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赞助商票关系票-奥运会赞助商的作用

tamoadmin

1.奥运会的营销收入来源主要有哪些

2.商业体育的体育商业和08年北京奥运会

3.1,上一届奥运会在哪举行?什么时候

4.奥运会赞助商有那些

奥运会的营销收入来源主要有哪些

奥运会赞助商票关系票-奥运会赞助商的作用

奥运会的营销收入来源主要有五部分:全球电视转播费、国内赞助商收入、全球赞助商收入、门票和奥运衍生品、许可证等。

转播权销售收入:出售转播权是奥运会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但是国际奥委会要收取转播权收入的49%。美国电视台NBC 从1988年起就在全美独家转播奥运会;为了转播北京奥运会,NBC 向国际奥委会支付了8.94亿美元的费用,而四年后的伦敦奥运会,转播权已经上涨到了11.8亿美元。

商业赞助收入 :大到全球范围的奥运会全球合作伙伴,小到官方供应商。每种类型的赞助商都会有不同的条款限制,与奥运相关的 Logo,名称、图标等可以用在广告、服装、App 和 Twitter 上。奥运会全球合作伙伴(TOP)是奥运会赞助商的最高标准,在奥运会期间大约会花费2亿美元。

门票收入: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共售出约800万张门票,门票收入达4.25亿美元,占总收入的25%;2000 年悉尼奥运会门票收入高达6.17亿美元,占总收入的21.78%。

城市红利“奥运遗产”:这部分无形资产或许才是各大城市争破头要申办奥运会的原因。

首先,可以借奥运契机,整治城市环境和布局,改善基础设施,更新城市中原有的落后地带;其次,用新理念和新技术来建设场馆,并通过奥运会的国际性大舞台加以推广;第三,借助城市开发和奥运旅游;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借助奥运会的大舞台来宣传本国文化、提升自身国际地位、展现综合实力。而以上种种,都是之后各种商机接踵而至的前提。

这方面表现最优秀的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被认为是明显地加速了西班牙的经济复苏。这届奥运会只投资73亿美元,就给加泰罗尼亚地区带来了260亿美元的效益,对于西班牙全国的拉动更是难以估计。

商业体育的体育商业和08年北京奥运会

2008年奥运会,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全方位的积极影响,更给中国体育产业腾飞安装了一个助推器。我们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中国的体育产业。

体育产业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因此近几届奥运会主办国家都把加速发展本国体育产业作为奥运经济的重要政策目标。体育产业的历史还不到百年,但其发展速度却远远超过其他产业。目前全世界体育产业的产值在4000亿元左右。

奥运经济是举办城市在筹备和举办奥运期间,以及奥运会后的一段时期内,利用奥运会创造的商机,借势发展本地区经济的一系列活动。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直接为举办奥运会而产生的经济活动,如比赛场馆及设施的投资拉动等;二是围绕开发奥运会进行的经济活动,如奥运会市场开发的各项内容;三是主办城市借奥运契机,发展区域经济、加快城市建设的各种经济活动。从本质上看,奥运经济是由注意力的相对集中给举办城市和国家带来的一种阶段性加速发展的经济现象。如果这种注意力得到充分利用和开发,将对举办城市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韩国借1988年奥运会良机推动经济超高速发展,1981年至1988年经济增长速度年均达到12.4%,实现了从发展中国家向新兴工业国家的转变,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体育运动发展的突出特点是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体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体育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在各国和国际、国内体育组织为体育运动社会化和产业化所取的积极政策的推动下,体育产业也随之迅速扩大,并拉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从世界范围看,一些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在人民生活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美国一场nba篮球赛的平均票价是60美元,一场比赛的平均观众是两万人,这样每场比赛的票房收入可以达到120万美元,一个赛季每个队最少要打80场比赛,收入是9600万美元。相对而言,中国的体育产业才刚刚起步。

