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拖五带不动,“心疼张常宁”上热搜,她让我们对东京仍抱希望
2.为什么张常宁国际大赛总是发挥不佳被替换?你怎么看?
3.张常宁是强力接应吗?
4.张常宁的真实水平怎么样?为什么张常宁经常被黑?
一拖五带不动,“心疼张常宁”上热搜,她让我们对东京仍抱希望
国际排联女排国家联赛VNL已经完成了第二周第五轮的比赛,中国女排目前3胜2负积9分,目前排在第7位。
中国女排的这5场比赛总体来说发挥难言满意。队员一传差,拦网差,进攻乏力……每场比赛都打得非常吃力。不过,队长张常宁的表现还是得到了大家一致的首肯,作为场上唯一的一名主力队员,她起到了表率作用,她让我们对中国女排的主力阵容充满希望。
VNL开始前,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做出决定,先派一支13人的队伍参赛,由张常宁担任队长,其余队员大部分是替补和边缘球员。郎导此举一方面想要考察替补队员的状态,为确定奥运会12人名单做参考,另一方面也不想过早暴露我们的主力阵容,毕竟像塞尔维亚和东道主意大利这样的强队都没有派主力参加比赛。
张常宁作为唯一的一名主力队员,在场上的表现的确要比队友高出一大截。一传、进攻、防守、拦网、发球,张常宁在各个环节都展示了自己不俗的实力,以一己之力撑起了半支队伍。在张常宁打满全场的4场比赛中,每一场都得到全队的最高分!她尽力了。
虽然在一些比赛中张常宁失误率偏高,但考虑到她在场上负担过重,体力和精力总有不济的时候,这些失误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一些高难度的调整攻。
看到张常宁在场上又当爹又当妈,球迷心疼不已。“心疼张常宁”上了新浪热搜,网友纷纷表示张常宁一拖五带不动,她实在太累了。
虽然在刚刚结束的比赛中国女排又输了,并且输给了以前从未输过的加拿大,令人遗憾,但是张常宁的表现还是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我们相信,另外6名主力到达意大利后,全主力的中国女排将焕然一新呈现出另外一个面貌。有了优秀队友的帮助,张常宁负担将会大大减轻,她的表现会更出色。东京奥运我们仍然有希望!
同时,中国女排主力和替补差距如此之大,也是一个值得所有人思考的问题。
(黑猫)
为什么张常宁国际大赛总是发挥不佳被替换?你怎么看?
作为主力球员,张常宁在国际大赛上因发挥不佳而被替换下场的次数确实比较多。但重要的并不在于她被替换下场的次数,而在于被替换下场的时机。张常宁总是在中国女排遭遇困难的时候被替换下场,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当球队遭遇困难,需要有人站出来的关键时刻,作为主力球员,张常宁不仅不能挺身而出,反而经常会因为攻击力孱弱而黯然离场,这正是一些球迷质疑她的根本原因。
对于任何一支球队来说,当自己的战术体系被破坏,无法发挥出球队的整体优势时,无疑就是球队遭遇了困难的时候。在这个时候,球队已经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战术攻,需要依靠边攻手(以中国队的现状就是主攻手)强大的个人能力来和对手周旋。如果边攻手的强攻能力不足,就会导致球队输球。
要知道,中国女排是世界强队,能让中国队的战术体系失效,那对方也的实力自然是不容小觑。而强队之所以能称之为强队,那么它在发,接,攻,拦,防等各个环节的实力就一定都是非常出色的。
作为主力主攻手,当球队需要张常宁以个人能力面对强队时,她孱弱的攻击力不能突破对方出色的拦防。这不仅会让中国队因卡轮而造成连续丢分,还会让朱婷长时间在后排“擦地板”,更会让朱婷因后攻次数的增加而消耗了大量的体力。
