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申奥成功是几号
2.1993年,北京申奥原本领先悉尼3票,为何最终却还是输了2票?
3.为什么中国奥运会要在北京举行?
4.1993年北京申奥失败,一少将说:国外有人捣鬼,邓小平如何回复?
北京申奥成功是几号
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在莫斯科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
北京时间2001年7月13日21点56分,国际奥委会委员开始投票。
21点59分,第一轮投票结果统计出来,没有城市在首轮得票超过半数,北京获得44票,多伦多20票,伊斯坦布尔17票,巴黎15票,大阪6票。根据投票规则,大阪首轮被淘汰。
22点05分,第二轮投票结果统计出来。
22时08分,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举办权。
没办法精确到秒,即使有数据显示精确到秒了也是不准确的
1993年,北京申奥原本领先悉尼3票,为何最终却还是输了2票?
在这个世界上,国家的综合实力强盛才能换来更加公平的待遇,才能够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出自己的风采,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中国在经历了数年的战争后,终于建立起来了一个和平民主的国家,并在全体人民的不断努力下获得了一项又一项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步步成为了世界上有所地位的国家,但在前进的路上仍然有着众多的困难。
首次申奥的失败
体育运动同样是展现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代表着体育比赛的国际盛会——奥运会,中国却一直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去参加,当时还在清朝统治下的中国,也一直被人们认为是软弱无能的,根本就没有资格参加体育比赛,更不用说承办奥运会这样的赛事了。
在1932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时,代表中国参赛者的唯一的一名运动员刘长春参加了那届奥运会,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参加那样的盛会,虽然并没有获得什么名次,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后又在1984年的洛杉矶上第二次登上奥运会的舞台。
在这一次,我国许海峰获得了中国体育历史上第一枚奥运会金牌,这来之不易的金牌更加促进中国人想要发展好体育事业的决心,也更加希望能够在自己的国家举办一场奥运会。
在1978年的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实力有了巨大的提升,包括经济、军事、教育等各个方面,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急需一个机会向世界展示自己实力,而奥运会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契机,四年一届的奥运会聚集着全球人民的目光,关乎着全球,而举办国家将大大提升其知名度,并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效益,从而获得更多的认可。
于是在1993年中国首次参与申办奥运会的活动,在这一届的较量中,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便是悉尼,奥运会的申办是采取多轮制不记名的投票方式,在经过前三轮的投票后,仅剩下北京和悉尼两所城市,且此时的北京的票数领先悉尼三票,这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成功的肯定是北京了。但就在最后一轮的投票后,情况却发生了转机,悉尼最后以两票的领先数获得了申奥的成功,这样的结果只能让人感叹可惜,因为当时的投票在众人看来是绝对公平的,但真实的原因却并不简单。
申奥失败背后的黑手
1993年北京输给了悉尼后,还是引起了不少的争论,都在讨论为何在关键的时候悉尼能够有着两票的微弱优势,起初人们都在猜疑是不是朝鲜投给了悉尼,因为在1992年的时候,中国和韩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但后来发现朝鲜并没有投给悉尼,仍然将这宝贵的一票给了中国。
后来在公开的投票信息中人们发现了端倪,本应会投票给中国的埃及和保加利亚两国并没有参加那次的投票活动,埃及方面是因为代表人年岁已高,不适合进行长途跋涉,便只能放弃了那次的投票,保加利亚方面则是因为国内的战乱导致其代表临时回国了,也未能够参加投票,这两个国家都与中国建立的外交关系,且关系较好,若两国能够参加,那么,中国未必会败给悉尼。
正当人们都相信了这便是造成中国申奥失败的原因后,情况却有了新的转机,1999年冬季奥运会的申办中,美国被查出来了曾采用了威逼利诱的手段,强迫了其他国家为自己投票,这才有了其冬奥会的申办成功。
