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的团队简介
2.北京奥运开幕(盛大的国际体育盛会)
3.为什么张艺谋被称作国师?
4.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主创人员都有谁?
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的团队简介
开闭幕式工作部及运营中心
2006年9月,北京奥组委正式成立开闭幕式工作部,同年12月29日,成立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运营中心。负责制定实施开闭幕式工作和组织运行政策;组建奥运会开闭幕式工作团队,保证创意、制作、排练和最终实施的顺畅结合,负责奥运会开闭幕式和残奥会开闭幕式四个仪式的运行工作。整个机构由创意团队、技术制作团队和管理团队组成。
张艺谋,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
张继钢,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
陈维亚,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
张和平,北京市政协副,北京奥组委开闭幕式工作部部长
王宁,北京奥组委开闭幕式工作部常务副部长,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运营中心主任
于建平,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技术制作组组长,北京奥组委开闭幕式工作部副部长,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运营中心常务副主任
朱虹,北京奥组委副秘书长,北京奥组委开闭幕式工作部副部长,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运营中心副主任
路建康,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制作总监,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运营中心副主任
北京奥运开幕(盛大的国际体育盛会)
2008年8月8日晚,北京奥运会在鸟巢体育场隆重开幕,这是一场盛大的国际体育盛会。全球各地的观众都聚集在电视机前,为这场历史性的开幕式热烈欢呼。
准备工作
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是一场宏伟的视觉盛宴,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在北京奥运会之前的几年里,中国投入了巨额资金和人力来策划和实施这场开幕式。他们聘请了国内外的专业人士来设计和制作舞台,灯光,音响和各种表演道具。
在开幕式前几个月,各种表演团队开始进行排练。他们需要掌握复杂的舞蹈和音乐,并与其他团队协调表演。同时,组织者还需要进行各种安全和安保措施,确保开幕式的顺利进行。
开幕式现场
当晚,鸟巢体育场内座无虚席。观众们身着各种颜色的衣服,挥舞着国旗,为自己的国家和运动员加油。各国代表团在场内游行,展示着自己的国旗和文化。当中国代表团出场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接下来,表演团队开始登场表演。他们的表演涵盖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传统舞蹈,武术,音乐和戏剧。这些表演充满了中国的特色和魅力,让观众们大饱眼福。
高潮部分
在整个开幕式的高潮部分,火炬手高举着奥运火炬,穿过鸟巢体育场。最后,他点燃了奥运圣火,宣告北京奥运会正式开始。这一时刻,全场观众都沉浸在激动人心的氛围中,为这一历史性时刻欢呼。
结尾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一场难以忘怀的国际体育盛会。它展示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作为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实力。这场开幕式的成功,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荣誉。
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不仅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场文化交流和友谊的盛宴。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美丽和魅力,也为全球带来了和平与团结的信息。我们相信,这场开幕式的成功将会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为全人类的健康和幸福做出贡献。
为什么张艺谋被称作国师?
张艺谋之所以被称之为国师是因为他曾指导过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而那时惊艳绝绝的开幕式,令各国友人、各国来宾从中领略了中国独特的美和大国形象。张艺谋也由此更加收获了国人的喜爱、称赞。所以此后这大型国家盛会一般都是由国师来策划主持,所以很多人就叫张艺谋国师。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主创人员都有谁?
新华网北京6月30日电 记者高鹏、汪涌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创意方案的征集工作将于7月底结束,初步的创意方案和制作团队也将在9月份确定。在悉尼和雅典连续两届奥运会创造了奥运会开幕式的经典之后,2008年的北京拿什么感动世界?
8分钟和4小时
“8分钟太短了,根本无法展示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则不一样,你们可以有4个小时讲故事,”雅典奥运会开、闭幕式创意和制作总监大卫·佐克日前在参加北京2008奥运国际论坛2005大会接受记者访时说。
据佐克透露,他所在的英国杰克莫顿大型主题活动集团公司正在和张艺谋合作,寻求共同执导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可能性。
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由张艺谋执导的8分钟短节目在国内外引起了截然不同的反响。国外对这个短节目普遍叫好,而国人则多持批评意见,认为表现出的中国内涵过于肤浅。对此,佐克为自己的搭档“打抱不平”说,要想在短短的8分钟里淋漓尽致地展现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精髓,任何人都很难做到。因此,8分钟短节目只选取“大”、“二胡”等这些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象征元素实在是无奈之举。
“但对于大多数外国人来说,即便是这些最简单的中国文化‘符号’,仍然充满了神秘感,”佐克说。
佐克表示,西方对于中国的了解大都来自媒体报道,但由于意识形态以及传统价值观上的不同,一些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时过于片面,有失客观,因此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认识并不真实。奥运会开幕式是个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绝佳机会。全世界每个角落的人都能通过观看电视直播直接感受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而不会被媒体的主观报道所影响。
西装?中山装?汉服?唐装?马褂?再过495天,作为东道主的中国运动员以什么样的着装在开幕式上亮相,成为在此间举行的“2008年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礼仪装备设计研讨会”的焦点话题。在相关研讨会上,学者、运动员、设计师等展开争论。
有人建议应着汉服,但也有人认为要结合时尚文化。
汉服、唐装、马褂、中山装、西装,见证了中国服装风格发展的过程。任何一种着装形式,只是与该时代的民族文化特征相适应。不能因汉唐盛世,而推崇汉唐之服;清末凌辱,而屏弃马褂。西服虽是“舶来品”,但也绝不能盲目排斥,试想诸如“洋车子”、“洋油”之类的“舶来品”也不早已融入大众生活了吗?
在“奥运礼服”的选择上,想推崇民族特色无可厚非。可民族特色也不能抵触于奥运的竞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历史是不断进步的,服装风格也不断变更发展。想用“服装复古”去打文化特色牌,只会给人一种精神文化“古板化”的感觉,和奥运竞技、向上的文化内涵格格不入。“奥运礼服”的设计,要秉承于奥运精神,而不是强行加入“复古文化”,否则会给人“不伦不类”的感觉。
其实穿西服也未尝不可,国际文化交融的今天,西服早就成了世界的主打服饰品牌。也不要骂穿西服是“崇洋媚外”,一味穿汉服、坐马车只会步入文化的倒退。“洋为中用”、“中为洋用”是新时代发展的标签,“四明”让外人“发扬光大”后,西服为什么就不能在我国灿烂开花呢?
哪个服饰最终被选为“奥运礼服”已不重要,关键是礼服的设计不能落入“文化复古”圈套。弘扬民族文化,并非是复古文化,而是在“汲取精华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整天穿着“汉服”,且“之、乎,者、也”的叫喝者,是文化无知的伪道士。想坐上文化倒退的列车,千万别拉着全国民众下水。
“奥运礼服”的选择关系国家门面,一味的“服装复古”只会让极力提倡的奥运精神变得呆板可笑。与时俱进,有时代精神的服装,才会更好地体现奥运的人文精神风貌。期待,站在2008年奥运开幕式上的中国健儿,各个服饰得体,精神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