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球员踢英超的感受-中国球员踢英超的感受和收获

tamoadmin

1.一文看懂球员时代的李铁有多强:英超技术型中场,在甲A当工兵

2.有哪些中国球员在英超踢球

3.为什么中国球员只有武磊能在欧洲踢球,他强在哪里?

一文看懂球员时代的李铁有多强:英超技术型中场,在甲A当工兵

中国球员踢英超的感受-中国球员踢英超的感受和收获

关于国足主帅李铁球员时代的技术特点,中国媒体与英国同行之间有着颇为不小的分歧。曾经在巴西留学多年,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同时有着清醒的头脑,让李铁在英超赛场每每以“传球好的技术中场”形象示人。不过回到甲A和中超联赛,他却是“跑不死的工兵”。

早在4岁时,李铁就进入到沈阳大东区体校,5岁入选辽宁省少儿足球班。8年那年,李铁来到辽宁少年足球集训班,成为恩师张引的弟子。

15岁晋升辽宁青年队,16岁入选健力宝青年队前往巴西留学,更是因为表现出色,被任命为球队队长。24岁的李铁成为国足主帅米卢器重的中场大将,代表中国参加了世界杯亚洲区小组赛和十强赛,随后更是登上日韩世界杯的舞台。世界杯后,他得到了来自于英超的橄榄枝,加盟埃弗顿。

李铁很快就坐稳了主力,来到英超的第一个赛季,出战29场联赛共2207分钟,还踢了3场联赛杯和1场足总杯。当时他和“中国太阳”孙继海的“中国德比”,成为球迷们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坚守英伦足坛6年的时间。李铁在比赛中凭借着聪明的选择、灵活的传球动作,赢得了广泛的好评。

A. 球场位置:后腰

17年5月出生的李铁,在自己25岁那年登上英超赛场。跑动能力强、身高183公分,身体素质属于平均水准。

B. 较好的身体柔韧性是优势

李铁的速度不算快,不过凭借着不错的灵活性和良好的技术基本功,让他能在大空间下也能带球起速。从下面动图可以看到,李铁恰恰就是靠着自己转向动作轻灵的特点,以及左右脚双足都能带球和传球,获得了在比赛中不错的控球能力。

C. 力量和对抗偏弱

李铁在亚洲赛场被认为是优秀的防守中场,靠着超强的到位率、出色的预判选位,让李铁总能占据优势。不过在英超舞台,李铁在对抗力量上的劣势,让他的上抢成功率很低。下面的动图中,连续的上抢中李铁都没能成功。他从中线前一路退防到禁区内,两次都及时出现在正确的位置上,却没能断下皮球,最终只能看着永贝里破门得分。

D. 聪明的头脑和充沛的体能:弥补了对抗的不足

李铁在英超赛场,还是充分发挥了自身的跑动优势和提前预判的特点。就像这一波的两次防守中,第一下他及时前顶干扰,逼迫对手解围。第二下李铁又用准确地铲球,帮助本方拿回球权。

昔日里在埃弗顿,李铁主打的是442阵型下的双后腰之一。搭档球风凶悍的格拉维森,也让李铁可以扬长避短。

这名中场球星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在于不知疲倦的跑动,以及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球感。加上不错的身体柔韧性,让他可以成为一名很好的型技术流中场。

英格兰媒体称赞他传球好,就是因为李铁有大量的一脚传球。无论是视野、精度,还是及时性,都有着很高的水准。

再来看看这一次的传球,李铁连续两次拿球,随后起球传向禁区前。这样的一种处理球频率与节奏,是很合适英超舞台的。不过在甲A和中超,李铁的大局观和节奏优势展现不出来,中国足球的队友和舞台,无法将李铁“传球好”的特点释放出来。

就像这一次李铁前插后助攻麦克布莱德破门,靠得是球感以及瞬间的决断。不过在回到中国之后,这样的传球可能队友也跟不上节奏,反倒是容易出现失误,给人一种“李铁传球不行”的感觉。

去到了英超赛场,李铁似乎找到了最合适自己的舞台。就如当年米卢极为欣赏这名弟子,给予他极高的评价一样。或许只有懂得更高水准的比赛节奏,才能看明白李铁的价值与优势。

从16岁留洋巴西、踢过世界杯,打过英超主力,李铁的球员生涯可谓“开眼看世界”。退役后师从里皮、斯科拉里,更是让他受益匪浅。作为中国男足主帅,李铁能够肩负起带队杀入12强赛的重任吗?让我们一起期待,国足的捷报佳音。

#李铁# #英超# #换李铁#

有哪些中国球员在英超踢球

范志毅,

他原本是上海申花足球队队员,在1998年效力英格兰甲级联赛水晶宫队,并成为当年的年度最佳队员,并担当过该队队长。

孙继海,第一位在英超联赛中进球的中国球员。

1995年,孙继海在甲A联赛的大连万达开始足球生涯。1998年夏天,与范志毅一起转会到当时英甲水晶宫队。

李铁,英超埃弗顿名宿,2002-2005年效力英超埃弗顿队

董方卓,06-07年效力英超曼联,仅出厂一次

郑智,查尔顿名宿,2007年租借效力当时还在英超的查尔顿队

为什么中国球员只有武磊能在欧洲踢球,他强在哪里?

中国球员只有武磊能在欧洲踢球。除了他个人超强的天赋之外,离不开他对无数的热爱,以及自身坚毅的品质和努力拼搏不放弃不服输的职业精神,我们应该要向他多学习这种优秀的品质。实际上对于中国球员来说,出国相当尴尬,除了语言环境,最大的问题是,出国踢球,收入不一定比国内高!那他们为什么要牺牲?这几年中超火热,球员收入水涨船高,主力国脚级别,年薪起步在1500万人民币,加上各种奖金,年收入破两千多万不是问题,问题是出了国,还拿得到这个数吗?即使出国留洋,能不能立住都是问题,英超收入高,但英超也是最激烈、最难立住的,武磊之前,中国足球近20年最优秀的代表郑智,就曾经冲击过英超,但他的英国生涯,整体是向下走的:2006-07赛季,郑智如同今天的武磊,也是26岁,他加盟的查尔顿名列英超倒数第2,降至英冠,挣扎一年后,2008-09赛季查尔顿再降一级,跌到英甲。郑智随即去了苏超凯尔特人,半年后归国,加盟恒大。至于德甲,杨晨、邵佳一的打拼异常辛苦,几经辗转波折,多番沉浮,除了要忍受异乡的孤寂,更要应对西方教练(如马加特之流)对中国球员的歧视,至于语言关、食物关、训练强度关......那更是接踵而来。至于西甲、意甲这些对技战术要求较高的联赛,中国球员更难站稳脚跟,马明宇曾经去过佩鲁贾半年,连上场记录都没有。而武磊已经在国内功成名就,国内别说实力比上港强的球队,就是能与上港匹敌的球队根本没几个,平时拿拿赢球奖根本不费力,那又何必出去硬闯,而且很可能碰得头破血流回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