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曾在欧洲打过篮球的NBA退役球员都有哪些?
2.篮球规则演变的详细过程
3.世界篮球排名、各队主力球员与主要优势。。。
4.至2001年,国际篮球联合会共有多少成员国?
曾在欧洲打过篮球的NBA退役球员都有哪些?
我们来盘点一下那些曾经去过欧洲打球的NBA球员们。第一位,魔术师约翰逊。约翰逊在与艾滋病斗争中取得胜利后,魔术师曾短暂的复出不过体重已经达到了二百五十五磅,从原本的后卫变为了湖人队的大前锋,一九九六年再次宣布退役。一九九九年,魔术师前往了北欧先是为一支瑞典的球队打了五场比赛,在那里享受到了一名超级巨星的待遇。球队主场比赛的球馆本来是容纳一千九百人左右,最后一场比赛时现场竟然来了三千三百人。赛场上发幅严重的他在这样降维打击的比赛中,传球和球商依旧在线,帮助球队获得了五场比赛的全胜。之后魔术师又去了丹麦为之球队打了一场比赛,拿下了九分八篮板十四次助攻,这也是他最后一场职业赛事。
第二位,皮蓬。二零零四年皮蓬叶落归根,回到芝加哥公牛并且宣布了退役。四年后,他接受了一家来自芬兰的篮球俱乐部的邀请,前去打了两场比赛。当时的皮蓬已经身材走样明显。第一场比赛他拿下了十二分,第二场拿下了九分。之后他又前往了瑞典的一家俱乐部打了几场比赛,皮蓬的表现也对得起球队的付出,他在一场比赛中拿下了二十一分十二篮板以及六助攻,当时这场赛事甚至吸引了两千八百名瑞典观众到现场助威。
第三位,罗德曼。罗德曼在NBA最后效力的一支球队是小牛队,之后他开始了摔跤生涯,随后又去NBA联盟以及墨西哥联赛打过几场球。之后他也去了芬兰打球,仅打了一场拿下了十七分。有趣的是比赛中他投中了五个三分球,接着他还去了英格兰。有意思的那是篮球俱乐部的主教练是猛龙主帅纳斯,罗特曼打了三场比赛就赚到了七万五千英镑。其中一场比赛中拿下了二十三个篮板,创下了当时的联赛纪录。就在同一年结束了英格兰之旅的罗德曼还前往菲律宾,为菲律宾球队打了两场球场均十七个篮板,那也是罗德曼在职业赛场的最后一次表演。
第四位,多米尼克威尔金斯。一九九四年多米尼克威尔金斯在赛季中期还被交予去了洛杉矶快船,赛季结束后球队不愿再与他签约大合同。威尔金斯以自由球员的身份与凯尔特人签了一份合同。当时的绿军正处在重建期,威尔金斯被安排为了球队的角色球员,他不满意。赛季结束,远赴欧洲与希腊劲旅签约。为希腊效力的十四场比赛里,他场均轰下二十点九分七个篮板,率球队一举夺得一九九六年的欧洲冠军。在巴黎他的出生地举行的欧洲四强赛中,威尔金斯第一次捧起了MVP的奖杯。与其他那些暮年巨星来欧洲边旅游边打球不同,威尔金斯开创了NBA当打球星出海的先例,并且最后回到了NBA魔术队结束了职业生涯。
篮球规则演变的详细过程
篮球规则演变的具体过程呈现出了螺旋式上升的特征,篮球规则的进步过程能够划分成为五个时期,第一时期(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第二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第三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第四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及第五时期(20世纪90年代起至现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篮球规则改动的次数不多,而对比赛有影响的场地、设施、时间及空间等因素的改动则比较多,自上世纪 70年代起,随着篮球运动的飞速进步,对篮球规则改动的次数明显增多,对行为权利与处罚方式做了较大的修改。篮球规则演进的轨迹表明进攻和防守战术将朝着灵活性、快速性与精准性方面进步,攻防技术会沿着立体化、多层次与全面化的轨迹进步,竞赛场面会表现出速度快、攻守对抗程度激烈及争夺范围越来越大的特点。
1)规则在时间方面的修改提高了比赛速度。
由于篮球规则的限制,比赛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结束,所以队员都在努力发展速度,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多次数的进攻,以速度争取时间。规则中有关时间的各种规定,都是为了保持比赛的连续性,增加比赛回合,提高比赛速度。
第一,3s规则的增加,取消和恢复。1932年增加3s规则,20世纪30年代末被取消,至40年代又恢复,2000年3s违例计算推后,即:某队在场上控制球,并且比赛计时钟正在走动时,该队员不得在对方限制区内停留超3s,3s规则是为了限制队员特别是高大队员在篮下活动,促进进攻战术发展。
第二,5s规则的增加和强化。5s规则是1932年增加的,规定在后场持球队员被严密防守5s,判为争球。1956年改为持球队员在他的前场被严密防守5s判为争球。1985年改为当一个持球队员严密防守,在5s内没有传、投、滚或运球时,应宣判违例,改争球为掷界外球。5s规则的出现和强化,是为了鼓励积极防守,从而带动进攻的快速发展。