这次的事件过后,澳大利亚也说出了在1993年申办奥运会时,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原因,当时的澳大利亚方面曾经在私底下宴请了非洲两个国家的代表,而宴请的目的便是澳大利亚愿意给予他们两国的代表一些钱,让他们在最后的投票阶段将票投给悉尼。
最终的结果便是,他们没能够忍受利益的诱惑,选择了听从澳大利亚的话,让那年奥运会申办的成功落在了悉尼身上。
那时的人们才意识到了为什么最后北京输给了悉尼,但事件早已过去,中国对于申办奥运的热情并没有减少,在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终于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终于实现了自主举办全球重要活动,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也因此彰显了中国的实力,并在那一届的奥运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的奥运梦终于得以实现。
结论
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得益于科技、经济等硬实力的发展,还取决于人类自身行为道德的发展,做人是要讲究原则的,这同样是约束和规范人的行为的重要准则,而那些破坏原则,采用投机取巧的人是为人所不齿的,这不仅践踏了人们共同遵守的原则,损害了他人的利益,还将自己的道德底线给无限拉低了,这样换来的成功是不被他人认可的,是没有意义的。
从1993年的申办奥运会的那件事便可以看出,世界上最为权威的体育赛事也会有着不公平的现象发生,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了一些国家丑恶的一面,无视比赛原则的不公平的行为最终只能给自己带来信誉的损害。
当初一时的风光此时换来的却是他人的鄙夷与质疑,这显然是得不偿失的。而中国却并没有因为当时一时的失败而停止对奥运会的努力,反而更加的努力去争取机会,最终凭借着自己的实力获得了成功,并在比赛中展现了我国体育运动员的真正实力,公平或许会迟到,但终究还是会在在该出现时出现,公平的到来使得神圣的比赛场地更加的精彩夺目。
由此可以看出真正具有实力的人并不会因为一时的小人得志而被埋没,有句话说得好,真正的金子到哪都会发光,而那些靠着小手段获得成功的人终究是不能够被他人所认同的。
为什么中国奥运会要在北京举行?
你把下面看完你就懂了。一言难尽
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
2001年7月13日,在莫斯科的投票中,北京在第二轮就以绝对多数赢得了角逐,成为中国承办奥运会的先驱。多伦多以极大的落差位居第二,巴黎第三,伊斯坦布尔第四。至于日本大阪则在第一轮投票中被淘汰。
当即将离任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以其特有的柔和语调宣布这个结果时,北京以及远在莫斯科的申奥代表团立刻成了欢呼的海洋。中国的首都北京拥有近1200万人口,是大家心目中早已公认的赢家。在1993年的角逐中北京同样最受青睐,却在最后一轮投票中,出人意料地以两票之差败给了悉尼。此后,中国放弃了对2004年奥运会的申办,希腊雅典成为悉尼之后的下一个主办城市。在这次申办过程中,中国借鉴了悉尼的成功之处,并力求竖立一个更有人情味、与西方世界关系更为友善的形象。在过去的两年中,北京无疑是工作做得最好的竞办国。巴黎和多伦多,却已打定主意进行下一届的申办了。
在最后一轮不记名投票中,北京获得56票,比它需要获得票数的还多3票。多伦多只有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
投票结果完全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在1999年盐湖城贿赂丑闻后,奥委会正努力树立公正的形象。
尽管北京花费心血最多,多伦多和巴黎则拥有多得多的现代化体育馆场和设施。北京必须在7年内建造出方案中60%的体育馆场。同时,北京还存在污染与交通的问题。酷热的天是不利因素,可能影响运动员的发挥水平。但国际奥委会成员仍然选择将最伟大的体育盛事和人口最为众多的国家联系起来。奥委会的赞助商从中可获得13亿消费者的巨大市场。
北京表示申办成功会促进中国社会经济各方面的进步。“对人权问题的最终解决也大有裨益。”北京市长刘淇说。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896年在雅典开始。但中国直至1932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才派出唯一一名代表刘长春参加。到1948年,代表团人数增加到33人。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关闭了奥林匹克之门。1984年,中国重返洛杉矶的奥运舞台,一举夺得15块金牌。但由于此届比赛苏联未参加,含金量有所降低。在去年的悉尼奥运会中,中国在奖牌榜上排名第三,获得28枚金牌、16枚银牌和15枚铜牌。对体育事业的重视和2008年主场作战的优势将使中国离体坛霸主的位置越来越近
1993年北京申奥失败,一少将说:国外有人捣鬼,邓小平如何回复?
