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奥运马拉松冠军-1948伦敦奥运会马拉松

tamoadmin

1.因为战争奥运会停止过多少次?

2.伦敦奥运会中,那个比赛项目的参赛人员最多?

3.600字左右感人的奥运故事

4.孙基祯的生平简介

5.孙基祯的韩国的“马拉松英雄”

因为战争奥运会停止过多少次?

伦敦奥运马拉松冠军-1948伦敦奥运会马拉松

夏季奥运会自1896年开始,奥运会只中断过三次,都是因为战争。

历史上被停办的奥运会:

1、1916年柏林奥运会

第六届奥运会原定于1916年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但是在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奥运会被迫停办,奥委会总部被迫搬迁到瑞士洛桑,32多名奥运选手战疆场。

2、1940年东京奥运会

1940奥运会原定于在日本举行,还是因为战争,不得不迁到芬兰,而芬兰也没有躲过战火,最后被迫取消。

3、1944年伦敦奥运会

1944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在激战的时刻,1939年7月奥委会决定在伦敦举行奥运会,还是因为战争而没有举办。

两次世界大战,造就了奥林匹克运动历史上最黑暗的记忆。除此之外奥运会没有停办过,可以说奥运会取消一定是世界遭遇了巨大危机的情况下才会出现。

“二战之后,1948年伦敦奥运会,让奥林匹克时隔12年再度回到人们生活里,59 个国家4062位运动员来到了赛场上,比赛也第一次进行了电视直播——经历过创伤,体育蕴藏着的「向前走」的信号,终于传递到了人类社会里。

扩展资料

1896年至今

1896年4月6日至4月15日,希腊雅典举办了第一届现代奥运会。

第1届现代奥运会 当希腊雅典举办奥运会的时候,距罗马皇帝狄奥多希一世下令禁止举行的古代奥运会已经过去了1500多年。1896年4月6日下午3点,在经过重修的雅典帕那辛尼安体育场,希腊国王乔治一世宣布:

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乔治一世在开幕词中说:“但愿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复兴能增进希腊人民与各国人民的友谊;但愿体育运动和它所崇尚的道德观念有助于造就新一代的希腊人,无愧于他们的先辈。”

1900年,第二届奥运会来到了繁华之都——法国巴黎。这届奥运会比赛时间持续5个多月,可谓旷日持久。

在巴黎奥运会上,有11名女子冲破禁令,出现在运动场上。国际奥委会经过数次争论,终于在1924年第22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允许女子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决议。此后,女子项目成为奥运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参赛的女运动员也越来越多。

首届雅典奥运会成功举办后,希腊方面曾希望将雅典作为奥运会的永久举办地,但遭到了国际奥委会主席顾拜旦等人的反对,顾拜旦认为奥运会是全人类的遗产,不应只属于希腊。最终,第二届奥运会花落顾拜旦的家乡法国。

当时的巴黎,已经成为世界闻名的繁华都市,但奥运会在这里却遭到了冷遇。由于此届奥运会被作为世界博览会的一部分,比赛时间也从1900年5月中旬持续到10月28日。比赛日程很不紧凑,如击剑比赛在6月举行,田径和体操比赛在7月举行,游泳比赛在8月举行,堪称一次“马拉松”式的运动会。

比赛场地分散在不同的城镇举行,设施也十分简陋,再加上组织不力、宣传不够、观众不多,这届奥运会远不如首届雅典奥运会那样紧张、热烈。本想利用博览会来提升奥运会知名度的顾拜旦对此非常失望,他在日记中写道:“世界上有一个对奥运会非常冷淡的地方,这就是巴黎。”

不过,巴黎奥运会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方面,巴黎名胜众多,交通便利,这对许多参赛选手很有吸引力。参赛国家从上届的13个增加到22个,运动员人数从311名增加到1344名。

值得一提的,共有来自法国、英国、美国和波希米亚的11名女选手参加了高尔夫球和网球比赛,这也是女性运动员首次登上奥运殿堂,而夏洛特·库珀(Charlotte Cooper)则成为奥运会历史上第1位女性冠军(女子网球单打冠军、男女混合双打冠军)。