对于中国女排来说,此时的张常宁不仅不能为球队提供丝毫帮助,而且还会成为额外的负担。那么,把她替换下场也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张常宁被替换下场大都发生在与强队的比赛中。
强队之所以是强队,不仅在于其进攻强,更关键的是其防守更强,一传冲击力更大。
郎平首发的七仙女阵容是以朱婷为核心的队伍,面对水平一般的队伍可以凭借一传到位率高的优势轻松组织快攻和多点进攻战术,可以轻松打垮对手。但是当面对像意大利那样超强实力的对手时,首先其发球冲击力极强,一传能起球就算是好球了,这样就失去了快攻的机会,只能依赖朱婷这一个强攻点得分,可偏偏意大利队的防守又特别好,有欧洲的亚洲队之美称,后排起球率极高。
这样以来,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朱婷的扣球被防起的概率增加,中国队得分困难。二是,朱婷频繁扣球压力极大体力下降很快,自身扣球的威力迅速下滑,进一步造成得分的困难。
每当这是,球队就需要一个人挺身而出,用自己强有力的得分帮助朱婷分担压力。可惜除了朱婷,七仙女阵容中没有这样强攻下分能力的球员,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手肆虐横行。
这时候,中国队最需要的不是一传见长的保障球员,而是强攻能力突出的队员,李盈莹就是这样球员。
于是,就出现了场上换人的一幕。
2019年世界杯刚刚结束,国际排联有数据可查,朱婷总效率55.20%高举榜首,张常宁48.46%紧随其后。如果不是国际排联拉平均,美国的罗宾逊不会获奖的,因为排联不会把两个最佳主攻同时给我们的。但是,张常宁仍然力压其他人名列第二呀!如果“总是"被换下,有这个结果吗?总是被换上去的怎么就不行呢?
①张常宁才出道的时候很猛,曾经和朱婷互为对角,某些场次数据不相上下。惠若琪没退役前,二人同在国家队,张常宁实力略胜小惠,郎导就看好了。由于婷队更全面,张常宁成为她的金牌对角,什么时候被总是换下?2016年奥运会,张常宁是在主攻和接应之间来回转换的,这可以称总是吗?
②2017年——2018年期间,长年无休的张常宁饱受伤病和疾病困绕,所以状态下滑很严重。也就这个时期,张常宁有起伏时好时坏,被换下也是正常。伤病初愈体力不济,慢慢恢复中。郎导也是用以赛带练帮她找感觉,就这么简单。
③2018年李盈莹横空出世,国家队输入新鲜血液,好事。张常宁状态不好时,让盈莹临时上去顶一顶,发挥一下进攻的威力,张常宁被换下很平常,一种技战术安排而已。还有张+李打满全程的场次,朱婷是不是可以说总是?不都是为打造李盈莹早点上位做准备吗?
④郎导换人是国际出了名的,里约就是用换人战术打懵了基拉里、吉马良斯等名帅。所以没有被总是换下的人,而总是有需要的技战术转换。
运动员也是普通人,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一直发挥很好而无需队友替换的。张常宁也没有能够跳出这个规律,在国家队的比赛中,确实有发挥不佳的时候被队友替换下场,但也不是总发挥不佳而被替换下场。
部分球迷抓着不放,起因就在2018年世锦赛。当时张常宁身体还未完全康复就勉强出征,就是这样的状况下还需要承担首发主攻的重任,只能说明队内其他主攻更难以承担这个任务。世锦赛的赛程较长,打到后来张常宁就无法正常发挥水平了,当然就只能由队友替换下场。
被替换的场次就是对阵意大利女排和美国女排,到了2019年,世联赛香港站对阵意大利女排张常宁的发挥还是有点问题,再次被队友李盈莹替换,而到了世界杯,对阵巴西和荷兰女排也都是被替换下场。
2018年世锦赛复赛打美国队和俄罗斯女排以及六强赛打荷兰女排,2019年东京奥运资格赛,2019年世界杯对阵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强队,张常宁不也是打下来了,所以并不是总是在世界大赛上发挥不佳被替换。
世界军运会,世俱杯永久替补,勇夺两个倒冠!
