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小学乒乓球,进国家队的概率
2.如何评价乒乓球选手张继科?
3.乒乓球运动员郭跃
4.邓亚萍在乒乓球领域有着非凡成就,当年的邓亚萍有多强?
从小学乒乓球,进国家队的概率
在国内15岁没进的话以后进国家队的概率就不高了,国内现役主力最小的13岁进,最大的17岁进,平均15岁左右进。
国家队主力马龙:5岁学球,15岁进国家队。樊振东:15岁进国家队。许昕:16岁进国家队。陈梦:5岁学球,13岁进国家队。孙颖莎:15岁进国家队。王曼昱:17岁进国家队。
乒乓球是一项高门槛,高难度的运动,多少球馆大爷,究其一生也没有参透其中的道理。若把乒乓看作竞技,不花绝对的训练时间,是很难有成就的。
要进国家队就更难了,咱们国家学球的少年如此海量,不乏天赋异禀,勤学苦练的娃,都未必能脱颖而出。
中国乒乓球队成立于1952年,中国乒乓球队队训是“你不要这一分,祖国还要这一分”。在全国人民的热情支持下,拼搏不息,攀登不止,经历了由弱到强、持久昌盛的发展历程。
自容国团1959年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中国乒乓球队四十多年来共为祖国夺取124.5个世界冠军。
2018年2月25日,在伦敦举行的2018国际乒联团体世界杯团体决赛中,中国男队、女队双双夺冠 。2020年3月8日,在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卡塔尔公开赛中,国乒收获4冠1亚。
2021年5月16日,中国乒协在官网正式公布国乒东京奥运会参赛名单。
男乒方面,马龙、樊振东、许昕携手出战。女乒方面,陈梦、刘诗雯、孙颖莎获得参赛资格。
7月26日,许昕、刘诗雯夺得2020年东京奥运会乒乓球混双银牌。
8月5日,在东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团决赛中,中国队3-0战胜日本队,获得金牌。
8月6日晚,东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团决赛,中国队3-0战胜德国队,最终以大比分3比0取胜,获得冠军。
如何评价乒乓球选手张继科?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也是奥运会上的骄傲。我们可以在乒乓球的赛场同时看见三面五星红旗伴着激昂的国歌冉冉升起,一股为国骄傲之情油然而生。我国的乒乓球水准属于世界领先级别,队员们表现优异,配合默契,几乎一直包揽各大比赛的桂冠。
张继科是我最喜欢的运动员之一,他是我国乒乓球男队的成员。他从5岁开始打乒乓球,2003年开始进入国家队 ,用了4年时间就成为最年轻的大满贯选手。在奥运会上取得男单冠军,男双冠军,团体冠军。斩获金牌无数,表现出色极了。
科科有个外号叫藏獒,是教练给他取的。因为他在比赛中特别有爆发力,球技精湛,总是在极短时间拉开与对手的比分,取得最终胜利。去年的里约奥运会上科科训练疲惫在赛前睡觉,上场后有点发懵,第一局爆冷输了比赛。在中场休息时间,教练对他说,你醒醒,别睡了,这是奥运会赛场。于是,科科被叫醒了,连扳四局赢了比赛。
科科是体坛著名诗人,写出了许多精致有内涵的短诗,受到大家的追捧。记得当时网络上有一张图,傅园慧在玩手机,孙杨在睡觉,张继科在写诗,和所有人的行为都不一样,格外扎眼。紧接着诗人张继科荣登微博热搜榜。
科科和队员们一起去乒乓球基地接受封闭训练,吃苦耐劳坚持训练。科科去福利院照顾小朋友,和他们一起玩,教他们打乒乓球。科科还发布了一首个人单曲《心藏》,特别好听。他的卧室被曝光后,特别干净整洁,床头放着一张被众人吐槽帅气的照片,生活作风很呆萌。
熟悉科科的人都知道他永远穿着蜜汁小蓝鞋,是国家队为他定制的。因为颜色款式都一样,他都是好几双同时换着穿,而我们却以为他没换,闹出很多笑料。淘宝还推出了张继科迷妹同款高跟小蓝鞋,供大家挑选购买,可见科科小蓝鞋的影响力之大。
总而言之,张继科是一位杰出的运动员,数次拿到金牌为国争光,不骄傲也不自满。和队员相处和睦,表现良好。没有架子,对粉丝很温柔。他训练的时候特别刻苦,不顾及自己的腰伤去努力完成每一次比赛。他有很多闪光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效仿!
