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除了北京奥运,历史上还有比较成功的奥运会吗
2.城市交通规划可以定什么毕业论文
除了北京奥运,历史上还有比较成功的奥运会吗
每一届都很成功
84年美国洛杉矶
美国驻华使馆商务参赞庞韬文先生:洛杉矶奥运会是奥运会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洛杉矶是第23届奥运会唯一的申办城市,但正是从洛杉矶开始,奥运会不再是主办城市与国家的负担,奥林匹克营销真正发挥了作用,商业奇才彼得·尤伯罗斯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奥运养奥运”的新思路,通过他的有效运作,洛杉矶奥运会实现了历史性的2.5亿美元盈利的突破。到亚特兰大奥运会,奥运市场已经发育较为成熟,亚特兰大奥运会几乎完全是靠商业运作举办的,事实证明奥运会成了体育市场最大的蛋糕。
美国奥运会的特色和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良好的商业运作,包括电视转播权、门票销售和赞助。提起教训,我们都会想到盐湖城冬奥会。奥运会的前期准备阶段(盐湖城贿赂丑闻)出现了一些麻烦,我们奥委会的财政管理还缺乏透明度,这也是北京需要吸取教训和注意的地方。但我相信盐湖城冬奥会本身非常精,组委会罗姆尼表现得非常出色。
88年韩国汉城
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使世界第一次走近韩国,韩国人在大赛期间表现出的良好礼仪给人们留下了良好印象。韩国官员也曾公开表示,奥运会的举办,大大提升了国民素质,激发和增强了韩国人的爱国热情。据统计,奥运会期间,共有2.7万余名志愿者为大赛提供服务。
事实上,韩国自古就崇尚儒教和礼节,具有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礼仪基础。在奥运会比赛前后,这样的礼仪教育更是得到了空前的强化。韩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无疑都受到了良好的熏陶。
尤为难得的是,在细微之处下功夫。比如,鼓励国民在电梯中相遇首先打招呼,每天让行十次,培养交通文明,对别人的礼让以微笑作为答谢。还有倾听他人讲话,拒绝脏话等等礼仪。
在家庭礼仪教育方面,大人的行为习惯具有无声的影响力。为此,以家庭礼仪为中心,孝道、和谐、为他人着想成为赛事之前韩国家庭教育的重点。为使大人们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奥运会前,韩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秩序教育、亲切教育、清洁教育”活动。大人守秩序,孩子们自然就会跟着学,从礼貌精神、礼仪形式到实践行动,潜移默化,将文明礼貌向制度、习惯、文化方向推进。
此外,韩国的媒体也功不可没。为使市民讲文明懂礼貌,韩国电视每天播放一分钟的公益广告,并号召家庭成员共同收看。其中,有很多类似这样的广告词:“我的亲切是整个社会的笑脸,整洁的街道就像开心的面庞,对外国客人的热情是成功的捷径,庆典只是一瞬,心意永存,大会成功我的人格成。”
汉城奥运会期间,韩国当时的口号是:“谦让之心,语言得体,姿态端正”。奥运会之前,教育部门都制定了走廊、楼梯、食堂、商店、运动场等公共场所中应遵守的礼仪,强调勤勉、诚实、节制、礼节、责任、孝道、秩序等。学校还教育学生无论在何处都要排队,在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不得妨碍他人,不高声说话,保持清洁等等。
奥运会期间,虽然体育场内观众众多,但看台上基本没有垃圾,这一点给很多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举办赛事前,学校还向学生介绍参赛国的大众文化和生活习惯。为了和参赛国拉拉队一起加油助威,学校组织学生学习有关国家的语言。为给外国朋友当好向导,学校还组织了“了解你的周围”活动,让学生掌握身边的医院、银行、邮局、特色饭馆、物美价廉的商店、旅馆和风景名胜等外国朋友可能去的地方。
据统计,汉城奥运会纯收入至少达4亿美元,奥运会的举办使汉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2000澳大利亚悉尼
2000悉尼奥运精神
悉尼进入奥运筹办期后,奥运组委会倡导的“2000悉尼奥运神”在悉尼乃至澳大利亚发扬光大。几乎所有的澳大利亚人都热情心、支持、参与奥运会,这是本届奥运会最成功之处。
澳大利亚人热运动,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也因此他们在本届奥运会上取得了12金、25银、17铜的优异成绩,在排名榜上列第4位,这是澳在历届奥运会上取得的最好成绩。
在悉尼赛场上,澳观众除了他们酷爱的游泳外,也喜欢看田径比
赛,就是手球、举重和水上运动等“冷门”项目,他们也热情有加,赶老远的路前去观战助威。据奥运组委会公布,本届奥运会门票销售率高达92%,不仅超过了亚特兰大奥运会82.7%的销售率,而且创下了奥运会门票销售率的最高记录。
赛场上当澳运动员与别国运动员决战的关键时刻,澳观众也为有