锈铁永远炼不出好钢,球技使然,吹捧出来的主力,国家队的南郭先生终究会现形的,不说国际大赛就同等、同一场联赛对比就显露出其并非国家队第二绝对主力,联赛江苏争进四强的津苏之战决胜第五局,总共15分津队李盈莹一人独得9分,张常宁才得4分,同一场比赛差别之大这就是个人真实能力、水平的体现,铁的事实容丝毫诡辩,这样的水平国际大赛能发挥出色吗?被替换弃用再正常不过。
张常宁在女排国际大赛上已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存在。
说张常宁国际大赛总是发挥不佳,那你是停留在2018女排世锦赛,而且可能是故意停留在那里吧?要么你不看之前的里约奥运会,要么也不看之后2019女排世界杯。应该是题主总是不会看比赛吧,或许是选择性看不见吧?
2016里约 奥运会 ,张常宁就表现不俗,因为打过沙排,所以她的技术打磨得非常全面,可以胜任多个位置,主攻和接力能够自如转换,可以和朱婷、惠若琪同时在场上,给了郎指导很多战术选择。战术多,自然让对摸不着头脑,让对手很头痛。里约夺冠我们不能忘了还有张常宁的功劳!当然,每一个球员都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2018女排 世锦赛 是张常宁比较低迷的一届大赛,这是有客观原因的。伤病和身体上疾病困扰着张常宁,在世锦赛时其实都还没有痊愈,说实话,有点有心无力!体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跳得没有以前高了,成功率也有所下降,甚至有时候因为伤病导致精力也会分散。
张常宁的状态不佳,让朱婷每场比赛都累得满头大汗。没办法,没有人能替代张常宁的重要作用。当然,我们也不能怪别人,那时候的小将李盈莹还太稚嫩,状态起伏大,心理还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小将需要成长的过程,我们也不能苛责她。
张常宁在2018世锦赛的低迷,虽然有客观原因,大多球迷也都能够理解。但是总有些人好像抓到了把柄,对此喋喋不休。可 顽强 张常宁让他们失望了,伤愈归来的“宝宝”在2019女排 世界杯 大放异彩!
在世界杯扣球效率榜,张常宁以201扣中,成功率48.26%,排名第二!仅次于本届MVP和最佳主攻的朱婷(54.64%)。
张常宁的全面还体现在了一传榜上,她接了135个一传,一传效率21.48%,排名第9!是前十中唯一的中国女排球员。
张常宁是朱婷最稳定的对角,分担了朱婷很多 攻防两端 的压力,让朱婷有了喘息的机会,作用不可小嘘!不能因为伤病导致的状态不佳,而对张常宁太多的 苛责; 不能因为伤病的影响导致的体能下降被换下,而对张常宁无端的 指责 。
张常宁本来就不具备实力,再加上内忧外患,更是把其真实的实力暴露无遗。张常宁是绿叶,永远不会成为红花。之前在江苏队张常宁充当惠若琪的绿叶,现在在江苏队充当龚翔宇的绿叶,而在国家队更是充当朱婷的绿叶。设绿叶心甘情愿的把红花衬托好,那么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是绿叶不心甘情愿充当绿叶,而总想着盖过红花的光芒和艳丽,那么这样的绿叶一定会被其他绿叶代替,也会被红花抛弃。
张常宁是强力接应吗?
张常宁在场上的位置是主攻,但是也有打接应的能力。
不论在中国女排国家队还是在江苏女排队内,应该说张常宁都是司职主攻的,而且她的能力十分的全面,除了在进攻端拥有多种的进攻手段和得分方式之外,她在一传防守环节也是十分的稳健,另外张常宁在发球、拦网等环节也有不错的能力,总的来说是一名全能型、全面型主攻球员。
不过,虽然是主攻,张常宁也有改打接应的能力,郎平曾说目前的中国女排边攻手不分家,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主攻和接应逐渐模糊化,要求主攻也具备打接应的能力。这一点张常宁是值得信赖的,从2016里约奥运会时她就有这个能力了,2019年对阵意大利队的国家队比赛中,张常宁就曾客串接应,而且表现不俗。
但她是不是强力接应,就看如何界定强力接应的概念了,我们常说的强力接应一般说的是欧美球队不接一传全力负责进攻的接应球员,如埃格努、博斯科维奇等,他们在进攻上十分强势。
但是中国女排整个的战术打法就决定了我们的接应需要负责4轮左右的一传,还要负责串联和顺滑球队,如果仅仅是进攻那是不够的,所以张常宁即便打接应也不是仅仅打进攻,所以是不是强力接应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了。
或许会有女排球迷对张常宁抱有偏见,其实球员的个人生活那是她的自由,总的来说张常宁还是一位很有实力的女排球员,你觉得呢?