乒乓球运动员郭跃
姓名:郭跃
性别:女
英文名: Yue Guo
生日:1988-07-17
身高:1.63米 / 5尺4寸
体重:52公斤 / 115磅
国籍:中国
籍贯:辽宁-鞍山
项目:乒乓球
打法:左手横握球拍弧圈结合快攻
技术:具有男性化特征,前三板快且狠
俱乐部:辽宁鞍钢
国家队主管教练:孔令辉
最新排名:世界第二,二十一岁以下第一(国际乒联2008年9月3日公布)
底板:斯帝卡 OC-WRB-CR
正手套胶:DHS 狂飙3
反手套胶:蝴蝶-SRIVER。
[编辑本段]乒乓球生涯
郭跃6岁开始打球,1996年进入省体校,2000年入选国家队,左手横握球拍弧圈结合快攻打法,技术具有男性化特征,前三板快且狠,2002年国际乒联总决赛女单亚军的战绩使她成为创办总决赛以来,闯进决赛年龄最小的选手,也是中国年轻选手中的****。2007年夺得世乒赛女单冠军。
1999年日本东亚少年锦标赛女单冠军;
2000年亚洲杯女单亚军;
2001年九运会女团第三;朝鲜公开赛女团、混双冠军,女双亚军;
2002年奥地利公开赛女单第三名,女双冠军,埃及公开赛女双亚军,波兰公开赛女双亚军,丹麦公开赛女单、女双亚军,国际乒联总决赛女单亚军;
2003年亚锦赛女团冠军,女单第三,第47届世乒赛女双亚军。女单八强,国际乒联巡回赛日本站女单冠军,韩国站、日本站、丹麦站、瑞典站女双冠军,德国站女双亚军,丹麦站女单四强,中国站女双四强;
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双铜牌,世乒赛女团冠军,国际乒联巡回赛希腊站、新加坡站女双冠军,希腊站女单亚军,新加坡站女单四强,奥地利站女双亚军,德国站、日本站女双冠军,总决赛女单冠军、女双亚军;
2005年卡塔尔公开赛女双冠军,中国公开赛(哈尔滨站)女单、女双冠军,深圳站女单亚军,女双冠军,亚锦赛女双亚军,混双冠军,第48届世乒赛混双冠军(与王励勤),女单第三名,女双第二名;
2006年斯洛文尼亚公开赛女单、女双冠军,克罗地亚公开赛女单冠军,女双亚军,科威特公开赛女单亚军,世乒赛女团冠军。
2006年多哈亚运会乒乓球女单,女双,女团冠军。
2007年斯洛文尼亚公开赛女单冠军,克罗地亚公开赛女单冠军,科威特公开赛女单冠军,中国公开赛(南京站)女单冠军,女双冠军(与李晓霞)
2007年5月26日夺得萨格勒布世乒赛女单冠军。此外,她还和王励勤合作夺得混双冠军和女双亚军(与李晓霞)。
2007年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乒乓球混双(与刘吉康)、女双(与侯晓旭)冠军,女团亚军,女单第三名
2007年团体世界杯冠军,并被评为最佳女运功动员。
2008年日本亚洲杯女子单打冠军。
2008年广州世乒赛女团冠军,中国队第17次夺得考比伦杯。
2008年韩国公开赛女单冠军,女双冠军(与刘诗雯)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团金牌,北京奥运会女单铜牌。
2008年女子世界杯八强
2008年中国乒球大奖赛女单亚军,女双亚军(与李晓霞)
喜欢玩具刀枪玩弹玻璃球,加之小平头,郭跃被戏称为“假小子”。
郭跃打法符合“女子打法男性化”的国际乒坛的发展走势。同王楠相比,郭跃更习惯先发制人、每每抢招在前,而且她进攻的成功率相当高,虽出招凶狠却稳而不乱,多次战胜王楠。
[编辑本段]成长的历程
世界冠军是这样“炼”成的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郭跃的成功正是如此。勤奋加努力,一步一个脚印,郭跃由最初的乒乓球爱好者,成为光环笼罩下的世界冠军。在郭跃即将归乡献技之际,郭跃的父亲打开记忆的长卷,一页一页翻开郭跃的成长经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一段不断进取的历史展现出来。
