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半夜怎么快速抓蚊子?
2.奥运会拔罐为什么这么火
3.奥运村设施怎么样
4.蚊帐是谁发明的?
半夜怎么快速抓蚊子?
半夜快速抓蚊子方法:瓶诱灭蚊法,服药驱蚊法,台扇驱蚊法,熏烟驱蚊法。
1、瓶诱灭蚊法:用一些空酒瓶,每只酒瓶装进约10毫升的糖水溶液,轻摇几下,使瓶子内壁周围粘上糖液,分别摆放于蚊虫活跃之处。蚊虫闻到糖味,会自动投入“瓶中陷阱”被粘死。
2、服药驱蚊法:每天适量地服用一些维生素B。因服用后,维生素B经人体新陈代谢,从汗液或尿液排出体外,会产生一些特殊的气味,蚊虫很讨厌这种气味,因而不敢接近人体。
3、台扇驱蚊法:蚊子晚上趋光,故家中关掉所有的灯后使用有指示灯的台扇并大角度摇摆,扇叶会打死许多蚊子。
4、熏烟驱蚊法:在房间内,用一些木屑,最好是有芳香味的木屑,放在铁罐里,在木屑上放几块烧红的炭,再放一些干的柑橘、橙或柚子皮在上面,燃烧后会散发出十分强烈的气味,蚊子闻到就会“退避三舍”。
蚊子是通过二氧化碳和气味找到猎物的,孕妇、孩子、肥胖、代谢旺盛的人群特别容易招蚊子,出汗了要及时洗澡,保持皮肤清爽。
在摄氏37-38度以上时,它可以做到在0.1秒就将人叮咬“上口”,在摄氏26-27度以下时叮人的速度就大大降低,摄氏17度以下一般不再咬人。
奥运会拔罐为什么这么火
话说,有件事,大家应该都知道,就是继中国蚊帐之后又一个纯中国制作走红里约奥运会那就是——拔罐!自从拔罐火了之后不少人在网上来了解关于拔罐的相关知识,下面下边就给大家来详细讲讲。
男子4*200自由泳接力比赛中美国夺得金牌,最后一棒的“飞鱼”菲尔普斯又获得了他的第21枚奥运金牌!
除了他的金牌,大家的关注点都集中在了他身上的红圈圈上……
这红圈圈是不是很眼熟?没错!正是拔火罐留下的。
最开始有不少中国运动员喜欢用拔火罐来缓解肌肉酸痛,经常可以看到他们出现在赛场上背影是紫红的……
“诶,你身上这是咋了?被人打了咩?”
“这是拔罐留下的啊,运动完拔一下可爽了”
后来,拔罐这项中国古老的技艺就迅速地在国外运动员之中流行开了。
拔罐到底有啥好处?
运动员们喜欢拔罐,是因为他们易犯功能 性消化不良,肌肉劳损,通过拔火罐治疗很靠谱!
而我们普通人有些小毛病,拔拔火罐也是挺管用的呢!
随着立秋节气的到来,气温逐渐由高到低, 落枕、颈椎病、咽喉炎症等疾病又到了高发季节,不妨试试火罐疗法!
如果有 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尤其是人到中年, 筋骨疼痛,都可以试试拔火罐!
火罐还可以用在人体穴位上,治疗 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毛病,可以多只火罐同时施行。
拔罐应该拔哪儿?