张常宁和惠若琪都出自江苏女排,但是从张常宁这些年在国家队的表现来看,她的实力远在惠若琪之上。都说惠若琪比较全面,实际上张常宁才是更加全面的主攻。
张常宁主攻接应切换自如
也可能跟沙排出身有关系,像张常宁,颜妮,郑益昕这几个沙排球员,都比一般的单纯室内排球队员全面。两个副攻颜妮和郑益昕都俱备一传的能力。尤其郑益昕就是以副攻的身份在球队中承担一传。司职主攻的张常宁一传能力过硬,也有强攻的实力。尤为可贵的是可以在主攻和接应的位置自由的切换。比起像让刘宴含等专门去改造成接应的主攻的表现还要突出。
里约奥运张常宁接应立功
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四分之一比赛对阵巴西女排的比赛是生死战。在这场比赛中郎平破釜沉舟大胆变阵。其中主攻位置启用朱婷,之后用刘晓彤换下了惠若琪。而接应位置主打的就是张常宁。这个换人变阵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刘晓彤和张常宁都具备六轮一传的能力。当彻底的解放了朱婷一传的时候,巴西女排发球找人陷入了迷茫。不得不把拦网的精力集中在朱婷身上。这时老道的二传魏秋月多次利用掩护给二号位的张常宁制造进攻的机会。司职接应的张常宁不负重托,屡屡在2号位和3号位下手成功。朱婷,刘晓彤,张常宁三个人的每一分都很重要。也是那次比赛能逆转巴西取胜的重要原因。
张常宁是一个优秀的接应
可能在当前球迷的印象中,强力接应必须是埃格姆或者博斯科维奇那种几乎能用扣球把地板砸漏的球员。欧美的那种接应简单粗暴,往往进攻暴力,但是防守上面就会很差。大家是不是没有看到过埃格努去飞身倒地的去救球。因此评价一个接应如果只以扣球力量来衡量,张常宁肯定不是一个强力接应。但是要说张常宁是不是优秀的接应,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她的技术能力非常适合中国女排的战术体系。甚至感觉张常宁在2号位的时候比当主攻还要出彩。因此不用去罗列数据,光看她几次在接应位置的表现就可以证明。
综上所述,张常宁不一定是强力接应,但一定是适合中国女排当前战术体系的优秀接应。球迷们认为呢?
张常宁是强力接应吗?
在回答我这个问题前,现了解一下什么叫强力接应。所谓强力接应通俗点个人理解既能主接也就是主打接应这块,又能进攻。不然这个强力图有虚名化。而且进攻效率颇高。
从这点去推断,我们到比赛场上去找答应。以全场统计的数据为佐证。防守接应上的数据,进攻上的数据,个人传球威胁球的数据以及和队员配合得分的环节比数等等。
然后再拿这些统计的数据与当今的赛尔维亚女排世界最佳强力接应博斯相比较得出一个综合数值比,那就明晰多了。
我认为除数据上与博斯不相上下外。张常宁的整体战力个人综合值比,包括精神意志力方面,心态方面等要优于博斯。所以说博斯的光环有全队的衬映而张常宁的光环代表了中国女排这个光荣集体。
所以笔者有含隐意那就是张常宁对全队的防守有着很大的重要。
不难看出,综合测评推断张常宁胜在全面上。由此得出张常宁保证体能的情况下胜任强力接应。
这个问题讨论过很多次,又实在是没什么意义。张常宁打主攻打了这么多年,你还偏要问她是不是强力接应。就好像一个人读理科,大学都毕业了,你还要问他适不适合读文科,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张常宁只是在2015年短暂的打过接应位置,那个时候她还身兼主攻。为什么后来她一直打主攻,而没有打接应?这就说明她更适合于打主攻,而不适合于大接应。
这是她风格的表现,也是 历史 的选择。既然她适合于打主攻,又何必强求于她去打接应呢?