可能创出好成绩的别国运动员鼓劲。在男子跳远赛场上,澳大利亚运动员陶利马在全场观众的助威声中奋力跳出了8.49米的好成绩。只剩下古巴运动员佩特里索的最后一跳了,此时,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响起,正是在澳大利亚观众的鼓励下,佩跳出了8.55米的本人最好成绩,压倒陶而夺冠。就是在看到自己的选手在20公里女子竞走比赛中一路领先离终点仅200米时被裁判罚下时,他们也平静地接受事实,尊重裁判的判罚。澳观众的表现令国际奥委会萨马兰奇大为感动,他一再说,澳观众真正懂得看比赛,真正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
奥运精神还在参加奥运会服务的4.6万名志愿者身上得到了充分
发扬。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不取分文报酬地默默奉献,在中央火车站,志愿者们的任务是引导观众有秩序上车,他们因此连比赛场馆的边都挨不上,电视转播也看不见,但他们心甘情愿,一心一意地为奥运会工作。
创新使奥运充满魅力
本届奥运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因设计者匠心独运,巧妙构思,
给了全世界一个耳目一新的惊喜。
圣火台是历届奥运会必不可少的,此次根据澳大利亚被大洋环抱
的地理特点,设计者安排从水中点燃圣火,喻意奥运精神在水与火中常青。圣火盘被设计成飞碟状,与闭幕式的“星空”遥相呼应。
闭幕式上,F111战斗机从圣火台上空掠过,圣火熄灭,被带向无边无际的太空,象征着奥运精神普照宇宙。与此同时,从奥林匹克体育场开始,沿着巴拉马塔河至悉尼湾的海港大桥46处同时燃放焰火,形成“闪电之河”,好似又从回到人间。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多美的意境!每个身临其境者都会情不自禁为奥林匹克欢呼。
本届奥运会上,一批奥运记录被刷新,也是澳把科技引进竞技体
育的结果。澳著名运动员索普率先使用“鲨鱼泳衣”获得了3块金牌。女子400米跑冠军、澳土著运动员弗利曼穿的“太空跑衣”,也是首次出现在奥运会田径场上。创新使运动员有了更大的发挥天地。
奥运会的交通问题历来是比较头痛的事,也是奥运会成功与否的
关键之一。悉尼奥运会首次把地铁建到了奥运公园内,与奥运会比赛场馆连接,外联四通八达的悉尼交通网。根据奥运会人流大的特点,组织者严禁私人小汽车进入奥运场馆附近,尽量减少公交车辆的使用,把地面空间留给步行者,绝大部分的观众都通过地铁出入比赛场馆。用电脑控制的地铁在奥运公园与邻近的中转站之间穿梭来往,使奥运会期间的交通始终保持畅通。
“悉尼模式”使奥运焕发活力
人们对染上商业色彩的亚特兰大奥运会批评甚多,而悉尼奥运会禁止在比赛期间进行不正当的商业活动,在比赛场内设置充满商业气味的广告,同时又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尽量把规划与企业承办奥运结合起来,这种被称为“悉尼模式”的办会方针,使奥运焕发了新的活力。悉尼奥运会实现了塑造城市国际品牌的目标。在悉尼奥运会之前,欧洲民众普遍认为悉尼不过是农村,奥运会让悉尼独特美丽的风光和现代化形象世界闻名,国家、城市和相关产业的能力得到广泛认同,快乐友好的澳大利亚人民为各国所认识。由此大大改善了悉尼文化经济发展环境,全面促进了国家与城市国际化的进程。
悉尼奥运会的运动员村是历届奥运会最好的,但在这个项目上奥
运组委会没出一分钱,新南威尔士州仅根据政策把昔日的一块荒地批给了开发商,由开发公司投资开发成居民小区。开发公司与运组委会签订合同,保证无偿、优质、及时地提供运动员住房。而奥运会结束后,运动员村的房屋已有80%售出,不仅开发商赚了钱,组委会也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据悉尼奥运组委会奈特透露,本届奥运会票房总收入是3.76亿美元,纪念品销售赢利2.13亿美元,组委会收到赞助金4亿美元,三项合计是9.89亿美元。另据国际奥委会的统计,上述3项仅占奥运会市场总收入的28%。此次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收入是19亿美元,赞助收入是5.5亿美元。按规定,这2项国际奥委会收入的70%将划归奥运组委会和澳大利亚奥委会,因此,澳主办这次奥运会的总收入预计将达20亿美元。扣除投资,收支平衡、略有盈余已成定局。
另外,奥运还将给澳带来一些长期利益。如,澳旅游业在奥运会
期间的收入是8.8亿美元。而据澳旅游局预测,奥运带来的旅游效应,将使澳今后4年内吸引海外游客2200万人次,收入逾百亿美元。
2004希腊雅典
国际奥委会第28届奥运会协调委员会、国际夏季单项体育联合会丹尼斯·奥斯瓦尔德在雅典总结会上发言时归纳了雅典奥运会成功举办的七条经验。
奥斯瓦尔德说,第一是要有非常明确的奥运会筹办目标和理念。第二是建立强有力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国际奥委会等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协作。第三是保持良好的信息传播机制,让参与奥运会筹备工作的各方都能全面了解包括交通、住宿、安保等各方面的筹备信息,避免产生误解。第四是要充分发挥合作伙伴的作用,同时借鉴、学习往届奥运会的成功经验。第五是要充分利用火炬传递等文化活动,最大限度地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使之深入人心。第六是要充分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和。第七是各项筹备工作都应该尽早着手,从而有充裕的时间应对不可预料的困难。
