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火箭队中的姚明的小时候的历史?
2.姚明打篮球的故事
3.谁有姚明个人的经历
4.姚明励志故事:认真是最大的优势
火箭队中的姚明的小时候的历史?
姚明出生于上海的一个篮球世家。父亲姚志源2.08米,曾效力于上海男篮;母亲方凤娣1.88米,70年代是中国女篮
姚明的主力队员。父母身高的特征和对篮球酷爱的基因,都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他。9岁那年,姚明在上海徐汇区少年体校开始接受业余训练。由于从小受到的家庭熏陶,他对篮球的悟性,逐渐显露出来。5年后,他进入上海青年队;17岁入选国家青年队;18岁穿上了中国国家篮球队队服。1998年入选王非执教的国家队开始篮球生涯,2002年以状元秀身份被NBA的休斯敦火箭队选中。2003~2008连续六个赛季入选NBA西部全明星阵容(2007赛季因伤休战,2009~2010赛季因伤缺席了整个赛季,2010~2011赛季只打了几场比赛再次因伤缺席剩余比赛,2011年7月20日宣布退役)。2009年7月成为上海大鲨鱼俱乐部老板,成为中国第一位拥有球员和老板双重身份的篮球运动员。指导切磋走向世界父母对姚明比较低调。姚明在少体校的训练中由于认真刻苦,不久便成为一颗少年新星进入了上海市少体校。这时媒体要采访姚明,母亲拒绝了。母亲认为媒体的宣传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她希望儿子脚踏实地而不是在媒体的夸耀中飘飘然。也应该说姚明正碰上好时候:体改风起云涌,全国篮球赛专业
姚明联赛从12座城市开始,CBA诞生。1996年姚明16岁,上海东方篮球俱乐部正式成立,有了高水平外援,对帮助姚明提高水平起了很大作用。父母也是姚明最好的老师。看球赛时,一家三口围着讨论技艺。一次,看了一场北京队的比赛,打单涛和巴特尔的“双塔“战术。姚明记得单涛有一个动作,是用肘直接架着别人上去的。母亲说,你要学学这种动作,要学会利用自己的身体。后来姚明回忆说:“母亲的话提醒了我,至少我会用肘了。这样我的进攻性比较强了。“父母经常指点姚明。东方男篮主场比赛,父母每场都去,在球场可以与儿子聊一会儿,探讨球艺。打客场,父母坐在电视机前,讨论着儿子的球艺。对儿子防守、进攻、打球态度一一细评。2001年北京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期间,前几场姚明发挥得不好,父母便在电话里安慰他、鼓励他。姚明于1997年八运会开始了他的篮球生涯。从CBA联赛到亚锦赛、奥运会,南征北战四处奔波。每年就几天在家里,他不要父母休假陪他,而是一个人在家睡觉。母亲知道儿子最需要的是睡眠,也就由他去了。春节也就是在家吃顿年夜饭,年初一就得赶回去。可以说,姚明的每
姚明一步成长,都有父母的心血。父母、老师、教练对姚明的培养是量体裁衣式的,从单独为他设计训练方案到不忙于让他过早进入NBA,他们不急于求成而又严格要求的科学方法,都表明了顺其自然而又积极引导的策略。正是这些铸就了他一连串扎实成长的足迹:16岁进上海男篮,17岁出战八运会,19岁进国家队,21岁被NBA选为状元秀,成为休斯顿火箭队主力。
姚明打篮球的故事
姚明的童年
小时候,性格内向的他很少给家里惹事,如没有妈妈的允许,是不敢接受别人东西的。但有一件事,姚明至今难忘。
为打游戏机,姚明从妈妈的兜里偷了100元钱。这是姚明10岁的事,每当钱花光后,姚明都会从妈妈的兜里偷出几块钱,随着次数增多,拿的数目也越来越大,最后一次,竟然拿了妈妈100元。这次,姚明被发现了,但出乎意料的是,妈妈不但没有惩罚他,反而还给了他一些零花钱。正是因母亲这种做法,使姚明更深地意识到了自己所犯的错,所以如今,他会语重心长地讲起这些
谁有姚明个人的经历
