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北京奥运会,花34亿打造的鸟巢,到底值不值?
2.奥运“鸟巢”是从哪一年建设的
08年北京奥运会,花34亿打造的鸟巢,到底值不值?
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办,那个夏天中国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焦点。其中作为主会场的鸟巢打破了传统体育场设计的理念,奇异的外观和构造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不过在这光鲜亮丽的鸟巢背后,却是千万中国人挥洒汗水的杰作,据了解当时鸟巢的造价高达34亿人民币。
那么现在已经是2021年了,鸟巢屹立了整整12年,那么鸟巢的修建到底是赚了还是赔了呢?因为在网上曾流传着一些国家为了奥运会而打造的巨大体育场在赛事结束后就荒废了,甚至还倒塌成了废墟。
但鸟巢显然不一样,虽然鸟巢的巅峰已经过去了12年,并且在奥运会期间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在奥运会结束之后,鸟巢就成为了一个景区,成为了北京的文化结晶,这12年来鸟巢无时无刻都在散发着自己的魅力,并通过合理的方式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鸟巢除了成为了游客到北京打卡的地点以外,还成为了明星歌手们举办演唱会的地点。众所周知,当今娱乐圈背后的消费潜力是难以估量的,明星来到一个能容纳九万人的体育场开演唱会便可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要知道鸟巢作为中国国内地标式的建筑物,一般的明星歌手是没有资格来鸟巢举办专场的,因此鸟巢也成为了众多明星歌手梦寐以求的地方。除此以外,鸟巢常年承接国内外大型商业活动和展览会,总的来看,鸟巢在这12年中不仅没有荒废反而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鸟巢的设计贯穿着中国人的智慧,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鸟巢的建设中得以体现。鸟巢寓意着经得住风吹雨打,同时又运用了合理的结构设计理论和先进的外部钢材,鸟巢成为了一个“永久”性的建筑设施。随后有很多西方国家也纷纷将鸟巢看作是建筑的典范。
其实鸟巢并不能用金钱去衡量,很多人都认为当年建设鸟巢耗资巨大,尽管过了12年依旧处于亏损状态。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我们暂且不说这12年鸟巢创造的收入,仅凭2008年一个夏天,鸟巢成为了中国名片,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背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机遇是无穷无尽的,因此鸟巢不存在是赚了还是亏了这样的问题。
奥运“鸟巢”是从哪一年建设的
开工时间:2003.12.24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
—— Beijing National Stadium (Bird's Nest/Olympic Stadium)
场馆名称:国家体育场(鸟巢)
建设地点:奥林匹克公园
建筑面积(万㎡):25.8、座席数:永久座席80000个,临时性座席11000个
赛时功能:田径、足球
赛后功能:国际国内体育比赛和文化、娱乐活动
开工时间:2003.12.24
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的体育场馆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会场,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北京城市中轴线北端的东侧。建筑面积25.8万平米,用地面积20.4万平米。2008年奥运会期间,承担开幕式、闭幕式、田径比赛、男子足球决赛等赛事活动,能容纳观众10万人,其中临时坐席2万座。奥运会后,可容纳观众8万人,可承担特殊重大体育比赛、各类常规赛事以及非竞赛项目,并将成为北京市提供市民广泛参与体育活动及享受体育娱乐的大型专业场所,成为全国具有标志性的体育娱乐建筑。
国家体育场的设计方案,是经全球设计招标产生的、由瑞士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事务所、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及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联合体共同设计的“鸟巢”方案。该设计方案主体由一系列辐射式门式钢桁架围绕碗状坐席区旋转而成,空间结构科学简洁,建筑和结构完整统一,设计新颖,结构独特,为国内外特有建筑。其业主单位是由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和中信集团联合体共同组建的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负责项目的投融资、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国家体育场于2003年12月24日开工,2006年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由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合作完成的巨型体育场设计,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设计者们对这个国家体育场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只是坦率地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