第三,10s规则的增加、取消、恢复后演变为8s。1932年增加10s规则和球回后场的规定;1961年随着中线的取消,10s规则也被取消;1968年规则规定在下半时的最后3min和所有决胜中,进攻队必须在获球后的10s内使球进入前场;12年改为一个队在后场获得球,必须从获得球后10s内使球进入前场。2000年5月将10s规则改为8s规则,即1名队员在后场获得控制活球时,该队员必须在8s内使球进入前场。10s则是针对当时控制球打法使篮球比赛变得毫无生气的情况下增订的。而修改为8s规则为了增加比赛速度,提高比赛的激励程度,提高比赛观赏性。
第四,30s规则的增加,后演变为24s的规则。1957年增加了30s规则,30s规则的出现是进一步限制当时/控制球0打法。在此之前尽管10s规则对控制球打法起了限制作用。但当球推至前场后,有的队在前场取/控制球0战术。阻碍了篮球运动的发展。例如:1953年欧洲男子篮球锦标赛中,苏联对匈牙利的比赛时,苏联领先,只做传、运球,而不投篮,时间长达18min,而这种消极比赛现象在当时又是符合规则的,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使比赛节奏加快,为此1957年增加了/30s规则0。年又对该规则作了修改,取30s连续计算法。2000年又修改为24s规则。但这次修改,并不单纯是使一个队的一次进攻时间缩短了6s,球出手后在空中飞行的过程所耗时间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球必须触及篮圈的规定,不仅使一次进攻时间减少,并且对投篮的准确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进攻时间的缩短,准确性要求的提高,必然带来进攻速度和节奏的加快,速度和节奏加快意味着篮球运动中进攻与防守的转换速度、比赛的节奏都要随着发生相应变化,从而使篮球运动在整体结构上发生质的变化。
2)规则在空间方面的修改,提高比赛难度。
篮球场有长、宽的明确规定,而高度却没有什么规定,这样给发展高度留下了较大的余地。因此,各国都在发展高度,表现在队员身高不断增加,弹跳力不断提高,空中伸展能力强,争取获得制空权限。高大队员的出现和增加既给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发展事业带来了消极的因素。如出现一味追求高度,而忽视了运动员身体素质和技术战术的全面发展;使篮球比赛形成了只靠高大队员在篮下死打、硬扛、挤靠的单调打法。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促使高大队员向灵活、快速、技术全面方向发展。防止战术呆板、简单化,规则做出了规定和变动。
第一,扩大球场面积。20世纪30年代球场的面积已确定为26m@10m,到1985年篮球场的面积扩大至28m@15m,场地面积扩大后,使高大队员在足够的空间发挥技术和施展才能。
第二,参赛人数的减少。1893年,规则规定参加游戏的人为9人3区制。1895年,规则确定了男子上场比赛人数为5人。1936年,规则正式规定男女比赛每队上场人数为5人。这样一来,场上队员人均活动面积增大,更利于运动员的发挥,使对抗更加激烈。
第三,罚球区、限制区的出现和扩大。篮球运动开始时期,比赛场上没有罚球区和限制区,到19年增加了罚球区,1932年增订了3s规则,当时罚球区域很小(5.80m@1.80m),到了1954年又扩大为梯形区(上底3.60m下底6.0m@5.8m)限制区的不断扩大,限制了高大队员在篮下的活动,使篮球比赛出现了新的竞争场面。促使高大队员向速度、灵活性和技术全面型方向发展。
第四,增加3分投篮区。年规则增加了3分投篮区域。其目的是鼓励外线队员投篮,防止比赛活动过于密集篮下,以致使比赛单调、呆板、失去活力。在防守方面,3分投篮区促进了防守意识和技术的提高,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适应比赛,迫使防守者扩大防区,减少联防战术运用。从而促进了多变防守和混合防守战术的发展。在进攻方面,3分投篮区丰富了半场大范围、远距离的进攻战术配合,使进攻的范围由点到面不断扩大。增加3分投篮区,也是缓和亚洲、非洲等地区因队员高度问题而引起的矛盾,保证篮球运动不失去更多更好的人群。
第五,干扰球规则的不断严格。干扰球规则从奈史密斯制定的篮球规则中就有,它规定:球停留在球篮的边缘上和对方队员移动球篮,应投中一球(第8条)。后来又增加了想圆柱体,篮圈水平面等规定。2000年使干扰球判罚更为明确,如果双方球队的队员同时发生干涉得分和对球干扰不得分,比赛应以跳球重新开始。其目的是从立体上对高大队员提出的限制。现行规则允许/空中灌篮0技术,则是规则提倡,鼓励精湛技术和配合,促使篮球比赛更加激动人心。
3)规则在犯规罚则方面的修改,提高了比赛强度。
