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超裁判坑了利物浦-英超裁判安排

tamoadmin

1.裁判赢了穆里尼奥,但是曼联跨越了不公判罚,成功晋级

2.为什么英超大部分足球俱乐部不喜欢曼联 希望知道人回答我这个初级球迷

3.震惊,看克拉滕伯格当时怎么帮曼联黑掉热刺的世界波

4.中国有多少利物浦球迷?为什么比曼联少

裁判赢了穆里尼奥,但是曼联跨越了不公判罚,成功晋级

英超裁判坑了利物浦-英超裁判安排

2017 年 1 月 27 日凌晨 3 点 45 分,2016/17 赛季英格兰联赛杯半决赛第二回合,曼联客场 1:2 不敌赫尔城,曼联 17 场不败被终结,但凭借总比分 3-2 成功晋级本赛季联赛杯决赛。

当然,裁判的尺度有问题,曼联没有得到公平的判罚,但是本身自己踢得非常不好才是更重要的原因。

面对这样的赫尔城,曼联派出的阵容并不差。

德赫亚,达米安,琼斯,斯莫林,罗霍,卡里克(队长),埃雷拉,林加德,博格巴,拉什福德,伊布

替补席上还有:门萨,卢克·肖,费莱尼,马塔,姆希塔良,鲁尼。

但是,曼联全队都很不兴奋,很多时候显得有些懈怠。

相比之下,换帅后的赫尔城,即便阵容不齐,却三军用命,用积极的奔跑、逼抢,击败了几乎全主力的曼联。

从数据上来看,曼联的传球、控球、射门全面被对手压制,这跟裁判一点关系都没有。

射正次数、控球率、传球数等关键数据,曼联全面落后于赫尔城,踢得很乱、很烂,不少时候后场只能狼狈的大脚解围。

过人数,赫尔城 8 次,曼联 9 次,其中拉什福德 3 次,伊布 2 次。

铲断数,赫尔城 16 次,曼联 22 次,其中琼斯 5 次,罗霍、达米安 4 次,埃雷拉 3 次。

整体来看比赛

从曼联平均站位图来看,拉什福德位置很靠前, 曼联也很依赖他的突破来打开局面。

林加德发挥他的优点,往中路靠,串联前场,为中路的进攻添砖加瓦。

达米安这一路被赫尔城猛打,位置没法频繁靠上。

两队的进攻分布

赫尔城主攻左路,曼联也是主攻左路。

曼联的强点是拉什福德,依靠速度、柔韧性不断在左路创造机会,博格巴的进球也是来自拉什福德带球突入禁区。

首发出场的林加德表现中规中矩,之前的文章有写过,林加德为什么可以频频首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再看看。

穆里尼奥为曼联打造的美丽足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本场比赛,博格巴打进一球,有惊无险地帮助曼联成功晋级。

博格巴 59 脚传球,传球成功率 86%,2 次成功过人,2 次一对一对抗成功

丢球 3 次,并且在中场的覆盖面积也比较大。

博格巴在努力踢球,只是一些踢球的散漫习惯还要改,并且穆里尼奥依然没有找到充分激活博格巴的成熟套路,围绕局部的某一位球员打造轴心式的进攻套路很难,非常考验教练功底。

局部的进攻套路需要依附于整体的进攻体系,并且不能影响整体的回防,这对穆里尼奥而言。这是个新的考验,不同于他以往的执教,总会有一位爆点型的球员在前场用速度打开局面,极短的时间内创造出空间,打出穆里尼奥最心仪的快速反击。

