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联奥运会冠军的运动员-蝉联两届奥运会冠军的是

tamoadmin

1.乌拉圭球衣为什么四颗星

2.中国历史上蝉联奥运会冠军的运动员是谁

3.体育名人故事

乌拉圭球衣为什么四颗星

蝉联奥运会冠军的运动员-蝉联两届奥运会冠军的是

乌拉圭球衣有四颗星是因为在世界杯创办之前,奥运会足球冠军即被视为足球的世界冠军,乌拉圭队夺得了两届奥运会的冠军,并对足球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国际足联认可并同意了乌拉圭队绣四颗星的做法。

在乌拉圭获得这两次世界杯冠军之前,他们还获得过两次奥运会冠军(蝉联了1924年和1928年的奥运冠军)。那个时候的奥运会就代表当时足球的最高水平,所以被国际足联所承认。

到后来,由于国际足联为了扩大足球运动自身的影响力,想在奥运会之外再单独承办足球世界杯。可是筹备工作一开始是比较艰难的,国际足联遇到了很多困难。

这个时候两次蝉联奥运冠军的乌拉圭站了出来,对世界足联举办首届世界杯给予了大力支持,确保了首届世界杯能够顺利进行。

以后每四年一届全世界球迷都能在一起欢庆和享受足球魅力,乌拉圭功不可没。为感念乌拉圭为足球运动做出的贡献,国际足联允许乌拉圭国家队将之前的那两次奥运会冠军也作为夺冠次数,以星星的形式绣在球衣上。

乌拉圭简介:

乌拉圭东岸共和国(西班牙语:RepúblicaOrientaldelUruguay;英语:OrientalRepublicofUruguay,Uruguay),简称“乌拉圭”,位于南美洲的东南部,乌拉圭河与拉普拉塔河的东岸,北邻巴西,西接阿根廷,东南濒大西洋。

乌拉圭国土面积17.62万平方公里,全国划分为19个省,首都是蒙得维的亚。乌拉圭盛产大理石、紫水晶石、玛瑙、乳白石等。已探明有铁、锰等矿藏。林业和渔业资源丰富,盛产黄鱼、鱿鱼和鳕鱼。截至2020年,据乌拉圭国家统计局数据乌拉圭总人口353.1万。

中国历史上蝉联奥运会冠军的运动员是谁

楼云;

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和第24届汉城奥运会上连续获得男子跳马金牌,成为中国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个蝉联奥运会冠军的运动员。

高敏;

她在1988年汉城以绝对优势夺得奥运会3米板金牌,1992年巴塞罗那她又蝉联了3米板的冠军,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蝉联奥运会冠军的女运动员

孟关良/杨文军

04,08年男子双人划艇500米项目比赛中,他们夺得冠军;

伏明霞

历史上最年轻的两届奥运会跳水金牌获得者,92,96年奥运会冠军;