为了乒乓8岁时离开父母
在市体校打了两年,郭跃的球技已经成为同龄中的佼佼者。1996年,省里组织各市最优秀的少年乒乓球选手大比武,选拔进入省体校的球员。当时最小的年龄组是1987年出生的球员,出于锻炼的目的,1988年出生的郭跃以小打大报名参加了1987年组,成为年纪最小、个子最矮的选手。然而让人吃惊的是,脑袋刚过球台的小郭跃毫不畏惧,比赛时全场喊得最响,最终在70余名选手中名列第一。比赛结束后,省体校的教练便找到了郭跃的父母,希望郭跃到省体校打球。这为郭跃父母出了一道最大的难题,因为郭跃当时只有8岁,生活不能自理,并且如果选择乒乓球就意味着她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正常读书考大学。在左思右想后,郭跃父母决定,既然郭跃有打球的天赋,还是让她在乒乓球上发挥才能,于是,郭跃进入了省体校。
当时的小郭跃对进省体校非常兴奋,父母一同意让她去,她乐得直蹦高。不过在省体校住了几天后,郭跃父母再看望郭跃时,郭跃虽然嘴里不说想回家,但总会显得依依不舍,拉着父母的衣角,毕竟这是她第一次离家。为了让郭跃尽快适应环境,郭跃父母一周至少三次往返于鞍山沈阳之间,让郭跃不要恋家,帮她补习文化课。郭跃母亲经常一次性地为她买20双袜子,给她带去家里做的好吃的。郭跃是男孩儿性格,有好吃的、好玩的总能大度地与同伴分享,因而也很快与省体校的伙伴们打成一片,渐渐地适应了集体生活。半年后,郭跃父母去沈阳的次数渐渐少了起来。
11岁拿到全国冠军
就在郭跃父母以为郭跃已经适应省体校的生活时,一天深夜10点多钟,省体校突然来电话说郭跃高烧迟迟不退,很严重。郭跃父母急忙赶到火车站,最早的一班车是凌晨两点多钟,当时郭跃父母经济收入不高,打车去沈阳过于奢侈,于是二人乘火车赶到沈阳。到省体校时大约是4点钟,郭跃父母怕给人添麻烦也没有叫大门,在滴水成冰的室外捱了足足能有一个多小时。等到天色见亮、街道上行人多了起来后,才去叫开了大门。见到郭跃时,郭跃的烧还没有退,躺在床上流泪,郭跃父母心里也非常不好受。从那以后,郭跃再也没有给父母添过麻烦。
郭跃不是一个张扬的女孩儿,但内心总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在省体校的比赛一直名列前茅。就这样,两年后郭跃水到渠成地进入辽宁省队,就像放回大海的鱼儿,郭跃自由发挥,乒乓球水平突飞猛进。1999年年末,全国组织少年乒乓球选手选拔赛,郭跃第一次拿了全国性比赛的冠军,随后赶到北京国家二队集训。不久,郭跃代表中国参加了一个亚洲邀请赛,郭跃又第一次夺得洲际比赛冠军。在这之后,才11岁的郭跃正式进入乒乓球国家二队,成为最年轻的国手,完成了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飞跃。看着女儿一天天成长,郭跃父母对郭跃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不再强求她要打好球,而是告诉她生活的经验,为人坦诚,保护好身体、尽量避免受伤,有时间要多读一些书。因而,在辽宁队、国家队里郭跃不仅球打得好,人缘也不错。
随着郭跃进入国家队,郭跃参加各种大赛的机会逐渐多了起来,郭跃的名气越来越大。许多媒体纷纷到郭跃家里采访,了解郭跃成长经历、生活情况,有的甚至不远千里来到鞍山。对此,郭跃的父亲基本选择了回避。郭跃的父亲解释说,郭跃刚刚取得了一点成绩,外界对她报道过多、评价过高,很容易让她飘飘然,产生骄傲的情绪,他选择低调是为了郭跃的成长。