1993年9月23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将会最终决定奥运会举办地的归属。当时,摩洛哥的蒙特卡洛下起了罕见的大雨,中国代表和澳大利亚代表,都带着本国人民的期待走进了会场。
根据当时的会议记录,双方的陈述报告都非常的精彩,尤其是中国的陈述报告,有理有节,引起了很多与会成员的共鸣。事实上,在前三轮投票中,中国一马当先,很快就入围决赛。
但谁都没有想到,等到第四轮决赛投票的时候,我们却输给了澳大利亚。
根据当时与会人员的回忆:中国代表成员内心五味杂陈,他们不能继续保持微笑,因为害怕让国人以为我们赢了,但又不可失了风度,丢了中国的脸面。
当时,波多黎各委员对中国代表何振梁说:“你的话打动了我的心,我知道昨天你微笑着向悉尼致贺时,你的内心在流泪。”
对于这一幕,可能很多现代人都觉得不太理解,这主要是因为北京后来申办成功了2008年的奥运会,而且还办得轰轰烈烈,被载入史册。若是再说起1993年的第一次申办奥运的惨痛经历,或许只有老一辈人记得。
我们先把时针拨回1993年9月,当时第27届奥运会申办在即。面对这一盛况,无数国家都在积极争取。
以那时的形势而论,此次申办奥运的热门国家有两个:一个是中国,另一个就是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自然不用说,这个国家本来就是发达国家,背后有英美大国的扶持。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澳大利亚早在1956年的时候举办了一次奥运会,因此举办经验丰富,有良好的举办设施器械。
不过相比较而言,中国也丝毫不差劲。
在1993年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大幅度提升,于当年排世界第10位。而且中国的工业发展也十分迅猛,“基建狂魔”的苗头已经初步端倪。反正从实力上来说,中国是完全不弱于澳大利亚的。
而且就当时的中国来讲,我们还有两大优势,一个是拉美国家的委员绝大多数都支持中国的北京,另一个就是中国与非洲国家关系密切,总之大部分非洲国家是非常愿意支持中国举办奥运的。
不客气地讲,我们手握大量第三世界国家的票数,从前期的估计来看,理论上的赢面会更大一些。而事实上,当时中国的代表也的确信心满满。
早在1990年的时候,邓小平就已经在公众场合说过:“我看这些工程建设都挺好,办个奥运会也差不多。你们敢不敢申办一次奥运会?”
从那时候开始,中国就一直在努力准备,这其中包括北京亚运会的成功举办,以及北京奥申委的挂牌。
对于中国而言,申办奥运是中国向外界展现文明的重要渠道,也是促进开放,让中华文明重新走入世界的一个重要方式。
所以在做好了前期准备,得到了大量国家支持后,我们坚信自己能够成功。那么投票真的会如预期一般吗?答案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当时在做报告陈述的时候,澳大利亚代表一开始就剑走偏锋,他们不按常规介绍澳大利亚申办代表团的成员,而是突然播放起了悉尼风光的短片。
众所周知,澳大利亚风景优美,尤其是悉尼,这座城市更是结合了现代文明和自然风光。因此,当悉尼的美丽景色一一展现在众人面前时,各国代表就已经对悉尼产生了好感。
而后澳大利亚更是用了一个战术,它不说举办奥运会有哪些准备,而是直接指出自己曾经举办过奥运会,而且这次还是他们连续第三次申请举办奥运会。
这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了澳大利亚对于奥运举办的成熟,以此来凸显优势,毕竟此次还是中国的初次尝试。
凭心而论,澳大利亚代表的演讲和先声夺人,的确给北京申奥造成了巨大压力,而且还直指我方要害。
不过,正如上文所说,中国代表拥有第三世界的支持,这是关键所在。而且当年自从邓小平提出申奥计划以后,我国已经做出了大胆的尝试,之前的亚运会也表现得十分出彩。
因此,澳大利亚的言论未必能定鼎乾坤,接下来还得看第四轮投票结果。
事实上,在前三轮投票中,我方一直都占据优势,例如在第3轮投票中,北京占据40票,而悉尼只有37票。但可惜的是,曼彻斯特还有11票,这些代表有可能将票投给澳大利亚。
面对这一场景,中国代表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生就在这一刻。
不过澳大利亚的代表似乎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这一切让人很是担忧。但来不及细想,第四轮投票开始了,结果最终却是让人失望,北京以43票输给了45票的悉尼。
得到这个结果后,中方代表如晴天霹雳一般。当时的何振梁先生特别难受,只能落寞地离开会场,伴随着当天的大雨,中国人民的沮丧之情在这一刻难以言表。
三年以来,无数国人放弃了节假日。为了这一天克服了一个接着一个的困难,眼看胜利就在眼前,却突然就这么输了......