如今,曼联没有这样的球员,只能打造轴心式的进攻套路,等待以后的引援。

有传闻迪玛利亚的经纪人在联系曼联,这个消息当然不是空穴来风。但是但愿都是假的,曼联不欢迎迪玛利亚。

球队的伤病情况

罗霍伤愈复出,已经出场比赛,卢克-肖也坐在了替补席上,科特迪瓦已经被淘汰,巴伊也返程赶回曼彻斯特了,阵容齐整的曼联面对四线作战也有足够的人手派出不同的首发。

只是希望马夏尔早点认识到想要在曼联立足,想要在穆里尼奥的手下打出名堂,千万别指望经纪人的发声能改变什么,闷声踢球,好好表现才是王道。

穆里尼奥对马夏尔的看重,谁都能看出来,公开敲打也是教练的常用手段。

况且,曼联也对马夏尔寄予厚望,希望不爱笑的马少能早点在曼联打出身价,早点让曼联把钱都给摩纳哥。

施奈德林已经加盟埃弗顿,穆里尼奥已经表示他会提拔新人到一线队。

图恩泽比已经开始跟着一线队训练了,很可能,接下的几场比赛,穆里尼奥会把这位小将列入比赛名单。

不得不谈

迎来自己 54 岁生日的穆里尼奥没能收获一场胜利,并且对本场比赛的判罚非常不满,赛后采访非常非常非常短,只有 7 秒,穆里尼奥说:“我想对队员们表示祝贺,打进最后的决赛是非常困难的,他们现在就要站在决赛的舞台上了。其他的我现在什么都不想说。这一切就已经足够了。我很平静,我在板凳上坐着也没有什么出格的行为。也没有被罚下或是受到处罚,我这会儿不想再说什么了。”

两次有争议的禁区内犯规,其实不是太大的问题。

吹罚点球,不吹罚点球都是可以的。问题在于,要么都判罚,要么都不判罚,同一场比赛不一样的尺度,换谁都会生气的。

经过半个赛季的锻炼,当犯规出现在禁区的时候,最淡定的一定是曼联球迷。

对方犯规,其他人还说这个球有争议,不知道会不会……

曼联球迷一脸淡定,绝对吹点球

曼联犯规,其他人看回放,解说员还在想到底怎么评论……

曼联球迷一脸淡定,闭上眼不看回放,绝对不会吹点球的

曼联只在英超第 2 轮主场对阵南安普顿拿到一个点球,之后再无点球,22 轮英超仅 1 个点球,确实非常少。相比之下,曼城、利物浦、热刺 22 轮联赛拿了 6 个点球,阿森纳也有 5 个。

要说英超的主裁判有没有偏向,当然有,强弱对话,强队很容易获得点球。适当“照顾强队”也是英超这个大江湖的默契。

现在的穆里尼奥就是不如意,过了这个坎,曼联会更强。

曼联越强反倒越容易获得点球,这句看似逻辑错误的话,其实有道理。

输球的时机还蛮好的

虽然曼联输球了,但是没什么大不了的,遗憾当然有,但是还松了一口气。

反正连胜总会有被终结的那一天,这个时机还不错,输球了,解了连胜的压力,还晋级联赛杯的决赛。

这是一件好事,17 场不败反倒是一种压力,绷的太紧的弦,就是要松一下。后边的比赛,别再有什么心理负担。

在而今竞争激烈的英超,实力是一方面,打法是一方面,心气也是一方面。

弦不能绷得太紧太久,运气也是需要的,就这样,曼联继续前进吧。

利物浦被南安普顿淘汰,曼联再次挺进温布利,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新年礼物了,曼联提前祝福大家新年快乐!

2 月 26 日,温布利大球场,联赛杯决赛,曼联 VS 南安普顿!

过去,穆里尼奥 3 次进入联赛杯决赛,3 次都捧起了冠军奖杯。

GGMU!