尽管对外低调,郭跃父母非常关注郭跃的比赛、外界对郭跃的评价,经常把郭跃的比赛录下来,报纸对郭跃的评价剪下来,但却从不让郭跃看。郭跃一打电话回来,郭跃父母会提醒她不要骄傲,少看外界报道。懂事的郭跃也会表示那是记者写的,她最重要的任务是打好球。为了搜集郭跃的比赛信息,郭跃父亲还学会了上网,有空便在网上看乒乓球新闻、浏览关于郭跃的信息。不过,父女两人从不在网上聊天,郭跃虽有笔记本电脑,为了专心训练,也很少上网。
即便是郭跃夺得了世界冠军,郭跃的父亲仍然认为郭跃还不成熟,还是个孩子。郭跃父亲透露说,6月1日那天郭跃给家里来电话时还要求父亲祝她节日快乐。郭跃父亲说:“现在都过16岁了还是那么调皮,她不还是孩子吗?”在父母眼中,郭跃永远是孩子。每年过年,郭跃父亲都会为郭跃准备红包,带着她放鞭炮。目前外界有许多“郭跃2008年称雄奥运会的报道”,郭跃的父亲认为很不负责,毕竟2008年还很遥远,也存在着很大的变数,未来无法预知。郭跃最现实的行动应该是继续努力、提高水平。
郭跃懂事父母很放心
生活就是这样,在某方面得到很多,在某些方面就会失去很多。为了乒乓球,郭跃失去了许多。郭跃在鞍山新华街小学只读了一年,随后便到省体校学习,在鞍山的同学、朋友并不多。为了出成绩,郭跃处处节制,就像自己虽然拥有一台笔记本电脑,但却很少上网聊天、打游戏。郭跃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女孩儿,唱歌、听流行音乐、游泳、读哲学书籍这些都是她的爱好,只可惜用在这方面的时间并不多。随着名气的逐渐增大,郭跃的一些活动也多了起来,就像最近几次回鞍山,很少能做到长时间呆在家里。父母为她准备家常美食“酱炖芸土排”、“烧茄子”都来不及吃上几口。
在乒乓球选手中,有这样的说法“心有多高成就才会多高”,郭跃是一个有想法的选手。但对于自己的目标,她从来也没有和任何人说过,她只是向父母透露:现在她是短头发,如果实现目标她会把头发留起来。对于郭跃个人的生活,郭跃的父亲表示郭跃已经过了16岁,正在逐渐成熟,很多事情需要由她自己独立解决。令父母欣慰的是,郭跃一直是个孝顺、懂事的孩子,每逢父母过生日,她都打来电话祝福、问候,出国比赛,只要有可能就会给父母带一些礼物。中国乒乓球队“棒打鸳鸯”,防止队员违纪恋爱的事情曾经是外界关注的焦点,随着年龄的增长,郭跃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男友”这个敏感话题。郭跃的父亲表示,郭跃一直遵守队内的各项规定,从来也没有向家人提过男友的事情。在这个方面,家里的态度是不干涉郭跃个人事情。
在郭跃不断夺取佳绩之时,但愿她能尽早束起长发。
[编辑本段]郭跃的故事
16岁郭跃人小鬼大 已经将目标锁定2008奥运
仅仅16岁,郭家少女便已一跃成名。最年轻的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女单冠军,郭跃创造了一个奇迹,而在数月前,郭跃在多哈世乒赛上成为了历史上最年轻的乒乓球世界冠军。那时,郭跃还未满16岁。2004年对于郭跃来说是丰收的一年。
夺冠夜打电话回家,惦记爸爸的保留菜。
郭跃是最年轻的世界冠军,但她又是一个平常的女孩,有着这个年龄普通小姑娘的欢乐与忧愁。当手里拿着冠军奖励———甲壳虫汽车钥匙时,郭跃突然说:“真有点儿想家。想爷爷、想奶奶,想妈妈,更想爸爸亲手做的排骨炖芸豆。”
爸爸郭向生是郭跃的启蒙教练,从让郭跃练球的那天起,郭向生便从慈父变成了严师。
有一回练发球,小郭跃动作总是不到位,情急之下,父亲罚她加练两个小时。晚上,乒乓球馆内的其他人都走了,只有郭跃边擦眼泪边练球。体育馆看门的老大爷看不过去了,使劲地晃动钥匙嚷嚷:“关门了,关门了!哪有你这样当爸的,有这样训练孩子的吗?”郭向生听了很不是滋味:“我何尝不心疼女儿呢?但要学有所成,不吃大苦能行吗?”回到家后,郭向生给女儿做了一道排骨炖芸豆,那是郭跃最爱吃的。从那以后,只要郭跃取得了成绩,郭向生就做这道菜奖励女儿。