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巨大。奥运会有助于解决体育市场开放不够以及运作不规范等问题。从奥运经济本身的运行规律来看,一方面,奥运会将为国内企业提供多种参与体育营销的选择机会,其中包括适合具备相当实力的国际顶级合作伙伴、赞助商、供应商的赞助,另一方面,以往举办奥运会的经验表明,所谓奥运后期出现的“低谷效应”,克服的关键在于通过举办奥运会发展起本国的体育产业,扩大国内体育消费品的有效供给。从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角度看,奥运会的经济影响是一种需求冲击,即奥运会引发对基础设施、旅游出口、电视音像出品、商业贸易等需求的变化,通过直接效应和乘数效应影响主办地的产出、收入和就业水平。不过,这种冲击是短暂的,尤其是会在奥运举行期间集中爆发,形成需求的“峰聚效应”。

自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国际奥委会对奥运会运作模式做出重大改革,引进了商业化运作机制,制定了全球营销策略,最大限度地开发其经济价值,使依托于奥运会而产生的奥运经济成为一个全球经济系统。因此近几届奥运会主办国家都把加速发展本国体育产业作为奥运经济的重要政策目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指出,仅北京市的奥运投资就达2800亿元,其中64%用于基础建设。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预计,北京奥运经济在未来的几年里,投产和消费市场的总需求将超过30000亿元人民币。奥运带来的经济冲击(投资、消费、出口、债务等)能够创造更多的劳动力和产出需求,从而促进国内就业和国民收入在数量上(而不是长期增长率)的增加。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年产值仅占gdp的0.2%,而在欧美国家这一比例是1%—3%;在世界上体育产业最发达的美国,这一比例是4%。从整体上讲,我国的体育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发育不平衡,整体水平相当低。奥运对北京、对中国的经济贡献很难估量:一方面是每年0.3%的经济拉动,一方面是文化与观众的交流与融合,我们应在国家加入世贸组织、体育产业全球化,以及北京即将举办2008年奥运会激发体育投资热情的背景下,协调有关部门,制定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加快体育产业发展。

“体育经济”冷思考

很多相信“体育经济”的人说,举办大型体育活动,会带来无限商机。“商机”究竟有多大姑且不论,只要是从“商机”的角度来看问题,就已经是思想的进步了。

为什么?因为做任何事情都要付代价,大手大脚总是不太好。若家里锅碗瓢盆本来就一应俱全,那么想张罗一桌饭菜,并在食客支付的餐费里捞点油水,那很容易;但若家当简陋,一切都得重新购置,那么想靠一顿饭把投资成本赚回来,就比较难。所以“在商言商”的原则是可取的,那就是反复盘算:“要追加多少投入,才能额外增加多少收入?”

遗憾的是,现在许多人大谈特谈“体育经济”,他们中不少人是“破窗理论”的追随者。“破窗理论”是这么说的:一个顽童,打破了邻居的窗户,邻居就得更换新的窗户,于是带动了玻璃工人和木匠就业,而他们又进一步带动了更多原材料提供者就业,整个社会便得以欣欣向荣,所以,顽童打破窗户是有益于经济发展的,云云。

这套推理错得厉害,连目不识丁的大妈也知道那是错的。但错在哪里呢?它忘记了“世界上的总是稀缺的”!

是的,如果顽童不打破窗户,那么玻璃工人和木匠就会失业;但失业只是暂时的。记住:正因为总是稀缺的,所以工作总是充分的!暂时失业的玻璃工人和木匠,一旦调整了心态,改变了对自我评价,他们就会马上接受新的工作,为社会提供“窗户”以外的商品和服务。

这样,社会上就不仅保留了“窗户”这种商品,而且还添加了其他的新商品。我们无法指出新商品具体是什么,但可以肯定新商品一定会出现。相反,如果纵容顽童不断砸烂窗户,那么世界上的稀缺,就不得不用来生产本来并不需要那么多的“窗户”,而其他本来会出现的商品就无法面市了。显然,顽童砸烂窗户是破坏,不是建设。