之所以提出让张常宁打接应,是因为中国女排缺一个所谓的强力接应。这是郎导提出的,这又因为郎导有在欧美执教的经验。
欧美球队喜欢强力接应,尤其是男排,是要靠强力接应得分的。欧美的女排打球风格慢慢的向男排的风格靠拢。也就出现了像艾格努、博斯科维奇这样的强烈接应,她们的得分能力超强,是球队的主要得分手。
但是在中国女排找不到这样的人。因为平时在球队就没有这样的打法,就培养不出这样的人才。不管是在联赛还是在中国女排国家队,接应往往要承担防守的责任,也要承担二传的责任,附带进攻的责任。
中国女排 历史 以来出高水平主攻手和副攻,得分主要靠她们,这就形成了一个风格。在联赛张常宁主要是打主攻,龚翔宇打接应,这已经形成了一个习惯。到了国家队这个习惯也改变不了。总不能要求张常宁在联赛打主攻,到了国家队就去打接应,那龚翔宇打什么呢?那岂不是没有她的位置了。
好好的,按照现在的习惯就好了。
张常宁在刚转回室内排球时,在江苏女排打的就是接应位置,而且基本是不接一传,只管进攻,做法和强力接应类似,在国内可以算是强力接应了,而且也在这个位置发挥相当突出。不过,要和国际上的强力接应比较还是有差距的。
由于江苏女排人员的变动,张常宁去到了主攻位置,在国家队也是由于惠若琪不能出征世界杯,张常宁挑起了主攻重担,联袂朱婷撑起了中国女排主攻线,并且发挥相当出色,帮助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一次拿到世界杯冠军。
从2015年世界杯开始,张常宁就担任了中国女排的主力主攻手,帮助中国女排拿到了三次世界冠军。期间,当接应位置吃紧时,张常宁还数次出任接应,不过,不是只管进攻,而是要一传防守和进攻一起抓,也就是全面型接应。张常宁也是在主攻和接应位置能够自由切换,这在球员中还是比较少见的。
张常宁打过接应位置,现在则主要承担主攻任务,即使偶尔客串接应,也是需要接一传的,和强力接应的打法完全不同,所以不能称她为强力接应。
在金软璟的世界女排最佳阵容里,中国的张常宁赫然在接应位置出现,这可不是金哥一时心血来潮故弄玄虚吧?怎么说她也是在中国联赛呆过,也亲眼目睹了大赛中张常宁在新角色中的出色发挥。以个人愚见,至少张在亚洲范围内,是强力接应人选。不得不提到里约对巴西的那生死大战,正是郎导破釜沉舟,用张常宁顶替受伤的杨方旭打接应位置,才让女排如履簿冰涉险渡关。本来在省队,张常宁也打过较长时间的接应。只是她的全面,换到主攻上打保障小主,似乎更能体现她辅作朱婷的作用。权衡之机,郎导也是忍痛割爱不得已而为之。不可否认,中国女排传统观念就是重主攻轻接应,把有高光潜能的尖子选手一古脑的往主攻位置推,才造成今日接应位置人才断档、青黄不接的现状。现在追究谁的责任也于事无补,倒不如正视现实。在不能拔苗助长成就新人接应的情况下,张常宁仍是郎导手中机动灵活,在主攻和接应随时切换的多面手和好使的牌。没办法,张常宁就具备那样的实力,也是要比正牌接应棒头重的强力接应。不知大家怎么看呢?勿喜莫喷,欢迎留言探讨!
