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大柳延星奥运会-李龙大柳延星vs阿山亨德拉观后感

tamoadmin

1.李龙大柳延星,羽毛球最好成绩

2.威克多羽毛球拍有什么系列?

3.北京奥运中国获得的第13块银牌是什么项目?

4.如何看待里约奥运会羽毛球混双中国队全部被淘汰?

5.2016年里约奥运会羽毛球男双打为什么不光彩

李龙大柳延星,羽毛球最好成绩

李龙大柳延星奥运会-李龙大柳延星vs阿山亨德拉观后感

2016年-现今 亚锦赛男双冠军(李龙大/柳延星2-0李俊慧/刘雨辰)

2015-2016年 亚锦赛男双冠军(与柳延星决赛2-1阿山/亨德拉)

2014-2015年 韩国仁川亚运会羽毛球男团冠军(与柳延星搭档,以2:0战胜徐晨和张楠)

韩国仁川亚运会羽毛球男子双打亚军(与柳延星决赛惜败塞蒂亚万/阿山)

世界羽联超级赛总决赛男双冠军

羽毛球世界锦标赛男双亚军

威克多羽毛球拍有什么系列?

进攻型:超级波,TK,传奇。

超级波系列作为第一代的进攻型球拍,74孔,方盒结构,击球稳定,非常传统的配置。

代表作为超级波36,超级波37。36作为“林丹杀手”朴成焕的用拍而出名,我曾经的最爱,唯一拥有两把的球拍。37曾经是高成炫的用拍,暴力狂,不解释。

TK系列基本可以看作是超级波系列的升级版,全面替换了超级波系列。代表作TK7000(戴姿颖用拍),TK鬼斩,中端的TK15。在速度型球拍大行其道的今天,TK系列稍显式微,除了鬼斩和TK15,并没有特别火的拍子。

传奇系列是专门为赵剑华老师出的签名系列,比较小众,不赘述。

全面型的球拍第一代是尖峰系列,代表作X70,X80(郑在成用拍),X90,X-JJS(郑在成签名拍)。

尖峰的特点是特有的80孔,八面刀锋框,尖峰系列独有,不仅前无古人,而且后无来者,之后的胜利球拍都没有再采用80孔的模式。

尖峰系列第一款X80原本是打算做给李龙大的,李龙大用了几场不顺手,反倒是郑在成用顺手了,之后出了郑大叔的签名拍。

HX系列作为全面型的球拍,不能算做是尖峰系列的升级版,因为尖峰系列实在太特别。

经过了之前的HX700等球拍的尝试,基本在HX800达到成熟,之后的三款球拍达到最佳:HX800LTD-P(乔纳坦用拍),HX800LTD-C(金沙朗用拍),HX-AIR(超轻)。

速度型的球拍第一个系列就是亮剑系列。说到胜利的球拍,亮剑系列是绕不开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亮剑系列是胜利最成功的球拍系列,没有之一!

剑型破风框,在当时,可以说是破风效果最好的框型。亮剑08应该是是亮剑系列的第一款。在那时还有个传闻,说是亮剑08最初是打算做给朴成焕的,超级波36是打算给李龙大的,试验阶段原型拍都没有涂装,给两人试球拍的时候给错了,最后朴成焕和李龙大都觉得拿到手上的就是坠吼的,胜利公司就将错就错了。窃以为这个传闻真实性应该不大。

代表作亮剑李龙大,亮11,亮12。

亮剑12堪称胜利所有球拍中最经典的球拍,经历堪称传奇。作为亮剑系列最成熟的球拍,从正式上市开始,一直是李龙大的用拍,伴随李龙大直到其退出国家队。我估计为这事儿胜利爸爸都愁了,手底下长得最帅最有市场号召力的球星打都不换球拍,你这让我新球拍怎么卖啊?胜利公司也挺老实,你爱用就继续用吧。不像YY鬼精鬼精的,李宗伟的球拍球鞋其实始终是二姐夫和92mx,但是一直在换最新产品的涂装。

此外,柳延星,成池铉等选手都在使用亮剑12,李龙大柳延星都有各自的签名拍,却唯独钟爱亮剑12,亮剑12可以说是胜利公司签约球星中装备范围最广的球拍。直到极速系列上市,计划全面替代亮剑系列,胜利公司还单独保留了亮剑12,专门出了复刻版。

亮剑系列之后,极速系列上市,科技含量大大超越亮剑系列,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亮剑系列为了追求极致破风而牺牲的稳定性。经过极速BAO,极速8,极速9的不断尝试,极速系列的技术和框型在极速10达到成熟,代表作极速10(吴柳莹,陈炳顺,吴伟申用拍),极速12(陈伟强,高成炫,金荷娜,金基正,纳西尔,艾哈迈德,苏卡穆约用拍)。

胜利第一代时期还有一些中端系列,比如Ti系列,代表作Ti95,Ti99。超级纳米系列,代表作超级纳米6,超级纳米7,HX系列上市后,超级纳米系列归入HX系列中。

北京奥运中国获得的第13块银牌是什么项目?

羽毛球男子双打。运动员是蔡贇,傅海峰。

2008年,风云组合(蔡贇,傅海峰)一路过关斩将进入北京奥运会男双决赛,蔡赟/傅海峰苦战三局,以21-12、11-21、16-21,总比分1-2不敌对手亨德拉/马尔基斯·基多,屈居亚军,无缘金牌。

蔡贇,傅海峰是当时中国羽毛球最强的男双选手,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这对选手逐渐进入了最强时期。2009年8月16日,蔡赟/傅海峰2-1战胜李龙大/郑在成夺得世锦赛男双冠军2011年4月24日,蔡赟/傅海峰在亚锦赛男双决赛中2-0战胜日本的桥本博且/平田典靖夺冠,这是中国队时隔15年再夺亚锦赛男双冠军[25] 。8月14日,世锦赛男双决赛中,蔡赟/傅海峰2-0击败韩国的高成炫/柳延星,实现世锦赛三连冠 。2012年5月,蔡赟/傅海峰2-0战胜韩国组合,帮助中国队捧得汤姆斯杯。8月,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双决赛中,蔡赟/傅海峰以2-0战胜丹麦选手鲍伊/摩根森,获得冠军 。

如何看待里约奥运会羽毛球混双中国队全部被淘汰?