“破窗理论”错得这么离谱,却依然非常流行,这恐怕要归功于一知半解的经济学家。他们炮制的“鼓励消费理论”、“日经济理论”、“拉动需求理论”,都是半个世纪前“破窗理论”的翻版。照他们的逻辑,只要铺张浪费,或者以逸待劳,每星期多放几天,每年多搞几场体育赛事,经济发展仿佛就会如虎添翼。

这些理论,为不恰当的经济政策鸣锣开道,导致了社会财富的严重浪费。我们断定那是社会财富的浪费,只是凭一点,即人们“本来”并不是那样选择的。人们“本来”并不想提前消费那么多实物,他们“本来”是想增加储蓄以备不时之需的,所以,鼓励或强迫消费就是浪费;人们“本来”是不想休息那么长时间的,他们“本来”想要多干活以提高货币收入,所以,鼓励或强迫他们休和旅游就是浪费。

我们不能肯定一件体育赛事在具体的商业运作上是否成功,因为那要在事后,经过细致的成本—收益分析才能知晓,但我们可以指出,那些认为只要举办一场体育赛事,就能带来无限商机,就能使一国的gdp增加多少个百分点的说法是靠不住的。

不要以为硬性“创造需求”和“创造就业”可以振兴经济。“体育经济”鼓励人们举办更多的体育赛事以发展经济,“日经济”鼓励人们放长和旅游以刺激经济增长,这就像“破窗理论”鼓励顽童打破更多人家的窗户以刺激原材料工业的发展和增加就业一样。

1,上一届奥运会在哪举行?什么时候

上一届奥运会是在平昌举行的,2018年平昌冬季奥运会。

2018年平昌冬季奥运会(2018 The winter Olympics in Pyeongchang),第23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平昌冬奥会”,2018年2月9日~25日在韩国平昌郡举行。这是韩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

平昌奥运会设15个大项,102小项。该届冬奥会的开、闭幕式以及大部分的雪上运动在平昌郡进行,而所有冰上运动将在江陵市、高山滑雪滑降比赛则将在旌善郡进行。

平昌奥组委最终敲定来自92个国家和地区的2922名选手参加冬奥会比赛。其中男选手有1680名,女选手有1242名。

扩展资料:

2007年7月18日,江原道议会决定第三次申办2018年冬奥会。

2009年9月14日,2018年冬奥会申办委员会成立

2010年3月10日,平昌向国际奥委会(IOC)提交申办2018年冬奥会的申请书。

2010年6月22日,IOC选定平昌、慕尼黑、安纳西为2018年冬奥会候选城市。

2010年11月13日,在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OCA)全体大会(中国广州)上陈述。

2010年11月26日,在欧洲奥林匹克委员会(EOC)全体大会(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上陈述。

2011年2月16—19日,国际奥委会评估委员对平昌进行实地考察。

2011年4月8日,在伦敦举行的冬奥会申办城市说明会上陈述。

2011年5月18—19日,在瑞士洛桑市国际奥组委(IOC)本部召开的“2018冬奥会申办候补城市报告会”上陈述。

2011年7月6日,国际奥委会第123届全会在南非德班举行,投票选定平昌为2018年冬季奥运会的举办城市。

2011年10月19日,成立2018年平昌冬季奥运会暨冬季残奥会组织委员会 。

百度百科-2018年平昌冬季奥运会

人民网-白成日分享2018平昌冬奥会五大目标实现情况

奥运会赞助商有那些

赞助由架构构成,一级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二级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为2008年奥运会供应商,这其中包括独家供应和供应商。到目前为止,北京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基本完成,随后将启动供应商。

全球合作伙伴(TOP伙伴):

威士 可口可乐 柯达 欧米茄 联想 三星 松下 通用电器 中宏保险(宏利金融) 源讯 麦当劳

国际啤酒赞助商百威

北京2008奥运会合作伙伴: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 中国银行 中国移动集团 中国网通集团 阿迪达斯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强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2008奥运会赞助商:

搜狐公司 海尔集团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UPS 伊利集团

北京2008奥运会供应商:

正在启动,名单还未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