1904年,第3届奥运会落户美国密西西比河沿岸城市圣路易斯,这是奥运会首次在欧洲之外的国家举办,也表明奥运会在国际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圣路易斯战胜芝加哥举办了第3届奥运会,一个主要原因是世界博览会(法国1900年巴黎世界博览会)将在这里举办。

这也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以竞争形式决出举办城市。由于与博览会相互交叉,比赛从7月1日持续到10月底,与上届巴黎奥运会一样拖沓冗长,而奥运会的风光也被世界博览会抢走了。顾拜旦对此深感失望,从此奥委会便将奥运会的选址与世博会分开,以免再次出现这种情况。

这届奥运会只有12个参赛国家,成为历史上最少的一届。由于远隔重洋,加之东道主没能兑现派船接送欧洲选手的承诺,导致许多欧洲选手未能参赛。参赛运动员共629人,其中美国队就达533人,许多项目参赛队员都是清一色的美国人,加上美国队实力强大,夺走了绝大多数奖牌,因此有人说这届奥运会是“美国的奥运会”。

1921年在瑞士洛桑奥林匹克会议中,制定了奥林匹克法,包括奥林匹克运动会宪章、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章程、奥林匹克运动会竞赛规则及议定书、奥林匹克运动会举行通则、奥林匹克议会规则等5部分。至今,曾多次修改、补充,但由顾拜旦制定的基本原则和精神未变。

2007年7月5日,国际奥委会在危地马拉城的第119次国际奥委会全会上同意创办青年奥运会,运动员的年龄需在14岁至18岁之间。首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新加坡举行。中国南京于2014年举办第二届青奥会。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于2018年举办第三届青奥会。

国际奥委会摩纳哥全会于2014年12月8日通过重要决议,除允许不同国家或地区、同一国家的不同城市联合申办奥运会外,国际奥委会未来要打破奥运会大项数量上限,允许东道主自主提议增加一个或几个小项,但需要国际奥委会批准才能入选奥运会。

允许增加项目也就意味着奥运会未来要打破夏奥会28个大项和冬奥会15个大项设置的数量限制,但运动员数量不能增加,要保持目前夏奥会10500人和冬奥会2900人参赛的标准。

国际奥委会通过了开设奥运频道的提议,这个频道预计2015年在全球推出,24小时不间断播出,由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OBS)运营。

这个奥运频道将展示体育运动——但并非直播奥运会,而是投身蓬勃发展的互动市场,试图吸引全世界青年的目光。该频道的基地将设在瑞士和西班牙,首先通过互联网播出,然后进入到主流广电系统,内容包含新闻、专题节目、重大赛事等。

伦敦奥运会中,那个比赛项目的参赛人员最多?

