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跃式跳高的含义
2.背越式跳高的助跑主要用
3.跳高作为一种奥运会体育项目,那么它有几种跳法呢?
4.我国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助跑节奏特点有哪些?
5.运动会跳高怎么跳
背跃式跳高的含义
背越式,又称为"福斯贝里背越式".
背越式技术的优点在于动作简单,自然,容易掌握,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的运动素质进入80年代后,风行一时的俯卧式技术几乎完全被背越式技术所取代.
1987年国际田联庆祝成立75周年时,将福斯贝里在1968年用全新的背越式跳高技术获得奥运会金牌的时刻,评选为世界田坛75年来"100个金色时刻"之一.
背越式的步点用弧线助跑。先在横杆中间外侧30厘米左右地方确定起跳点,先向右走5步,为A点。然后再向右走6步为B点。再向前走7步为C点。从C-B-A助跑,C-B段为直线助跑,B-A为弧线助跑。经过反复背越式跳高是指背部朝向横杆,身体各部分依次过杆的一种过杆技术。背越式跳高技术是由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四个阶段组成的。各阶段彼此紧密相连、相互作用。
(一) 助跑
1. 助跑的任务
从背越式跳高的助跑路线可以看到,在助跑开始的前段直线跑,应尽可能大的获得水平速度。在助跑后段的弧线跑应为跑跳创造尽可能大的离心加速度,有助于向横杆方向运动。
2. 助跑的技术要点
开始用直线助跑,双肩要下垂,用脚前掌着地,跑时具有弹性;提高重心,步幅均匀,不断加速;进入弧线跑时,外侧摆动腿富有弹性地蹬地。为了克服离心加速度的作用,上体应稍向弧线内侧倾斜。前脚掌沿弧线落地,身体重心轨迹向内越出足迹线。助跑的节奏要快,特别是助跑最后两步髋关节前送幅度要大,迈步时上体保持较垂直的姿势,摆动退积极,充分后蹬,起跳腿快速前伸,同时髋部自然前送。助跑过程中两臂应积极有力地前后摆动,弧线跑时外侧手臂摆动幅度应大于内侧手臂的摆动幅度。
(二)起跳
起跳的目地在于使助跑获得的水平速度,迅速转变为垂直向上运动,以使身体充分向上腾起,并为过杆做好准备。起跳动作可分为起跳腿的着地、缓冲和蹬伸三个阶段及摆动腿与双臂的配合。
1. 跳腿的着地、缓冲和蹬伸技术
为加快起跳的速度,起跳腿应大幅度、平稳地以脚掌外侧着地,并迅速从脚跟向前脚掌滚动。这时由于迈步放脚时髋关节的积极快速前送和迅速的弧线助跑而形成了了身体向后、向内的倾斜姿势。在起跳的缓冲阶段,为了提高起跳的速度。还应减小屈膝的幅度,以利于保持水平速度。在这阶段当身体由倾斜转为垂直至身体重心移至起跳腿的上方时,迅速有力地充分蹬直起跳腿的三个关节,躯干在离地前瞬间几乎垂直地立于起跳脚之上。这时起跳腿的蹬伸方向应在身体重心的外侧,从而产生了过杆所必须的旋转冲力。
2.起跳时摆动腿与双臂的协调配合技术
起跳时离横杆较远的一臂使颈地向上摆动,加一臂不要充分摆出,并且较早地制动,这样有利于肩轴倾向横杆。摆动腿的摆动应从屈膝的起跳腿旁开始,以膝盖领先,先屈膝折叠,后跳高架的远端支柱上方用力摆出。当摆动腿摆到起跳腿前方之后应向里转,而小腿和脚要稍许外展。这样的积极动作,有助于使骨盆保持在起跳力量的作用线上,围绕纵轴产生转身动作。此时,头应补偿性地转向横杆。
(三)过杆和落地
过杆就是充分利用起跳获得的腾空时间改变身体姿势,缩短身体重心与横杆之间的距离,并利用身体的屈伸、旋转越过横杆。过杆时,立即屈髋收腹,下颚迅速引向前胸,同时双腿补偿地高举两小腿积极向上甩起。应注意,落地前的收腹举腿,以背先着地,或团身以肩先着地,然后再做一个后滚翻。为了控制腾越方向,头部不能后仰,要注意在落垫过程的"视力监督",眼睛始终要注视着横杆方向。
二、 学习方法
(一) 学习和掌握起跳技术
1. 地蹬摆练习
站立,一手抓支撑物,起跳腿在前,摆动腿在后,摆动腿向异侧肩的前上方摆动,起跳腿配合充分蹬伸。要求摆腿屈膝折叠并膝内扣,加速摆至最高点,异侧臂配合上摆, 同时拨腰、顶肩,髋部前送并扭转。
