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篮球运动员-云南篮球名人

tamoadmin

1.1954年 我国建立了全国篮球竞赛制度涌现了那些优秀运动员

2.云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篮球青少年组年龄

3.还记得20年前的“篮球女孩”吗?如今的她怎样了?

1954年 我国建立了全国篮球竞赛制度涌现了那些优秀运动员

云南省篮球运动员-云南篮球名人

姓名:张卫平

性别:男

名族:汉族

生于:1949年7月14日

身高:194cm

职业:原中国男篮运动员

籍贯:北京人

1960年入什刹海业余体校学习,1964年入东城区业余体校学习。1965年入北京青年篮球队,1966年入北京篮球队(其所在队曾获得 年全国冠军),1973年入国家队。在国家队效力8年,司职二中锋,脚步动作扎实,篮下攻击能力强,人称“篮下魔术师”。

多次参加国际比赛,足迹遍及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所在队曾获:1974年第7届亚运会第3名(伊朗,德黑兰);1975年第八届亚洲锦标赛冠军(泰国,曼谷);1977年第九届亚洲锦标赛冠军(马来西亚,吉隆坡);1978年第8届亚运会冠军(泰国,曼谷);1978年第八届世界锦标赛第11名(菲律宾,马尼拉);1979年第十届亚洲锦标赛冠军(日本,名古屋)。1978年,在有美国、前苏联、前南斯拉夫、巴西、意大利、加拿大等16支世界强队参加的第8届世界锦标赛中,取得个人总分排名第一的佳绩,被提名为最佳运动员,获得锦标赛“得分王”称号,并被大会誉为篮坛“神射手”。

1977年,在第九届亚洲锦标赛中,被评为最佳前锋。1978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79 年,获北京十佳运动员称号。1999年,获“新中国篮球运动杰出贡献奖”。

退役后入北京体育学院学习。毕业后,1983年任北京青年男篮主教练。1984年任北京女篮主教练。1985年起任中国男子篮球队教练。任国家队教练期间,曾率队参加第十三届亚洲锦标赛(1985年,马来西亚,吉隆坡),获第3名;第十四届亚洲锦标赛(1987年,泰国,曼谷),获冠军;第十届亚运会(1986年,韩国,汉城),获冠军;第十 届世界锦标赛(1986年,西班牙),获第9名;第14届大学生运动会(1986年,前南斯拉夫,萨格勒布),获第 名;第二十四届奥运会(1988年,韩国,汉城),获第11名。

1988年赴美国学习、工作,期间多次协助安排、组织中国队和篮球俱乐部管理人员访美、训练、比赛、考察,并组织及协助美国教练来华讲学。

担任多届全国篮球教练员培训班授课教师及翻译。

多次主持全国青少年篮球夏令营。

中国青年女篮技术顾问,多次安排、组织球队去美国、澳大利亚训练、比赛。

1997至2000年任国际管理集团中国部高级经理。负责中国男篮甲A联赛的宣传与推广。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讲座栏目——《篮球课堂》节目主持,中央电视台NBA 、CBA现场转播解说顾问、特约嘉宾主持,曾多次对NBA总决赛、全明星赛进行现场直播报道及采访报道,创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收视佳绩,被广大电视观众誉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新华社《体育快报》“观战指南”专栏作者。NBA时空专栏作者。搜狐网站篮球专栏作者。多次在各种报刊上发表文章,介绍、点评中国篮球及世界篮球。

拍摄出版了系列教学片《现代篮球教学法》(录像带10盘,VCD 10盘)。

著作有:《张卫平篮球训练营》、译著《 篮球运动实用知识规则》

2003年起,任中国男篮奥运希望队领队。

张卫平体育天资突出,五六十年代的青少年,有理想的身高、良好的身体素质、优秀的智能天赋,10岁迈进素有“健将摇篮”之称的北京什刹海业余体校,少年篮球班接受基础训练。十四、五岁猛窜高个儿,弹跳强,力量好,动作谐调而迅捷,有超常的篮球意识与手感。教练、行家看准他是打篮球的“料”。上中学后转入东城区体校定向培训崭露头角,1965年刚15岁就选入北京青年男子篮球队。当时,好苗子云集的青年集训队竞争激烈,他作为前锋队员,身高、弹跳和力量占优,手脚迅捷“有活儿”,篮下攻击力强,头脑清醒睿智、意识好,基本技术底子磁实,进攻方式多,左右手都能投(篮),3--5米跳投精准。凭实力,他不到一年入选北京男篮一队。紧接“”狂飙席卷,运动队瘫痪,人员散失,而他仍保留队中。1973年国家体委全面恢复各项运动、他选入钱澄海执教的新一届国家男子篮球队,司职二中锋。1974年,他作为中国男篮队前锋参加第七届亚运会男篮比赛,获季军。

