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篮球里的“合理冲撞”与“带球撞人”指什么?
2.打一场比赛下来,为什么看起来篮球比赛要比足球运动更累?
3.美式足球是冲撞型运动吗?
4.在没有防备情况下,被篮球和足球砸中,哪个会更疼?
篮球里的“合理冲撞”与“带球撞人”指什么?
合理冲撞,3秒区里还有一个长方区域,那里就是合理冲撞区,在那里如果有身体接触,一般算防守一方犯规,在区外,则算撞人,进攻犯规.说直白点,就是在合理冲撞区里,进攻方可以撞人而且不用怕被吹撞人等进攻犯规,因为在那里进行身体接触是被允许的.
在NBA的球场中,篮下以篮筐的中心为圆心,以4英尺(1.2米)为半径的半圆,此区域被称作合理冲撞区。站在圆弧线以内,只要防守队员与进攻队员有身体接触,都可能会判防守犯规。而在线外,防守队员则可以提前站好位,如果进攻队员用身体接触了防守队员,会判进攻队员撞人。在合理冲撞区内,在对方进攻时,防守球员如果跳起来才不会被吹罚犯规,不跳就会被吹罚防守犯规。
弧线范围内是合理冲撞区,NBA新规定这个范围内防守必须起跳,要不就判阻挡犯规。
目前只有NBA联盟才有冲撞区,是在篮下、禁区内的小框范围内。
这是为了防止高大队员防守时死站篮下,对手突破上篮时,对方中锋原地不动难免会被上篮的队员撞到,国际规则(如世锦赛和奥运会规则)上来说,防守一方只要没动,就判进攻方撞人。如此一来,只要内线总有防守队员站在篮下,进攻球员就很难作出漂亮的上篮或扣篮。
概念
[编辑本段]
篮球比赛中的一种犯规动作,是持球队员推动或移动到防守队员躯干上的身体接触,当接触的瞬间防守队员已经提前站位,则进攻队员构成带球撞人。
带球撞人与阻挡的区别
[编辑本段]
区别带球撞人和阻挡应依据以下四个原则:
1.防有球队员不考虑时间和距离的因素。
2.防守队员必须面对持球的进攻队员。
3.防守可侧移或后撤,允许一脚或双脚瞬间离开地面。
4.身体接触必须发生在躯干部位。
如何判断带球撞人与阻挡犯规
[编辑本段]
带球撞人与阻挡犯规,是篮球比赛中临场裁判员经常碰到的问题,是裁判员临场判断和处理犯规问题的一个难点。如果不能准确地掌握判断带球担人与阻挡犯规的尺度,把带球撞人犯规吹判成阻挡犯规,或者把阻挡犯规吹判成带球掩人犯规,容易引起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不满。如果这种反判出现在比赛的关键时刻,直接影响球队的胜负时,还可能因此而导致球场风波。
带球撞人与阻挡犯规,是持球队员与防守持球队员在进攻和防守时,由于取了不合理的位置、不正确的身体姿势、不正当的起动方法和非法的动作而造成错误的身体接触而产生的侵人犯规。要准确的判断带球增人与阻挡犯规,首先要明确规则对持球从员进攻时和防守持球队员在防守时的技术要求。
规则对持球队员进攻时的技术要求是:持球队员必须预计到对方的防守,每当防守队员出现在他的面前并占据了合理的防守位置时,他必须随时控制好自己的身体,要么立即停步。要么立即改变移动方向,以避免与防守者发生身体接触。否则,此时一旦发生了身体接触并造成了侵人犯规,则由持球队员负责。
规则对防守持球队员在防守时的技术要求是:防守队员必须占有合法的防守位置。这个合法的防守位置是指:当防守队员面对对手。双脚以正常的跨立姿势着地,两脚之间的距离一般与自己的肩同宽或者稍宽于肩,不得用分脚过宽的跨立姿势着地。此外,合法的防守位置垂直延伸到他的上面空间,他可将手伸于头上,但两臂必须垂直。因此,合法的防守位置可视为一个长方形的垂直平面。地面上短边的宽度由队员的两脚所限定,两个长边由脚着地点垂直向上伸延,在空中的另一短边位于队员跳起所能达到的高度上。根据垂直面这一原则,如果在进攻队员垂直面上空发生了身体接触并造成了侵人犯规,由防守队员负责,反之,如果在防守队员垂直面上空发生了身体接触并造成了侵人犯规,则由进攻队员负责。各自垂直面上空,随着队员的移动而移动,各自垂直面上空都不得被对方侵占,除非是没有发生身体接触,或发生了身体接触而未构成侵人犯规。如果防守队员防守时用不正确的防守位置,或不正确的防守姿势,企国用行、肩、臀和腿,阻止持球队员从自己身边运球突破而发生了非法的身体接触,就是阻挡犯规。当持球队员持球突破时,防守队员如果不是向后或向两侧后撤步,如果不是首先站好位置,并且接触不是发生在躯干部位而是迎着持球队员上步,主动与持球队员造成非法的身体接触,也是防守队员阻挡犯规。