2012年伦敦奥运会 概述 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即20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名称为第三十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2005年7月6日,国际奥委会在新加坡举行的第117次国际奥委会会议上宣布,由英国伦敦主办此次奥运会,这是伦敦第3次主办夏季奥运会。将于2012年7月27日(星期五)开幕,于2012年8月12日(星期日)闭幕。2012年伦敦奥运会 三办奥运 伦敦是迄今为止举办夏季奥运会次数最多的城市。也是历史上首座三度举办奥运会的城市,第一次是1908年伦敦奥运会;第二次是1948年伦敦奥运会;第三次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 作为世界上辉煌一时的大都市,伦敦曾于1908年和1948年两次举办过奥运会,这次他们提出申请,并迅速成为胜出的热门城市。“浪漫之都”巴黎此前曾主办过两届奥运会,分别是在1900年和1924年,距今时间比较久远。近年来,巴黎积极参与奥运会申办工作,但前两次的申办却均以失败告终。其中,在2001年7月他们不敌北京,无缘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不过他们很快就从失利的阴影中恢复过来,满怀信心地宣布参加2012年的奥运会申办。在2005年的五个候选城市中,他们被认为是最大的热门城市。 2012年伦敦奥运会 申办过程 2012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2005年7月6日晚揭晓,在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的投票选举中,在莫斯科、纽约和马德里先后出局后,在第四轮投票中,伦敦击败了巴黎,成为第30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这样,伦敦将于北京奥运会后,接过奥林匹克运动的大旗。 2012年伦敦奥运会标志 前三轮投票的结果正如人们事先的预料。在第一轮投票中,莫斯科得票最少,率先被淘汰出局。他们的代表随即也有机会进行后面的投票。在随即进行的第二轮投票中,美国的纽约得票最少,也难逃被淘汰的命运。在第三轮的投票中,仍然没有一个城市得到半数以上的选票提前胜出。被认为可能成为“黑马”的马德里在该轮中得票数最少,也被淘汰。 主办城市选举的悬念留到了最后一轮,由巴黎“决斗”同样强大的伦敦。在这轮投票选举中,双方没有让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难堪地战成平手,而是高下立分。在经过一段让人几乎窒息的等待之后,一位13岁的华裔新加坡女孩把放有结果的信交给了罗格。罗格在感谢了东道主新加坡民众、此前提出申请的国家和五个候选城市后,向世人大声宣布:把第30届奥运会的主办权交给伦敦。2012年伦敦奥运会 投票过程 20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城市各轮投票结果 第一轮:伦敦22票;巴黎21票;马德里20票;纽约19票;莫斯科15票。(莫斯科被淘汰,其他城市票数均未过半) 第二轮:伦敦27票;巴黎21票;马德里32票;纽约20票。(纽约被淘汰,其他城市票数均未过半) 第三轮:伦敦39票;巴黎33票;马德里31票。(马德里被淘汰,其他城市票数均未过半) 第四轮:伦敦54票;巴黎50票。(巴黎被淘汰,伦敦胜出) 国际奥委会的以色列代表声称,伦敦赢得2012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是由于在第三轮投票时希腊代表兰比斯?尼古劳把给马德里的票错投了给巴黎。2012年伦敦奥运会 会徽发布 会徽特点伦敦奥组委发布的4种颜色2012年奥运会徽2007年6月4日,伦敦时间11时30分公布了2012年第30届夏季奥运会的会徽,新会徽完全没有伦敦当地的传统标志或色彩。在会徽公布后不久,即有英国民众在互联网上指责该会徽;此外在公布的新会徽宣传片放映后,有人因宣传片中的色彩转换过快,导致癫痫发作。伦敦2012年奥运会、残奥会会徽一经发布,立即引发广泛争论,支持者对会徽大胆而惊人的设计表示热烈欢迎,批评者则认为,会徽设计太过凌乱,糟糕透顶。会徽以数字“2012”为主体,包含了奥林匹克五环及英语单词伦敦(London)。这一设计清晰地传达出伦敦的声音——“伦敦2012年奥运会将是所有人的奥运会、所有人的2012。” 2012年伦敦奥运会标志 会徽颜色会徽颜色一共有4种,分别是粉色、橙色、蓝色和绿色,可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使用不同颜色的会徽。这一设计是百年奥运史上第一次由奥运会和残奥会“共享”同一个会徽。 会徽是由世界著名设计公司奥林斯(WolffOlins)设计。WolffOlins是一家成立于1965年的知名品牌咨询公司,隶属于奥姆尼康(OmnicomGroup)——世界最大广告集团。