2. 步走动起跳练习
站立,起跳腿在后,摆动腿在前,起跳腿向前迈步放脚,摆动腿积极向前摆动。要求沿直径为15~20米的圆圈走动,起跳腿积极主动向前迈步放脚, 并在摆动腿与手臂的有力配合下迅速完成跳腿。
3. 弧线助跑起跳练习
在练习2的基础上分别用1步、2步、3步助跑转体四分之一垂直纵跳,两脚落地。要求蹬摆配合协调一致,动作快速有力,助跑节奏清楚,最后两步和起跳连贯,体会弧线助跑转入起跳时上体由内倾到竖直的垂直用力感觉。双脚落地,是为了使摆动腿努力下沉, 有利于按"桥"型完成过杆动作。此练习可在两个跳高架之间吊拉橡皮筋球,高度宜控制在练习者起后头顶刚好能够触及。
(二) 习和掌握过杆落地技术
1. 地倒肩挺髋练习
背对海绵包站立,倒肩挺髋成"桥"。肩背着垫。要求挺髋挺腹,两臂屈肘外展。
2. 定背越式跳高练习
背对海绵包站立,两腿屈膝半蹲,然后提踵发力向上跳起,形成典型的"桥"腾空姿势。接着屈髋,向上积极甩小腿,用整个背垫落地。要求在用力向上起跳之后,两臂配合上摆、挺髋、挺胸、肩后倒下沉,两小腿放松下垂。体会空中背弓的肌肉感觉。落地前两小腿积极上甩,动作自然放松。
此练习开始可以不用横杆,动作熟练后再用橡皮筋、横杆。另外,为了增加腾加高度,可站在低跳箱或起跳板上进行。
3. 弧线助跑做背越式跳高练习
在练习2的基础上,可用先是1步助跑,然后3步,5步助跑做背越式跳高练习。弧线助跑最后两步起跳要与过杆技术有机衔接。开始练习时,应将重点集中在起跳和腾空动作的正确结合上。初学者可在起跳点放置起跳板,增加腾空高度。加外,也可以增加垫子的高度。在技术上要求做到助跑点准确;起跳充分向上"旋转";过杆时身体舒展成"桥"与横杆大致成十字交叉;头、肩、背和小腿依次越过横杆后,肩背领先落垫。
(三)学习和掌握全程助跑背越式跳高练习
1.全程助跑和丈量方法(以左脚起跳为例)
走步丈量法:先确定起跳点。起跳点的位置一般在离近侧跳高架的立柱1米左右(或横杆长的四分之一),离横杆投影点50~90厘米处。由起跳点沿横杆的平行方向向前自然走5步,再向右转成直角向前自然走6步做一标志,由此点向起点跳约5米的半径画弧,即成最后4步的助跑弧线;从标记点再前走7步自然步画起跑点,定为前段直线跑5步距离。全程共跑8步。
等半径丈量法:助跑距离为9~13步。起跑点离横杆约15~20米,与内侧跳高架向外延伸线之间的距离约为3~5米。助跑弧线的半径取决于助跑的速度,速度越快,半径越长。初学者变化幅度大致为6~8米。起跳点和横杆之间的距离视横杆的增高高度而向外移。
2. 程助跑的练习方法
弯道弧线跑练习:此练习可先用沿田径场弯道做加速跑。然后再缩小半径,沿直径10~15米的圆圈快跑。要求跑到身体向内倾斜,平稳向前移动,注意摆臂的幅度内小上大。
直段跑切入弧线跑线习:可没直线加速5至7步后转入弧线跑,过渡要自然连贯,节奏要逐步加快。
全程助跑起跳练习:用7至9步助跑距离,即直线跑3至5步,弧线跑4至5步的方法进行助跑起跳练习。要求助跑速度快,节奏性强,步点固高。注意体会助跑与起跳的结合,尽量保持"旋起"动作至高垫顶上。
完整技术练习:在熟练掌握全程助跑与起跳节奏的基础上,先做较低高度过杆练习,熟练后逐渐提高横杆的高度。在完整技术练习中,要做到最后4至5步助跑的足迹落在弧线上,起跳脚的着地点要正,起跳力方向要正。起跳结束时,身体由倾斜转入直立姿势向上腾起。过杆时,后引双肩、挺髋、小腿放松下垂,完成好"桥"的动作。助跑身体重心移动要稳,过杆后肩背落垫要平稳。
三 、练习提示
(一)注意事项
1.重点掌握杆上动作,练习时要注意控制杆上挺髋成"桥"型的时机,使之有足够的延续时间,防止"坐"着过杆。
2.学习过杆技术要多取各种练习。注意设备的安全性能及加强保护措施。
3.重点抓好助跑与起跳的有机结合。
4.应通过对助跑丈量方法的学习,掌握由直线进入弧线的助跑技术,并确定助跑点。
(二)错误动作纠正
1.助跑节奏紊乱,助跑与起跳结合不好
产生原因:助跑步点不准确,拉大步,捣小步或没有沿助跑弧线落脚。
纠正方法:改进直线进入弧线的助跑技术,调整适合自身特点的助跑步点,按画好的每步标志反复进行练习;跳越跨栏架的练习,用栏间跑3、5、7步培养节奏感和目测距离的能力。
2. 跳向前冲力太大而跳不起来