END

以前的假期,会放下工作,放下曼联文章,倒不是很忙,其实就是闲着,放松。

但是,这个春节的假期,没打算停更,希望大家能看到平常一直可以看到的文章,能看的开心。

一直关注的朋友应该知道,进入春节假期,“三无青年爱曼联”反倒比平时的更新还要频繁,这当然并不容易。

放假前,提前两周开始准备文章,假期中抽出时间写文章,都没那么轻松。不过,你们能从文章里收获开心,我收获一份充实,我也在兑现一些东西,这很好,很开心。

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感谢有你相伴,有你们真好。

喜欢文章,别忘了滑到本页最上方,点击文章标题下方的关注按钮,关注头条号:老特拉福德常驻记者,以后第一时间查看更多原创文章。

这里的每一天,足球陪你度过每一天,对抗日常生活里那无法消释的乏味,这一段路终会历久弥新。

为什么英超大部分足球俱乐部不喜欢曼联 希望知道人回答我这个初级球迷

英超足球俱乐部不喜欢曼联是很正常的,他们也不会喜欢阿森纳,喜欢切尔西,因为同在一个联盟里打拼,大家是竞争对手关系。

据我所知,因为曼联一直在英超都处于霸主地位,所以长期的豪门效应,以及弗格森的威望,使得裁判在判罚的时候总是做出对曼联有利的判罚,这是使得其他俱乐部很不爽。

看过英超的都知道,曼联往往上演最后时刻的扳平,或绝杀,这往往和裁判给的补时时间过长有关系;如果是曼联领先的话,往往补时很短。

震惊,看克拉滕伯格当时怎么帮曼联黑掉热刺的世界波

如果昨日的切尔西与曼联的比赛只有60分钟的话,那么赛后大家大概会记得范佩西用了两个月就取得7个进球的丰功伟绩,也大概会记得蓝军在两球落后所迸发的顽强血性,但很无奈的是,这场比赛终究踢了90分钟,在90分钟后,人们不会再记得以上这些,因为所有球星的风采都被一个名叫克拉滕伯格的裁判给抢去了。

那么,克拉滕伯格究竟是何许人也?

原来他在英裁判界的地位并不低

按照年龄来算的话,如今年满37岁的克拉滕伯格,在英格兰裁判界只能算是个小字辈,但事实上,他在裁判这个行业的时间却一点都不少。

从15岁的时候,克拉滕伯格就已经开始接触裁判行业,并在18岁的时候成为了英格兰北部联赛的助理裁判。2000年,他更是成功获得了国家级裁判的资格,当时年仅25岁的他也创下了战后英格兰裁判的最快晋升纪录。可以说,早年时期的他,在裁判界应该算得上是个品学兼优的年轻人。

接下来的几年,克拉滕伯格的“官运”也一直顺风顺水,2004年,他开始执法英超,2006年,他获得了FIFA裁判的资格,虽然现在还无法亮相欧洲杯和世界杯这样的大舞台,但今年的伦敦奥运会男子足球的决赛,他却成为了当值主裁。看上去,他在英格兰裁判界的地位并不算低。

原来他和曼联也有过“牙齿印”

然而,世界上总有一些人很难让地位和能力画上等号,而这其中就包括了克拉滕伯格。

在很多球队看来,这位出生于纽卡斯尔的裁判,简直就是个乌龙大王。2007年10月的默西塞德郡德比,这伟大的裁判就曾罚下埃弗顿的两名球员,并送给利物浦两个点球,引发埃弗顿在1:2输球后的强烈抗议,而当时克拉滕伯格也一度被处罚暂停执法英超,并时至今日都没有再吹罚过埃弗顿的比赛。

此外,曼城在2009年的时候也一度受过克拉滕伯格的怨气,以至于当时曼城主帅休斯还说出过一句著名“我见过克拉滕伯格执法过许多比这场比赛更好的比赛”的无奈感慨。

即便是昨日看上去备受克拉滕伯格照顾的曼联,也曾经和他有过牙齿印。2007年12月,在曼联与博尔顿的比赛中,弗格森就因为不满克拉滕伯格的执法,而被后者罚上看台;一年后,曼联与热刺的比赛中,克拉滕伯格一共给红魔7名球员出示了黄牌,让弗格森在赛后因为批评裁判而领到了25000英镑的罚款。而到了2010年,弗格森和克拉滕伯格的嘴仗依旧继续,在曼联与伯明翰的比赛时,弗格森就一度公开指责后者的判罚“荒谬”和“软弱”。

原来他也是阿森纳的福星

当然,克拉滕伯格也并非没有对曼联有过贡献。2005年的曼联与热刺之战就挺是经典,当热刺球员门德斯的射门,都已经越过了门线将近半米才被曼联门将卡罗尔捞出来,可神奇的是,克拉滕伯格却没有承认这个进球。