何振梁先生不能接受,全体国民也不能接受。那么问题来了,当年我们明明是占据一定的优势,为何却输在了第四轮呢?
根据当时举办奥运的条件,申办国必须确保国家政治稳定,必须是一个 体育 大国,而且拥有举办奥运的经济实力,拥有举办奥运的基础设施。当然还需要拥有举办奥运会的经验。
在这上述的五个条件当中,我们除了举办奥运的经验以外,我们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输给澳大利亚,甚至还超过对方。
例如当时中国抗苏抗美,政治自主堪称世界一流,而且国防综合实力在世界排在前6位。在经济方面我们也拥有了第十的排名,比澳大利亚还好。所以从明面上的数据来看,中国是不输给澳大利亚的。
而且举办奥运不仅要国家实力,还需要各国的投票。但正如上文所说,中国得到了非洲国家的鼎力支持,尤其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行为后,中非各国的交流可谓是极其密切。
再加上拉美国家的鼎力支持,从票数上我们也不应该输给对方才对。
然而,绝大多数县的人都忘了一个背景,那就是当年的冷战格局。别看中国与美国建交,而且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还保留了意识形态的传统,因此他们排斥甚至敌视中国参加世界性的活动。
正如当时的某些西方学者所说:中国申办奥运是一个政治事件,而非是国家竞争。因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开始重点强调人权,动物保护和环境等问题,各种抹黑中国的报道层出不穷。
美国的捣乱可不仅仅是鼓动西方国家全力支持澳大利亚,更是直接在政治方面施加压力。例如当时美国众议院通过决议,指责中国是无人权国家,必须通过一切政治手段反对中国举办奥运。
又例如,在参议院60个议员给国会写信反对北京申奥以后,美国后来制造了银河号事件等前后20多件制约中国的严重事件。
如此举动,使得中国深奥团队在国际上一度陷入困境。就这样美国人凭借舆论战,使得少量西方国家和一些中立的国家不太看好中国,就在这样的舆论影响下逐渐倾向于选择以“文明”自称的澳大利亚。
当然,虽然美国和西方国家来势汹汹,但如果回顾 历史 我们会发现,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也的确不虚。虽然中国强调和平共处,但我们也依旧坚持独立自主。
所以,西方人指责的人权和环境问题,我们都以事实和大国姿态反驳对方。至于其他的严重政治事件,我们则以“和平为主,但绝不屈服”的态度来解决事件。
因此,真正到投票的时候,熟悉中国的非洲国家依旧支持我们。而中国负责任的姿态,也使得拉美国家对我们十分信赖。理论上来说,当年我们和西方国家的博弈,其实打了个平手。
但是,我们的对手可不仅仅只是庞大的西方集团,还有直接对手澳大利亚。
作为当时举办过一次奥运的国家,澳大利亚不仅有这只包蕴的经验,而且环境优美,经济也发达。所以,在背后势力的支持下,他也在想各种花招来阻止北京申奥。从开场的播放风景片,再后来暗示中国是新手,他们所使的花招其实一点都不少。
不过,和中国与美国的博弈一样;在前期的博弈中,澳大利亚并没有取得真正的优势。
然而,当时也是时运不济,一个是偶然因素让我们失去了票数,另一个就是澳大利亚直接采取的不正规方式取得了成功。
先来说偶然因素。若大家查阅当初投票的各国代表,会发现有两个国家缺席,这两个国家分别是埃及和保加利亚。
埃及代表人员一开始就表示对中国支持,埃及这一票已经是板上钉钉了。但可惜,埃及代表年老体衰,结果在投票之前因身体缘故,不得不离场,如此中国痛失一票。
至于保加利亚,这个国家的态度不明确,但他的票可以决定中国的命运。然而保加利亚爆发了内乱,所以该国代表没能投票。
就因为这两个偶然事件,结果中国差了澳大利亚两票,不得不说,澳大利亚的运气还是挺不错的。
当然,除了偶然因素以外,还有澳大利亚人的手段。
在澳大利亚票数落后于中国时,澳大利亚居然找到了两个非洲国家的代表,一方面请他们吃饭,给予他们以利益,另一方面还给予了每人3.5万美元的 体育 补助。
可气的是,这两个代表本来是选择投中国的,但在澳大利亚的非常规手段面前,他们选择了澳大利亚。
就这样,有4票莫名其妙地飞了,尤其是其中至少有三票本来属于中国,本来妥妥的胜利之举,却输得这么惨痛,怎么看都让人痛心。
当时就连澳大利亚的委员高斯珀在投票之后,都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可能有些同事在把票投给悉尼的时候,心里想的是北京。”
申奥代表团回来后不久,少将军衔、 首任 国家 体育 总局 局长 伍绍祖当时参加了国庆一个庆祝活动,而邓小平一见到他就关心的询问起前几天北京申办奥运会失败的具体事宜。
伍绍祖则向邓小平简明扼要的介绍了蒙特卡洛最后的投票情况,并有些愤怒的说道:“国外有人捣鬼。”听到这话后,邓小平沉默了片刻......