拔火罐一般都是在肩背部。
如果是肩颈部位,可以拔在 痛点的位置。
如果是背部,就主要是作用在督脉和膀胱经上。
督脉
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沿督脉循行处行火罐可以起到振奋人体阳气的作用。
膀胱经
膀胱经上的背俞穴,肝俞、脾俞、心俞、肺俞、肾俞分别对应相应的脏腑,对各个脏腑都有调节作用。
拔罐的常见反应及处理方法
上罐后,如果病人感到局部非常紧张,疼痛灼辣难忍,数分钟即起水泡(也可能患湿气证),或于施术局部的远端感觉发凉、发麻、疼痛等,均属异常反应。
1.正常反应
无论用何种方法将罐吸于体表,由于罐子的负压吸引作用,局部软组织可隆起于罐口平面以上,病人觉得局部有牵拉发胀感,或发热、温暖、凉气外出、舒适感等,有的病证立即或渐渐减轻,甚至完全消除。当然,上述感觉并非全部出现,依个体反应的不同,出现的多寡显隐有别。留罐到一定时间(数分钟至十多分钟),或闪罐、走罐多次后,局部的软组织呈现潮红、紫红色(瘀斑色),或出现丹痧(小点状,紫红色疹子),起罐后皮肤的这些变化可能维持一至数天。这些,都属于拔罐疗法的治疗效应。
中医和西医可根据局部的反应情况来诊断和诊断疾病。中医认为,拔罐区出现水泡、水肿、水气过多者,揭示患湿气证。出现深红、紫黑或丹痧,或触之微痛,兼见身体发热者,提示患热毒证身体不发热者,提示患瘀血证皮色不变,触之不温者,提示患虚寒证微痒,或出现皮纹,提示患风证。
有关刺络拔罐吸出的液体,可表现不同的病情。一般认为:鲜血显示病情较轻,黑血或瘀块显示瘀阻较重,黄水显示湿热证,清水显示寒湿,血水往往出现在治疗的开始阶段或疾病即将痊愈阶段。至于出血量多少,亦可提示病情的轻重及转归。
有些患者开始治疗时,出血量少甚至不出血,这是瘀血阻塞严重或风气盛的表现,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瘀血逐渐被吸出,出血量才渐渐增多,但随着病情的好转,出血量又会渐渐减少,直至吸不出血。西医认为,拔罐区若出现微细出血,可作为诊断发疹性疾病(如麻疹、风疹、猩红热、斑疹伤寒等)的依据之一,因为这些疾病的发疹前期都发生毛细血管的损害。
拔罐若出现印痕黑晕,其中有出血之紫斑,而且相互重叠,则为斑疹伤寒的阳性反应,这种反应较变形菌微生物凝集反应或立克次体凝集反应平均可提早2天出现,且阳性率高出现很多大水泡,提示有水液潴留,肢体有不明显的肉眼难以观察出现的水肿症呈现粉红色或无色斑,提示患有神经痛或高血压症呈现深紫色斑,并且在紫红色的印痕中间常出现黑褐色斑纹者,提示患有肌肉风湿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若治疗过程中这些印痕或斑纹逐渐减少,则提示病情减轻、好转或痊愈。
2.异常反应
上罐后,如果病人感到局部非常紧张,疼痛灼辣难忍,数分钟即起水泡(也可能患湿气证),或于施术局部的远端感觉发凉、发麻、疼痛等,均属异常反应。引起异常反应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1)病人心理反应过度。
(2)罐子吸力过大。
(3)施术时失误、灼伤皮肤,或皮肤本来就有伤口。
(4)所涂药物的刺激过强。
(5)罐口边缘过薄(指代用罐),或不平滑,有砂粒状样凸起或凹缝、凸痕,或病人皮肤干枯松弛(如老年人),加上医者上罐时可能旋转了手腕(旋罐),使皮肤出现皱褶。
(6)吸罐时间过长,局部瘀血形成过多,隆起明显。
(7)拔罐的局部有浅在的较大动脉分布(如腹肌沟动脉、足背动脉搏动处),由于吸力的作用,局部软组织紧张,动脉受压而使血运受到影响,于是远端的组织出现缺血,故出现发麻、发冷、疼痛等反应,甚至还会出现组织坏死。
晕罐,是指在拔罐的过程中,病人出现头晕、心慌、恶心、呕吐、冒冷汗甚至晕厥等症状。引起晕罐的原因为虚弱、饥饿、疲劳、精神紧张,或置罐于禁忌部位等。一般而言,单纯拔罐引起晕罐者极为罕见,只有在施行针罐法和刺罐法时偶有发生。
3.异常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异常反应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如下。
(1)要仔细检查罐子,不符合要求的弃之不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虽然拔罐的刺激不像针刺那样强烈,但毕竟是穴位刺激。由于存在着个体差异,各人对刺激的反应程度强弱不一,故对于饥饿、疲劳、精神紧张、酒后的患者最好不要施术,尤其不要在反应强烈的穴位,如合谷、太冲等穴施术。环境气温不要太低,尽量不让患者有寒冷感出现。
