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伊朗真的就封锁了霍尔木兹海峡,美国对其动武可能性有多大?
2.足球国家队排名
3.杨帆:没有浩克的翘臀,国足拿什么去赢伊朗
4.第一次巴士拉战役的战役背景
如果伊朗真的就封锁了霍尔木兹海峡,美国对其动武可能性有多大?
如果伊朗真的封锁了海峡的话,就等于封锁了整个世界油国的海上通道。如果这样的话,世界可不是油价上涨这么简单的事,这样伊朗会成为众矢之的,对他们不利,所以一般美国不敢向伊朗动手。
霍尔木兹海峡是世界1/3的石油运输海峡。如果它被封锁的话,伊朗将会受到不能承受的损失。许多国家会出现油荒,例如中国和日本,海湾周边的国家会和伊朗大打出手。再说伊朗还有一个弱点,那就是以色列。以色列对伊朗已经虎视眈眈很久了,海峡一旦封锁伊朗就会面临前有狼后有虎险竟下。
如果封锁了的话,美国动武的可能性很大。因为到时候会有多个国家都会面临油荒,美国会和他们结盟一起讨伐伊朗。伊朗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这个海峡的运输线,如果一旦切断,那伊朗的经济就会瞬间崩溃。一没有了经济来源打仗的话就没有了武器和人员支出等来源。
伊朗是不敢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一是他没能力和各个国家发起战争。二是他有美国的庇护,以色列不敢碰伊朗。三是如果封锁了会给伊朗带来不可预估的损失。四是伊朗现在还被美国所控制,没资本反抗美国这个发达国家。所以说伊朗虽然被美国所控制但可以选择卧薪尝胆,多多努力和各国搞好关系。有真正的资本和能力了再反抗美国,毕竟美国是世界发达国家之一。
足球国家队排名
足球国家队排名如下:
第10名:日本
日本足球国家队组建于1921年,并于1929年加入国际足联,自从1990年后日本足球水平飞速增长,日本曾摘得亚洲杯4次冠军,也是亚洲杯史上夺冠最多的球队。我认为日本队的成绩将有不断下降的可能。根据国内最新排名,日本在全世界排名第23名。
第9名:伊拉克
伊拉克虽然国家不大,但是足球还是挺厉害的,伊拉克国家队成立于1948年,他曾夺得过1982年亚运会男足冠军,伊拉克队足球的特点就是在全员配合的情况下,任意球似传似射,导致守门员很难判断。甚至包括韩国队拖入到点球大战,而在此时守门员就会发挥出自身的优势。
第8名:阿联酋
阿联酋足球协会成立于11年,并在12年加入国际足联阿联酋国家队被称为雄鹰,早在1990年就打进世界杯,在1996年的亚洲杯上,阿联酋以东道主的身份获得亚军,阿联酋足球队的特点就是防守反击,断球后突破异常迅猛,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临门一脚总是有点问题。
第7名:沙特
沙特国家队于1959年加入国际足联,沙特在亚洲杯上共获得过三次冠军,继伊朗之后。沙特还参加过5次的世界杯,而且在1994年世界杯上的最好成绩是进击16强。在国际足联的最新全球排名中,沙特位列53名。但沙特足球基本都靠个人突破,后期展望并不乐观。
第6名:卡塔尔
卡塔尔国家队,10年开始参加国际足球比赛,在2011年亚洲杯上,卡塔尔作为东道主打进8强,在2019年阿联酋亚洲杯,卡塔尔以3:1击败日本获得亚洲杯冠军,根据国际足联最新排名,卡塔尔在全世界排名52位。卡塔尔在本土球员的培养上还有很大空间要走。
第5名: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在亚洲一直算是强者,曾先后参与了五届世界杯决赛圈,而且在2006年还晋级了世界杯16强。在前段世界杯的预选赛中,中国国家队与澳大利亚曾踢出了1:1的成绩,这对于中国来说很不容易,但我觉得如果高峰在场,应该可以提出5:1的成绩没问题。
根据国际足联最新排名,澳大利亚在全世界排名为37位,而澳大利亚在全球最好的名次为14名。澳大利亚的问题是跑动总是不到位,感觉有点像袋鼠跳的意思。
第4名:韩国
韩国足球队成立于1928年,并于1948年加入国际足联,韩国共10次进入世界杯决赛圈,自从1986年以来,韩国就从未缺席过世界杯,而且还在2002年世界杯跻身4强,这也是亚洲足球队在世界上最好的成绩,而且近年来韩国喊出了一个出色的足球运动员,孙兴慜目前的身价已经升到全球第13名,身价约为9,000万欧元。
但我觉得他应该不如武单刀踢的好。根据国际足联最新排名,韩国足球国家队在全世界排名为29名。韩国队的问题是体力有所欠缺,毕竟在韩国吃一顿烤肉可不是谁都可以随时实现的。
第3名:伊朗
伊朗一直是亚洲的强队,而且伊朗国家队还有一个绰号叫“波斯铁骑”,伊朗曾在亚洲杯上获得过三连冠,伊朗还参加过6次的世界杯,而且在2018年世界杯上的最好成绩是第18名,根据国际足联最新排名,伊朗当下位列世界第21位,伊朗最好的世界排名是15位。伊朗对后面的发展应该存在很大机会。