这个标志设计选定WolffOlins,并没有举行相应招标,费用40万英镑。 意义象征据伦敦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介绍说,该会徽象征着“活力、现代与灵活,反映了一个崭新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人们特别是年轻人不再处于静止状态,而是用新技术和新媒体网络武装起来工作”。塞巴斯蒂安?科在发布会上说:“2012年伦敦奥运会将是每个人的奥运会。该会徽表明我们将用奥运精神激励每个人,特别是全世界的年轻人。”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认为,这是一个“真正富有创造精神的会徽,几何图形抓住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实质,即激励全世界的年轻人参加体育运动,体现奥运价值”。2012年伦敦奥运会 比赛项目 2012年伦敦奥运会室内自行车比赛场馆2012年伦敦奥运会共设26个大项,总计300个小项比赛。比赛大项和小项均少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 比赛项目:游泳、花样游泳、跳水、水球、射箭、田径、羽毛球、手球、篮球、拳击、皮划艇、激流回旋、静水、自行车、场地赛、公路赛、山地赛、小轮车(BMX)、马术、击剑、足球、体操、蹦床、竞技体操、艺术体操、柔道、现代五项、赛艇、帆船、射击、乒乓球、跆拳道、网球、铁人三项、室内排球、沙滩排球、举重、摔跤、曲棍球。 取消项目:2005年7月8日,国际奥委会在国际奥委会新加坡全会上正式宣布棒球(奥运会只设男子棒球项目)和垒球(奥运会只设女子垒球项目)将不会列入2012年伦敦奥运会以及2016年第31届夏季奥运会比赛项目中,理由是参与的国家太少。2012年伦敦奥运会 奥运门票 伦敦奥林匹克组委会估计可安排大约770万张奥运会门票与150万张残奥会门票。它们都将从2011年起售,且至少一半的门票价格低于20英镑。为了减轻交通压力,持票人可在比赛当天凭门票免费乘坐伦敦的所有公共交通工具。 国际奥组委估计能售出82%的奥运会门票和63%的残奥会门票。同时,也会有一些项目可供免费现场观看,比如马拉松、三项全能和公路自行车比赛。2012年伦敦奥运会 场馆建设 主体育场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主体育场——“伦敦碗”2012年伦敦奥运会体育场位于伦敦东部的斯特拉特福(Stratford),2012年伦敦奥运会场馆 因外形上阔下窄,又被称为“伦敦碗”,预计可容纳8万人,分为两层,上层是55000个临时座位,在2012年伦敦奥运和2012年夏季残奥会结束之后将拆除,只剩下25000个固定座位,成为一作中型社区体育场,本场地除了北边是陆地,其他三面是环水,被戏称体育场岛。除了原始屋顶,设计者还将使用一种用纺织品做成的遮阳棚,纺织品上画马赛克和与奥运会相关图像在2012年伦敦奥运和2012年夏季残奥会结束之后,遮阳棚将被拆下,做成袋子出售。 自行车馆伦敦奥运会筹建局(ODA)公布2012年奥运场馆——室内自行车馆建成后将可容纳6000名观众,主要举办2012奥运室内自行车比赛项目。2012年伦敦奥运会 赛事交通 在申办考察期间,国际奥委会认为伦敦有许多的交通设施需要改善,包括伦敦地下的东伦敦线、北伦敦线加长,新建码头区轻便铁路,并且引进新的高速电车——日本子弹列车。 伦敦计划运动员在20分钟可从奥运村到奥运比赛场馆。奥林匹克公园由10个不同铁路线环绕,可每小时有240,000位乘客的载客量。陆上交通计划以在比赛期间减少交通车流量。伦敦因为奥运而新增飞机航线。特别是在伦敦飞往波特兰的国际航线,及飞往南安普敦的国内航线。2012年伦敦奥运会 伦敦简介 英国首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全国最大港口,世界大城市之一。位于英格兰东南部,泰晤士河下游两岸,距河口88公里,海轮可直达。由“伦敦城”(一泽“西蒂”)和32个市组成“大伦敦”,面积1,605平方公里,人口700万(1987);在伦敦城周围的12个市,相当于市区,称“内伦敦”,面积303平方公里,人口214.5万。始建于公元前43年。伦敦是世界著名都市、是英国的首都、是金融、文化、艺术、教育的中心。她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拥有计多世界一流的博物馆、美术馆和著名建筑,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海内外游客到此观光。她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生活,众多的世界著名大学、学院和其它教育机构,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学者来此求学深造。伦敦交通发达、地铁、火车、地面公共汽车连接成网,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公共汽车二十四小时月医务。