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山佛斯弟足球俱乐部的球队发展
2.北京足球队职业化以前的战绩
3.中国足球甲级联赛的历史沿革
4.巴西甲级联赛的制度
佛山佛斯弟足球俱乐部的球队发展
1989年佛山足球队首次参加全国乙级联赛,就在第一任主教练王杭勤带队下夺得桂冠,跻身翌年全国甲级(B组) 行列。
佛山队职业化后成为甲B的一支劲旅。1993年实验性的全国足球俱乐部队锦标赛,相当于足协对于来年开展职业化先期的一个练兵,他们甚至被邀请到甲级A组参赛,可见在当时的足协看来他们迟早会升入甲A。
尽管他们此后每年都是升级热门,但每每在最后一刻前功尽弃。据圈里的人士说,其实他们早就具备了甲A的实力,只是队里的几位“老大”不愿意升到甲A去,一来进甲A必然会大量引进明星级球员,会影响他们在队中的地位,再则进甲A后对手实力增强了,他们赢球的奖金必然会大幅度减少。于是就年年“只差一步到罗马”,输球还不容易!
球队比赛
1996年摩托车企业佛斯弟接手球队,但情况依旧,而且随着国内泡沫足球的兴起,球队的经济形式也越来越差:如19年,虽然从市、市足球基金会以及佛斯第集团总共拿到1100万元,但对于佛山这样一支球员收入要求越来越高的球队来说,显然入不敷出。整整一年,佛山队负债经营。结果主教练王宝山离队,到云南红塔山俱乐部任总经理去了。
19年9月,云南红塔集团便有意收购佛山队,但当时俱乐部意欲重兴,予以婉拒。甲B“牌子”的本身就是一笔财富,某市称有意以3000万元将佛山队买下,而来自重庆的嘉陵集团也有同样的意图。
19年甲B联赛结束后,中央电视台披露:佛山足球俱乐部亏空200多万元(包括拖欠球员、教练的几个月工资),欲拍卖偿还负债。佛山俱乐部是由佛山市、城区、足球基金会和当地企业多头参股,从一开始就没有落委的痕迹。它在经济行为中诞生,在经济行为中运行,又在经济行为中拍卖。
19年底转卖给厦门足球俱乐部。在赖昌星黑金的支持下,1999年厦门远华在迟尚斌的带领下获得甲B联赛冠军冲上甲A。但是此时厦门远华案被调查,赖昌星潜逃,俱乐部随后被勒令改名去除“远华”字样。厦足在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甲A联赛中,高开低走,最终以6胜5平15负积23分排名倒数第二的成绩,又回到了甲B行列。 2008年因没有企业接手的情况下厦门足球俱乐部正式解散。
北京足球队职业化以前的战绩
1951 新中国第一次全国足球比赛大会,以6大军区和解放军、铁路共8队参赛,以北京和天津球员组成的华北队4胜1平2负获得第四名。
1952 未进行全国联赛
1953 参赛队和1951相同,赛制变成小组赛加佩奇制半决赛,有北京球员参与的华北队小组赛1胜1平1负,列第三,没有出线
1954 5队参赛,华北队没有参赛
1955 11队参赛,代表北京的是中央体院队,第一阶段小组赛获得天津赛区第一,第二阶段决赛获得8胜1平1负,名列第一。
1956 10队参赛,首届全国甲级足球联赛,代表北京是中央体院,另外以旅欧球员为主的名为北京二队(实为国家队),先分2组单循环,同名次的球队进行排名赛。最终北京二队获得第一,中央体院获得第六。
1957 12队参赛,北京队(实为国家队)第一循环和八一(国家二队)混编成联1,联2队参加联赛,不计名次。北京只独立参加第二循环比赛,最终各队统计第二循环比赛成绩,北京获得第一。
1958 12队参赛,双循环,北京队(准国家队)18胜3平1负,绝对优势获得冠军。
1959 全运会,足球联赛未举行
1960 25队参赛,分3区,再进行排位赛,北京体院(国家队)不计名次。北京队(非国家队运动员组成)在小组赛3胜2平2负,第五,参加7-15名排位赛,结果2胜1平5负获得第14名。
1961 32队参赛,分3区,每区前3名进入决赛,北京青年队分区赛3声1平1负第二(第一名是北京体院队即国家队,不计成绩,所以北京实为第一),全国决赛2胜5平1负,第4名。
1962 29队参赛,分3区,北京体院即国家队没完成比赛,故不计名次,而北京青年队在分区赛上4胜1平3负,进入12-20名排位赛,排位赛中5胜1平2负,名列第12名。
1963 39队参赛,有若干球队因由国际比赛任务,没有完成比赛,不计名次,分成2个阶段,进行分区赛和决赛。北京青年队在决赛阶段小组赛4胜1负(因全胜的八一不计名次),6强总决赛1胜2平2负(因为第一、第二的八一和北京体院不计名次)获得第1名。
1964 12队参赛,双循环,北京队9胜2平11负,第6名
1965 12队参赛,单循环,北京队5胜2平4负,第3名
1966-72 因未进行联赛
13年全国足球联赛代替原先的甲乙级别联赛
13 38队参赛,分4区,每区前2+国家队进入决赛,北京队分区赛7战全胜进入总决赛,总决赛9胜2平5负,积分落后国家队(国家队不计名次),获得第1名
14 42队参赛,分4区,北京分区赛7胜3平1负,进入决赛,决赛中7胜2平1负,获得第3名