为了减少比赛的中断,提高比赛的连续性,加快比赛和增强比赛的合法对抗,规则取降低和加重犯规罚则进行修改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通过逐次降低犯规罚则来实现的。规则规定:投球中篮,得分有效,不再罚球;发生双方犯规不罚球;队员在本方前场侵入犯规,不判对方罚球;聚众犯规,不论犯规人数多少,均由被侵犯的队员罚球2次,对非投篮的队员发生侵人犯规时,不罚球;取消最后3min比赛的犯规罚则…这些规定,在当时的确对篮球运动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由于罚则轻,出现了犯规次数的增加,有的队甚至把侵人犯规当作致胜的手段,用以获得球权或破坏对方的进攻,即所谓/犯规战术0。取逐步加重对有关犯规的处罚和提出足以完全抵消某队利用犯规企图获得任何好处的相应罚则。规则先后修改规定:最后5min比赛的规定,最后3min比赛的规定;选择权提出;队员人数减少到10名追加的罚球,全队10次犯规规定,全队8次犯规规定,全队7次犯规规定;全队每节4次犯规规定,加重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和教练员、替补队员或随队人员技术犯规的罚则等等。措施行之有效,犯规显著减少。达到了促进防守,减少犯规,提高篮球战术水平。
4)规则在攻守对抗方面的修改促进了攻守趋向平衡。
规则的修改就是遵循攻守对立统一的规律来促进攻守趋向平衡。规则修改在一个阶段可能偏重于某一方面;如在有利于进攻时,就给防守带来了问题,从而促进了防守的提高;而在有利于防守时,就给进攻带来了问题,从而促进了进攻方面的发展。
规则中增订了谁先到达某地,谁就有权通过和为了捞球即使偶然的触手也不算犯规的规定有利于防守,扩大了防守区域。使防守变得更加积极、凶猛。这样又给进攻增加了难度。为了取胜,必须加强进攻技战术训练,掌握好投篮时机,即使在对方严密防守或推、拉挤的情况下也能将球投中。于是进攻技术上出现了后仰投篮,后撤步投篮,空中换手投篮等高难度动作。规则从进攻或从防守入手反复进行修改的目的,在于利用攻守相互对抗、相互统一交替上升的矛盾,促使趋向平衡,使篮球比赛更加激烈、精彩、更加引人入胜。
世界篮球排名、各队主力球员与主要优势。。。
世界篮球排名:
1. 美国 832.0
2. 阿根廷 ARG 720.0
3. 西班牙 ESP 619.0
4. 南斯拉夫 YUG 508.0
5. 立陶宛 LTU 460.0
6. 希腊 GRE 429.0
7. 意大利 ITA 418.0
8. 法国 FRA 343.0
9. 德国 GER 282.0
10. 澳大利亚 AUS 279.0
11. 中国 CHN 262.0
12. 新西兰 NZL 228.0
13. 波多黎各 PUR 218.0
14. 安哥拉 ANG 206.0
15. 加拿大196.0
16. 土耳其 TUR 194.0
17. 巴西 168.0
18. 俄国 RUS 162.0
19. 克罗埃西亚 CRO 125.0
20. 斯洛文尼亚 SLO 121.0
21. 委内瑞拉 VEN 105.0
22. 尼日利亚 NGR 101.0
23. 以色列 ISR 62.0
24. 黎巴嫩 LIB 57.0
25. 韩国 KOR 52.0
26. 卡塔尔 QAT 45.0
27. 多米尼加共和国 44.0
28. 日本 JPN 39.0
29. 阿尔及利亚 ALG 36.0
30. 巴拿马 35.0
31. 乌拉圭 URU 34.0
32. 埃及 EGY 34.0
33. 拉脱维亚 33.0
34. 墨西哥 26.0
35. 塞内加尔 SEN 21.0
36. 波士尼亚赫塞哥维纳联邦 BIH 20.0
37. 伊朗IRI 18.0
38. 维京群岛 ISV 17.0
39. 乌克兰 UKR 14.0
40. 中国台北 TPE 14.0
41. 沙特阿拉伯 KSA 12.0 的王国
42. 北非的共和国大桶 11.0
43. 叙利亚共和国 SYR 11.0
44. 乌兹别克斯坦 UZB 10.0
44. 科威特 10.0
46. 印度 9.0
47. 摩洛哥 9.0 日
48. 棚 d'Ivoire CIV 8.0
49. 中非共和国 CAF 8.0
50. 香港 HKG 7.0
50. 古巴 7.0
52. 莫桑比克 MOZ 7.0
52. 马来西亚 7.0
52. 捷克 7.0
52. 马里 MLI 7.0
56. 哈萨克 KAZ 6.0
56. 约旦 JOR 6.0
58. 南非 RSA 6.0
59. 马其顿 6.0
59. 保加利亚 BUL 6.0
61.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UAE 5.0
62. 匈牙利匈奴 5.0
62. 爱沙尼亚5.0
64. 关岛树胶 4.0
65. 菲律宾共和国 4.0
66. 泰国 THA 3.0
67. 葡萄牙 POR 3.0
67. 瑞典 SWE 3.0
69. 巴林 BRN 2.0
70. 维德岛 CPV 2.0
70. 加彭 2.0
72. 印尼 INA 2.0
72. 新加坡 2.0
74. 马达加斯加 1.0
2009年世界足球排名:
排名 国家 上月排名 积分
1 西班牙 1 1693
2 德国 2 1403
3 荷兰 3 1357
4 意大利 4 1318
5 巴西 5 1248
6 阿根廷 6 1181
7 克罗地亚 7 1175
8 英格兰 8 1136
9 俄罗斯 9 1119
10 土耳其 10 1040
11 法国 11 1026
12 葡萄牙 11 1020
12 捷克 11 1020
14 乌克兰 16 932
15 巴拉圭 18 923
16 喀麦隆 14 900
17 罗马尼亚 21 880
18 以色列 19 877
19 希腊 20 864
20 美国 22 858