如果持球队员,不顾防守队员已站好的合法防守位置,强行运球从防守队员面前通过时,用肩、行冲撞了防守队员,就是持球队负担人犯规。若运球队员用仅动作,使其户或头部超过防守队员时,防守队员在调整其防守位置时,不得与进攻队员发生非法的身体接触,否则就是防守队员阻挡犯规。如果运球队员用臀部顶撞已站好的防守位置的队员,或者运球队员运球到篮下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倾斜起跳投篮,或者跳起投篮后冲撞了合法防守位置的队员,或者运球突分后冲撞了防守队员,这种违犯了垂直原则的起跳方法与防守队员发生了非法的身体接触,都应判持球队员撞人犯规。
注意事项
[编辑本段]
要准确地判带球撞人与阻挡犯规,除了掌握上述的理论根据之外,还必须做到和注意以下几点:
一、克服“持球有理”和掌握“进攻有理”的吹判方法。
二、不要被防守队员的象所迷惑。有时持球队员运球突破时,轻微地碰了一下防守队员。有的防守队员则以倒地、双手捂胸、抱肚,或大喊大叫的象,来迷惑裁判员。
三、两个裁判员要加强分工配合,特别是两裁判员对持球突破队员与防守突破队员发生犯规伺时鸣哨时,要加强视线上的联系,必要时两裁判员要商定后再作出正确的宣判,以避免盲判的不一致而造成比赛的混乱.
四、必须牢记和运用下列原则:
(1)防守队员必须建立合法的防守位置。
(2)防守队员可以侧移或后撤来保持合法的防守位置。
(3)防守队员必须是首先站好位置,并且接触必须是发生在躯干部分.
(4)队员有权落在他跳起的同一地点.
(5)队员有权落在他跳起前对方没有占据的其他地点。
(6)队员对从地面到头顶上的这部分空间拥有权利。
打一场比赛下来,为什么看起来篮球比赛要比足球运动更累?
许多体育赛事都是非常激烈的,不同的运动时间也是不同的。比如我们熟悉的足球和篮球,他们的运动时间和强度都是不同的。我们都知道一场足球比赛的时间是九十分钟可能还有附加时间,而一场篮球比赛是四十八分钟。但我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足球踢九十分钟运动员都不会喊累,篮球运动员打四十八分钟累的虚脱,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球队比赛人数不同。足球每支球队场上球员是十一个人,篮球比赛是五个人。足球运动员在场上一般都是处于无球的时候居多,大多数时候他们都在自己的攻击和防御区里,如果不接触到皮球那么无论进攻还是防守都不会有太大的消耗,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其实当双方实力差距太大的时候,若是一方的体力消耗就会更大。而篮球就不一样了,五个人一起防守五个人一起进攻,每个人都要参加攻防,尤其是在有球的情况下他们的身体接触要比足球更多,所以他们的体能消耗也更大。
篮球运动员一般都有两米左右,而足球运动员的平均身高在一米八左右,这就造成了两种运动员的体重差距。我们都知道体重越大消耗就越多,再加上来回的折返跑,身高更高体重更大的篮球运动员就要比足球运动员累的更多。足球比赛的运动频率要比篮球少,足球比赛更注重传球和控制,而篮球则更注重身体的碰撞和力量。足球更做的是从脚下和组织上进行攻击,而篮球则是无时无刻不在攻防两端较劲。因为篮球有进攻时间限制,所以在接到球后必须要快速发动攻击,在二十四秒内完成进攻。但是是在足球运动中就没有这个限制了,在接到球后球员可以慢慢地组织进攻不用着急,如果是胜负已定的情况下,就是把时间消耗掉也没问题。
不同的场地对身体的消耗也是不同的。足球场的面积是篮球场的数倍,但是由于队员们的分工不同,后卫能够进入到对方的禁区的次数是有限的。但是篮球就不一样了整个比赛都是一个循环往复的攻防回合节奏非常快,需要在场地两边大量的折返跑步。同样的距离篮球运动员的体力消耗是足球运动员的好几倍。足球和篮球不同,除了守门员之外所有的球员都是用脚来触球和奔跑。而篮球整个比赛中除了两条腿需要扶不断的奔跑之外,所有的进攻和防守还需要通过双手来完成。而足球则是以脚力为主,而篮球则是四肢并用,因此消耗的能量要比足球大得多。虽然以上这些都说明了足球的体能消耗比篮球低,但是在足球场上也有一些球员的体能消耗并不比篮球低,就像是足球中的中场在攻防两端也是非常累的。足球比赛大部分的攻防都集中在中场,所以他们的体能消耗要比其他位置的球员要多。
美式足球是冲撞型运动吗?