而到了昨日,克拉滕伯格对曼联的贡献就更为出色,要不是他对切尔西出示的两张红牌以及对埃尔南德斯在越位位置的进球视若无睹的话,曼联说不定就会被切尔西逼平。而赛后传出他曾在比赛中向切尔西球员说出“你们一定赢不了”的声音,更是把他的身上披上了一层“黑色裁判”的外衣。

对此,《太阳报》专家霍华德就毫不客气地表示,单是凭借昨晚一战的表现,克拉滕伯格就能取代韦伯(这家伙是此前曾多次作出对曼联有利的判罚,被坊间盛传与曼联主帅弗格森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成为曼联的头号御用主裁。

不过有趣的是,还未等红魔粉丝承认克拉滕伯格在球队的历史地位,英超的另一支豪门队伍阿森纳的粉丝却开始为克拉滕伯格展开争夺。枪手粉丝们引经据典称,2010-2011赛季,克拉滕伯格在执法枪手的三场比赛中,枪手都取得胜利,而上赛季,克拉滕伯格也见证了枪手击败博尔顿的比赛,堪称是枪手的福星。

唉,看上去有人有多恨克拉滕伯格,就有人多爱他。

中国有多少利物浦球迷?为什么比曼联少

大家都知道,一只成功球队的背后往往有一群出色球迷在支持,就如同一个成功男人的身后通常有一个成功的女人一样.但我有时候大胆的猜测,球队毕竟扎根于城市之中,与城市的居民朝夕相处,多少都应该与周围球迷的气质有所相似.今天看到的这篇文章有点印证自己的想法的感觉.或许大家看了之后也会有同感.

一百多年前,在现代足球和篮球还没有成型的十九世纪,赛马是欧洲的第一运动。1870年,“德比”(derby)这个词在体育界诞生时,就是出现在赛马比赛中。当时在英国最古老的舍瑞郡艾普森赛马比赛中,德比十二世伯爵爱德华·斯塔利把“德比”引用于赛马,那是指同为3岁、体重也相同的两匹赛马之间的比赛,赛程为1.5英里。

(中文将derby译成“德比”,也有望字生音的错误,其实英国人念这个词,发出的都是“达比”之音。中文音译,类似的错误其实很多,不少因为约定俗成,错误便长久地遗留了下来,在足球范围内,例如leicester,英国英语发音为“莱斯特”,伦敦市中心还有个莱斯特广场,

130年后的二十一世纪,艾普森赛马比赛仍在继续,但当人们再听到“德比”时已经是在足球场上了,而此时的“德比”也引申为足球地理上同城或邻居球队之间的对抗。英超有伦敦德比、曼彻斯特德比、伯明翰德比、北方德比、南海岸德比等等,意甲有罗马德比、米兰德比,西甲有马德里德比、巴塞罗那德比,德甲的慕尼黑德比也能算上一个。

在英国的足球世界里探幽访古,如果不了解德比的深刻含义,那就失去了对英国足球最原始的理解。英国足球发源于工业革命时期,各地区组成的各种俱乐部,或因为地区分野而形成敌对关系,例如曼联和利物浦、曼联和阿森纳这种城市之间泛义的德比。

曼彻斯特和利物浦相隔只有四十多英里,我在英国工作期间,第二年就住在利物浦,经常因为采访比赛要去曼彻斯特,40分钟内可抵达老特拉福德和缅因路两个球场。曼城在2003年夏天搬家后,新的曼彻斯特球场距离利物浦也只有50分钟车程。一条高速公路M62将这两个城市连接在一起。

然而如此的近邻,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城市,并且是两个绝对对立的城市。对立的恨意年年累积,最好的和平解决方式,莫过于在足球场上一见高低了。