“”结束后,中国体育重归国际体联大家庭,参加的第一个世界级篮球大赛,就是1978年在马尼拉举行的第八届世界篮球锦标赛,获第11名。此前,他代表国家队夺得第八(1975年)、第九(1977年)两届男篮亚锦赛和第八届亚运会(1978年)篮球比赛,摘得“三连冠”(军),已经加冕“亚洲最佳前锋”、“运动健将”耀眼桂冠的他,再彪加“篮下魔术师”的绰号。

第八届世锦赛,有美国、前苏联、前南斯拉夫、巴西、意大利和加拿大等世界“超级强队”角逐,16支世界劲旅交锋大战,中国队夺得第11名,令世界篮坛不可小觑,张卫平的上佳表现和最高得分功拔头筹。他被赛会提名为最佳运动员、誉为“神射手”、获得“得分王”称号。张卫平进入自己篮坛生涯的巅峰期,时年28岁,即至1979年代表国家队夺得第十届男篮亚锦赛冠军(“四连冠”),戴上“北京十佳(运动员)”之冠,他选择了激流勇退。

他退役后入北京体育学院学习深造。1983年,从体院专科篮球专业毕业的他出任北京青年男篮主教练;1984年任北京女篮主教练;1985年任国家队教练。张卫平辅佐钱澄海执教国家男篮跨四个年头,成绩斐然,除1985年带队迈出低迷期拿了第13届亚锦赛第3名;1986年第10届亚运会、1987年第14届亚锦赛连夺亚洲冠军、重显“霸主”之身。1986年作为调研组成员赴西班牙考察、并率队参加第10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中国队获得第9名,首次跨进世界十强之列、创造了历史新章。1988年汉城奥运会中国男篮保住第11位、较之他的前任们是从未取得过的最好名次,但对他尚存些许抱憾。

作为运动员和教练员,张卫平23年(含“”7年“无战事”),征战国内外比赛千余场、退役后完成大学专科学业,30岁出头进入国家队执教,进而1988年奥运会后离开国家男篮赴美国深造学习、考察乃至工作(将近10年),他的运动生涯、人生轨迹,于改革开放的中国体坛,给一拨又一拨走下冠军领奖台的运动员们,呈现再创人生二次辉煌的“张卫平模式”,开“一代先河”。

近10年“舶”美的张卫平,身没离篮坛,情不凉祖国,期间往来大洋两岸,多次协助安排、以至组织中国篮球(男、女)队、省、市的篮球俱乐部经理人员访美,选外援,协调社会多方面力量开拓深层次、分批量以赛带练、兼考察,曾组织(协助)美国资深教练来华讲学送“经”。摸索先进的篮球理念、现代科技训练、比赛的“外学内用”;他担任(多届)全国篮球教练员培训班授课讲师加翻译。他从国家利益出发,思考的触角和视野深远而隽永,那就是“体育的变革性发展要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及其演进论断。

世纪之交十多年间,他多次主持全国青少年篮球夏令营活动,营造序列化、传统化社会大背景,开办“张卫平篮球课堂”训练营,把发现培养篮球新人的路拓宽,成才几率加大。令国人好一阵惊喜、更希冀厚望的新人王治郅、姚明们已经在世界篮坛彰显中国的骄傲与未来,也在史实般的接力并领跑着张卫平们播引的篮球生涯的价值轨迹。

90年代归来的他,为职业化变革方兴未艾的大中国球市构建“软件”平台。他用全新的思维、定位自己同快速与世界接轨的中国篮球运动助推模式,市场条件下篮球运动的经济属性“发酵”,篮球运动的文化元素以广义的人性化融合切入当今人们的生活,快乐篮球——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这个意义上说,张卫平的投入与辛苦是开创性、前卫意义的先驱之举,功载中国篮球职业化变革史册。2003年,张卫平改任中国男篮奥运希望队的总教练;2005年兼任CUBA篮球事务资深主管。

张卫平身兼中国青年女篮顾问、频繁“架桥”组织中国球队去美国、澳大利亚训练、比赛;肩负国际集团中国部高级经理;宣传中国男篮甲A联赛、推广青少年乃至教练员的技术培训;受聘主持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篮球课堂》、《篮球公园》——“攻防解析”演示节目、NBA、CBA、CUBA比赛现场转播解说嘉宾、顾问,屈指十年,成为球迷与广大电视观众感悟生活乐趣的“一道意味独特的阳光窗口栏目”。

中国优秀运动员的知识化进而向“博士化”的总趋势,是中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走向成熟进程中的“体育现象”之一景。张卫平同样不失为先导者。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他早期的论文《篮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分析》、《策应打法成功的决窍》等见诸于《篮球》等专业杂志或中央级报端。有着鲜明的实战质感与理性经验谈。近期出版专著贯穿现代篮球理念张力、知识辨析的导向特质,展示撰著者的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张卫平篮球训练营》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加大年轻读者、球迷及普及教练人员的看点,还有译著《篮球运动实用知识规则》,都是普及性读物。而他编撰、录制、出版的系列教学片《现代篮球教学法》(录像带10盘;VCD10盘)是其代表性力作,集现代篮球理念、科技训练思想方法之大成。

云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篮球青少年组年龄

18岁-20岁。根据查询云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官网显示,该运动会的篮球青少年组年龄为18岁-20岁,大学组为20-25岁。云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由云南省体育局、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总工会主办,玉溪市人民政府承办,2022年8月8日-8月20日在云南省玉溪市举行。

还记得20年前的“篮球女孩”吗?如今的她怎样了?

