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奥委会称违背体育精神,为什么这么说?
2.为什么还有人在反对电子竞技是体育?
国际奥委会称违背体育精神,为什么这么说?
近年来,端游和手游大受欢迎,人们不仅喜欢玩,而且还出现了许多职业玩家,他们组成各种战队,以打比赛为生。每年世界上都有各种赛事,2018年的亚运会,也已经成为了其中一个赛事,这不禁让人们猜想,可能也会进入到奥运会。正当大家还在期待进奥运会之际,国际奥委会泼了一盆凉水,他说具有暴力元素不符合奥林匹克精神倡导的团结。
奥运会是一场全球的体育赛事,它奉行?公平竞争、互相理解、友谊团结 ?的体育精神。奥运会由来已久,它虽然是一场体育赛事,可是却被赋予了多层含义。它号召全球的人们放下成见,在体育的赛场上公平竞争,通过奥运会让世界上的人们可以相互理解,从而增进全球的友谊和团结。奥运的比赛项目也主要以人们经常进行的体育运动为主。
是对杀的战争戏,具有暴力元素。电子竞技游戏,一般是以战队的形式,双方用虚拟的人物相互对杀,以杀死对方或者是夺得对方的某些东西为胜利与否的标准。在奥委会看来,这并不符合奥运提倡的团结精神。因而,他在回答是否可以进入奥运会时说违背体育精神。
奥委会的话迅速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有的人认为奥委会的话有道理,不该进入到奥运会中,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奥委会的思想过时了,而且现存的一些奥运会项目也有着暴力的前身,他们还是希望奥委会的成员可以考虑让奥运会成为奥运项目。在我看来,在世界上已经广受欢迎,它也有自己的全球赛事,没有必要非要得到奥运会的认可。
为什么还有人在反对电子竞技是体育?
某论坛上,爱奇艺体育CEO喻凌霄在发言时痛批电子竞技,直言电子竞技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能被称为体育,引发了圈内不小的舆论风波。
“从游戏演变而来的所谓的电子竞技,我坚决反对它是体育,这是我明确的观点。我不管你怎么加入的亚运会,不管你怎么搞定的亚奥理事会,但是,我不认账。体育可能在未来需要更多的线上产品,但他一定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体育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不倡导非健康方式。”——喻凌霄原话。
电子竞技是不是体育项目,这点已经毫无争议,早在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就已经明确电子竞技为中国第99个体育项目。中国发展二十年,早已变成“资本宠儿”,尤其是各地的利好政策接连颁布,更是加速了产业的和谐发展。
作为体育从业者,喻凌霄的“逆势言论”引来了众人围攻,但不得不说,他的观点也代表了很大一部分抵制者的观点,这些人为什么无法接受电子竞技呢?从喻凌霄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窥探一二。
混淆游戏与的概念
混淆了游戏与的概念,是现在很多人抵制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这些人眼中,那种成天泡在游戏中不事生产的“网瘾少年”就是电子竞技代表,因此,他们想当然的给套上“不健康”的标签。
我们必须要先明确什么样的游戏才能成为项目。玩家能够在固定游戏规则下,不受其他外界因素(如充值等)影响,公平、公正、公开的进行对抗,这才是一款能够发展成项目的游戏。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的发展很宽广。
但实际上,电子竞技的概念又很窄,以赛事为核心,将俱乐部、厂商、投资商等各方聚集在一起,围绕选手创造价值,从而衍生出产业相关内容,建立稳定健康的产业生态,这才是电子竞技的核心。由此不难看出,电子竞技必须建立在完善的赛事体系之上,它是比游戏更高层次的存在。
不是每位足球爱好者都能参加世界杯,同样的,也不是每个游戏爱好者都可以成为选手去打。更多情况下,玩家都只是以一种打发时间、消遣的态度进行游戏,这种时候不能将之称为。
中国游戏玩家数以亿计,但真正成为选手的,仅仅只有一小撮。如同足球选手一般,选手每天的训练也非常严格且枯燥,他们需要不停的锻炼反应力与手感,将身体状态提升至最好迎接每一场比赛。
打游戏≠电子竞技,真正区分电子游戏与电子竞技的关系,才是接受的第一步。
强行违背体育发展进程
“游戏演变来的电子竞技,不配被称为体育”,这种观点本身就违背了体育的发展历程。
以足球为例。目前可查的最早足球形态是中国的蹴鞠,相传蹴鞠由黄帝发明,用于军中训练,传入民间后成为最受欢迎的游戏之一。
不难看出,蹴鞠在战国时期,与吹竽鼓琵、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等玩乐活动并称,是民众主要项目之一。
在还没有“体育”这一概念的中国古代,蹴鞠作为老少皆宜的活动,是当时最受欢迎的游戏之一。如今,蹴鞠演变成现代足球,已经成为风靡全球的体育运动,四年一届的世界杯更是足球爱好者们的狂欢盛典,谁还会在意最早的足球是不是一款游戏呢?
反之来看,如果体育项目不具备普遍的性,无法获得广大群众的喜爱,那么这个项目将很难推广。以棒球为例,2012年棒球因全球普及度不高,参赛区域少,退出奥运会项目,虽然在东京奥运会即将短暂回归,但依然改变不了消失的命运。
最早的体育项目大半都是由游戏演化而来。游戏的性决定了它能够被快速推广,随着玩家基数的增加,游戏规则逐渐完善,游戏慢慢展现出竞技性,这就是游戏向体育转变的过程。
电子竞技的发展同样符合这一过程,我们不能因其早期的通俗,就否认其体育项目的本质,以“游戏”为借口不承认电子竞技是体育项目,显然是说不通的。
不看好未来
体育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是短暂的,他们在青春正盛的年华里离开了炫彩的世界,一头扎进严格的训练中,把竞技作为生命中唯一的存在。
不论是传统竞技还是电子竞技,只有顶尖选手才能站上最终领奖台,选手为了达成最终梦想,无不拼尽全力,因此健康问题几乎是所有职业选手的大敌。刘翔跟腱断裂,郭晶晶视力严重下降,张继科肩膀受伤……传统竞技体育运动员的伤病多来自于高强度的训练,电子竞技体育运动员也是如此。
过往运动员不被看好的一大原因,还在于不健康的身体和退役后的人生规划。但随着行业愈加完善,越来越多的俱乐部配备了医疗岗位,随时帮助选手缓解伤痛。选手们在退役之后的选择也变得多起来,直播、解说、教练、转向幕后、甚至是重回学校,都能让他们收获更好的未来。
我们不难发现,抵抗电子竞技发展的大多为老一辈年长者,接受新兴事物的能力匮乏。就像是二十年前无法接受周杰伦,二十年后他们也无法接受电子竞技。阳光之下必有阴影,对于同一件事物,有人赞美就会有人厌恶,电子竞技发展至今,小小非议已经无法影响其前进的脚步了。面对不同的声音,我们需要做的,便是在不断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保障产业生态的健康稳定。至于那些不相信的人,便让时间去征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