1激烈的体能运动:美式足球是一种冲撞型的运动。为了制止攻方向前推进,守方须擒抱拦截持球的对方球员。因此,防守组员会透过身体接触,在合符球例下把对手拦下。球例列明防守的擒抱者不能踢、打或绊倒对手。防守也不可拉面罩、用自己的头盔来拦截、或把对手抱起再摔下。除了这些及另外一些关于过份粗暴拦截的规则外,其它方式的擒抱都视为合法。负责阻挡开路的进攻球员以及要避开阻挡的防守球员有很大的空间及方法去令对方失手。四分卫更经常因视线未能察觉而受到防守球员以极速撞倒。
极多的身体冲击令美式足球比其它美国流行的队际运动来得危险。为此,球员们都须穿上很多的特别保护装备,例如加垫的塑料头盔、护肩、护臀及护膝。这些护垫是在几十年前开始推出,而一直以来都在改进中以达到减低球员创伤的目的。
虽然有保护装备及相关球例去保障安全,然而美式足球的玩法令受伤依然常见。根据美国“国家严重体育伤员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廿五名美式足球员,当中大部份为高中生,在二零零零至二零零四年间因美式足球的受伤而死亡。脑震荡是其中一种常见的伤员。根据“亚利桑那州脑损伤协会”的资料,每年有大约六万二千名高中生受到脑震荡。比赛中受伤很常见,甚至偶有死亡的例子。在美国国内的后园、公园的消遣或业余比赛中,因为没有合规格的装备而令受伤风险更高。
有人批评美式足球为一暴力运动。美式足球在跟篮球、(英式)足球及其它美国流行的运动比较起来的确有较多激烈碰撞。擒抱式美式足球在很多的美国校园都被禁止,改为玩用双手触碰来取代擒抱的触碰式美式足球。体育课大多用这种双手触碰式,而课后的学校体育运动则由于可提供合适的装备及指导而玩擒抱式美式足球。
另外,激烈的身体碰撞及受伤的高风险令美式足球不太能吸引女性。通常女性在肌肉及重量上的不足会令她们比赛时有着较高的危险。而且,须要擒抱拦截的美式足球令强壮的大块头及敏捷的球员较有利。过去几年,NFL球员的平均体重有上升的趋势。
以上各种因素综合起来引发的争论,令美式足球在过去几十年跟躲避球、摔角、曲棍球及拳击等同被列为「暴力」运动。批评者指这些运动都侧重在身型大小、体力、蛮力,引起小孩子不健康的好勇斗狠及比赛心理。但亦有人指出体育带出体育精神--虽然有身体接触的运动都有一定程度的暴力在内,但它们总是强调技术及战术而不是它的好战性。
在没有防备情况下,被篮球和足球砸中,哪个会更疼?
我觉得是篮球
因为在相同条件下,篮球体积更大,重量也更大,所以产生的惯性也更大,造成的冲击就会更大。同时篮球表面要比足球表面更粗燥,与身体接触过程中,产生的摩擦会更大,受伤的程度也会越大。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在相同力的作用下,足球因为面积小,受力面积就会相对更小一些,那么最终作用在身体上的作用力就会更大,从物理学上分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