他们在小组赛中与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大强国分别战成1:1和1:0的惊人成绩,差一点就能够晋级淘汰赛。伊朗队是亚洲足球最有希望在世界杯上取得突破的球队之一。
第2名:阿曼
阿曼国家队成立于18年,在1996年和2000年亚洲联锦标赛中,阿曼成为亚洲冠军,在厄瓜多尔举行的1995年国际足联世界锦标赛中,阿曼获得第4名的成绩。在2004年中国举办的亚洲杯中,阿曼成功杀入了决赛圈。
阿曼队的特点就是定位球的声东击西,从它历次发的定位球看,明显是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比如角球直接破门,其余队员用身体妨碍守门员的移动;罚任意球时,两名队员不经意跑开,似乎不参与进攻,却突然翻身接球射门等。
阿曼队的弱点在于他的442阵型的菱形中场,这种类型的中场后腰位置感非常不好,两名中前卫,距离太远,缺乏保护。
阿曼队的爆点就是他们的创造力和惊喜性,他们能够利用定位球制造出很多难以预料的进球机会,让对手措手不及。比如在2004年亚洲杯上,他们在小组赛中以2:1击败了卫冕冠军日本,在1/4决赛中又以6:5淘汰了东道主中国。我认为阿曼队是亚洲足球最有创造力和惊喜性的球队之一。
第1名:中国
中国国家队于1930年加入国际足联,在1998年12月国际足联排名中,中国曾排在世界第37位,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排名最高的一次。
中国队曾12次参加亚洲杯,并在年和2004年两度获得亚军,在2002年首次杀入世界杯决赛圈,并且在2002年世界杯中取得了31名的成绩。中国足球很快就要雄起,一是中国爱踢球的人非常多,只要教练公正选拔,根本不会缺少人才。
杨帆:没有浩克的翘臀,国足拿什么去赢伊朗
在足球的世界里,赛前的胜负感是最高级也是最值钱的东西。里皮2000万欧年薪,我认为1500万欧是买他赛前的预判。显然,最贵的胜负感也是最容易出错的东西。世事难料,是个人都会出错,即使伟大如里皮。
面对自己的错误,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死扛着不调整,还是勇敢地自我纠错,不忌惮自己打自己的冠军脸?中伊大战,里皮展示了他为什么是一个伟大教练。
上半时,意识到攻守失去平衡,中场休息同时撤下两个倾向进攻属性的球员,转而在防守区投入比赛。有错必改,改了,但实际上还是犯了同一个错误。相对于伊朗人的身体对抗,黄博文和武磊其实是跟张稀哲同质的球员,于事无补。再一次否定自己,把阵型改成343才取得了相对的攻守平衡。
姜至鹏防守和对抗扛不住伊朗球员,那就前提至边前卫,用他进攻的特点把对方的攻势顶回去。用身体和对抗更好的冯潇霆补强他留下的防守空档,一攻一守的调整,在战术层面做到了最佳选择。
中韩大战之后,大家都在讨论里皮给中国足球带来了什么?这里,先脱离比赛本身,说点别的。个人以为,在南宁、长沙和德黑兰,里皮先后给中国足球上了三堂课:真爱、足球的现实、追求真理的勇气和决心。
这都是中国足球和社会的稀缺品。中国人讲面子,爱。其实,出个错怎么啦?连里皮都犯错,但他知错就改,改了接着再犯。这是足球的一部分,丝毫无损于里皮的大师形象。
那最有价值的是什么?是里皮传授的足球理念、知识和技能本身吗?不是,这些都可以通过书本或者网络学到,最有价值的是他传授的方式,他追求真理的、风格和品位。
关于这一点以及为什么要追随大师学习和工作,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张首晟有精彩的讲述:“科学的真理是客观的,但求知的过程却往往是主观的。大师们往往是因求美而得知的。爱因斯坦正是因为坚信宇宙的美妙,才找到了永恒的真理。科学的客观真理,往往从书本上也能学到,而大师们的品位与风格,审美与选择,却只能在大师身边学习工作才能悟到。真善美的结合,我认为才是教育的最高理念。一些专业知识可能被遗忘、被取代。但求知的,品位与风格却能伴随你一生并帮助你达到事业巅峰。”
回头说那个丢球,这是各种综合因素累积的结果。战术的、状态的、能力的各种问题综合作用下的蛋。所以,不要抱怨姜至鹏为什么不就近把球往底线顶,如同不要抱怨于汉超用打排球都犯规的两臂造点。
看看伊朗球员的身体,等于是小一号的浩克,11个小一号的浩克。在中超和亚冠,我们已经看到正反两方面的如何防守浩克的教材。一对一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至少外加一个人协防。防守11个小的浩克,就是必须在后场堆人。人多不一定有用,
但人不多一定不行。我以为,中国杯两战欧洲球队,已经试过对错了。在赛前的前瞻中,中伊大战的关键词是,如何弥补伊朗在身体和对抗上的强势?