伦敦还可以品尝到世界各地的风味食品,地处市中心的中国城(唐人街)聚集着众多的中国餐馆和中国商场,它是中国人活动的中心。2012年伦敦奥运会主体育 伦敦位于英格兰东南部,跨泰晤士河下游两岸,人口717万,居全国首位。它是英国的首都,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与交通的中心,还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伦敦交通发达,古迹繁多,有“英国旅游中心”之称。伦敦以它悠久的历史、斑斓的色彩、雄伟的风姿屹立于世界名城之林。伦敦有2000年的悠久历史,是历代王朝建都之所在。这里的名胜古迹和现代化建筑多姿多彩,美不胜收。伦敦是个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热闹城市,很多建筑物都是维多利亚时代的遗物。市区中最高的建筑是邮政电信塔,高189米。泰晤士河是伦敦的生命线,绵延300多公里,两岸风景秀丽。28座建筑风格不同的桥梁把泰晤士河两岸连成一片。滑铁卢大桥是英国人为纪念威灵顿将军击败拿破仑而命名的。最漂亮的大桥是伦敦塔桥,这座塔桥风格独特,气势磅礴,在两个巨大的桥墩上建有5层楼的高塔。桥面是开启式的,每当有高过桥面的船只通过时,桥面可分开吊起。连接双塔顶层的是一条高出水面140米的行人桥,站在塔顶可观赏附近的绮丽风光。许多人仍然相信,英国是盎格鲁一撒克逊的国家,白人占绝大多数。事实并非如此,初次访问伦敦的客人大概会对这里有如此之多的黑人、东方人而感到惊。作为过去大英帝国的首都,伦敦不仅收纳了旧殖民地的遗产,也收纳了大量的移民,由此产生了各种深刻的社会问题。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是成为国际性大都市的条件之一。2012年伦敦奥运会 梦回伦敦 第四届 1906年,原定举办第四届奥运会的罗马向国际奥委会提出申请,因意大利政府财政困难,无力兴建体育场馆,宣布放弃主办权。国际奥委会不得不临时与英国政府合作,将奥运会异地在伦敦举办。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英国政府表现出了惊人的工作效率。他们在当时简陋的技术条件下,迅速地在伦敦西区一个荒芜的丛林地带上兴建了一座有6.8万个座位,可容纳7万余观众的“现代”运动场,即“白城”运动场。这个耗资4万余英镑的巨型运动场,拥有全长536.45米的煤渣跑道,可进行多项室内比赛。场地中央除设有一个足球场外,还容纳了一个长100米、宽15米的游泳池!运动会比赛项目有田径、游泳、水球、击剑、体操、赛艇、自行车、足球、古典式摔跤、网球和射击。因为运动会是非正式的,没有列入奥运会届次中,所获奖牌,一般也不统计在国家或个人所获奥运会奖牌数内。本届参赛国家共22个,运动员2034人,其中女子36人,总人数比前三届的总和还要多,东道主派出了最庞大的选手团,达710人;法国次之220人;瑞典156人,居第三位,首次参赛的有冰岛、新西兰、俄国、土耳其和芬兰。2012年伦敦奥运会运动员村 第十四届第十四届奥运会于1948年7月29日至8月14日在英国伦敦举行,这是继法国巴黎之后伦敦成为第二个两次举办奥运会的城市。 1945年大战结束了,是年10月,英国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申请于伦敦举行第十四届奥运会。当时战火刚刚熄灭,各国正忙于战后工作,申请主办的出仅伦敦一家。英国轻易地获得了主办权。本届参赛国家和地区达59 个,这是一个创纪录的数字。运动员共4099人,其中女子385人,男子3714人,也是以往历届所不及的。选手人数最多的前三名国家是:英国313人,美国303人,法国285人。首次参加的有缅甸、 英属圭亚那、委内瑞拉、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锡兰(今斯里兰卡)、韩国和牙买加。德国、日本因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策源地,被剥夺了参赛资格。本届奥运会项目与上届基本相同,共有17大项136小项。只取消了手球,而首次列入了女子皮艇。 中国派出了33名男运动员参加了篮球(10人)、足球(18人)、田径(3人)、游泳(1人)和自行车(1人)共 5个项目的比赛,未能取得名次。其中足球比赛参赛的共有16队,中国队首轮便以0-4负于土耳其队而早淘汰。篮球队在预赛中3胜2负,在落选赛中2胜1负,在全部23队中名列第18。游泳选手、印尼华侨吴传玉在100米自由泳比赛中落选。荷兰华侨、自行车选手何浩华在1000米争先赛中因摔伤而落选。 这届奥运会就整体而言,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这对促进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积极作用。或许是由于战争的结束,人们心情轻松,本届奥运会的观众很踊跃,门票收入超过5万英镑,而且大约有50万英国人从电视上观看了比赛。