1.1980年9月12日,姚明出生于上海市第六医院。他的父母都是篮球运动员,父亲姚志源身高2.08米,曾效力于上海男篮;母亲方凤娣身高1.88米,是70年代中国女篮的主力队员; 2.在姚明的四岁生日时,他得到了第一个篮球。6岁时看美国哈里篮球队在上海表演,知道了NBA。9岁那年,姚明在上海徐汇区少年体校开始接受业余训练。 3.由于从小受到的家庭熏陶,他对篮球的悟性,逐渐显露出来。5年后,他进入上海青年队;17岁入选国家青年队;18岁穿上了中国队服。 4.在18岁入选中国国家篮球队之后,姚明的表现进一步成熟。在2001年的亚洲篮球锦标赛上,姚明每场贡献13.4分10.1个篮板和2.8次盖帽,投篮命中率高达72.4%,帮助中国国家队夺得冠军;2000年奥运会期间,姚明平均每场拿下10.5分和球队最高的6个篮板2.2次盖帽,他平均每场63.9%的投篮命中率也无人能比; 5.在美国当地时间2002年6月26日的选秀大会上,休斯顿火箭队顺利挑到了中国的中锋姚明,他也成为联盟历史上第一个在首轮第一位被选中的外国球员; 被选中的中国小巨人也成为联盟历史上最高而且是第二重的状元秀。在姚明加盟休斯顿火箭队之后,他成为继王治郅和巴特尔之后第三位登陆NBA的中国球员; 简表 1997年,获亚洲青年男子篮球锦标赛冠军 1998年作为上海队主力获全国男篮甲A联赛第5名 1998年5月赴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参加耐克夏令营的篮球训练。 1998年4月入选王非执教的国家队。 1998年4月,入选王非执教的国家队。 1998年5月,赴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参加耐克夏令营的篮球训练。 1998年,作为上海队主力获全国男篮甲A联赛第5名。 1998年,入选中国篮球明星队。 1999年5月,入选蒋兴权执教的国家男篮。 1999年,参加全国男篮甲A联赛,代表上海队,与队友合作,获第5名。 1999年8至9月,参加在日本举行的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与全队配合重新夺回亚洲男篮锦标赛冠军宝座。 1999年,入选中国篮球南方明星队。 1999年5月,获99赛季全国男篮甲A联赛最有进步球员奖。 2000年2月,入选1999年亚洲全明星队。 2000年3月,入选蒋兴权执教的国家男篮。 2000年3月,参加1999-2000年全国男篮甲A联赛,与队友合作使上海东方队获得第二名。 2000年3月,入选1999-2000年全国男篮甲A联赛全明星阵容。 2000年3月,获1999-2000赛季全国男篮甲A联赛篮板、扣篮、盖帽三个单项奖。 2000年9月,参加在悉尼举行的第二十七届奥运会男篮比赛,与队友合作获第十名。 2000年9月,参加悉尼奥运会。 并去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选秀。 2001年4月,参加2000-2001年全国男篮甲A联赛,与队友合作协助上海东方队获得第二名。 2002年,参加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代表中国队获得第12名 2002年,代表上海东方队获得中国男篮甲A联赛冠军2002年,入选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最佳阵容 2002年6月,成为NBA状元秀 2002年10月,获亚运会男子篮球亚军 2002年11月18日对阵湖人,9投9中得到20分 2002年11月28日对阵小牛队,获得NBA职业生涯单场最高分30分 2002年12月2日对阵马刺,全场抢得18个篮板成为NBA职业生涯最高 2002年12月17日对阵热队,共有5次盖帽和8个进攻篮板创造个人NBA职业生涯纪录 2003年10月1日率领中国男篮拿到亚锦赛冠军,同时获得雅典奥运会入场券。 2008年8月6日在北京在参加奥运圣火传递。 2008年8月8日担当中国奥运代表队旗手。 2008年11月6日香港大学授予名誉社会学博士学位 NBA季后赛经历 1.2003-2004赛季 火箭1-4湖人 2.2003-2004赛季,姚明在自己的第二个赛季就已经成长为球队的得分王,并帮助火箭队以常规赛第七的身份重返季后赛。然而火箭队的首轮对手是拥有F4的湖人队,无论是从实力、经验以及主场优势上看,火箭队都完全处于下风,他们的目标也非常明确,那就是基于练兵,寻求突破。首次参加季后赛的姚明显然相当稚嫩,他在首场比赛中就6犯离场,11投4中仅得10分的表现难以令人满意。