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创作团队-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团队成员

tamoadmin

1.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主创人员都有谁?

2.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的团队简介

3.王平久常石磊接力跑火炬,双奥音乐人续写奥林匹克梦想,有何寓意?

4.常石磊的演艺经历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主创人员都有谁?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创作团队-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团队成员

新华网北京6月30日电 记者高鹏、汪涌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创意方案的征集工作将于7月底结束,初步的创意方案和制作团队也将在9月份确定。在悉尼和雅典连续两届奥运会创造了奥运会开幕式的经典之后,2008年的北京拿什么感动世界?

8分钟和4小时

“8分钟太短了,根本无法展示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则不一样,你们可以有4个小时讲故事,”雅典奥运会开、闭幕式创意和制作总监大卫·佐克日前在参加北京2008奥运国际论坛2005大会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佐克透露,他所在的英国杰克莫顿大型主题活动集团公司正在和张艺谋合作,寻求共同执导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可能性。

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由张艺谋执导的8分钟短节目在国内外引起了截然不同的反响。国外对这个短节目普遍叫好,而国人则多持批评意见,认为表现出的中国内涵过于肤浅。对此,佐克为自己的搭档“打抱不平”说,要想在短短的8分钟里淋漓尽致地展现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精髓,任何人都很难做到。因此,8分钟短节目只选取“大红灯笼”、“二胡”等这些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象征元素实在是无奈之举。

“但对于大多数外国人来说,即便是这些最简单的中国文化‘符号’,仍然充满了神秘感,”佐克说。

佐克表示,西方对于中国的了解大都来自媒体报道,但由于意识形态以及传统价值观上的不同,一些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时过于片面,有失客观,因此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认识并不真实。奥运会开幕式是个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绝佳机会。全世界每个角落的人都能通过观看电视直播直接感受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而不会被媒体的主观报道所影响。

西装?中山装?汉服?唐装?马褂?再过495天,作为东道主的中国运动员以什么样的着装在开幕式上亮相,成为在此间举行的“2008年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礼仪装备设计研讨会”的焦点话题。在相关研讨会上,学者、运动员、设计师等展开争论。

有人建议应着汉服,但也有人认为要结合时尚文化。

汉服、唐装、马褂、中山装、西装,见证了中国服装风格发展的过程。任何一种着装形式,只是与该时代的民族文化特征相适应。不能因汉唐盛世,而推崇汉唐之服;清末凌辱,而屏弃马褂。西服虽是“舶来品”,但也绝不能盲目排斥,试想诸如“洋车子”、“洋油”之类的“舶来品”也不早已融入大众生活了吗?

在“奥运礼服”的选择上,想推崇民族特色无可厚非。可民族特色也不能抵触于奥运的竞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历史是不断进步的,服装风格也不断变更发展。想用“服装复古”去打文化特色牌,只会给人一种精神文化“古板化”的感觉,和奥运竞技、向上的文化内涵格格不入。“奥运礼服”的设计,要秉承于奥运精神,而不是强行加入“复古文化”,否则会给人“不伦不类”的感觉。

其实穿西服也未尝不可,国际文化交融的今天,西服早就成了世界的主打服饰品牌。也不要骂穿西服是“崇洋媚外”,一味穿汉服、坐马车只会步入文化的倒退。“洋为中用”、“中为洋用”是新时代发展的标签,“四大发明”让外人“发扬光大”后,西服为什么就不能在我国灿烂开花呢?

哪个服饰最终被选为“奥运礼服”已不重要,关键是礼服的设计不能落入“文化复古”圈套。弘扬民族文化,并非是复古文化,而是在“汲取精华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整天穿着“汉服”,且“之、乎,者、也”的叫喝者,是文化无知的伪道士。想坐上文化倒退的列车,千万别拉着全国民众下水。

“奥运礼服”的选择关系国家门面,一味的“服装复古”只会让极力提倡的奥运精神变得呆板可笑。与时俱进,有时代精神的服装,才会更好地体现奥运的人文精神风貌。期待,站在2008年奥运开幕式上的中国健儿,各个服饰得体,精神焕发。