按照传统经验,不接一传的左手攻李盈莹最适合接应位置。当初不少女排粉丝及媒体人都是这么认为的。谁知,变化不如快。李试过,不行。于是,津人变着法子一会儿说朱婷适合接应,看看挪不动朱。于是,拼命说张常宁适合接应位置,挪位给李打朱对角。人算不如天算,命里注定“替补”。实力不允许,没办法。
张常宁是保障型主攻,能客串一下接应,跟强力不沾边。
之前个人按照球员的一传能力(抛开任何其他东西的纯一传能力)排了一个序,把一传能力分为几个等级:顶级~好~一般~能接~不接。其中,杨方旭就是能接的能力,李莹盈现在是一般的能力,张龚朱王勉强归纳为好自己级别。今天几天安进攻能力分一下接应,不考虑一传等其他能力。
强力接应:艾格努,博斯科维奇,司马泽克,刚查洛娃等,他们进攻能力出众,七个主流打法的队伍中的核心。
技术型接应:斯洛特耶斯,谢啦,利普曼,曾春蕾等,她们因为身高,力量,弹跳封原因,硬砸硬吃,单打独斗的能力比强力接应有所欠缺,但她们凭借其手法,控球能力,个不俗的球商,一样是球队的大腿,一样是核心得分王。
战术型接应:周苏红,张磊等,她们强打能力不是很强,但凭借出色的跑动能力,很好的弥补了强打能力不足,她们依然
张常宁的真实水平怎么样?为什么张常宁经常被黑?
很多球迷认为500多天没有打比赛,是张常宁状态不佳的原因。但我个人是否定这样的说法的, 张常宁真的有500多天没打比赛了吗? 去年排超决赛她与许若亚、龚翔宇组成的江苏“三叉戟”完胜朱婷加盟的天津, 张常宁状态火不火热?打没打比赛? 全运会排球资格赛,张常宁带领江苏一场未输,进入决赛阶段前8, 张常宁状态又如何?她是否只拿到1分呢?
1.甩锅丁霞是不负责任表现,调整能力差是根本。 传配的确是个大问题,但你看朱婷不管是回河南打全运会,还是在天津与姚迪配,或者加盟土耳其联赛,哪一个二传都会把每一个球给你立好呢? 就是双手“背扣”得分这样的神操作,朱婷也有处理得分。 李盈莹在传球都到标志杆以外,还能靠轻拍对角小斜线得分, 张常宁抡大臂扣球的扣法,就断然决定了她不会以手法处理来得分。 惠若琪与张常宁在国家队都是打主攻,两个人的强攻实力都达不到朱婷的级别。然而,惠若琪曾说:“直到快退役了我才知道如何打球, 进攻并不是要非发死力去扣, 有一些轻拍抹掉反而更难防、更实用。”朱婷全运会回河南,小二传各种传球不顺,朱婷砍下46分!李盈莹在姚迪传的各种低矮蹿下屡获得分王,张常宁跟丁霞配多少年了?几个低球她进攻就成1分了?对比一下这调整能力吧!
惠若琪没有王一梅的扣球力量,也没有朱婷的扣球高度, 但她手法上的变化比张常宁是强出不少的。 李盈莹扣球高度仅为3米12,张常宁扣球3米25,仅次于朱婷的3米27,但李盈莹靠打点钻缝儿得了不少分,并不是每一个球都是发力去扣。 张常宁在传球高度不够的情况,一味死勒不是被拦,就是失误。 打日本这样的“矬子”球队,张常宁进攻拿到1分确实说不过去,调整能力太差了。 把锅全甩到丁霞身上,那另一巴掌谁领去?
