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足球》报和《体坛周报》是死对头吗?为什么对贾秀全的态度截然不同啊?
《足球》报和《体坛周报》是死对头吗?为什么对贾秀全的态度截然不同啊?
搞完世界杯后,终于有点闲工夫来到东方版潜水+灌水!打手回海口工作我也是最近才知道,刚捣弄完世界杯,脑子没绕过来,错过了和打手与云杰的聚会。我一直想补偿着我的过失,想请他们吃个饭,喝个茶!想想起来挺惭愧的,啊黄、打手等人是我在东方版最熟悉的人,过去一直在天涯的体育聚焦里混,是他们把我拉到这个版块,但2年来,我和家乡人的畅谈还是少了点。
说了点题外话,我只想在东方版声明:足球永远是我的最爱,这样的“狭隘性”让我话题始终离不开足球。三娘去年曾经让我主持一挡子体育类型的东东,当时还一鼓作气地发表过,但是惰性却让这样的东东很快就消失了。前几天翻开《请关注东方足球联队》的帖子,胡闹了几句,却想不到还能引起熟人的共鸣——回忆的闸门被打开了,我在我的博客里把我以前在天涯体育聚焦发过的数十篇帖子重新整理了一下,才惊讶的发现,我骨子里,流的都是足球的血。
(一)民中球场,儿时的绿茵梦起点
我可以自豪地说,八所地区中,民中的踢球风气(那是我们生活的圈子),是我和我的其他两个儿时好朋友一起造就的。
1992年,我、承华和远标,曾经对着一个破篮球苦练球技术。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玩腻了上树捉迷藏的我们突然对足球产生了兴趣。那时候都是穷得很,连足球都买不起,我们仨就用破篮球来玩,练的时候,连如何使用正确踢球的的部位都不晓得,最终的结果是,脚趾甲不幸脱落,脚趾弯曲,仨人至今聚会的时候都会脱下鞋子“炫耀”过去的伤痕和辉煌。
拥有一个真正的足球并不是梦想,1993年春节后,我们仨用凑集了各自的压岁钱,花了55大洋买了一个火车头牌的足球。足球是有了,找一个合适练球的地方就成了我们寻觅的目标。民中当时有一个体育场,几乎是一年时间里的每天下午,那里成了我们仨疯追足球的场所——现在想想,我的速度是这样练成的。没有任何人指导,我们仨都各自练就了独门绝活:我的快速下底传中和头球冲顶是最厉害的,承华的冷静和盘球能力绝对一流,远标的重炮是最有力度的(当然哈,这是我们“民中三剑客”里面的比较)。
有了足球,练就了各自的独门绝活,那得找人开练开练啊。当时,张尚超、王海滨、杨家兄弟、符东标等民中教师子弟我们都不认识,我们仨就有事没事地找民中学生下午下课的时间,带着宝贝足球故意在他们的面前玩,挑逗着他们的好奇心——你能想象着数十人围堵我们仨人的壮观场面吗?天,那绝对是惊天动地的场面,一大群民中学生嗷嗷叫着到处追着我们仨脚下的足球,我们仨刚开始还能自持拥有技术,打点小配合控制住皮球,后来实在挺不住了,陷入了“独虎大战群狼”的境地……混战中,足球终于脱离了我们仨的控制,民中的学生兴奋地眼都红了,尽管他们没有技术,但是脚力惊人,数十脚大力发球,砰砰响……
回想起来,那时候踢球,应该属于原始阶段的玩球,但是民中球场,却是我开始自己足球生涯的起点,就是考上大学担任院队主力在高原(我在昆明上的大学)驰骋的时候,依然感觉体力充沛的我,应该好好感谢民中学生对我们的追赶,乱中带球,被断之后再抢回来,然后再被断,再冲刺,良好的体力那时候就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