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的团队简介

开闭幕式工作部及运营中心

2006年9月,北京奥组委正式成立开闭幕式工作部,同年12月29日,成立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运营中心。负责制定实施开闭幕式工作计划和组织运行政策;组建奥运会开闭幕式工作团队,保证创意、制作、排练和最终实施的顺畅结合,负责奥运会开闭幕式和残奥会开闭幕式四个仪式的运行工作。整个机构由创意团队、技术制作团队和管理团队组成。

张艺谋,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

张继钢,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

陈维亚,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

张和平,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奥组委开闭幕式工作部部长

王宁,北京奥组委开闭幕式工作部常务副部长,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运营中心主任

于建平,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技术制作组组长,北京奥组委开闭幕式工作部副部长,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运营中心常务副主任

朱虹,北京奥组委副秘书长,北京奥组委开闭幕式工作部副部长,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运营中心副主任

路建康,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制作总监,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运营中心副主任

王平久常石磊接力跑火炬,双奥音乐人续写奥林匹克梦想,有何寓意?

随着北京冬奥会临近,《燃烧的雪花》《一起向未来》《我们北京见》等冬奥歌曲传唱四方,好评不断。80后音乐人常石磊已连续为北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创作音乐作品,他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是绝对有奥运情节的人,2008年的奥运会改变了我的人生。”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当天,冬奥火炬传递在北京大运河森林公园等地举行。冬奥主题口号推广歌曲《一起向未来》及同名音乐短片总策划、词作家王平久与音乐总制作人、作曲家常石磊,在北京大运河森林公园完成第15、14棒火炬接力。

《2022龙腾虎跃大湾区广东卫视春节晚会》正在广州长隆录制,该晚会邀请常石磊献唱歌曲《湾》。在录制间隙,常石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的音乐之路是从2008年奥运会开始步入正轨,从此以后,自己经常跟奥运音乐甚至体育音乐结缘。

2008年奥运会筹备期间,还在上海读书的常石磊,被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音乐总监陈其钢发现其音乐才华。随后他来到了北京,成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音乐制作团队成员,并将《我和你》推向奥运舞台。

京冬奥会即将举行,常石磊联手知名词作者王平久创作出《燃烧的雪花》《一起向未来》《我们北京见》等冬奥歌曲。常石磊告诉记者,《我们北京见》算是跟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牵手的一首歌曲,“创作的时候是一种本能的反应,感觉自己的奥运梦还在继续”。

谈起创作音乐的灵感时,常石磊指出,音乐来源于生活,大部分是通过自己对生活体验得来。比如《湾》的创作,也是一个本能反应。

《湾》是2021大湾区中秋**音乐晚会主题歌,该歌曲由王平久作词,常石磊作曲,王菲演唱。歌中借用了广东著名童谣《月光光》一句歌词——“月光光,照地堂”。在《2022龙腾虎跃大湾区广东卫视春节晚会》上,常石磊将亲自献唱《湾》,该晚会还邀请著名旅德芭蕾舞蹈家邱思婷为这首歌表演独舞。

王平久和常石磊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分享传递火炬感悟。先后两次参与北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的文化活动组织工作,并成为“双奥”火炬手的王平久感慨,奥林匹克已经深入自己的骨子里。

2008年,王平久策划推出群星演唱的主题歌《北京欢迎你》,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成为北京奥运会的永恒见证。“站起来!我的爱牵着山脉……”同年创作的奥运歌曲《站起来》,在那个特别的“中国之年”给予民众强劲的力量与鼓舞,两首歌曲均获得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回忆当时,王平久感慨道,人生中让自己最意外的就是做音乐,当年只是为了更好地组织奥运征歌活动,才熟悉这个行业,从开始策划创作再到自己投入创作,如今已经过了14年。

北京成为世界首座“双奥之城”,王平久与常石磊也因此成为“双奥音乐人”。自2016年起,他们就接连合作推出申冬奥优秀音乐作品《重逢》、以冬奥会吉祥物为灵感创作的北京冬奥会第一届优秀音乐作品《相约北京》、志愿者主题歌《燃烧的雪花》、倒计时百天主题歌《我们北京见》等在多首佳作。

