有听见,那一帧帧画面,就像飞驰而去的高铁速度,带着我们领略着现在的中国。那些新科技、新文化、新成就,让我们不禁激情澎湃。通过影像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四大发明、高铁、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等集中表现新的、当代的影像,而不再用过去古老的影像符号。
轮滑演员高速行驶,逐渐幻化出象征人类科技最高成果与新生活方式的互联网隧道,而两名熊猫轮滑信使,则通过此互联网隧道,回到北京,收集人们的祝福。此番画面转换,意味着中国作为网络强国的崛起,同时强势插入的,还有火爆的共享单车品牌——摩拜单车。
京东无人仓库也在智能屏上亮相,无人仓实现了从入库、存储、包装、分拣的全流程、全系统的智能化和无人化,对整个物流领域而言都具有里程碑意义,这在智慧物流领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中国式骄傲油然而生~
在这惊艳的八分钟中,人工智能是贯穿全场的因素,科技感很足,有传统文化展示,但更多是展示现代的中国。14年前雅典给世界看得更多的是传统而有古老的东方国家,2018年看到的是自信现代的中国。
或许,敢于在八分钟抛弃宣传五千年传统和文化的思路,而向世界展示一个全新的中国,进行新文化和新科技的输出,这也使得“北京八分钟”承载了更多意义——中国,不但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在新时代,还有属于自己的新名片。
我们从以过去的传统和文明而骄傲,蜕变成了为今日的繁荣和强盛而骄傲。关这一点,就足够让我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