2.地面保障未失水准,这并不能给进攻不利开脱。 有球迷认为,你们没看到正是张常宁上场中国队单局的才拉开的吗?李盈莹上场进攻好中国队却打到31:29才获胜。张常宁上场后保障一传、防守、串联,中国队副攻的快球打出来了,这难道不是张常宁的作用吗?以偏盖全是说不过去的。进攻得1分,并不能拿她一传好来说事。
如果说王梦洁一传好,并没得分完全说得过去,可张常宁是主攻啊? 她要是自由人进攻得1分,那我们不是还应该表扬她吗?作为主攻还是打3点攻的小主攻,进攻效率如此之低,能用一传好来掩盖说事吗? 李盈莹上场没接一传?第三局日本才是派出最强阵容好不好? 2018年世锦赛中国队2负意大利,龚翔宇进攻打不出来背了不少锅, 可作为朱婷对角张常宁的进攻完全塌陷,是不是龚翔宇、丁霞也要替张常宁背着呢? 就事论事,哪里好我们承认,哪里不好张常宁也得领着、认着。
张常宁的进攻要想高光,必须依靠稳定的一传、精准的二传, 只有全队的速度、节奏全部符合她的要求,她的进攻才有可能势不可挡。比如2019年中国队世界杯的流畅度,去年排超决赛刁琳宇没受伤的第一场决赛的流畅度, 就像骑自行车一样,你得把张常宁扶到车上立好了,她才能骑得快。
1.扣球动作已不可更改,张常宁对二传精准度要求高。 诚然,一场比赛的低迷不能去否定张常宁的进攻能力。但她对二传传球精准度高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像2019年世界杯丁霞、排超决赛中的刁琳宇,这种快速拉开球对张常宁非常合适。 但如果打大的调整强攻或者传球立得不是很好,这对张常宁下球就极为困难了。在主攻中也分一些类型, 像拉尔林、希尔、罗宾逊、塞拉这些都人都是靠拉开速度来下球得分的,张常宁亦属于此类。
李盈莹、朱婷都是打得大主攻,张常宁回到江苏队打得才是大主攻,然而在刁琳宇受伤之后, 没有了拉开速度的掩护,她在小二传勇乐的传球下,调整攻能力不足的问题就暴露远足。 以张常宁的调整能力、强攻能力, 她与李盈莹对换,她是根本无法带领天津队夺得联赛冠军的。 张常宁的扣球属于典型的“慢上慢打”,既浪费高度又容易被拦,在2019年世界杯时上步节奏有了加快, 但测试赛丁霞几个低球又一下子让她回到了解放前。
球立得好、拉开速度快我能下球,球低了、矮了、歪了我就死勒被拦, 张常宁处理球的手法必须有长进才行。否则,面对身高1米70的左右的日本还不能下球,那面对意大利、塞尔维亚没有速度掩护,以她单一的扣球线路、单一的死勒手法,不被拦到反而才奇怪。 在扣球手法上张常宁确实应该像李盈莹、朱婷来学习,死鸭子嘴硬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说张常宁“不堪”就是“黑渣”?题主你这是什么逻辑?你这么说又是什么动机?
中国女排的球员都是公众人物,她们都有义务接受球迷和媒体的诘问与评判,这自然包括公平的或片面的看法,更包括对她们的肯定或质疑。
如果题主你把负面评价张常宁的球迷都说成是黑渣,那么你又把那些无厘头,无根据的吹捧张常宁的人,比如说孙玥,称为什么?而像题主你这样为了张常宁就去侮辱公众的人,又该被称为什么?!不客气地说,你才是个渣子!
张常宁并非“不堪”,也没有人认为她“不堪”,但她的能力确实不适合做中国女排的先发球员。这就是我的看法!