谈到创作奥运主题歌曲心得,常石磊表示,奥运就是正儿八经在我们生活中发生的所有事情,所以我不觉得是在工作。虽然有工作的压力和时限,但是我们一起去创作,写那些文字,去考虑要表达的主题时,所有的过程都是生活中真实的体验,只是把它表达出来。” 他坦言,每每去创作和奥运相关的音乐,自己都非常尽兴、开心,释怀。

常石磊的演艺经历

2007年11月常石磊正式加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音乐制作团队,参与录制的歌曲《我和你》获得导演组的一致认可,从而被推举为主题曲。之后担任培训教师,甄选主题曲演唱者并予以指导。同时参与主题曲的编配、英文词译配,为开幕式歌曲《梦幻五环》编曲并演唱。

2009年1月18日正式与成龙中国和风向乐动同时签约。 8月8日个人首场音乐专场“我和你·梦——常石磊音乐之夜”在北京历代帝王庙举行, 同时启动《Niu China新中国─80后的红色经典》常石磊红歌翻唱个人首张专辑首发仪式。

2010年7月21日,推出了第一张原创专辑《自己》 。9月为**《山楂树之恋》献唱主题曲和插曲《山楂树》、《山楂树之恋》(《他哪里走我哪里跟》) 。11月13日,在YY2080频道举办“常石磊2011 恣情欢唱 温暖降临”首场个人网络音乐会,在近3个小时的时间里在线听众始终保持在3万人以上,最高在线的听众突破6万人。

2012年8月16日,作为踢馆歌手身份空降东方卫视《声动亚洲》的常石磊以一首《I Still Believe》技惊四座,最终打入三强,获封“亚洲荣耀之星” 。11月代表东方卫视参加CCTV-3《我要上春晚》特别节目——《直通春晚》,进入全国八强 。并在CCTV-1年度大型公益电视活动《梦想合唱团》第二季中担任北京队队长,通过合唱训练和竞赛的形式获得不同额度的梦想基金,为打工子弟学校筹集公益款项 。12月14日 “我们都不应该孤单”常石磊实验演唱会在北京北展剧场如约温暖开启。

2013年,在央视大型电视公益音乐节目《梦想星搭档》中与萨顶顶搭档组合为“为了孩子”的公益主题放歌。

2014年,与导演张艺谋三度合作,演绎其**《归来》主题曲《跟着你到天边》,并收录进该**音乐原声大碟之中 。7-8月与同门师兄音乐人李泉联袂“非常李”全国巡回演唱会,以他们独特的音乐魅力征服了十五个城市乐迷的心,甚至有“痴情”的粉丝买下了十五场的票跟随常石磊的脚步。

2015年11月,加盟东方卫视《中国之星》,在第四期以一首原创曲目《我们都不应该孤单》获得当期冠军。 2002年,常石磊在大学系主任安栋老师的带领下,开始参与胡彦斌首张个人专辑《文武双全》的制作,担任2首歌曲的键盘、和音编写及和音。同年首次与张敬轩合作,参与专辑《My way》中《释放》的配唱制作人、和声编写及和声。

2004年,参与张敬轩专辑《A.M P.M》的中8首歌的创作及制作,并凭借该专辑在CASH金帆音乐奖、华语音乐传媒大奖及TVB8金曲榜中提名最佳旋律、最佳歌曲 、最佳编曲、最佳制作人。

2012年,为王菀之的《Atmosphere》创作的《留白》在第13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中提名最佳作曲人 。

2013年,凭携手林忆莲历时三年打造的专辑《盖亚》,摘得第24届台湾金曲奖最佳专辑制作人、最佳编曲人两项大奖,成为当晚最大的赢家,也是当晚惟一获奖的大陆音乐人,实现大陆幕后音乐人在金曲奖流行类奖项上零的突破 。

2014年,为莫文蔚专辑《不散,不见》创作了3首歌 ,并凭借其创作的专辑同名主打歌入围2015年第26届台湾金曲奖最佳作曲人奖 ,同年凭借该作品获得第16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最佳作曲人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