利物浦以海港闻名,在我们的历史书里,还记载着这个城市许多不光彩的历史,例如利物浦早年发迹,就包括了贩卖非洲黑奴和中国“猪仔”这些廉价劳动力的成分。从居民结构上看,利物浦是一个爱尔兰移民城市,因为坐船这里到爱尔兰首度都柏林和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都很方便,所以在宗教上,利物浦更是一个天主教城市,而非英国大多数城市那样,信仰多为新教的英国国教。宗教上的区别,更因为英国历史上天主教和国教激烈的历史冲突,总让其他英国人对利物浦人另眼相看,利物浦人又非常珍视自己的文化背景,就连说话的口音都和其他英国人很不同,其中掺杂了许多爱尔兰和苏格兰口音,这使利物浦人在英国人当中显得相当另类,英国英语对“利物浦人”还有scouse这个专有名词。

少有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地理位置,利物浦在工业革命时期又有了极为特别的位置:作为英国北部最重要的港口,这里是大英帝国工业产品和各殖民地原料进出的必由之路,一个极其繁忙的海港每天吞吐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和劳力,然后由默西河以及十八世纪就开始修筑的运河通向曼彻斯特、伯明翰以及苏格兰北部地区。

曼彻斯特却是一个传统的国脚城市,绝对效忠女王,以大英帝国子民自豪。工业革命时期,曼彻斯特以它伟大的纺织工业而博得了“世界工厂”的盛誉。和利物浦以商人、运输业主构成主体的社会形态相比,曼彻斯特更是一个埋头苦干的纯工业城市,大量的劳工阶层构成了其社会主体。简朴低调扎实,是这个劳工城市的特征,对传统的曼彻斯特人而言,一切繁华都是通过双手辛苦劳作创造出来的,他们的生活习性类似于清教徒,所以对于表面上不从事劳作、生活习气浮华的利物浦商人们,曼彻斯特人没有任何好感。

从气候上比,曼彻斯特是英国最为多变的一个城市,同一天之内下三四场雨,又同时享受三四段阳光,是十分寻常的事,以致于司各特用曼彻斯特天气来形容女人心态。利物浦临近海洋,气候比曼彻斯特稳定。利物浦以酒吧闻名,就在市中心一带,有近三百间酒吧,每个周末人声鼎沸,许多英国人包括欧洲人都来这里的酒吧度周末,因为利物浦酒吧有着别致的音乐和幽默。不分寒暑,利物浦的女孩都会在周末穿上性感的晚礼服去泡吧,这也形成了利物浦的一道盛景。有一次我在伦敦和前阿森纳队队长托尼·亚当斯的女友波比·逖切尔聊天时,谈到利物浦的酒吧,她会惊呼:“那里的女孩太神了,就算是圣诞节,她们也会穿着比基尼去泡吧。”波比的话可能有些夸张,不过利物浦的酒吧文化确实能让人浮想联翩。

曼彻斯特的酒吧也不少,只是你周末行走在市中心牛津路上时,感觉的不是利物浦周末酒吧那种欢娱和轻松,而得担心街边的酒瓶碎渣,或者某个阴暗角落里自怨自艾的醉鬼。这里的酒吧从来都是劳工阶层工后放松和发泄的地方,朴实而沉闷。曼彻斯特的酒吧里,总会有一种对逝去光辉岁月的凭吊,一种萧索无奈的哀伤。

即便音乐,两个城市都有对抗的一面。利物浦被认为是摇滚音乐的发祥地,因为他们有伟大的“披头士”,列农、麦卡特尼、哈里森和斯塔尔从利物浦市中心“岩穴酒吧”的地下室里,开始了一个革命时代,他们同时也是狂热的足球迷。曼彻斯特的现代音乐起步略晚,可从七十年代开始,它逐渐成为了摇滚音乐的另一个重镇,也有着全球性的影响。不过曼彻斯特的摇滚重金属色彩更浓,更愤世嫉俗,就算是在高度商业化的今天,你仍然能从“绿洲”(Oasis)的嘶喊中,听到一些内心的绝望。Oasis这支乐队里,有忠的曼城球迷,也有狂热的曼联拥趸。

