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捷克冰球联赛-中国与捷克冰球联赛

tamoadmin

1.你认为为什么同为北美四大运动的冰球很少有黑人运动员?

2.旱地冰球的国内推广

3.全世界有多少国家在开展冰球运动?

你认为为什么同为北美四大运动的冰球很少有黑人运动员?

中国与捷克冰球联赛-中国与捷克冰球联赛

认为冰球运动之所以黑人运动员少主要是在培养方面。我们都知道一般的黑人家庭孩子比较多,而他们一般都是取散养的方式,而家长也是没有那个时间去专门陪着一个孩子去训练冰球项目。

要知道冰球这个运动项目,一般都要从小就开始培养的。属于那种陪伴型模式。而黑人家庭,我们都知道,他们一般孩子的数量都很多,很难把所以的精力都放在一个孩子的身上,所以没有这个条件的情况下,参加冰球训练的黑人孩子肯定会少很多。其次,冰球是童子功。手上技术,尤其是滑行技术,需要孩子很小就有专门的打磨。目前,世界优秀联赛的球员,都是学龄前从事冰球训练,越晚成才可能性越低。相比之下,篮球,橄榄球这些项目,只要身体素质好,十几岁在进行专项练习也行,特别适合黑人选手。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害人选手少的原因。

冰球的球员大概一半加拿大人,三成老美,二成欧洲(北欧,捷克,俄罗斯等)人。由于加拿大和欧洲几乎没有黑人,即使一半美国球员是黑人,全联盟的黑人比例也只有百分之十五。 练冰球成本太高,而不少黑人并不富裕。还不如选择练篮球或橄榄球,也更容易发挥体格优势。冰球一直给人一种白人贵族运动的感觉,种族歧视的丑闻也不是没有。有钱的黑人大都不愿自己的孩子在从事一项不友好的运动。所以也是因为这样的问题,照成了黑人选手选择这项运动比较少的原因。说白了,运动项目那么多,为什么不选择那些受欢迎的运动呢。

总的来说。冰球这项运动确实需要从小就开始练习,而这也基本上成为了白人的天下。所以黑人运动员加入,没有什么好的待遇,谁也不会那么犯傻的。毕竟运动项目那么多,加入哪个都是可以的。

?

旱地冰球的国内推广

旱地冰球运动在中国发展迅速,自2008年正式推广以来尤其受高校学生们的欢迎。目前发展得最好的城市是上海,其次是北京。

中国作为新兴的世界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中国市场也成为了旱地冰球发展的重要根据地。国际旱地冰球联合会(IFF)和亚太旱地冰球联盟(AOFC)热切地希望中国能够加入国际旱地冰球大家庭,为国际旱地冰球发展带去更强大的力量。

(1)2007年11月中国首个旱地冰球教练研讨会在九华山庄召开,专为北京地区体育老师而设,旨在将这项运动介绍给学校。

(2)2008年上海外国语大学老师陈新开始致力于旱地冰球运动的推广,年底在同济大学举办了第一期教练员培训,培训结束后,上海共有5所大学的学生们率先体验到旱地冰球的乐趣,这也标志着旱地冰球运动正式进入中国。

(3)2009年旱地冰球得到上海外国语大学体育部主任王骏的大力支持,并组织了首届上海高校旱地冰球邀请赛,100多名男女学生参赛。

(4)2010年第二届上海大学生旱地冰球邀请赛成功举办后,上海外国语大学大体育部组织了更加专业的旱地冰球教练培训,并邀请到国际旱地冰球联合会(IFF)秘书长John Liljelund 为上海的40多位老师做了为期两天的教学培训。同年,上海外国语大学体育部向上海市教委申报旱地冰球特色项目,也成功获得唯一的一等奖。

(5)2011年上半年,上海外国语大学体育部邀请了专业的新加坡教练为全国30多名教师们进行了专业的教学培训,旱地冰球运动开始走向全国高校。

(6)2011年11,两次大规模的比赛在上海举行,一次是上海市教委组织的一年一度上海市阳光体育大联赛——旱地冰球男女混合赛,一次是高校&外籍俱乐部友谊赛。前者总赛程达到两天半,是旱地冰球在上海的第一届由教委组织的比赛,意味着旱地冰球真正受到官方的认可;后者也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比赛,它成功的把中国人同这项运动的引进者——欧洲人联系在一起,让大学生有幸一览外国人的精湛水平,同时也得到更多外国人的支持。