郭晶晶

蝉联雅典、北京奥运会女子3米板跳水个人和双人金牌,以4枚奥运金牌成为金牌最多的运动员之一,以4金2银成为获奥运奖牌最多的运动员之一。

熊倪

亚特兰大奥运会男子三米板跳水金牌,悉尼奥运会上男子3米板个人金牌、男子3米板双人金牌,共获得3金1银1铜,是获得奥运奖牌最多的男子跳水运动员。

吴敏霞

蝉联雅典、北京奥运会女子双人3米板冠军。

李小鹏

悉尼、北京奥运会体操团体冠军的主力成员,悉尼、北京奥运会两届奥运会的双杠冠军,并获雅典奥运会双杠铜牌,已超越李宁成为中国体操界第一人。

陈艳青

雅典、北京奥运会女子举重58KG级冠军,我国第一位蝉联举重金牌的运动员

刘春红

雅典、北京奥运会女子举重69KG级冠军,六次试举五破世界纪录的女大力士。

杨 凌

亚特兰大、悉尼奥运会男子10米移动靶冠军,是第一个蝉联射击金牌的选手。

张军/高凌

悉尼、雅典两届奥运会蝉联羽毛球混双冠军。

葛菲/顾俊

亚特兰大、悉尼两届奥运会女子羽毛球双打冠军

张宁

蝉联雅典、北京奥运会羽毛球女单冠军

陈中

悉尼奥运会时,她为中国赢得宝贵的一枚金牌,2004年在雅典奥运会上蝉联该项目金牌。

邓亚萍

巴塞罗那、亚特兰大两届奥运会蝉联女子乒乓单打和双打双料冠军,奥运会四枚金牌得主,是我国第一位夺得四块奥运会金牌的第一人。

乔红

与邓亚萍合作蝉联巴塞罗那、亚特兰大两届奥运会女子乒乓球双打金牌。

王楠

悉尼奥运会女子乒乓球女子双打和单打冠军,雅典奥运会女子乒乓球双打冠军,北京奥运会女团金牌,4块金牌得主。

张怡宁

雅典奥运会乒乓球女双和女单冠军,北京奥运会蝉联个人金牌,并获得团体金牌,成为奥运4金得主.

王蒙

都灵,温哥华冬奥会女子短道速滑500米冠军

体育名人故事

1、众所周知,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

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邓亚萍的出色成就,不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

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

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2、林丹小时候,妈妈总喜欢把他当成女孩子来打扮。那时候的林丹胖乎乎的,头发留得长长的,都快盖住耳朵了,有时候,两个小脸蛋上还被妈妈抹得红红的,再穿上妈妈买的红色衣服,活脱脱一个小女孩。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全国各地风靡学电子琴。

当时,林丹正在上学前班,班里的同学都被家长带着去学电子琴,林丹也不例外。妈妈给他买了一台“卡西欧”的电子琴,价值一两百块,这个价格在当时已经是很高的了。

可是,这么昂贵的电子琴却没能吸引住小林丹的注意力,天天坐在电子琴前,只动动手指头,这可把爱动的小林丹憋坏了,刚弹上一会儿,他就想从椅子上下来东逛逛西走走,结果只练了一个星期,他就再也不肯练了。

林丹的爸爸和妈妈都是体育爱好者,爸爸喜欢打乒乓球和排球,妈妈游泳,还打篮球,经常代表上杭县去龙岩参加比赛。妈妈想,儿子不愿练电子琴,可总得练点别的吧。于是,她打篮球的时候就带上林丹,让他自己在场上跑着玩。

当时,上杭县体育馆有少儿业余羽毛球的培训,林丹周围有很多小朋友都去那儿练球了。有一次,林丹跟着他们一起去体育馆玩儿,他第一次看到了羽毛球。看见小朋友们跑来跑去,挥拍、接球,林丹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好像是找到了一种对味的感觉。

那一年,林丹5岁。很快,林丹就进了培训班。但因为是业余班,其实更多时候是在玩儿。小朋友们在一起练习握拍、挥拍、跳绳等基本功,趁教练不注意,林丹就跟小朋友偷偷玩游戏,那段时光是快乐和无忧无虑的。那个时候,小小年纪的林丹就显示出了不肯服输、自尊心强的劲头。

当时的训练项目中,唯一让林丹害怕的就是压腿。刚开始的时候,小孩子的韧带没拉开,腿压不下去,教练就帮他压,小林丹疼得直哭,边哭边压,回家后,妈妈还要帮他继续压。可是,不管再怎么疼,妈妈也从来没有听他说过不想去练了。

周末的时候,训练队要长跑,绕着上杭县城跑两圈,至少也有几千米,林丹是队里年纪最小的,他跑不到前面去,就跟着大一点的队员跑,一定要跑完全程,绝不肯中途停下。另外,在队里打比赛,如果输了球,教练还没说什么,林丹自己就开始掉眼泪了。

在业余班,林丹是唯一用左手打球的孩子,教练因此对他特别关注。虽然因为年龄太小,林丹的技术水平在班里并不是最好的,但他的身体素质很突出,当时班里进行技术评定,他的基本动作、步法,前后摸球线等项都名列前茅。