姚明表现最好的是第三场比赛,他13投9 中砍下18分10个篮板的两双,这也帮助球队拿下了唯一的一场胜利。而在第五场交锋中,姚明疲态尽显,10投3中仅得到10分5个篮板。整个系 列赛他场均上场37分钟,贡献15分7.4个篮板1.4次盖帽,命中率为45.6%,还有2.6次失误和4次犯规,主要数据较常规赛有所下降。这次羞涩的常规赛之旅让姚明懂得了季后赛的残酷,同时也对下一次的季后赛充满了憧憬。 3.2004-2005赛季 火箭3-4小牛 4.2004-2005赛季 火箭队经过交易得到了两届得分王麦蒂,姚麦组合在他们的第一个赛季就取得了佳绩,火箭队以常规赛西部第五的身份再次晋级季后赛,他们的对手是得州兄弟小牛队。首场比赛,姚明遭遇到犯规麻烦,全场仅出战20分钟,8投3中仅得到11分8个篮板。不过麦蒂则是大放异彩,帮助火箭队在客场取胜。第二场,姚麦两人联手发威,特别是麦蒂全场得到最高的33分,并在最后时刻投入致胜球。然而回到主场的火箭 队却遭遇三连败,姚明在这三场比赛中发挥非常出色,但无奈全队状态不佳。在关键的第六场,姚明发挥平平,火箭队却意外取得大胜。而在决胜场,姚明砍下33分10个篮板5次封盖,麦蒂也有27分进账,但是姚明的得分大都是在垃圾时间,而麦蒂则是在追分的关键时刻寻求单打独斗 ,这样的表现使得他们以40分的分差耻辱性地告别季后赛。这次季后赛给了姚黑一个口实,那就是姚明得分越高火箭表现越差,也给了麦黑一个理由,那就是麦蒂太独太软,这些理由甚至延续至今。 5.2006-2007赛季,火箭队时隔一年后重返季后赛,这一次,姚明首次拥有了季后赛首轮主场优势,对手是西北区冠军爵士队。已成长为巨星的姚明显然适应了季后赛气氛,他在首场比赛就砍下28分13个篮板的大号两双,在第二场也拿下27分9个篮板的准两双,帮助球队以2-0取得领先。然而在盐湖城,姚明却发挥极其糟糕,两场比赛出现了13次失误,并且根本没法防住布泽尔的进攻,火箭队无奈带着两连败回到休斯顿。回到主场 后,姚明的表现有所好转,他得到21分15个篮板,和麦迪一起率队拿下了比赛。关键的第六场,姚明再次出现了8失误,火箭错失了提前淘汰爵士的机会。而在第七场,姚明和麦迪尽管双双砍下29分,但是火箭在最后关头篮板保护不力,被布泽尔抓住机会连续得分,最终遗憾的输掉了 比赛。这个系列赛,姚明场均上场37.1分钟,砍下25.1分和10.3个篮板,还有每场4.7次失误,除了失误,姚明的最大问题就是防不住布泽尔, 后者也成为了姚明最难对付的对手 6.2007-2008.因伤 无法上场 最终火箭2-4遗憾败于爵士
姚明励志故事:认真是最大的优势
姚明励志故事:认真是最大的优势
中国?第一高人?姚明的励志故事
姚明1980年9月12日出生在当时著名的以篮球为职业的"夫妻"家里。第一夫妻指的是身高:父亲姚志源身高2.08米,母亲方凤娣身高1.88米。但如果说姚明的成功都得益于身高,得益于父母的职业遗传,那就错了。其实姚明小时候对篮球并不喜欢,更谈不上出色,是父母对姚明既顺其自然又积极引导,不急于求成,不拔苗助长,尊重他的职业选择,对他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培养,才让这颗体坛明星冉冉升起。
敦厚谦让 乐于助人
姚明记忆中的朴素快乐的童年是在一条今天看起来又窄又短的公用走廊里度过的。上海住房紧张,他家住的是那种12平方米加6平方米的一室半型集体宿舍。公用地方小,势必多了那种小伙伴间的摩擦。姚明小时人高马大,但与同伴玩不但没占便宜反而吃亏。一次,邻家孩子向姚明母亲告状,说姚明欺侮他,母亲便批评儿子,姚明也不解释。后经过了解,母亲知道不是这么回事。这时有邻居说:"姚明这么单纯老实,长大要吃亏的。"母亲则说:"我相信姚明以诚待人,别人也会对他好的。"以后母亲碰到什么事就都先问清楚,并经常教导姚明为人要宽厚大度,还告诫说:"你被别人欺侮,总有讲理的.地方。千万不要别人不对,你也跟着不对。"
父母的教育使姚明敦厚谦让。学校每次组织春游,他都让座给弱小的同学,自己总是站在车后。小学四年级时他长到了1.70米,先是自己班里的高玻璃窗归他擦拭,到后来任何老师、同学都可以对他说:"姚明,你帮忙擦一下我们教室的高玻璃窗!"他总是乐意地答应,从不斤斤计较。最后他"承包"了整所学校所有的高窗户。这种敦厚善良在球场上也不时地显现出来。
