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划龙舟比赛的过程规则谁来介绍下?
2.龙舟竞赛详细资料大全
划龙舟比赛的过程规则谁来介绍下?
龙舟比赛的过程规则如下:
1、比赛是在规定距离内,同时起航,以到达终点先后决定名次。
2、我国各族的龙舟赛略有不同。汉族多在每年“端午节”举行,船长一般为20—30米,每艘船上约30名水手。
3、苗族是在每年5月24日至27日的“龙船节”举行,船长约20米,宽1米,由三根直而粗的杉树挖成槽形,捆绑而成,中间是母船,两边为子船,每艘船上有38名水手,有一长者任鼓头,一名男扮女装的小孩任鼓手。比赛时,炮声响处,各水手即按锣鼓节拍划桨前进。
4、傣族是每年傣历6、7月(清明节后十日左右)“泼水节”举行,每船有600名水手,4名舵手和4名引道手。比赛时,由一人敲锣指挥,水手按锣声节奏划桨前进。也有女子参与此项活动。
扩展资料:
年,原国家体委决定将龙舟赛列为体育比赛项目,举办了“屈原杯”龙舟赛。
龙舟赛历史悠久,传入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1983年,我国首次派队参加龙舟大赛,一举夺得全部两项冠军。
年国际龙舟大赛在香港举行, 有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新西兰、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澳洲、澳门、香港等16个队参赛。中国队又夺得冠军。
龙舟赛在我国南方地区开展的比较普遍,已形成一年一度的“龙舟节”。
龙舟已被纳入到2010年广州亚运会运动项目之一。
参考资料:
龙舟竞赛详细资料大全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习俗,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很流行,在北方也有划旱龙舟的习惯。关于其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基本介绍 中文名 :龙舟竞赛 节日 :端午节的习俗 定义 :在端午节民俗活动之一 重要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龙舟竞赛首举,沿革,现代发展, 龙舟竞赛首举 在2010年于广州举行的亚运会,龙舟竞赛首次成为亚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沿革 龙舟竞渡流传最广的起源是,楚国人为纪念投江自尽的屈原,借龙舟驱散江中之鱼,期望阻止鱼吃掉屈原的身体。此龙舟竞渡之寓意,被《史记》所肯定。其中在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记载:“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是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拯救。端阳重渡,乃遗俗也。”另在《隋书·地理志》记载:“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而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为竞渡之戏,迅楫齐驰,棹振水陆,观看如云。”但龙舟竞渡所之起源,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则曰:“五月初五,是日竞渡,杂药。” 考古学的发现证实,许多端午节习俗早在楚国前已流传。例如其中一个来自春秋战国时期的靑铜钺,便刻有龙舟竞渡图案。有学者指龙舟演变自百越的独木舟,百越独木舟是以蛟龙为图腾。对于龙舟和龙舟竞渡的起源,今天仍在考究。 而在不同的地方,龙舟竞渡则有不同寓意,例如:贵州苗族庆祝插秧和预祝五谷丰登、纪念近代民主革命家秋瑾或古代英雄岩红窝等。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楚国人为纪念投江自尽的屈原。 现代发展 清朝乾隆二十九年(即公元1736年),台湾已开始举行龙舟竞渡。但龙舟竞渡仍只是中国传统节日活动之一,不是正式体育运动。直至16年,香港于筲箕湾避风塘首次举办国际龙舟邀请赛,从而掀开了龙舟活动现代化、国际化、规范化的序幕。此次比赛除香港九支渔民队外,已有一队来自日本长崎的队伍参加。接着龙舟竞赛先后传入日本、越南和英国等国家,而且得到积极的参与。1985年,香港更首次举行国际女子锦标赛,让此水上运动推广至女性运动员。中国除举行不同赛事外,更于1991年的端午节,在湖南岳阳市(屈原的第二故乡)举行了首届国际龙舟节,更进一步推动了龙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