产生原因:助跑过快失去控制,自身的腿部支撑力量不够;最后放腿太慢,不能及时完成起跳动作;助跑最后两步与起跳的转换技术没有掌握好。
纠正方法:多做短、中程助跑起跳的结合练习,改进起跳脚快速着地,摆动腿和摆臂的有力上摆、提肩、拔腰技术,提高助跑结合起跳的速度。另外,可多做弧线助跑结合起跳后身体落在高垫上的练习,强调身体从内倾迅速转成垂直和正确完成起跳后再做过杆动作。
3. 跳时制动大,减弱水平速度,做过杆动作时,身体压杆
产生原因:倒数第二步身体重心下降太多,身体内倾不够;起跳前身体后仰过大,起跳脚落地不够积极,前伸太远。
纠正方法:多做弧线助跑起跳的模仿练习。弧线助跑起跳后用头触高物,强调起跳要积极,上体要正直。
4."坐"着过杆,臀部及大腿碰落横杆
产生原因:起跳时身体重心没跟上,髋关节变屈,起跳效果差,腾空高度不够;心理上怕摔,不敢用肩背落垫;小腿太紧张,没有挺髋就过早收腹举腿。
纠正方法:利用跳板或跳箱,做立定背越式跞高,注意延长挺髋时间;逐渐啬高度,克服害怕心理,用肩背落垫。
5.斜交叉过杆
产生原因:起跳时摆动腿内扣向异侧肩方向用力摆的动作做得不够,使身体绕纵轴转体不够。
纠正方法:结合摆臂动作多做原地蹬摆起跳模仿练习;弧线助跑起跞触高物转体90゜。短程助跑起跳过杆练习,在垫上画出落垫点,使肩背朝落垫点着垫。
6.杆上动作僵直
产生原因:起跳腾空后,两膝紧张绷直,背弓动作不自然,空中身体感觉能力较差。
纠正方法:加强柔韧性、灵敏和协调性的练习,提高动作和放松能力。在山羊或跳箱上做仰卧背弓、顺势屈小腿举小腿练习,立定背越式跳越橡皮筋练习,体会倒肩、抬臀、挺髋,屈小腿过杆后小腿自然上甩,肩背落垫的动作。还可以中短距离助跑起跳过杆练习。降低横杆高度,用橡皮筋代替横杆,消除心理害怕因素。
海绵包应厚、软,符合厚度、宽度与长度要求。有背越式跳高海绵垫卖。同时,注意落地区的设施,如海绵坑的布置,及沙坑的松软都要保证十分安全。练习,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步点。
背越式跳高的助跑主要用
背越式跳高的助跑主要用弧线助跑。
助跑的任务是获得必要的水平速度,并为提高起跳效果和顺利地越过横杆创造条件。背越式跳高一般用8至12步助跑,分直线助跑段与弧线助跑段。
1、直线助跑技术:近似于短路途中跑技术,跑进时身体重心高而平稳上体适当前倾,后蹬充分有力,前摆积极抬腿,两臂协调配合大幅度摆动;
2、弧线助跑技术:身体逐步内倾,加大外侧腿臂的摆动幅度,保持头、躯干成一直线向内倾。助跑的整个过程应有明显的加速性和较强的节奏感,尤其是最后几步逐渐加快,到最后一步最快。
背越式跳高(Forsberg High Jump)是一种以杆上背弓姿势、向上甩腿越过横杆,过杆后以背部落垫的跳高方式。跳背越式跳高的运动员要充分地发挥助跑的水平速度,起跳时要发挥起跳爆发力,摆动腿弯腿摆动。
又称“福斯贝里式跳高”。急行跳高姿式之一。助跑步数为8—12步,前段跑直线,后段跑弧线,用离横杆较远的腿起跳。
跳高简介:
田径运动的田赛比赛项目之一,是人体通过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系列动作形式跳越高度障碍的运动。
现代跳高运动始于欧洲。1827年,威尔逊在英国举行的首届职业田径比赛中跳出1.575米,这是第一个有记载的世界跳高成绩。19世纪60年代后,跳高开始在欧洲和美洲普及。
跳高运动的技术动作出现过5次重大演变,即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和背越式,现代绝大多数运动员都用背越式。男、女跳高分别于1896年、1928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世界跳高运动最高组织机构是世界田径,该组织机构成立于1912年,主要职责是在全球开展田径运动,制定田径比赛的计时方法及建立世界纪录的标准等。 而在中国,跳高运动最高组织机构是中国田径协会,该组织机构成立于1954年,宗旨是指导和推动中国田径运动的发展等。
跳高作为一种奥运会体育项目,那么它有几种跳法呢?