6岁,正是享受父母疼爱的时候,而郭跃却和她的同龄人不一样,她的花季青春只能在乒乓球运动中绽放。在中国女乒队里,郭跃年龄最小,输球的时候总要哭鼻子,每每这个时候,总要国乒队总教练蔡振华亲自出马,细语轻声安慰这个小姑娘。而远在家乡的郭向生却只能通过电话分享女儿的喜与忧。夺得巡回赛总决赛女单冠军的当晚,郭跃第一时间打电话回家通报好消息,父亲郭向生笑眼里含着泪花。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小郭跃变得成熟了
1988年7月,郭跃出生于鞍山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亲郭向生送女儿去打球是想让孩子锻炼锻炼身体,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爱上乒乓球的郭跃很快便脱颖而出,被省少年体校教练看中,继而进入了省专业队。在国内比赛中,郭跃以其标新立异的威猛打法和挫而弥坚的旺盛斗志令人眼前一亮。看过郭跃打球后,爱才心切的蔡振华赞叹道:“这名小将真是才华横溢啊,应该把她破格提拔到国家队来!”就这样,短短两年内,郭跃实现了从市体校到省队,再从省队到国家队的三级跳。
由于性格倔强,从进入国家一队那天起,郭跃就是教练最“头疼”的弟子。但也是因为性格倔强不服输,郭跃被教练寄予了厚望。可在2003年巴黎世乒赛上,郭跃在女单比赛中止步八强。比赛归来,人们发现郭跃的训练更刻苦了,对自己的要求更严了。在一年后,也就是2004年3月的多哈世乒赛上,郭跃作为主力队员在决赛中亮相。
世界冠军、奥运会第三名、总决赛冠军,郭跃并没有被这一系列的荣誉冲晕头脑。郭跃很清楚,自己现在还不具备“称后”的条件,倘若王楠不是在本次巡回赛总决赛1/4决赛中拼张怡宁而导致体力透支,她要想赢下王楠,绝不可能是4:1的比分。
郭跃说自己并不怕压力,“年轻时就成功并不会成为我的压力,相反会成为动力。
[编辑本段]经典语言
穿裙子肯定就是不会穿,丝袜也肯定不会穿。这次临出发前,穿那个礼服,穿丝袜,自己在那活活弄了十五分钟,就从来没穿过。这怎么穿?万一提上去一不小心露了怎么办呐!哈哈!好不容易就那一双,临走的时候还露了!那裙子的拉锁本来应该在后边,我开始给穿成前边去了,那裙子的缝线都不对。后来别人告诉我说穿错了,我又开始往侧系,我看那线怎么还在左前方?然后人家说是在后边,我说哦,呵呵。
——被问起穿裙子的问题
真的假的?我没试过,那就是奥运会的时候要穿吧?你现在跟我说,我连饭都吃不下去了,呵呵!水喝不下去了。要穿裙子打球,我直接一个跨步,就飞起来了。是裙裤?那也不太喜欢穿裙子,没有那习惯。要是为了好看,那干脆穿游泳衣打得了,收视率更高!那不行!穿游泳衣打不行,一打那脸咬牙切齿的更不好看!”
——在听说国服也可能出裙装,跃着急的回答
“我一看它我就对眼了,我还没等绣呢,我两只眼睛就先对一起了。那小孔,然后拿那个针,跟那个缝袜子有啥区别?不行,那玩意儿不行,那种细活一点不行。”
——在听说陈晴去多哈前还在绣十字绣,跃诚实地答到
吃的要到袜子里找,而袜子要到吃的里找。
——晨晨总结跃的自理能力时说
先是尿检
——女团决赛跃输给了粘亚娜,记者问跃比赛结束以后都干什么
其实,像张怡宁很久以前就被人称为“老张”,和我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被问到18岁还被称为“小郭跃”时,跃硬把张怡宁摆上台
她是一个非常好的人,非常可爱,而且,她总是非常执著,训练打球也很刻苦。
—— 记者欠揍的问跃人们称福原爱为偶像派而自己是实力派的感受
感觉还是有不同的,感觉她长发的时候比较淑女,短发比较有杀气
—— 被问到王楠剪了个 短发的与之前的区别
快让我进去啦,我是女的!!