宗教的对立,社会族群的对立,产业的对立,风俗的对立,音乐和文化的对立,构成了曼彻斯特和利物浦错综复杂的关系。在中世纪时代,像兰开谢郡和约克郡之间的政治德比,可以通过战争解决,现代社会里,城市之间的德比战争就发生在足球场上。

利物浦的每个球迷,不论利物浦还是埃弗顿,都痛恨曼联。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原因,只是从小就恨,或许因为曼联太大、太成功,或许因为百年来对垒的积怨。最令利物浦人反感的是,曼联球员和教练有一种独特气质:他们是最好的,而且他们一点都不谦卑,他们时刻都想让人知道,他们就是最好的。

根深蒂固的傲慢,对利物浦球迷刺伤最大。以俱乐部成绩而论,利物浦要比曼联更成功,自从苏格兰人比尔·香克利1959年成为利物浦主教练后,这个俱乐部在此后30年内璀璨无比,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4次夺取欧洲冠军杯,是五十年代末的皇家马德里之后第二个“欧洲之王。”可是就算在利物浦横扫千军的时代,利物浦人还是觉得曼联夺走了太多人的关注,即便曼联在七十年代初降入乙级时。当时得令的“欧洲之王”觉得自己没有享受到最高尊崇,反倒曼联总是个过度受宠的孩子。利物浦对曼联的荣耀免不了因妒生恨,曼联过度的商业化更让至今仍保持传统管理模式的利物浦不耻,而曼联对这个心怀怨怼的东邻同样没有好感。

由于两个俱乐部都属于英国足球历史上最成功的俱乐部之列,而且都是在二次大战后走向巅峰,多年来的联赛冠军和杯赛冠军锦标,都在两队的竞逐中展开,深化了这一对英格兰西北的德比关系,随之产生的私人恩怨在所难免,最有名的便是近年来两个苏格兰人之间的仇恨,利物浦之王达格利什和曼联教头弗格森。

达格利什1976年加盟利物浦之前效力凯尔特人,天主教徒;弗格森年轻时是流浪者中锋,新教徒。宗教冲突让两个人从来不可能成为朋友。弗格森1986年成为老特拉福德头领之前,曾经在苏格兰国家队担任过名帅斯坦的助手,当时达格利什是苏格兰头号球星,可两人从来都不说话。1986年之后,弗格森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打破利物浦对英格兰足球的垄断,而这时达格利什刚刚从费根手中接过利物浦教鞭。两个苏格兰人都是个性刚烈、言辞锋利,胜利欲望极强的人,弗格森在曼联奋斗7年后才夺取第一个联赛冠军,而达格利什在利物浦执教时就压了弗格森一头,后来辗转任教布莱克本,又从弗格森手中夺走英超冠军,两人成了一对德比天敌,仇怨至今仍无半点消退迹象。弗格森在自传里有一句名言:“当你后出殡时,你只需要四个朋友来抬你的棺材。”这句话就是当达格利什成为电视台评论员后鼓动媒体围攻弗格森时,老帅愤世嫉俗的怒斥。

城市之间的德比,还有曼彻斯特和伦敦,纽卡斯尔和桑德兰,朴茨矛斯与南安普顿,不过跟曼彻斯特和利物浦如此的近邻却又有如此大反差相比,这几对德比就相形见绌了。曼彻斯特和伦敦,主要是因为朴实的工业城市和浮华的首都间的对抗,其余则是近邻间的竞争。但正是因为这些城市之间的德比,丰富了职业足球的内涵,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这种德比总能吸引成千上万名球迷去抢购德比球票,并且将一场与宿敌的德比胜利,引为城市的骄傲。2003年春天,利物浦被评选为下一个“欧洲文化之都”,这本应该是古港焕发青春活力的大喜事,可是在这次评选前两天,利物浦联赛0比4输给了曼联,因此利物浦市长酸溜溜地说:“由于裁判的愚昧,我们失去了庆祝欧洲文化之都的一道主菜。”——那场比赛开始4分钟,主裁判就将利物浦中卫海皮亚红牌罚下,红军兵败如山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