现在的羽毛球技术更偏向多样和全面性,中国羽毛球需要更新自己的打法使其更全面更多样,奥运会后,赵芸蕾、徐晨、马晋面临退役,这个项目依然拥有鲁恺、黄雅琼、郑思维、陈清晨、以及张楠等优秀选手,如何去搭配组合,值得教练费一番脑筋。鲁恺/黄雅琼在今年夺得印度和澳大利亚两站超级赛冠军,位居超级系列赛排名榜第二位,随着经验的增长,他们有望成为中国队下一个周期的混双主力。

奥运前的最大疑问,应该就是张楠在男双、混双两项间的轻重取舍。还记得代表北京队2010年的张楠,坐在观众席高处的中央,远远望着鲍春来,听着毫无底气的?你总有一天也会这么受人关注?的寄语,那一年,张楠代表北京队出战,是个俊秀清逸的天才型前场选手,但鲜有人知的是;他初到国家队时,情况如同现在的郑思维:思路快,技术细,有特点,。他的天分没有被浪费分毫,迅速和赵芸蕾拿下2010年全英冠军、2011年世锦赛冠军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冠军,奠定了混双一哥位置。此后,张楠不再是那个坐在场地中央无人识的青年。在饱受赞誉的同时,也需要补强力量、提高全面性,担起一些?不得不为?的重任。

里约奥运周期的四年间,张楠尝试与老搭档柴飚重配男双,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待到蔡赟淡出、傅海峰缺搭档,他才与傅海峰捏合在了一起,合作还挺愉快。国羽在里约奥运周期的新老交替不算成功,张楠作为中坚力量,不得不兼着两项连续作战,也非常的力不从心。而身边的赵芸蕾、傅海峰,也都不再是四年前神勇无敌的模样

六年之间,张楠从无忧无虑到一脸沉重,从?不知往哪走?到?被责任推着走?,他的每一步都很尽力,因此请勿苛责。祝福他在男双决赛中尽情发挥,不留下遗憾。

看了徐晨/马晋的比赛,两个人的步调并不一致,徐晨想搏,马晋偏保守,这导致进攻的衔接不佳,对方追打的难度降低了。加上陈炳顺/吴柳萤与陈蔚强/吴蔚升一般敢冲敢搏,徐晨/马晋也只能接受如李龙大/柳延星一样的败局。

2016年里约奥运会羽毛球男双打为什么不光彩

男双一直是国羽整体实力相对薄弱的项目,好在以前有风云组合,他们多次在世锦赛夺冠,还在伦敦奥运会登顶,为国羽在该项目上撑起门面,自从蔡赟退役,风云组合不复存在,男双显得更加单薄,两对参赛选手,张楠/付海峰被认为更有希望走得更远。

他们面对的是长期占据世界第一宝座的韩国组合李龙大/柳延星,以及印尼组合阿山/塞提亚万的冲击,这两对是男双冠军热门组合,在实力没有优势情况下,想要克敌制胜就得充分发挥甚至超水平发挥才有希望,捍卫男双荣誉,南风组合任重道远。

而对于柴飚/洪炜来说,他们小组赛就被高手包围,因此首要目标就是获得小组出线权,同组有二号种子、印尼名将阿山/塞提亚万,日本名将远藤大由/早川贤以及印度的古塔/蓬纳帕,都不是软柿子,因此从小组赛就做好一级战斗的准备,打好了出线甚至冲击奖牌都有可能。

羽毛球计分制度

(1)采用21分制,即双方分数先达21分者胜,3局2胜。每局中,一方先得21分且领先至少2分即算该局获胜,否则继续比赛;若双方打成29平后,一方领先1分,即算该局取胜。

(2)新制度中每球得分,并且除特殊情况(比如地板湿了,球打坏了),球员不可再提出中断比赛的要求。但是,每局一方以11分领先时,比赛进行1分钟的技术暂停,让比赛双方进行擦汗、喝水、休息等。

(3)得分者方有发球权,如果本方当前得分为单数,从左边发球;当前得分为双数,从右边发球。在第三局或只进行一局的比赛中,当一方分数首先到达11分时,双方交换场区。

羽毛球双打

(1)一局比赛开始,应从右发球区开始发球。

(2)只有接发球员才能接发球;如果他的同伴接球或被球触及,发球方得一分。

①在发球方得分为0或双数时,应该由发球方的站在右侧的运动员发球,接发球方站在右侧的运动员接发球;发球方得分为单数时,则应站在左发球区的运动员发球或接发球。

②每局开始首先接发球的运动员,在该局本方得分为0或双数时,都必须在右发球区接发球或发球;得分为单数时,则应在左发球区接发球或发球。

③发球方的非发球运动员和接发球方的非接发球运动员站在另一发球区内。

(3)任何一局的接发球方得一分时,接着由接发球方运动员之一发球,如此交换发球权。注意,交换发球权时双方4位运动员都不需要变换站位。

(4)运动员不得有发球错误和接发球的错误,或在同一局比赛中有两次发球。

(5)一局胜方的任一运动员可在下一局先发球,负方中任一运动员可先接发球。

(6)球发出后,双方运动员击球就不再受发球区的限制,运动员的站位也可以在自己这方场区的界内或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