21 瑞士 24 857
22 乌拉圭 23 849
23 尼日利亚 17 827
24 墨西哥 26 791
25 瑞典 31 780
26 保加利亚 28 772
27 澳大利亚 29 760
28 波兰 31 754
29 爱尔兰 37 747
30 埃及 15 744
至2001年,国际篮球联合会共有多少成员国?
国际篮联现有73个成员国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非常重视体育活动的开展,篮球运动也得到了蓬勃发展。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之时,我国就组成了大学生篮球队参加了国际比赛。以后,国家又取了一系列措施,如1950年12月邀请世界劲旅苏联队前来访问比赛并借此组织学习研讨等活动,极大地促进了篮球运动在我国的普及和提高。至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的篮球运动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在十年动荡的“文化大革
命”冲击下,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出现了停滞和倒退,拉大了与世界强队之间的差距。11年我国开始重新组织训练青少年运动员,12年举办了全国五项球类运动会,逐步建立了自己的联赛体制,13年后恢复国际间的交往,14年开始参加世界性比赛。我国的男女篮球队分别在15年和16年获得了亚洲冠军,确立了亚洲强队的地位并走向了世界,17年我国女篮在世界大会上取
得第5名;18年男篮参加第八届世界锦标赛获得第11名;1983年女篮在第九届世界锦标赛中荣获第3名,取得了历史性突破;1986年,男篮获得第十届世锦赛第9名。
1994年底,我国开始篮球赛制改革,尝试将以前联赛的“赛会制”改为主客场制,并在1995年初试办了八强主客场赛,结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于是从1995年底开始,中国篮球联赛的赛制改为了跨年度的主客场联赛,简称CBA联赛。这一改革举措促使中国的篮球运动又进人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01年底,中国女篮也开始效仿男篮,举办了主客场联赛,简称WCBA联赛。2002年,在我国的江苏省又成功举办了世界最高水平的女子篮球比赛——第十四届世界女篮锦标赛。这是国际篮球协会对我国女子篮球运动发展所取得成绩的肯定。
截至2003年5月,中国篮球在世界大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是:男篮在1994年第十二届世界锦标赛和1996年奥运会上两次闯入世界前8名;中国女篮则在1992年奥运会和994年世锦赛上两次荣登亚军领奖台。
中国篮球运动
一、中国篮球运动发展概况
篮球运动自1895年由美国国际基督教青年会协会派来中国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就职第一任总干事来会理( Did Willard Lyon)介绍传入中国,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在中国已经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社会文化形态,在教育科学领域已成为一门教育学科,在竞技体育范畴内它是一项重点发展的竞技运动。
篮球运动传入中国后按照社会变迁及篮球技、战术发展和竞赛
活动分为三个阶段、七个时期:
1、 1895—1949年为第一阶段(其中1895--1918年为第一个时期,1919年--1936年为第二个时期,1937---1948年为第三个时期)
这是篮球传入中国后的第一个时期,篮球运动主要在天津、上海及北京等有限的城市青年会组织和某些中等以上校少数学生中开展,男子篮球列为1910年旧中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的表演项目,1914年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女子篮球于1930年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这一期间,篮球在广大城乡人民群众中未能得到普及,推广面极窄,竞赛活动较少,从国内外比赛成绩反映整体水平较低。
2、1949---1995年为第二个阶段( 其中1949---1965年为第四个时期,1966---18年为第五个时期,19---1995年为第六个时期)