如果恢复状态,张常宁的真实水平,应该稳居中国目前三大主攻之一,虽然测试赛张常宁表现非常低迷,不仅进攻无所作为,一传、防守也差强人意。但不久前全运会表现还是非常出色的。在国内主攻位置上,除去朱婷、李盈莹,还没有其它任何球员,有挑战张常宁的实力。
至于说总是被黑恐怕言过其实,比起李盈莹遭遇的网络暴力,真的算不了什么。绝大多数网友对张常宁的评价还是基本客观公正的,包括大多数天津球迷。黑张常宁的确有其人,但不多,只是江苏女排极端球迷,将很多客观评球的球迷,都给当黑子攻击,动不动就给人扣上“黑子”的大帽子罢了。
张常宁遭遇的所谓“被黑”很多都是江苏女排极端球迷给招的。
如这次奥运测试赛,最初大家对张常宁的评价只是发挥不佳,进攻乏力,述说的是基本事实。江苏女排极端球迷非要说张常宁发挥出色,是承担了一传、防守、等重任,保证了球队攻守平衡,明明第二局李盈莹上场前,中国队12:11仅仅领先日本队一分,李盈莹上场后才打了日本一个13:7,最终25:18战胜对手,他们非要说这是张常宁打出的,同时攻击李盈莹上场,打乱了国家队节奏,平衡,引起国家队混乱。
明明第三局姚迪上场前中国队以14:18落后,姚迪上场后,连续晃开对方拦网,妙传激活了龚翔宇,使龚翔宇进攻成功率达到了100%二号位打开,迫使对方拦网球员左右移动,降低了四号位压力,主攻进攻成功率也大幅度提高。盘活了球队的进攻。使球队进攻成功率提高了16个百分点。可以说姚迪是第三局逆转取胜的头号功臣。
江苏女排极端球迷却将第三局中国队长时间落后的责任扣在姚迪身上,说姚迪不会传球,导致中国队混乱,险些输掉比赛。真是岂有此理。
为了反击这些江苏女排极端球迷,网友才进一步挖掘事实,发现张常宁一传、防守也是4名边攻手中最差的。并将比赛全部个人技术统计公布于众。并不是有人要张常宁难看,或是跟张常宁过不去,而是反击罔顾事实,无中生有、指鹿为马、抹黑、造谣、诬陷其它球员、球队的极端江苏女排球迷,不得不曝光张常宁发挥不佳的这些数据和真相。
江苏女排极端球迷,将这些客观评球,只要不昧着良心,夸赞张常宁的,统统称为“黑子”就是觉得张常宁总被黑的原因。
比如经常被江苏极端球迷列入“黑子”名单的朱云先生,他最多是“吹捧一下天津女排球员,从来不攻击其它球员”却经常被江苏女排极端球迷骂为“地域黑”
本人评论排球,也秉承球迷的底线“你可以做地域粉,绝不能做地域黑”以及评球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则为准绳”也被不少江苏女排极端球迷评论为地域黑。
张常宁带伤参加世锦赛后有人攻击张常宁,我写了三篇文章予以驳斥,有些苏迷非要说我是江苏人,我告诉他我是地地道道的天津人,他还脑洞大开的问“你是不是在天津工作的江苏人,否则怎么会替江苏人说话?”
我只能告诉题主:作为球迷的底线是“你可以做地域粉,绝不能做地域黑”评球的原则应该是“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则为准绳”。
张常宁的真实水平是很高的,她与朱婷、袁心玥处于同一水平上,被球迷亲切的称为朱袁张,是中国女排的核心人物。
因为津迷丧心病狂,为了扶助某个替补球员上位,所以黑、喷、造谣、污蔑张常宁,就像疯狗乱咬人一样,对待这些疯狗,唯一正确的办法就是拿起棍棒对准头部猛打,看能不能打醒这些疯狗。
能和朱婷打对角的不会这么差的,这点你要相信郎导的眼光吧!带刀的二传好几次都想自己上了(脾气上火)。如果输了,我们不要上火,胜败乃兵家常事,[大笑]要团结
问题分析的很透、每个环节都有分析到位、在我看来、张常宁不是因为有伤在身、无法发挥出自己的能力、是因为、在打国内联赛等级的比赛中、教练员按照她的喜好打造了一整套的战素、这样打起球来都是别人牺牲进功的机会、全给张常宁打、数据当然亮亮的、这种只能在国内赛场上才能发挥作用的球员、下次出国比赛、不带也罢!
从画面看,红队击球队员也踩线了,咋不见蓝队队员踩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