(3)上罐后要多询问患者的感觉,多观察罐内的皮肤变化情况。如果病人诉说吸拔太紧,有疼痛或烧灼感觉(涂药罐、敷药罐出现轻度灼痛感属正常现象),可一手持罐,另一手的食指或拇指指尖轻轻压一下罐口缘的软组织,使软组织与罐口边缘间形成一个极小的缝隙,若是用气嘴罐者,可稍旋松气栓螺帽,让少许空气进入,以减小罐内负压。如果是施行密排罐者,应检查是否罐距太近,是否需调整。如果经上述处理后仍有不适,应脱罐检查。若局部皮肤起泡,也应起罐。起罐后,涂以甲紫药水,并加以包扎,以预防感染。
(4)在施行针罐法时,如针口过于胀痛,或酸胀痛感向他处传感,难以忍受,应起罐调整针的深度或刺向,待反应减轻后再进行拔罐。
(5)在施术过程中,如果出现晕罐现象,切勿惊慌失措,应把病人的衣服纽扣解开,给热开水喝(可加些糖),注意保暖。经上述处理后,仍未能缓解症状时,应立即起罐,让病人去枕平卧。如果反应仍加重者(如昏厥、低血压),应把枕头垫于脚下,使成头低脚高位,同时以指甲缘切按患者人中穴或十宣穴,或用指尖揉按合谷、内关、足三里等穴。对出冷汗多或冷汗不止者,可用艾条温灸涌泉穴或百会穴。经上述办法处理后倘若昏厥、低血压仍不能纠正者,可考虑应用中枢神经或输液。
结语:拔罐是一项非常传统的中医疗法,是中国民族的优秀传统,看到这项疗法能够弘扬光大,作为中国人应该都为之感到自豪,因此大家在平日里也可以从尝试尝试这项疗法,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
奥运村设施怎么样
男乒队员无奈变身“装修工” 体操队自带蚊帐防“寨卡”
里约奥运会将在北京时间本周六早上正式开幕,在此前各方的描述中,这届奥运会在各项准备工作上都不完善,甚至被一些媒体冠以“史上最不靠谱”的头衔。目前外界抨击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安保以及奥运村设施这两点上,尤其是奥运村设施的质量问题,更是让已经入住的几乎所有代表团都叫苦不迭。中国代表团当然也不例外……
本组稿件由 成都商报记者 何鹏楠 撰写
设施坏了?咱自己安装
卫生间“脏乱差”, 男乒被迫干起装修活
上月24日,奥运村开门首日,澳大利亚代表团就吵着要搬家。因为他们满心欢喜地一进门,发现房间厕所堵了、管道裂了、地板脏了、电线还露在外面、甚至楼道都没有灯。不仅是澳大利亚人,第一批入住奥运村的多个代表队都对奥运村住处条件表达了不满,白俄罗斯人抱怨房间条件,墨西哥人和阿根廷人抱怨漏水,肯尼亚一名队员在墙上留言,要求修理浴室。美国和意大利自掏腰包找了一些电工、水管工和泥瓦匠来。
中国代表团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7月28日下午,参加里约奥运会的国乒队一行抵达里约,结果一入住奥运村,就被来了个下马威。央视乒乓球专项记者在微博中写道:“中国乒乓球队今天顺利进入奥运村。不过,一进入房间后,队员们顿时有些失望了。”从现场拍摄的照片来看,房间内部的卫生间像是被洗劫过一样,马桶盖与马桶分了家,淋浴杆掉落,地上也到处是遗留的工业垃圾,看上去杂乱不堪。对于比赛压力颇大的中国乒乓球队而言,这样的住宿条件显然不能让人满意。不过与吵吵闹闹束手无策的欧美同行相比,中国乒乓球队的小伙子们就要淡定不少,房间浴室的浴帘掉了,张继科、马龙、许昕这几个世界冠军纷纷亲自上阵修浴帘。在将浴帘搭上后,没过几秒,浴帘突然掉了下来,吓了几名国手一跳,只能重新安装。而主教练刘国梁也表示:“相信(问题)会慢慢完善。来里约之前我们都有思想准备,参加过这么多届奥运,每一次都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不完美,这些不会影响到我们,我们把心态调整好就好。”
蚊子太多?咱自带蚊帐
害怕寨卡,体操队绞尽脑汁战蚊子
本届奥运会前,寨卡一度肆虐巴西,这一由伊蚊传播的危害性极大,而巴西国内的气候和卫生情况,又有利于蚊虫的繁殖。这一情况也一度引起了各国运动员的担忧,在职业化程度最高的网球和高尔夫球这两个项目上,众多高手都退出了本届奥运会,理由之一,就是担心感染寨卡。而日本等代表团则紧急订购了一批驱蚊环,以避免运动员被蚊虫叮咬。