跳高是一种由有节奏的助跑、单脚起跳、越过横杆落地等动作组成,以越过横杆上缘的高度来计算成绩的比赛项目。跳高的方法有很多种,分别是什么大家知道吗?下面,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一、跨越式跳高(1864年)?
1、1864年英国的罗伯特柯奇首先用跨越式创造了1.70米的世界纪录,1890年英国的罗敦又创造了1.米的新纪录,30年中提高了27厘米。其具体技术表现为:助跑方向与横杆成一定角度,用远离横杆的腿踏跳,起跳点距离横杆垂直面60至80厘米。
2、当人体腾空后,上体前倾,摆动腿摆过横杆后,向杆下内转下压,使臀部迅速移过横杆,两臂下垂。过杆时,躯干向横杆方向侧倒并向起跳腿方向扭转,两臂举起。同时起跳腿迅速向上高抬,完成跨越过杆动作。过杆后,身体侧对横杆,用摆动腿先落地。因为起跳后重心离横杆较高,故不能充分利用腾空高度,但动作简单易学,多为中小学体育教学以及初学者用。
二、剪式跳高(1895年)?
1、1895年在挺身跨越式的基础上,改进成剪式。1900年在第二届奥运会上,巴克斯捷尔用剪式越过了1.90米的高度,获得跳高冠军。尔后,剪式技术得以盛行。我国跳高女将郑凤荣1957年11月曾用剪式技术以1.77米的成绩打破女子跳高世界纪录。
2、1963年她又以1.78米的成绩再创中国女子跳高全国纪录。其具体技术表现为:助跑方向与横杆垂直,或稍偏向摆动腿一侧。踏跳腾空至身体最高点时,摆动腿膝部过杆并向内转,身体随之向起跳腿方向扭转,并沿垂直轴旋转。摆动腿过杆后,加大内转动作,大腿下压,上体加大转体动作,并向助跑方向倾斜,身体沿垂直轴和前后轴旋转成水平姿势,臀部抬高;起跳腿由外侧越过横杆,膝关节伸直,头部向助跑方向倾倒。在起跳腿成弧形过杆后,继续下落,下压的摆动腿向上振起,两腿成剪绞动作,同时上体和头部越过横杆,两臂向上抬举,最后用起跳腿落地。因其技术复杂,不易掌握,较少为人用。
三、滚式跳高(1912年)?
1、这一技术是美国运动员霍拉英(又译为G霍林、格欧秀霍拉茵)于1912年创造的,因此也称霍拉英式。他用这种姿势越过了2.01米的高度,从此跳高成绩突破两米大关。其具体技术表现为:侧面助跑,用离横杆较近的腿起跳。当起跳腾空后,摆动腿过杆,身体向横杆方向侧倒,并在横杆上成水平姿势。
2、同时起跳腿同侧臂伸向摆动腿,起跳腿迅速提起,膝关节尽量靠近胸部,脚收在摆动腿膝盖后,在横杆上形成侧卧式,随着摆动腿同侧肩内转及头向下转动,身体迅速沿纵轴旋转,从杆上滚过,以起跳腿向下伸出落地。因腾空过杆时身体重心离横杆较俯卧式和背越式为远,不能充分利用腾空高度,60年代后较少为人用。
四、俯卧式跳高(1923年)?