姚明小时候就有很强的荣誉感,排在队伍后面的他在国歌声中一脸羡慕地望着前面的少年升旗手将国旗徐徐升起。这种荣誉感也是促进姚明拼搏的动力。
循序渐进 不骄不躁
姚明小时候成绩一般,小学一年级参加运动会才第一次投篮。在篮球架前,老师问:"同学们,投篮比赛让谁投好呀?"其实目光已经投向姚明。谁都知道姚明父母是篮球运动员。同学们异口同声地推举姚明。姚明两手捧着篮球,屏住呼吸,心怦怦跳,也许是紧张,他没投中,篮球有气无力地碰了一下篮板,落在地上蹦到一边。他平生第一次投篮就在同学的期待中失败了。而另一个小朋友用俗称的"倒马桶"业余动作倒准确投进了。姚明尴尬得满面通红。姚明其实并不喜欢篮球,他像一般的男孩一样喜欢枪,喜欢看书,尤其爱看地理方面的书,甚至还对考古发生兴趣。他还爱做航模,爱游戏机。总之,他爱好广泛。
为篮球事业拼搏一生的父母,身上带有伤病,一开始并不想儿子子承父业。父母还是想让他读个好学校,考重点中学。可以说,父母在姚明9岁那年送他去徐汇区少体校练篮球,无非是想沾打球的光考学校时加几分。
从此,每当休息天或课余时,父亲就在宿舍前的旧车棚边与孩子玩篮球。父亲做了个篮球网,投进了便买小玩意儿奖励他。再看姚明,未满14岁身高近2米。就身高来说是打篮球的好料。因此,父亲也着意对儿子进行培养。渐渐地,篮球给姚明带来越来越多的成就感。他也越来越发觉其中的魅力。
徐汇区少体校分尖子、重点、普通三种班。姚明一开始在普通班,每天只有5元钱补贴。人高马大的篮球队员对父母的经济压力是很大的。他家境贫寒,父母两人的收入只有100元,只能节衣缩食省给儿子。姑姑带来的鸡,他一下子能吃1只,蛋一口气能吃6个。为了给儿子补充营养,父母到处托人弄牛奶票。
刚到少体校时的姚明,除了身高,没别的优势。但他有一个很大的优点:认真。凭着这点,他的天赋一点点得到开拓,很快从普通班跳到重点班再到尖子班。
指导切磋 走向世界
父母对姚明比较低调。姚明在少体校的训练中由于认真刻苦,不久便成为一颗少年新星进入了上海市少体校。这时媒体要采访姚明,母亲拒绝了。母亲认为媒体的宣传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她希望儿子脚踏实地而不是在媒体的夸耀中飘飘然。也应该说姚明正碰上好时候:体改风起云涌,全国篮球赛专业联赛从12座城市开始,CBA诞生。1996年姚明16岁,上海东方篮球俱乐部正式成立,有了高水平外援,对帮助姚明提高水平起了很大作用。
父母也是姚明最好的老师。看球赛时,一家三口围着讨论技艺。一次,看了一场北京队的比赛,打单涛和巴特尔的"双塔"战术。姚明记得单涛有一个动作,是用肘直接架着别人上去的。母亲说,你要学学这种动作,要学会利用自己的身体。后来姚明回忆说:"母亲的话提醒了我,至少我会用肘了。这样我的进攻性比较强了。"
父母经常指点姚明。东方男篮主场比赛,父母每场都去,在球场可以与儿子聊一会儿,探讨球艺。打客场,父母坐在电视机前,讨论着儿子的球艺。对儿子防守、进攻、打球态度一一细评。2001年北京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期间,前几场姚明发挥得不好,父母便在电话里安慰他、鼓励他。
姚明于1997年八运会开始了他的篮球生涯。从CBA联赛到亚锦赛、奥运会,南征北战四处奔波。每年就几天在家里,他不要父母休假陪他,而是一个人在家睡觉。母亲知道儿子最需要的是睡眠,也就由他去了。春节也就是在家吃顿年夜饭,年初一就得赶回去。可以说,姚明的每一步成长,都有父母的心血。
父母、老师、教练对姚明的培养是量体裁衣式的,从单独为他设计训练方案到不忙于让他过早进入NBA,他们不急于求成而又严格要求的科学方法,都表明了顺其自然而又积极引导的策略。正是这些铸就了他一连串扎实成长的足迹:16岁进上海男篮,17岁出战八运会,19岁进国家队,21岁被NBA选为状元秀,成为休斯顿火箭队主力。
在雅典奥运会上,姚明成了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旗手,有多少人在呼唤:?姚明,姚明,中国人,了不起!?这时的他是多么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