在组委会和各代表团都在为如何驱蚊避蚊绞尽脑汁时,中国代表团祭出了“杀手锏”,那就是蚊帐……中国体操队一行20人与乒乓球队同一天入住里约奥运村,队员的公寓在二楼,尽管没有乒乓球队入住时的尴尬局面,大家普遍对环境感到满意。但由于楼层较低,蚊子实在太多,队员们只得自备防蚊用品,与蚊子“大战三百回合”。机智的女队队员从国内带了蚊帐过去,姑娘们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睡了一个好觉;而没带蚊帐的男队员们就比较辛苦,他们把房间贴满了防蚊贴、点起了蚊香,蚊子是没有了,人也熏得够呛。教练们则是跟蚊子大战了一个晚上,早上起来个个双眼红肿。尽管如此,体操队上下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总教练黄玉斌介绍说,现在全队队员的状态都不错,从精神状态、身体情况、技术情况,都达到了全队预期的目的。谈及征战奥运会的信心,黄玉斌表示,必须充满100%的信心,99%都不可以!对于目前面对的困难,黄玉斌也看得很淡:“在遇到困难后,我们队要有应对的方法和措施,要用我们的智慧战胜困难”
在圣保罗富人区建训练营
中国军团备战奥运有一套
4年前,中国代表团为更好地备战伦敦奥运会,首次在利兹设立训练营,让参赛队伍提前适应时差与气候。这次也不例外,由于夏季奥运会首次在南美洲举行,里约与北京的时差达到11小时,而且气候和环境也有天壤之别,中国军团继伦敦奥运后再次在海外设立训练营,选定了离里约大约一小时飞行距离的圣保罗。包括乒乓球、体操、游泳、羽毛球、网球、排球、击剑、田径、拳击、女足等15个项目都是先在训练营备战。
安保
24小时保安人员巡逻
酒店到训练营有班车接送
中国在圣保罗的训练营选在当地南部富人区的皮涅鲁斯体育俱乐部。这个俱乐部占地17万平方米,取会员制,非会员并不能随便进入。除了足球、游泳、体操等设施是现成的外,俱乐部为接待中国代表团还特地改建出临时的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等。俱乐部外24小时安排保安人员巡逻,附近更有军队驻扎,确保中国健儿在圣保罗期间的人身安全。
离俱乐部500米之遥的五星级丽笙酒店已被中国代表团包下,有近200个房间的该酒店在这段时间不会接待任何外来住客。尽管酒店与俱乐部之间的步行时间不超过5分钟,但是,中国代表团还是安排了每15分钟一趟的班车接送运动员往返两地。无论是俱乐部还是酒店,但凡没有得到中国奥委会许可的人士,一律被保安人员拒之门外。
伙食
每餐提供10多道凉菜与热菜
曾服务于世界杯VIP包厢的名厨掌勺
伙食方面,尽管这次没有配备随团大厨,但在圣保罗训练营里负责掌勺的是曾服务于巴西世界杯VIP包厢的名厨。此外,代表团还在当地请来两位中国厨师担任助手。
训练营餐厅设在俱乐部2层,可同时容纳200多人就餐。每餐提供10多道凉菜与热菜,炖鸡腿、红烧肉最受中国健儿欢迎,主食方面,除了米饭外,运动员们还可以吃上馒头与春卷。当然,在中国代表团入住里约奥运村后,一日三餐必须适应村内餐厅提供的国际化口味。不过,这也难不倒中国的体育健儿们,他们从国内带来了不少的方便面、香辣酱,在嘴馋的时候安慰自己的味蕾……
蚊帐是谁发明的?
古人为了防蚊发明了蚊帐,但具体是谁发明的已经不可考。据史料记载,在中国的春秋时期就发明了蚊帐,那时候还不叫蚊帐叫?帱?,春秋时期,齐桓公(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的?翠纱之帱?使饥蚊营营不得入内。
里约奥运会期间,寨卡在南美洲肆虐,而蚊子是它的主要传播途径,所以在当时运动员的防蚊工作就很重要。中国许多队员从国内带了蚊帐过去,欧洲一些媒体来访中国队时,被蚊帐这个新奇的玩意儿?惊呆了?!中国国家体操队队员冯喆更博:?一个老外有过来问:可不可以卖我一个白色的中国结!我说可以,要什么字的福还是寿?不过只有红色的哦!老外解释到就是那种白色的可以罩着人的!来跟我读,那叫蚊帐,不是中国结!?
原本以为全世界都有蚊帐,那时候蚊帐是中国独有的,而外国连纱窗都没有,别说蚊帐了。
我们聪明又勤劳的老祖宗为了防蚊发明了蚊帐,但具体是谁发明的蚊帐已经不可考。据史料记载,在中国的春秋时期就发明了蚊帐,那时候还不叫蚊帐叫?帱?,春秋时期,齐桓公(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的?翠纱之帱?使饥蚊营营不得入内。
东汉刘熙《释名》说:?帐,张也, 施于床上也。?此后,出现了?蚊幮?、?蚊幌?、?蚊帱?、?蚊帐?等各种称呼。
蚊帐多用锦、罗、纱、绮、缣等丝织品制作,以兼顾透风。历史上,其用料还曾有等级上的规定。例如晋代制度, 锦帐为宫禁中独用。至于平民百姓,多用葛、布等帐子,而穷困者则无力置备。
《后汉书》载:?黄昌夏多蚊,贫无帱,佣债为作帱?。翻译成白话文就是:眼下蚊子实在太猖獗了,欠债扯上个蚊帐再说;又记当地人因缺少帐子,出现了为减轻父母被蚊虫叮咬而子女卧于床下以诱蚊这样的孝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