安格洛普洛斯夫人:参加雅典奥运会的国家和地区是最多的,参赛的运动员和参加报道的记者人数也是最多的一次。我们第一次进行了全球火炬传递,火炬也来到了北京。我们还拥有奥运会历史上最多的志愿者。在总人口不到1200万的希腊我们拥有6万的志愿者。
附:连续五届奥运会赢利模式 ://news.sohu/39/95/news210159539.shtml
城市交通规划可以定什么毕业论文
全面落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促进城市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
中国城市交通发展展望
中国城市交通模式的正确选择
中国城市发展的优先——可持续交通
新时期城市交通规划的作用与思路转变
对我国城市交通规划内涵的思考
中国城市交通问题剖析及改善对策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和谐城市交通体系
漫谈“城市交通”
新北京交通体系研究
建设新北京交通体系的政策与行动
上海交通发展战略
上海市城市空间发展的交通战略研究——兼谈交通对上海城市空间发展的引导作用
天津滨海新区港城交通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
广州市区域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珠江三角洲区域交通协调发展研究
城市道路网系统规划思想及实例解析
城市交通设计问题总结和经验借鉴
关于城市交通规划编制体系的思考
《江苏省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导则》解读
改革开放30年北京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实践回顾
区域一体化快速机动化背景下城市交通问题思考——以南京市为例
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道路规划理念与规划体系研究——以长三角为例
中国城市绿色交通系统发展中若干问题研究
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研究
对TOD的一点思考和联想
论城市用地和交通的相互关系
土地利用与交通互动系统规划
城市中心区交通容量研究
我国大城市中央商务区交通规划研究探讨
快速城市化地区中等城市区域交通发展规划研究一以张家港市为例
杭州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指引
重议城市干道网密度——对修改《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建议
广州市区道路网络深化规划研究
古城保护模式下的道路交通功能分析——以苏州人民路
为例
基于路网的换乘强度研究
上海综合交通模型体系构想及成果
基于GPS/GIS技术的北京市路网功能层次分析研究
出行时耗的规律及启示
香港城市交通影响评价实践及启示
依据交通承载力确定土地适宜开发强度——以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大城市停车体系发展战略——以北京为例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历程中的若干问题反思
关于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若干思潮的评析
北京市公共电、汽车线网系统规划
北京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的发展思路和初步行动
公交优先理念与昆明BRT实践
深圳公交导向发展规划实践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公交优先技术方法
坚持国产化方针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健康发展
新时期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思考
城市轨道交通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内容和应用
上海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理论方法研究
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规划调整的技术方法——以苏州市为例
北京市动态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及制约因素
深圳市城市交通仿真系统建设实践
上海世博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框架
九运会交通组织经验与启示
北京奥运会交通规划及交通组织管理
上海世博会交通需求管理对策
对近城风景名胜区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