当然,赛后来看,用蔡惠康、于海、任航等身体相对好的球员是否更好?打4个中卫、4个后腰、1个前腰和1个前锋?一个难看的平局?
再看看我们的左路。姜至鹏、张稀哲的特点显然不是对抗和防守,而郜林作为边锋,也不可能要求他回收太大。而伊朗人本来右路进攻就强,所以,他们就认准了这边一直打。
正因为意识到了,再这样踢下去,早晚会丢球。所以,里指导才断然同时换下两个中前场球员,在防守区保持和增加比赛。这个思路和方向是对的,但前文说了,这是一个换汤不换药的调整,另外,同时换两个人上场的话,整个体系怎么也得有一个适应和热身的过程……
这一切的源头在于,里指导赛前的胜负感过于乐观,对自己的攻击力过于乐观。一般来说,弥补后防空虚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围魏救赵,在前场投入把对方的攻势顶回去,323中韩大战就是经典战例。战长沙,里指导只用了这一把菜刀。另一种就是直接在后方进行补强。里指导改打343,就是一前一后两把菜刀同时上。
另外,在对伊朗队弱点的研究和利用上,是否不够充分?比如说,伊朗人踢球比较情绪化,两个后腰得了黄牌之后,或有一个战术设计,类似卡纳瓦罗授意维特塞尔挑逗秦升,里指导的学生因此在虹口全身而退。
不过,关于中伊大战,纵向比较,0比1已经是一个进步。之前,5次做客阿扎迪球场,最低消费是丢两球。我相信,大部分人对中伊两国足球的判断是,个人能力差距太大,跟教练和战术运用关系不是很大。当个人能力的差距大到一定程度,再好的教练和战术也不起作用。
中国球员和韩国球员有差距,但不是很大,还在里皮的服务区里面,再加上一点运气,所以有疗效。但在德黑兰,对不起,已经出了里指导的服务区。
根本原因是,中超的巴西殖民地足球打法,把中国足球引入了错误的方向。我炎黄子孙的屁股,是不可能像浩克那样往上翘的。所以,中超球队都不是一支球队,是两支球队的混合体,这两个队在打法和精神上彼此尿不到一个壶里。
其实,黄种人的足球该怎么踢,日本和韩国已经给出了榜样。我们为了表面的成绩,追求所谓的速效,已经付出过很大的代价。我们还将付出更大的代价吗?