1949年后,篮球运动在中国传播、普及、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人民积极倡导“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健身方针,篮球运动因其简便易行,富有对抗性、趣味性、健身性和教育性等功能,在各级的和组织下迅速成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20世纪50年代初期主管部门建立了篮球管理机构,倡导“狠、快、准、灵”的技术风格和“以我为主,以攻为主,以快为主”的战术指导思想。随后,通过总结讨论,中国篮球运动确立了“勇猛顽强,积极主动,快速灵活,全面准确”的训练指导思想。20世纪50年代中期邀请外国专家在上海体育学院招收首批篮球专项研究生班。到了60年代中期中国篮球事业、篮球竞技水平、社会普及、科学研究及篮球观念与理论体系的确立等,都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历史证明,1949年后的17年是中国篮球事业全面发展提高的17年,是中国篮球事业第一个辉煌发展的历史阶段。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中国恢复了在国际篮球组织的合法席位,从此走上国际竞技舞台,特别是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中国篮球事业进一步得到了全面的大普及、展、大提高:篮球人口居世界之最;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形成新的配套网络;篮球运动理论与应用研究日益深入,成果显著;篮球竞技水平有了历史性突破,国家男女队曾接连居亚洲榜首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各类篮球俱乐部相继成立,篮球竞赛的文化氛围和职业化、商业化气息渐浓。
3、1996年至今为第三个阶段开始后的新时期
中国篮协于1996年首先改革传统的竞赛体制,先后举办了甲A、甲B和乙级队主客场制联赛,逐步向职业化过渡,进而有序的推动篮球运动产业化进程。19年成立了事业型的篮球运动管理中心。1998年中国大学生体协推出了CUBA联赛。这些无疑给中国篮球事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中国篮球运动即将进入一个发展新阶段。
二、中国篮球竞技运动面临的任务与形势
1、国际篮球运动的职业化进程飞速发展,竞技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最高水平的优秀队伍与美、欧队相比处于明显的劣势,即使是亚洲的韩、日等国也进步明显,给我国优秀队伍造成种种威胁。
2、原有培养篮球后备队伍的网络一度受到某些干扰,篮球竞技人才后备队伍出现匮乏现象,高水平运动队新老交替十分困难,青黄不接的断层现象严重。
3、教练员的选拔与培养未能形成科学体系。
4、运动成绩时而起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滑落状态。
5、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竞技体育及其所属领域的管理体制改革仍显滞后。
6、针对篮球运动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篮球理论研究滞后未能形成完整体系,观念和观点未能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科学研究未能重视与实践结合,配套展开。
7、全国多数地区群众性篮球竞赛活动仍有待普及发展。
总之,认识与克服实际困难,振奋精神,之下而上,从改革中求出路,在改革中攀高峰,是中国篮球界的根本任务。
三、发展中国篮球运动的战略性对策
1、必须进一步统一认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全面推动篮球运动领域内的综合改革,在改革中建立新秩序展现新风貌,再攀新高峰
2、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明确我国篮球竞技运动的定位目标,确立正确的篮球训练工作方针及指导思想
3、全方位落实深化篮球管理体制,健全法规,依法治球,形成新的管理网络,理顺纵横管理职能关系,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篮球运动管理新模式
4、全面规划,取非常措施,培养造就一批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的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队伍,这是振兴中国篮球事业的希望所在
5、切实掌握优秀篮球运动人才培养和成长的规律,落实从学校抓起和从青少年着眼的方针,多途径地培养与储存篮球后备人才
6、积极倡导篮球运动的科学研究,建立起中国新颖的篮球理论体系和训练实践科学程式,促进科学化训练、竞赛、管理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中国篮球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应重视上述问题并取有力措施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