600字左右感人的奥运故事

如果奥运会能真正成为一个Party,那么运动员最想把这些快乐分享给自己的家人;如果说奥运会是一场战争,那么运动员背后的亲人和挚友,则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1908年伦敦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身着19号运动服的意大利糖果商多兰多·皮特里跑在前面,第一个进入了运动场。瘦小的皮特里拚命加速,过早冲刺消耗了大量体力。他精疲力竭,神志不清,先是跑错了方向,后几次摔倒在地。在离终点15米的地方,他又一次倒下,两位好心的医生搀扶着他走到了终点。他被剥夺了冠军资格,却以一个顽强者的形象被记录了下来。事后,英国大主教彼得说:“奥运会的参与比取胜更重要。”从此,这句话成了奥林匹克的格言和信念。

1908年,当瑞典射击运动员奥斯卡·斯旺(右二)第一次站到伦敦奥运会冠军领奖台上时,他已经61岁了。29岁的儿子阿尔弗雷德·斯旺(左一)当时就站在他的身边,父子俩是在领取跑鹿射击100米单发团体冠军的金牌。老斯旺还夺得了个人冠军。

1912年,第五届奥运会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由斯旺父子领衔的瑞典队蝉联了冠军(如图)。而在个人比赛中,小斯旺取代父亲拿走了冠军,老斯旺以2环之差跌至第五名。

8年后,73岁高龄的老斯旺和小斯旺第三次出现在奥运会赛场上,他创造了奥运史上参赛年龄最大的纪录。

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5000米比赛精彩纷呈。芬兰长跑名将科勒赫迈宁(左一)遇到法国人让·布恩的顽强挑战。他俩把所有选手抛在后面,几乎同时冲过终点,双双打破了世界纪录,科勒赫迈宁以0.1秒微弱优势险胜。

当时芬兰隶属于沙皇俄国,因此发奖仪式上升起了沙俄的国旗,科勒赫迈宁痛苦万分。布恩拿来一面芬兰国旗送给他,表示对他的祖国的敬意。这对场上的对手,场下却亲如兄弟。

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男子400米自由泳比赛前,人们看好日本的古桥广之进。然而,来自法国19岁的琼·布伊托克斯在半决赛中游出了新的奥运会纪录,引起了人们注意。

决赛中,布伊托克斯不负众望脱颖而出,第一个游过终点,并把自己前一天创造的奥运会纪录缩短了10秒多。在游泳池边观战的父亲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欣喜若狂地纵身跳入池内,紧紧地抱着儿子亲吻,眼看整个身子将沉入水中,布伊托克斯把父亲托出了水面。父子俩又一次次的热烈拥抱、互吻,第二次滚入池中……

捷克斯洛伐克的扎托皮克曾先后6次刷新5000米、10000米等长跑项目的世界纪录,有“人类火车头”之称。早在1948年伦敦奥运会上,初露锋芒的扎托皮克即获得1金、1银。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上,他又一举夺得5000米、10000米和马拉松3枚金牌。有趣的是,妻子丹娜在他摘取5000米跑金牌1小时后,也赢得标枪冠军。这对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夫妻,又在同一天登上了奥运会冠军领奖台。

在赢了马拉松比赛后,激动的扎托皮克跑到观众席上亲吻自己的妻子。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男子400米半决赛上,刚刚跑过了250米,德里克·雷德蒙德的右腿肌肉撕裂,跌倒在跑道上。这位做了5次手术都没有吭一声的英国人,知道自己的奥运奖牌梦已经提前终结。他拒绝了担架,从地上爬起来,强忍着疼痛,一跳一跳地向终点靠近。这时,正在看台上观看儿子比赛的吉姆·雷德蒙德冲过了警卫,来到了德里克的面前。

“你不必这样,儿子。”吉姆心疼地劝儿子放弃。

“我一定要比完,我要有始有终。”德里克回答。

“好吧,就让我陪你一起完成这场比赛吧。”吉姆扶着德里克,一起慢慢地走向终点。在距离终点不远的地方,吉姆放开了手,“去吧,我知道你希望独立穿过那条线。”

