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介绍下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的英雄人物
2.1968 年墨西哥城奥运会有运动员被禁赛,为什么
介绍下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的英雄人物
这位英雄人物是约翰.斯蒂芬.阿赫瓦里
话说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是第一次在高原举办的夏季奥林匹克盛会,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让那届奥运会的田径比赛好戏连台,出现了许多空前的好成绩。相形之下,马拉松比赛的成绩太一般了,冠军、埃塞俄比亚人马默.沃尔德的成绩2小时20分26秒4,比他的同胞、两届奥运金牌得主“赤脚大仙”阿贝贝.比基拉在4年前东京奥运会上创造的2小时12分 11秒2差了一大截,亚军日本的君原健二和季军新西兰的迈克尔.瑞安2小时23分多的成绩更是平平无奇,记者们除了例行公事般看一眼颁奖式,最多关注一下因伤只跑了17公里便颓然倒地的“赤脚大仙”比基拉,对其他选手并未太在意,观众们也没对马拉松过多热情,等颁奖式结束,场地内其它项目都已比完,他们便三三两两地退场回家了。
过了一个多小时,组委会开始通知马拉松沿途的服务站开始撤离,结果得到一个让所有人都吃惊的消息:有个选手还在跑!
原来这个还在跑的选手就是阿赫瓦里。他在跑出不到19公里后因碰撞而摔倒,膝盖受伤,肩部脱臼,但他并未就此退出,而是一瘸一拐地继续向终点跑去。渐渐的,所有选手都将他远远甩在身后;渐渐的,围拢在街道两侧打气助威的人群已散尽,天色也越来越黯淡,所有人都觉得马拉松比赛已经结束,只有阿赫瓦里本人坚定地跑着,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比赛远未结束。
又过了半小时,天色已全黑,阿赫瓦里仍在继续着。由于剧痛,他的慢跑比寻常人散步还要慢,他的膝盖不住流淌着鲜血,嘴角也痛苦地抽搐。
不知什么时候,他的身边出现了一名男子,《三角洲天空画报》的记者,这位记者同情地看着他,不解地问,为什么明知毫无胜算,还要拼命跑下去?
阿赫瓦里显然毫无准备,他默默地又“跑”了好一会儿,才突然坚定地答道:“我的祖国把我从7000英里外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而是要我完成比赛……”。被深深感动的记者不但向自己的杂志社发了稿,还立刻把稿件发回奥林匹克新闻中心,阿赫瓦里的名言不一会就通过广播回荡在墨西哥城这座世界人口最多城市的上空,许多本已回家的市民纷纷赶到路边,为这位勇敢的选手助威、欢呼,在观众的鼓励下,阿赫瓦里拖着伤腿,顶着满天星星,走入了专门为他打开灯光的阿兹特克体育场,几乎是蹭到了终点线。
他被当作英雄般簇拥着,受到了远比冠军更隆重的礼遇。由于过于激动,人们忘了统计他的确切成绩(4个多小时),在奥运成绩册上只有他获得的名次:75人中的第57名,排在他之后的18位选手,都是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场的。
阿赫瓦里1938年出生于英属坦噶尼噶的姆布卢Mbulu,参加墨西哥城奥运时已是30岁老将。虽然他此前并无煊赫成绩,但作为坦桑尼亚历史上首位参加奥运竞技的选手,他没有辜负国家的厚望,成为 “最美的垫底者”。奥运后不久他便退役,进入坦桑尼亚奥委会工作,如今他将主要精力于“约翰.斯蒂芬.阿赫瓦里竞技基金会”,他希望能帮助更多小选手,让他们在今后的奥运赛场上不再跑在他人身后。
1968 年墨西哥城奥运会有运动员被禁赛,为什么
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时,200米金牌获得者 Tommie Smith 和铜牌获得者 John Carlos 两位美国运动员在领奖时未穿鞋,只穿着黑色袜子(象征“黑人的贫穷”)。每个人戴了一只黑色皮手套(维基上[1]说是因为 Carlos 把自己准备好的黑手套忘在了奥运村里,于是 Smith 分给他一只),在国歌奏响时高举戴着黑手套的拳头,并低下了头,以此来抗议种-族不平等。
当时的奥组委认为,这是把本国的政-治主张带入奥林匹克,违背了奥利匹克 apolitical (无政治意义的), international (国际的) 的精神。因此提出将这两位运动员驱逐出奥运村并禁赛。维基[1] 上说,美国代表队先是拒绝了这一提议。而后奥组委声称要禁赛整个美国队。美国队因此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