其实这个缘由也在他预料之中,当时邓小平在得知 申奥失利的消息后,第一反应也是有人在捣鬼。
但别人是别人,事情没做好,也要从自身身上找一些原因,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让别人再也没有借口,这才是关键所在。因此,针对这次竞选失败,邓小平的回复并非一味感慨西方的刁难,而是对自身问题进行了总结。
当时邓小平说:“西方什么允诺都靠不住,这个道理要管好多年,不要轻易相信许诺,没有拿到的就不要信。”之后还用极其慈祥、平静的口气向其说道:“申办不成,没有关系的,我们总结经验。”
邓小平的这席话,既有对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抨击,也有从自身因素找原因,以后要继续努力争取条件,申办奥运会,不得不说这充分体现出一代伟人的远见卓识。
其实, 当时我国申办奥运除了受到刁难外,也的确有一些不成熟的东西,尤其是申办奥运的技术问题,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和国际标准问题,这些都比亚运会要更严格一些,我们仍然需要继续磨练。
另外,按照当时的奥运会传统,每一个申办奥运会的城市都很难一次性获得成功,绝大多数都要经过四五次,虽然我们当时已经非常优秀了,但北京想要一次就取得成功,那还是比较难的。
不过,中国有过愚公移山的传统,所以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难而退。
果然,之后中国知耻而后勇,我们进一步强化的改革开放,而且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建设能力。
到1998年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已经突破1万亿,改革开放更是欣欣向荣,中国让世界人们看到了美国谣言的虚伪。
因此,就在当年我们再一次申请参加奥运会。而这一次,其他国家早已认知了中国,他们对中国的升奥表示热烈欢迎,同时,这一次申奥的团队更加自信,即便有些国家再想刁难也无济于事。
2001年正式投票时,国际奥委会的工作人员纷纷前来祝贺,“此次北京准没问题,别忘了请我们吃饭。”第一次申办没有投北京票的奥委会委员也表示:“对上次申请我很抱歉,但今天我看你们条件具备了。”
更让申奥成员激动的是,中国代表接触了50位国际奥委会委员,过去大家还在探讨中国是否有能力举办奥运会,如今大家清一色的给北京举办奥运会提建议。
前后对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北京申奥也已经不可阻挡。
果然,最终的投票结果出来了,北京赢得了2008年的奥运会举办资格,与会成员热烈庆祝,等消息的中国人民也是热泪盈眶,这一次我们终于洗刷了屈辱。
回顾曾经的 历史 ,我们有2008年举办奥运的荣誉,也有过第一次申奥过程中的屈辱。前后的对比,简直恍如隔世。
我们无需为曾经的失败而耻辱,更不应该为2008年的成功而自傲。我们应该清晰地看到前后对比的差异,不是因为西方代表态度的转变,而是因为我们自身变强了。
当年我们的实力还未真正强大,所以西方能够发动20多件重大政治事件刁难我们,也可以让舆论攻击我们没人权和破坏环境。
而今,我们拥有了影响世界的经济实力,拥有第一工厂的基础,所以,西方国家必须要接纳我们。
另外,上世纪90年代处在冷战斗争的末期,当年世界以对抗为主,经济交流为辅。
所以西方学者认为中国申奥是一个政治事件。但如今,经济全球化是主流,和平与贸易是大家的诉求。因此,中国举办奥运也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进步,代表着美好未来的到来。
作为一个 历史 的见证者,我们为北京奥运而自豪,为人类的美好发展而骄傲。
但同时,我们也要警惕,一切的美好都在于我们的发展和自身的实力,而这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总之,从根本上来说, 体育 与国运息息相关,国运盛,则 体育 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