——参加东亚少年赛时日本的欧巴桑不给跃进女厕
(露出很不服气的样子)感觉就是头发稍微短了点,其实自己内心还是很女孩子的
——被问到被别人叫假小子的看法
郭跃
——牛剑锋被问到队里最爱哭是谁时,斩钉截铁地答到
偶尔吧。偶尔吧
——被问到会不会在训练的时候偷懒。小家伙想了一会,支支吾吾地答道
(面露苦色)都快踩了!胳膊也碰得生疼!
——当跃和王楠配对完双打后
从小打比赛爸爸都跟着我,所以早就习惯了,主要看他们心脏能不能承受得了
——被问到亲友团时答到
我的鞋子多半都是被她踩坏的
——当记者在路上发现跃一个劲在后面踩韩指导的鞋子时,韩指导一脸无奈地答
选不出来,要抱一起抱,抱俩,现在都是新时代了,一下抱俩也没有什么新奇的。
——被问到如果2008年奥运会拿了冠军,要在施教练和任教练间挑一个来抱
她和王励勤拿到混双冠军时,记者问她感受时,她说领奖时间太快了,没上去多久国歌就唱完了,接下来居然说:"下次要带个MP3来,国歌放完了,要站在上面继续听"
邓亚萍在乒乓球领域有着非凡成就,当年的邓亚萍有多强?
她5岁开始学习乒乓球,13岁获得全国冠军,9年的国家队生涯,她18次站上世界大赛的最高领奖台,其中包括4枚奥运金牌,是中国第一位奥运“四金王”,期间连续8年排名世界第一,是乒坛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选手,同时也是女乒史上第一位大满贯得主。
她就是乒坛传奇邓亚萍,曾因为身材矮小被省队拒之门外的她,用努力和拼搏谱写了一段励志传奇,她是用乒乓球征服世界的巨星。退役之后的邓亚萍,先后获得过“十佳劳伦斯冠军奖特别成就奖”、“最具影响新中国体育人物”等荣誉。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体坛诞生了许多优秀的运动员,这些运动员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很多重大突破,邓亚萍就是其中最具有标志性的代表人物之一。
5岁练球,曾被省队拒之门外邓亚萍出生于乒乓球世家,父亲是河南省乒乓球运动员邓大松,小时候的邓亚萍,常常跟随父亲到体育馆看大人们打球。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邓亚萍也走上了乒乓球之路,5岁的邓亚萍开始随父亲练习乒乓球。不过,虽然邓亚萍继承了父亲优秀的运动基因,小时候的她就展露出了很好的天赋,但是由于长得慢,个头矮小,胳膊因此也比较短,所以在邓亚萍的成长道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起初甚至因为身材矮小被省队拒之门外。
崭露头角,13岁获得全国冠军邓亚萍非常争气,虽然被省队拒绝,但是她并没有放弃,而是在训练中更加刻苦。9岁她就在全国业余体校分区赛中获得了女单冠军,10岁那年,她加入了郑州市乒乓球队,一边读书一边练球。在市队,邓亚萍虽然身高不占优势,但她却是同年龄段中技术最好的一位。3年后,她的努力终于收到了回报,省队向年仅13岁的邓亚萍抛出了橄榄枝。进入省队的第一年,邓亚萍先是在全国乒协杯比赛中与队友合作为河南省拿到了团体冠军,随后在全国锦标赛上,她又代表河南队获得团体和个人两项冠军。
一鸣惊人,16岁站上世界冠军领奖台1988年,15岁的邓亚萍正式进入国家队,由于个头比较矮,因此教练和队友都叫她“小邓”。邓亚萍特点鲜明,正手凶狠,反手怪异,速度快,线路和落点变化多,这种打法令对手很难适应。进入国家队的第一年,她就在亚洲杯获得女单冠军。次年,邓亚萍又站上了更高的舞台,第40届世乒赛,16岁的邓亚萍一鸣惊人,首次参加世界大赛就获得了女双冠军,她也成为了当时国乒史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之一。
奥运夺冠,乒坛进入“邓亚萍时代”16岁就站上了世界冠军领奖台的邓亚萍,自此开始了她的冠军收割之旅,之后的两年时间内,她又先后获得了世界杯女团冠军、世锦赛女单冠军等荣誉。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邓亚萍作为中国队的主力随队参赛,并最终拿到了单打与双打两枚金牌,4年后的亚特兰大奥运会,邓亚萍又将单打与双打金牌收入囊中,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奥运“四金王”。在这期间,只要有邓亚萍参加的比赛,冠军鲜有旁落,乒坛进入了“邓亚萍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