当上天给予我们磨难,我们又不得不面临的时候,很多人因此沮丧,从此一蹶不振,让自己的人生黯然无光,也有些人迎头而上,凭着一股内心的毅力,即便身体残疾,也可以活出不一样的人生。云南的“篮球女孩”钱红艳在四岁那年,因为一场车祸后被高位截瘫,从此就把身体装在半个篮球里行动。

现在20多年过去了,这个篮球女孩已经走出了自己的别样人生参加了“云之南”游泳俱乐部,并且得过很多的奖项。

一、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四岁的钱红艳从此失去了双腿,想要行走的她只能把身体住进篮球里。

在小钱红艳四岁的时候,经历了一场车祸,当时这场车祸非常的惨烈,造成了她身体的高位截瘫,自此失去双腿的幼小的孩子,在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打击下,也曾经失去了自己的笑容,不爱说话,只把自己关在屋里,但是经过半年的时间之后,这个小女孩的心慢慢的活了过来,她也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钱红艳的爷爷帮助孙女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把篮球从中间剪开,在里面套上一些棉絮,然后做了两个木手柄,之后钱红艳就靠着这半个篮球、两个手柄开始了自己走路的生涯,成为了大家眼里的“篮球女孩”。

靠着半个篮球,钱红艳走进了学堂,也靠着这半个篮球,走进了游泳的训练场,凭着这股毅力,通过了艰苦的游泳训练,钱红艳在云南省的残疾人运动会上以及全国的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中曾拿下过奖项,让自己的人生过得非常精彩。

二、失去双腿,虽然是一种不幸,但是因为打击而让自己的心智更加的坚强,这个叫钱红艳的女孩,历练出来平常人难以企及的内心力量。

大家都知道体育训练是非常艰苦的,要想达到专业的能够参加比赛的程度,那更得经过长期的不懈的训练,不仅仅是身体上需要坚持不懈的进行正规的体育锻炼,还需要在内心能够经受住和等待的起,因为你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获得冠军,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体条件是否可以达到拿冠军的标准。

在2007年,张鸿鹄教练发起并且成立了残疾人游泳俱乐部,这个叫做“云之南”的青少年游泳俱乐部就是钱红艳的希望,在张鸿鹄教练的训练下,钱红艳付出了比一般人更多的汗水,走上了游泳的运动场。

钱红艳当时车祸后是高位截瘫,相当于没有腿部,在游泳场上就相当于一只小船没有舵,教练还曾经担心钱红艳的身体条件在水里没办法找准方向,但是没想到开始训练之后,钱红艳既能吃苦,又非常的有悟性,而且她还具有很高的游泳天赋。按教练的话说,钱红艳在水里的浮力特别好,而且她的粘水性也非常的不错,具有先天性的优势,加上后期努力不懈的训练,钱红艳在比赛场上的成功又是那么理所当然。

钱红艳是非常乐观的,她给大家展示了正能量的一面。现在钱红艳在残疾人的游泳体育比赛中已经拿到过不错的成绩,退役之后,也不会因为没有一技之长而发愁没有去处,以如此优秀的条件,完全可以去做残疾人游泳教练。

三、不一样的悲惨遭遇,却同样有着坚强的内心,在特定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看到“篮球女孩”钱红艳因失去双腿,身体造成如此严重的残疾的情况下,还能做出如此优秀的成绩,让人非常的佩服,在这个温柔的笑脸下,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内心强大的力量,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每天我们以健康的身体生活和工作,为什么就不能有钱红艳这种努力和冲劲呢?

由“篮球女孩”钱红艳,也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因为双腿残疾而活出了别样人生的女子,她就是因为汶川地震失去双腿的廖智,这名女子的故事也非常的励志,虽然失去了双腿,但是仍然继续自己跳舞的生涯,她的舞蹈《鼓舞》震撼了很多人。

廖智装上义肢之后继续自己的事业,并且和自己的丈夫一起创办了“晨星之家”,去帮助更多的需要义肢的人们。“篮球女孩”钱红艳和廖智她们虽然都是柔弱的小女子,但是我们在她们的身上却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力量。

我们相信,即使身体残疾曾经的篮球女孩钱红艳也可以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即便从运动场上退役之后,也有会有自己的事业,自己一颗乐观积极向上的心去感化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