(7)2012年,旱地冰球走出上海,教练培训迈向更多的省份,如:湖北、四川、黑龙江、吉林、福建、珠海等。

(8)2013年6月,鉴于中国发展之迅速,国际旱地冰球联合会(IFF)授权在中国成立“中国旱地冰球发展中心(CFD)”,这是历史性的突破,将更利于旱地冰球运动在中国的推广。

(9)2013年7月,中国旱地冰球发展中心(CFD)邀请到国际旱地冰球联合会(IFF)秘书长以及国际教练,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为中国各地的教练员进行初、中级教练员培训,最终8位老师成功通过中级考核,20位老师通过了初级教练的考核。成为中国首批经IFF认可的旱地冰球教练员。

(10)2013年,中国旱地冰球发展中心(CFD)突破局限在学校的发展,将旱地冰球带到社会企业中。同年摸索出一套适合青少年训练的旱地冰球教学模式。

(11)2014年,是中国旱地冰球发展必须记载历史的最重要的一年,是中国人穿着五星红旗的队衣在世界旱地冰球舞台上亮相的一年,中国大学生旱地冰球代表队--上海外国语大学队,参与了在新加坡举行的世界大学生旱地冰球联赛,中国大学生首次与来自其他9个国家的大学生同场竞技,在参赛的同时学生们也见识到国际顶级旱地冰球水平,为旱地冰球在中国的发展提高了一个台阶。与此同时旱地冰球项目与青少年户外装备CAMKIDS品牌也结下不解之缘,中国大学生代表队一行穿着由CAMKIDS特制的印有国旗的鲜艳的绿色中国队服给各国代表队带来了一种清新之感,又足显中国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壮志。

(13)2014年7月,CFD在北京大学组织了第二期国际旱地冰球联合会中国区教练员培训,本次培训由国际旱地冰球联合会秘书长John Liijelon带领两位国际级教练和裁判为学员们授课,培训得到北京大学体育部大力支持,在原奥运会场馆北京大学邱德拔体育馆举行,最终4人通过了教练员讲师级考核,这表明中国具备了由自己人培训初级教练员的能力。

(14)2014年10月,在CFD的组织下,第一届CFD旱地冰球俱乐部邀请赛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比赛邀请到SH Hakkapeliitat(上海芬兰队)、SH Sharks(上海大鲨鱼队)和苏州SSV三支外籍俱乐部队,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三支大学生代表队总共六支球队,另外由上外附中、上海实验中学两支队伍组成了青少年表演组参加表演赛。最终冠军由以瑞典人为主的上海大鲨鱼队获得。本次次邀请赛扩大了CFD在中国旱地冰球的影响力,并为以后的比赛打下了坚实基础。

(15)2014年12月CFD代表参加在瑞典举办的国际旱地冰球联盟大会,IFF与秘书长多次提到中国的重要性,并表示将更大力度支持中国区发展。

(16)2015年3月,CFD组织了北京精英媒体旱地冰球公开赛,极大程度增加了旱地冰球的影响力。本次比赛共计29个媒体单位参与,6支媒体队伍。

(17)2015年5月, CFD青少年旱地冰球俱乐部赛在上海闵行打响,比赛共吸引了来自上海的9支队伍参与。

(18)2015年5月,CFD首度联合上海市大学生旱地冰球协会主办了上海市首届旱地冰球锦标赛。

(19)2015年7月,CFD联合著名户外展ISPO,主办了ISPO SHANGHAI 2015 ‘CAMKIDS杯’全国青少年旱地冰球冠军赛,本次比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12支青少年俱乐部参加。

(20)2015年7月,CFD再度邀请国际旱地冰球联合会秘书长John Liljelund莅临中国,并联合华中师范大学承办了“国际旱地冰球联合会中国区第三期教练员培训班”,本次培训班共计60多人参与,分别来自20个不同的省市,本次培训或得国际方面的高度认可。