3、5岁时梅西开始为当地的格兰多里俱乐部踢球,教练就是他的父亲。7岁的时候这个小家伙就在纽维尔老男孩队倍受称赞。但梅西在11岁时被诊断出发育荷尔蒙缺乏,而这会阻碍他的骨骼生长。

家里的经济条件难以承受小梅西的治疗费用,由于他的天赋被巴萨的雷克萨奇看中,在2000年将他带到诺坎普,梅西举家搬迁到欧洲。在2000年9月,年仅13岁身高只有140cm的梅西去了巴塞罗那试训。

在试训期间,梅西的表现征服了巴萨青年队教练,他们迫不及待的与梅西签订了一份2012年才会到期的工作合同,却忘记国际足联相关规定,未满20岁的球员不得和俱乐部签定5年以上的工作合同。

巴塞罗那俱乐部在帮助西成长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在俱乐部所安排的治疗下,梅西在2003年身高已经达到1米7。加泰罗尼亚人毫不犹豫的就给他在俱乐部注册并安排他去医疗部接受治疗。2008年这名来自罗萨里奥的21岁小伙子已经长到了170cm。

“梅西是吃着土豆和胡萝卜长大的,是喝着那些没有油沫的汤后去踢球的,但他比谁都懂事!” “我记得,而且永远都不会忘记拿到诊断结果的那一天。当时天特别冷,当时我们在街上,梅西没有任何表情,非同一般的冷静,我知道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家里没有任何能力让他治疗。”

站在梅西的身边,父亲豪尔赫眼眸中总是透着快乐抑或得意,但他内心的酸楚又有多少人能读懂? “作为父亲,我最清楚梅西的病源于营养不良。阿根廷盛产世界上最好的牛肉,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奶酪,但那不属于我们。

梅西是吃着土豆和胡萝卜长大的,是喝着那些没有油沫的汤后去踢球的。”梅西的父亲豪尔赫回忆当年只有11岁的梅西患上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时,不禁仍有些伤感,甚至当梅西已经成为这个星球上最好的足球运动员之后,“他从不抱怨,他年纪轻轻就比谁都懂事,这一点没有人比我更清楚。”

4、刘翔少年时,上海市普陀区体校的教练顾宝刚发现他的身体素质非常出众,便将他招入名下练习跳高。刘翔从小就十分好强,练习非常刻苦,成绩提高很快。但横杆在快速提高一段时间后,再提高却变得困难起来。

刘翔很着急,以为是自己用心不够,就给自己加练,他想用更加刻苦的训练提升自己的成绩。可一段时间后,横杆的提升高度微乎其微。

顾宝刚找到刘翔,无奈地表示:“你的腿如果再长五厘米就好了。以你现在的身高最多也就是个亚洲冠军,你好好考虑一下是否放弃跳高刘翔因自身的不足而非常痛苦,但他又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在顾宝刚的建议下,他开始改练跨栏。

日复一日,春秋交替,那个不足留下的遗憾沉沉地压在刘翔的心头。2004年雅典奥运会110米栏赛场,刘翔羚羊般跨越一个个横栏,风驰电掣地第一个冲过终点,震惊世界。电视机前的顾宝刚感慨道:他幸亏矮了五厘米。

5、伊辛芭耶娃从小就非常喜欢体操,在世界冠军梦的招引下,母亲将她送去练习体操。她挥汗如雨地练习着,严冬酷暑,舍不得荒废丝毫时间。然而,没练习几年,一片阴云开始浮上她的心头:她的个子越长越高。

在体操队里,人长高,意味着土豆发芽,是要被“扔掉”的。想一想,本来你可以在空中翻四个跟头,长得太高,只剩两个半了,怎么去和他人竞争?

伊辛芭耶娃不得不落寞地离开了体操队,但那个世界冠军梦却依然在内心燃烧着。她开始将自己的梦想寄托到撑竿跳高——这是一个身材越高优势越大的运动项目。

今天的伊辛芭耶娃不仅获得了奥运会、世界田径锦标赛等各种大赛的冠军,而且不断刷新着女子撑竿跳高的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