1、1923年,前苏联运动员伏洛佐夫又创造出俯卧式跳高技术,这种新型技术动作很快就被田径选手们所接受。1941年美国运动员斯蒂斯(又译为斯特尔司蒂斯)用这一姿势越过了2.11米后,跳高成绩提高很快。我国运动员倪志钦曾用这种姿势越过2.29米,打破当时男子跳高世界纪录。
2、18年前苏联的雅辛科(有译为亚申科)又用该姿势将室内世界纪录提高到2.35米。其具体技术表现为:身体各部位在空中以俯卧姿势依次越过横杆,侧面助跑,用靠近横杆的腿起跳。腾空后,摆动腿小腿越过横杆,摆动腿和同侧臂沿着横杆平行方向前伸内旋,肩向内扣,转体成俯卧杆上姿势,随即起跳腿屈膝上收,两臂靠近躯干,头和摆动腿一侧肩下潜,髋部迅速扭转,起跳腿翻转,使身体尽快越过横杆。
我国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助跑节奏特点有哪些?
背越式跳高是把助跑的前进速度转化为向上的速度。职业运动员很少依靠跳跃能力来获得向上的速度,而是依靠助跑的速度。如果他们都是靠跳跃能力跳杆,那么所有的NBA球员都可以参加跳高。他们真的可以通过跳跃跳过2米杆,但奥运会是2.30左右。还有一点,像斯蒂芬?霍尔姆这样的跳高运动员,身高183厘米,但连NBA篮筐都摸不到。
但他可以通过助跑跃过240的横杆,是雅典奥运会的冠军。说了这么多,我只想说跳高是横向速度到上升速度的转换,所以人在转换的过程中会先被脚压迫,这样上半身会因为惯性而不由自主地弯曲,这样会失去很多力量,而背部的背式也不会弯曲,所以自然不会失去力量,会获得更多的上升力,所以自然会跳得很高。
背越式跳高是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跳高技术。由于它能充分发挥运动员的速度和爆发力的潜在能力,它已经取代了其他传统的跳高方法,成为现代最先进的跳高技术。背越式跳高的完整技术由四部分组成:助跑、起跳、过杆和垫降。大多数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用8步法。前四步为直线助跑,助跑方向与横杆的夹角为70-90度。
最后四步是弧线助跑,起跳时助跑方向从面向横杆过渡到面向横杆。直线助跑要求:踩第一个标志线时,后凝视要积极灵活,动作幅度逐渐增大,上半身保持?上抬?的感觉,身体重心波动小。传球是最终决定跳跃成败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过杆技术应利用人体的旋转,根据人体与横杆相对位置的变化来控制旋转速度的变化,使身体各部位都能顺利通过横杆。
运动会跳高怎么跳
运动会跳高怎么跳介绍如下:
方法:4至5步助跑的足迹落在弧线上,起跳脚的着地点正,起跳力方向正。起跳结束时,身体由倾斜转入直立姿势向上腾起。过杆时,后引双肩、挺髋、小腿放松下垂,完成"桥"的动作。助跑身体重心移动要稳,过杆后肩背落垫要平稳。
跳高四个阶段:
1、助跑:助跑的任务从背越式跳高的助跑路线可以看到,在助跑开始的前段直线跑,应尽可能大的获得水平速度。在助跑后段的弧线跑应为跑跳创造尽可能大的离心加速度,有助于向横杆方向运动;
2、起跳:起跳的目地在于使助跑获得的水平速度,迅速转变为垂直向上运动,以使身体充分向上腾起,并为过杆做好准备;
3、过杆:过杆是充分利用起跳获得的腾空时间改变身体姿势,缩短身体重心与横杆之间的距离,并利用身体的屈伸、旋转越过横杆;
4、落地:落地前的收腹举腿,以背先着地,或团身以肩先着地,然后再做一个后滚翻。
技术特点
多数专家和教练员认为背越式与俯卧式这两种方法都比较先进,主要是根据运动员的个人特点来决定他用什么姿势合适。越来越多的运动员不愿学俯卧式,原因之一是背越式技术比俯卧式简单,比较容易掌握,而且各种类型的运动员都可以跳。即使运动员的腿不很长,或者摆动腿的柔韧性较差,只要腿部力量大,有一定的爆发力,便能用"背越式"跳过很高的高度。
美国运动员F.雅各布斯身高1.73米,用背越式跳过2.32米,超过身高59厘米。但是苏联运动员В.亚申科创造2.34米的室外跳高世界纪录和2.35米的室内跳高纪录,16年奥运会冠军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女跳高运动员R.阿克曼在17年成为第1个达到2米的女运动员,并获得冠军称号,他们却都是跳俯卧式的。虽然用俯卧式的运动员越来越少,但是这种姿势所达到的成绩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