15 未举行联赛
16 36队参赛,分4区,北京队分区赛成绩7胜1平1负,获得赛区第1,后因去世,没有进行决赛。
17 36队参赛,分4区,各区前3名进入决赛。北京队分区赛成绩4胜3平1负,获得第3,进入决赛。决赛小组赛3胜2平,总决赛3胜1平,获得第2名
18年开始恢复甲乙级联赛
18 16队参赛,双循环,北京队16胜12平2负,获得第3名
19 16队参赛,双循环,北京队9胜11平10负,获得第10名
1980 16队参赛,双循环,北京队9胜10平11负,获得第9名
1981 16队参赛,双循环,所有比赛必须分出胜负,北京队20胜10负,获得第3名
1982 16队参赛,双循环,所有比赛必须分出胜负,北京队22胜8负,获得第1名
1983 17队参赛,分区双循环,所有比赛必须分出胜负,北京队12胜4负,北区第2名
18队参赛,双循环,所有比赛必须分出胜负,后因国家队不计成绩,吉林北取消资格,北京队23胜7负,获得第1名
1985 16队参赛,单循环,所有比赛必须分出胜负,每个国脚另加1分,北京队7胜8负,获得第10名
1986 16队参赛,单循环,辽宁因参加亚俱杯,未参赛,北京队8胜4平2负,获得第3名。
1987 甲级联赛分A,B组,A组8队,B组12队,北京队5胜2平7负,获得甲级A组第6名
1988 恢复全国足球联赛,21队参赛,先单循环,前12名进行排名赛决赛,两阶段积分相加算名次,北京队第一阶段12胜2平6负名列第4,第二阶段小组赛1胜4负,总积分列第9,参加来年甲B联赛
1989 甲级联赛分A,B组,A组8队,B组12队,北京队甲B联赛9胜10平3负,列甲B第3,没能升级。
1990 甲级联赛分A,B组,A组8队,B组12队,北京队甲B联赛14胜6平2负,列甲B第1,升入甲A。
1991 甲级联赛分A,B组,A组8队,B组12队,北京队甲A联赛5胜5平4负,列甲A第3名
1992 甲级联赛分A,B组,A组8队,B组12队,北京队甲A联赛5胜3平6负,列甲A第6名
1993 全运会暂停联赛,7个甲A球队+佛山队,进行了全国足球俱乐部队锦标赛A组比赛,为来年的职业联赛试点,首次用主客场制度,8队分成2组进行主客场双循环,小组前2名再进行主客场双循环决出冠军。北京队小组赛3胜3负出线,决赛也是3胜3负,获得第3名。
中国足球甲级联赛的历史沿革
中国足球协会甲级联赛(Chinese Football Association CHINA LEUE),简称中甲联赛(CFACL),是由中国足球协会组织的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次级联赛,位列中国足球协会之后,中国足球协会乙级联赛之前。其前身是全国足球甲级队(B组)联赛(简称甲B联赛)。
1987年由于是全运会年以及国家队冲击奥运会,中国足球协会试行将全国足球甲级队联赛分成A组和B组,1989年甲B联赛正式建立,1994年甲B联赛职业化,2004年甲B联赛改组为中甲联赛。
巴西甲级联赛的制度
赛制:单年度,主客双循环赛制。
赛事积分方法:与欧洲联赛相同。
联赛排名依据:积分相同则顺序以取胜场次数量、净胜球、进球数、对赛成绩等排名。
升降级制度:升4降4。巴甲联赛成绩排名最后4队下季将降至乙级,乙级排名前4位直接晋级巴甲。
甲级联赛:20队
有5个参加南美解放者杯的资格,巴西杯的冠军可以获得1个参赛资格,其余4个来自联赛前4名(如有重复,就把名次顺延),联赛第四参加资格赛,其余4队直接进入32强小组赛;
联赛第5-13名可以参加南美俱乐部杯(比解放者杯第一个档次的杯赛,相当于欧洲的欧洲联赛)
而最后4名降入全国乙级联赛。
扩展资料:
巴西甲级联赛的多年数据:
1998赛季主胜率48.55%,平局率25.72%,客胜率25.72%。
1999赛季主胜率48.57%,平局率20.95%,客胜率30.48%。
2000赛季主胜率47.88%,平局率26.67%,客胜率25.45%。
2001赛季主胜率49.47%,平局率23.02%,客胜率27.51%。
2002赛季主胜率54.46%,平局率21.23%,客胜率24.31%。
2003赛季主胜率53.80%,平局率25.72%,客胜率20.47%。
2004赛季主胜率52.17%,平局率25.36%,客胜率22.46%。
2005赛季主胜率50.87%,平局率22.08%,客胜率27.06%。
2006赛季主胜率50.26%,平局率25.53%,客胜率24.21%。
2007赛季主胜率50.53%,平局率23.68%,客胜率25.79%。
2008赛季主胜率54.74%,平局率25.26%,客胜率20.00%。
2009赛季主胜率51.32%,平局率26.84%,客胜率21.84%。
2010赛季主胜率50.65%,平局率28.57%,客胜率20.78%。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