杨帆,长沙临时工足球俱乐部主教练
第一次巴士拉战役的战役背景
第一次巴士拉战役 - 战役背景
伊拉克和伊朗虽然共同信奉伊斯兰教,膜拜同一个神——真主安拉,但是在他们中间却掺杂着、领土纠纷、教派分歧乃至领导个人政见不同等诸多难以调和的矛盾。两国间的旧怨夙恨使得两国的狂傲的***坚持认为,只有诉诸武力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于是,历时八年的两伊战争爆发了。战争初期,由于伊朗百废待兴,又仓促遭到伊拉克军队突袭,因而短期内遭到失败。但由于萨达姆一系列的战术错误,致使伊拉克在阿巴丹战役中伤亡巨大。之后在1982年3月下旬,经过周密部署,伊朗又发动了“胜利行动”攻势,4月20日,伊朗又集中近3个师的兵力和大批革命卫队约10万余人,发起以收复霍拉姆沙赫尔市为目标的“耶路撒冷圣城行动”人海攻势。经过25天激战,终于取得了收复了南部重镇霍拉姆沙赫尔市的胜利。。
第一次巴士拉战役 - 伊朗的和伊拉克的部署
巴士拉是伊拉克最大的港口,位于阿拉伯河右岸,距波斯湾一百二十公里。市北七十四公里处的库尔纳传说中是亚当与夏娃的伊甸园所在地,并有“东方”之美称,工业以石油化工为主,也是伊拉克椰枣的重要产区。伊朗决定在穆斯林圣月发动“斋月行动”,将主攻目标定在巴士拉,从而在经济上给伊拉克致命的打击,进而乘胜突向巴格达。
伊朗军队先前的胜利虽然给予伊拉克军队重大打击,伊拉克军队的第一○装甲师、第十一特种旅、第九十六步兵旅、第六○装甲旅,全军覆没。五月二十四日,二千多名士兵尸遗战场,一万三千人被俘随着伊拉克军队转入战略防御并坚决坚守大都市时,伊朗军队的攻坚能力薄弱的弱点便暴露出来。另外,伊朗军队虽然数目众多,但其单位战斗能力明显不如伊拉克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军队。伊朗的第四装甲师、第九十二装甲师、第七十七步兵师等精锐部队共十二万大军整装待发,随时准备向伊拉克发起“圣战”,伊朗当局在战前准备了二万五千多口棺材
伊拉克方面,为防备伊朗的进攻,萨达姆·侯赛因于六月二十六日~二十八日召开了紧急复兴社会党大会,对军队和内阁作了人事调整。 他让自己当选为总统、总理、三军总司令和总参谋长,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随即,第九装甲师、第十装甲师、第三步兵师和第十一步兵师等十万大军被部署在巴士拉,并在巴士拉以北地区筑起二十公里长的坚固防线,一条二十米宽的水障、地雷尝铁丝网、坦克、火炮将这一带设置成稠密的火制地带。
1982年7月14日凌晨,12万伊朗军如潮水般涌向有伊拉克10万人驻防的防线。
第一次巴士拉战役 - 无谓的冲锋
当日,头裹印有“为伊斯兰而战”的红色花巾的伊朗革命卫队的毛拉们在夜幕下,越过多石的边境冲向萨达姆的军队。伊朗革命卫队的第七师在“真主安拉”的呼喊声中滚过地雷区、越过堑壕、撕开铁丝网向巴士拉猛扑。第七十七步兵师在预备队的支援下,从霍拉姆沙赫尔沿一条六公里宽的狭道紧随革命卫队挺进。密集的人海在坦克的掩护下涌向巴士拉的防线。
波斯湾哈尔克岛的油泵设施在伊拉克喷气式飞机的轰炸下化作一堆堆废铁。
这样的冲锋持续到7月28日,在十几天内伊朗军队付出巨大伤亡,伊拉克军队的防线没有被突破。早在7月16日,伊朗军的两个师就被击退,在7月21日的交战中,伊朗军队终于突入伊拉克境内5英里,但在缺失装甲兵、空军和后勤的情况下占领区又得而复失。7月23日夜晚10点,伊朗军又一次战败,代价惨烈。此后5天,双方休息,5天后,7月28日,全线出击的伊朗军努力夺取巴士拉。革命卫队的少年队拖着枪冲入了战场。
伊朗军队遭到失败,巴士拉没有被“光复”。
第一次巴士拉战役中,时值气温高达五十摄氏度以上,交错往来的炮火炸得巴士拉附近的浮土厚达一英尺多,毁坏了的铁丝网上横挂着伊朗士兵的尸体,零乱的军用电话线旁,横七竖八杂陈的全是伊朗士兵的尸体。
第一次巴士拉战役 - 战役结果
伊朗的人海战术在重武器和坚固工事面前失效了。两伊共有二万七千多人在此次“斋月行动”中丧生,近六万人受伤。伊拉克在此役发射了约九千枚炮弹、防空火炮弹一千多枚,损失了二十辆主战坦克、十二辆装甲步兵车、五架轰炸机、两架攻击机。伊朗仅革命卫队就死亡了一万二千多人,损失三十多辆坦克、一百多门大炮。在惨重的损失下,双方再次陷入僵持阶段。
第一次巴士拉战役 - 战役评价
霍梅尼的战争策略明显地不合时宜,尽管伊朗军民发动人海战术的密集攻势有一定的效果,但当战争性质发生变化,战争转移到伊拉克本土时,人海战术成了无意义的浪费兵力的行为。萨达姆通过防御手段赢得了战役的胜利。第一次巴士拉战役,揭开了之后战略相持阶段的血幕,并将此延续到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