(21)2015年8月,CFD受邀参与由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在湖北宜昌联合举办的2015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本次活动让来自30多个省份的青少年体验到旱地冰球乐趣。

(22)2015年9月,CFD带领两支队伍参与韩国济州岛国际旱地冰球公开赛,第二次走出国门参加国际性比赛。

(23)2015年10月,CFD代表陈新赴捷克学习交流,与捷克旱地冰球协会以及捷克最著名的旱地冰球俱乐部AC Sparta Praha达成合作。

(24)2015年10月,CFD第十一期初级教练员培训班在南京体育学院举行,CFD第一次与地方协会合作培训模式开启。

(25)至2015年12月,CFD共举办12期教练员培训,其中包括三期中高级培训(第三期中高级于2015年7月在华中师范大学举办)。持证教练员共计400多名,覆盖20多个省份。

(最后更新时间:2016年3月1日)

全世界有多少国家在开展冰球运动?

从1908年国际冰球联合会成立到2002年,冰球运动已发展到世界五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已有64个国家和地区加入了国际冰球联合会。

冰球的英文“Hockey”一词派生于法语的“Hocquet”,即牧羊人用的弯头拐杖。有人提出冰球是源自北美易洛魁印第安人的一种击球游戏。

早在二三百年以前,世界上就有着不同形式的冰上球类游戏,如荷兰的“科尔芬”、北美的“欣尼”、俄国的俄罗斯冰上曲棍球、北欧的“班迪”以及中国的冰上蹴鞠等。由于当时这些国家的社会制度、经济基础、民族特点以及人民生活方式等的不同,这些早期的冰上球类游戏也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现代冰球运动起源于加拿大,据资料记载,早在1855年,每当冬季来临,加拿大金斯顿地区的一些体育爱好者经常集聚在冰封的湖面上,手中拿着曲棍,脚上绑着冰刀,互相追逐击打用木片等物制成的球。加拿大早期的冰球比赛没有统一的规则,比赛也缺乏严格的组织。参加比赛的人数不限,最多时每队达30人,场面十分混乱。裁判员可由运动员挑选,并随意进行更换。

女子冰球运动始于19世纪60年代。

1875年3月3日,在一位叫克莱·格汤布的冰球爱好者的倡导下,在蒙特利尔的维多利亚冰场举行了世界上首次正式的冰球比赛。

1879年,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的罗伯逊教授和史密斯教授共同制定了一份正式比赛规则,将比赛人数限定为每队9人。

1885年,蒙特利尔的一些冰球爱好者自发地组织起“加拿大业余冰球协会”,并将参赛人数由每队9人改为7人,最后又改为6人。与此同时,金斯顿和安大略的第一个业余冰球团体也宣告成立。

19世纪90年代,冰球运动席卷加拿大,冰球团体和冰球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地纷纷涌现,直达西海岸。

1892年,为奖励冰球比赛的优胜者,斯坦利勋爵用48.67美元购置了一个银杯。就是这个银杯,后来成为北美国家冰球联盟(NHL)争夺的最高奖赏。同年,首次女子冰球正式比赛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北面的巴里(Barrie)举行的。

1893年,首届“斯坦利杯赛”的冠军被蒙特利尔业余体育协会俱乐部队获得。

1894年,当蒙特利尔“3A”队同渥太华省队争夺此杯时,吸引了5000余名观众,赛场人声鼎沸,场面十分壮观;同年,加拿大冰球运动员第一次有组织地赴美国表演。

1895年,仅蒙特利尔一个地区就有冰球俱乐部100多个。在冰球运动的行列里既有学生,市民和商人,又有士兵及官员。

1896年,美国第一个冰球团体在纽约创立。

1902年,欧洲的第一个冰球俱乐部在瑞士的莱萨旺(LesAvants)诞生。莱萨旺也因此赢得了1910年第一届欧洲冰球锦标赛的主办权。不久,法国、英国、德国、比利时以及捷克的冰球俱乐部也相继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