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奥运会开幕式击缶场面描写
2.2008年北京奥运会敲鼓人数2006人
3.曾侯乙铜鉴缶的奥运缶阵
4.北京奥运开幕式(盛世华章的绝美瞬间)
奥运会开幕式击缶场面描写
缶是中国古老的打击乐器,早在夏商时代就有了击缶而歌、击缶迎宾的故事。北京奥运会开幕,以“击缶而歌”作为开篇之语,让人震撼。
中国是礼乐之邦,乐与礼是结合的,击缶迎宾,是一种礼仪。它的起源,可以远溯到3000多年前的《诗经》与《周易》,那时候,鼓盆歌则是以为主,古代亦称之为“鼓缶、击缶”。以“击缶”的形式揭开开幕式序幕,不仅表达了深层的文化底蕴,而且场面盛大,撼人心扉。
对于“击缶而歌”的创意,张艺谋称做为奥运会的开篇,倒计时这一段落十分重要。“我们研究了历届奥运会的开幕式最后时刻的倒计时,以及世界上各种具有重大影响的大型活动倒计时的表现形式,发现大同小异,表达方式十分雷同,几乎都是短片加欢呼的方式。因此我们对自己的这届奥运会开幕式前最后的倒计时进行了精心的构思。把原来安排在节目后面的‘击缶而歌’调到了最前面。”
!“鸟巢”内,最先放了烟花和鞭炮,屏幕上,出现了一幅画的制作过程,又呈现了古代的用来观测日影以定时刻的仪器日晷,日晷上的日影转了两圈后马上一下子把光聚集在了2008名击缶者身上,他们一击缶,缶就亮,他们排成方阵击出了奥运会一分钟的倒记时,让观众惊叹,正式开幕后,他们受拿荧光棒边击鼓边一起齐唱“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他们击鼓的每一个动作都一模一样,,一丝不苟。这让我想起我们以前每天训练太极拳时,要求肯定没有他们那样高,可练完后感觉骨头都快四分五裂了,可这些击缶的演员不顾严寒酷暑每天训练,而且2008人的动作必须一致,该付出多少啊!2008名演员、2008尊缶,标志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寓意了东西南北、天上地下的时空观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更表达了欢迎朋友的愉悦心情。更为特别的是,随着演员击缶吟诵,巨大的光影数字出现,开始倒数开幕式。这一细节绝对是天才的创意,闪亮的银光,乐手击缶拼出震撼倒计时50、40、30、20、10……倒计时十秒开始时,中文大写与阿拉伯数字同时打出,将现场观众的情绪带到空前的高潮,在全场观众的齐声倒数中,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开幕
著名作曲家徐沛东还表示,在“击缶而歌”的表演过程中,每一个演员的表演非常苍劲、非常中国化,不是我们想象的一招一式,这种创新既有古老的元素又有现代人的精神,所以从音乐的角度上我觉得是很好的创新。把这个古老的乐器通过这种方式,通过现代文明的诠释,高科技的手段,达到了这种效果,这就是高人之处。
2008年北京奥运会敲鼓人数2006人
是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有参赛国家及地区204个,参赛运动员11438人,设28个大项、302小项,共有60000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创造43项新世界纪录及132项新奥运纪录,共有87个国家和地区在赛事中取得奖牌。
曾侯乙铜鉴缶的奥运缶阵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所设计的缶阵造型,其原型就来自此。开幕式上气势恢宏的2008人的缶阵,听声音很像是在敲鼓,而这种乐器的形制,则源于18年湖北随州市曾侯乙墓中出土的铜鉴缶。
北京奥运开幕式(盛世华章的绝美瞬间)
2008年8月8日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鸟巢体育场隆重举行。这场开幕式被誉为奥运史上最精彩的开幕式之一,展现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和现代化的建设成就,让全世界为之惊叹。
筹备工作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筹备工作从2001年开始,历时7年。在这7年中,中国共投入了4.5亿美元用于奥运会开幕式的筹备工作。筹备工作包括场馆建设、灯光音响设备的升级、排练和演员的选拔等。
舞台设计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设计由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舞台设计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用了大量的中国元素,如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乐器、中国传统服装等。舞台设计的灯光效果也十分出色,通过灯光的变化,将整个舞台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画卷。
表演节目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表演节目也十分精彩。节目包括歌舞、杂技、武术等多种表演形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千人鼓舞,这是一种传统的中国表演艺术,由1000名鼓手演奏,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力量。
火炬传递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火炬传递。火炬传递是奥运会的一个传统项目,象征着世界和平和团结。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火炬传递的主题是“和平之旅”,火炬手沿着长城跑步,最终点燃了奥运圣火。
结尾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一场盛世华章的绝美瞬间。它不仅展现了中国的文化底蕴和现代化的建设成就,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力量。这场开幕式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成为奥运史上最为精彩的开幕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