德里克自然是最后一名,但是全场65000名观众都自发地站起来为他鼓掌,也向他那位伟大的父亲表示敬意。故事一:获得女子击剑金牌的美国运动员马瑞尔·扎古尼斯

在奥运会开始前5个月,马瑞尔在奥运选拔中落选了。可是她没有放弃,继续刻苦训练。在比赛前几天,由于一名运动员因伤退出,马瑞尔才拿到雅典奥运会的入场券。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她最后过关斩将,为美国队赢得了第一个女子击剑冠军。

格林斯潘:此前很少有人关注击剑运动员。在奥运会官方**里,这也是第一次讲击剑运动员的故事。我选择她是因为她的坚持不懈,在明知机会很渺茫的情况下,仍然不放弃努力,最后终于如愿以偿,获得了奥运冠军。

在选择故事上,我认为别人觉得没有意思或者没有用的故事,对我来说却是很宝贵的,因为我从中发现了人性的美好

孙基祯的生平简介

1912出生在朝鲜新义州的孙基祯从小就显示了其在田径运动上的天赋,多次获得中长跑比赛的冠军。1935年11月3日,孙基祯在一次马拉松比赛中跑出了2小时26分42秒的成绩,打破了当时的马拉松世界纪录。他和同胞南顺永一起,获得了奥运会的参赛资格,因为朝鲜(韩国)被日本占领,孙基祯只能代表日本队参加1936年德国柏林的夏季奥运会。由于是代表日本参赛,所以孙基祯参赛时使用的是日本名字。

孙基祯是一位强烈的爱国主义者,在柏林奥运会上,他一直表示自己来自朝鲜,朝鲜是个独立的国家,在比赛中孙基祯以2小时29分19秒的成绩成为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个跑入2小时30分钟的人,以两分钟的优势夺得了冠军,这也是亚洲人首次夺取长跑项目的奥运会金牌,他的同胞南顺永获得了第三名。在颁奖仪式上,孙基祯被迫忍受侮辱:他的胜利让日本国旗在柏林奥运赛场飘扬。

在升日本国旗,奏日本国歌期间,他和南顺永都低着头表示无声的抗议。回到朝鲜后,孙基祯成了国家英雄。1948年伦敦奥运会上,孙基祯作为韩国的旗手参加了奥运会的开幕式,这也是韩国第一次作为独立国家出现在奥运舞台。四十年后,1988年第24届奥运会在汉城举行时,已经古稀之年、留着长须的孙基祯,代表韩国运动员手持火炬跑完最后一棒,交给年轻的选手点燃主体育场圣火。

孙基祯曾担任韩国马拉松运动教练,为培养韩国马拉松运动员做出了贡献,2002年11月15日孙基祯因患肺炎逝世,享年90岁。

孙基祯的韩国的“马拉松英雄”

2002年11月15日凌晨,韩国的“马拉松英雄”孙基祯因患肺炎逝世,享年90岁。

1912出生在韩国新义州的孙基祯从小就显示了其在跑步上的天赋,进入大学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曾经获得过多项中长跑的冠军。

1936年,当时的朝鲜半岛已经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为了能够参加奥运会,孙基祯只好参加日本的选拔赛,最终,他和同胞南顺永一起,获得了奥运会的参赛资格。

在柏林奥运会上,代表日本参赛的孙基祯脱颖而出,夺得了冠军,这也是亚洲人首次夺取长跑项目的奥运会金牌。南顺永获得了第三名。

由于是代表日本参赛,所以当时孙基祯参赛时用的是日本名字“孙龟龄”,这个名字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摆脱了日本统治才改过来。

1945年,朝鲜在二战后摆脱了日本的统治,但是却分裂成南北两个国家。在1948年伦敦奥运会上,孙基祯作为韩国的旗手参加了奥运会的开幕式。

为了表彰孙基祯的运动成绩,并表示对孙基祯的尊重,1988年第24届奥运会在汉城举行时,已经古稀之年、留着长长胡须的老人孙基祯,代表韩国运动员手持火炬跑完最后一棒,交给年轻的选手点燃运动场上的圣火。

孙基祯曾担任韩国马拉松运动教练,为培养韩国马拉松运动员做出了贡献,曾获得“国民勋章”,他的弟子黄永祚曾于1992年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获得马拉松赛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