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志磊的人物特写
2.中国国家赛艇队的参赛经历
3.急,问一个女子皮划艇的中国选手的名字
张志磊的人物特写
曾经是个“小胖子”
有人说,张志磊成为运动员的原因是减肥,他父亲张坦否认了这个说法。
“主要是他的身体条件好”,张坦说,“上中学的时候,他就长到1米8了,体校挑他去练划船”。
在张志磊的家乡周口沈丘,水上运动是这里的强项,曾经获得过亚运会赛艇冠军的穆素丽,就是周口扶沟人。如果一切顺利,说不定张志磊也能划着船进入奥运会。然而造化弄人,11岁之后,张志磊的身高开始猛长,1998年达到1米95,体重也达到120公斤,已经明显不适合划船了。于是,张志磊辗转来到了河南省重竞技中心下属的拳击队。
时任省重竞技中心主任的李岩回忆说,当年张志磊刚来到拳击队时,身上的肉可不少,“我们都管这样的人叫‘水胖子’,意思就是肌肉少,脂肪多。不过,大级别的拳击手的比较难得,因为身高体胖的人多数比较偏懒,而拳击运动需要很高的身体灵活性”。正是看中了张志磊的灵活,他被留在了拳击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张志磊身上的赘肉,换成了结实的“腱子肉”,移动、出拳、躲闪,也都很像回事了。
逃离运动队
1998年,只有15岁的张志磊,从没有身体对抗的水上赛艇队,到了经常打人或被人打的拳击队。
那会他很不适应,“训练艰苦是一方面,从事竞技体育,不管在哪个运动队,都少不了吃苦受累”,当时的运动员兼教练崔清说,“张志磊没有任何拳击基础,我先让六、七十公斤级的队员跟他打,他身高块大,对打起来还差不多,不过最开始的时候,张志磊还是会被打得哭鼻子。”经常挨打,这让张志磊的心情很郁闷,于是想了个好办法——偷偷跑了。
这样的璞玉跑了岂不可惜?教练谷锦清急的不得了,可四处找不着人,他也没有回沈丘老家。人丢了可不是小事,张志磊的父亲从沈丘到了郑州,最后在张志磊的一个朋友家找到了他。中心主任孙和平、教练、父亲轮番开导,连拉带劝,又把张志磊带回了拳击队。
从小机灵胆大
在教练谷锦华看来,张志磊不但身体条件出色,而且很聪明,头脑很清楚,是个天生的拳击手。
“打拳击可不能只凭蛮力,那样只会挨打”,谷锦华认为,张志磊的聪明之处是:他总能利用自己的优势攻击对手,而且知道什么时间应该用哪种战术,“说句比较时髦的话,他阅读比赛的能力比较强。”
生活之中的张志磊不乏机灵之处,李岩举了个例子,他刚到重竞技中心的时候,听说张志磊喜欢玩,而且打的不错。有一次李岩路过运动员宿舍,“不知道什么原因,张志磊把从楼上扔了下来,来个天女散花”,牌正好落了他一头,李岩大喝一声,“都下来”。“其他几个老实的,胆子小的都下来了,张志磊没事人似的藏了起来,直到最后看藏不住了,最后才站出来”。李岩微笑着说,“换个思路来看,一般调皮的孩子,打牌差不多的,脑子都不笨。”
初出茅芦引起关注
2001年,重竞技中心出于锻炼年轻运动员的考虑,让训练不久的张志磊参加第九届全国运动会。
“只是想着让他见见世面,积累些经验”,李岩说。但让人没想到的是,第一次参加国内大赛的张志磊竟然过关斩将,一路打到第三名。
张志磊的这次亮相,让国内拳击界眼前一亮,身高2米,臂展2米11,脚步也很灵活,“是一块可造之材啊!”李岩回忆当时一些拳击专家的看法。同时,这次比赛,让张志磊对自己也充满了自信,并且对拳击有了新的理解,“我一开始对拳击也是没有什么认识,只是想,至少出去不会被人欺负。练了两年,我越来越喜欢上了这项运动,通过九运会,我也看到了希望。”
差点被奥运放弃
九运会之后,河南省重竞技中心决定让把张志磊打造成“明星”。于是,在教练谷锦华的带领下,张志磊开始了“魔鬼训练”。就像所有的成功者一样,经过刻苦的训练,张志磊终于在2005年的全国十运会上一举成名,拿到了+91级别的冠军。
即使在这次夺冠之后,张志磊和谷锦华也没有想过能参加奥运会。“中国拳击在世界取得突破也就是近几年的事,而且还是邹市明的小级别,在大级别上,想都没有人想”,李岩回忆道,当时中国拳击界对张志磊的争议很大,“有人认为,在轻量级上,中国人与欧美人的差别不是很大;但是重量级不同,很难撵上人家,这有点像中国高个子篮球运动员和奥尼尔他们的区别”。
但是,以河南重竞技中心为主的一个看法是:张志磊有2米的个子,臂展也长,而且身体很灵活,条件这么好,应该试一试。李岩说,“当时大家举出了刘翔的例子,还有游泳、赛艇这些项目的运动员,最后我们还引用了李宁的一句广告词“一切皆有可能”,中国人也是能创造奇迹的。”
争论形成了结论,张志磊被列为了2008北京奥运的一个突破口。“但是,能不能打进奥运会,谁的心里都没数,毕竟这是第一次”,李岩说。
拼来了奥运拳击名额
按照惯例,国际拳击协会给了奥运会东道主6个决赛名额,“这6个名额不需要参加资格赛,直接可以进入北京奥运会,但是+91不在这6个名额之内”,李岩说,“所以,张志磊要想参加奥运会,必须一拳一拳的把这个资格给打下来”。
2005年的十运会刚过,张志磊参加了在四川绵阳的世界拳击锦标赛,结果肘部受伤,很长时间内不能正常训练。2006年,伤愈复出的张志磊状态奇佳,获得国内锦标的冠军。2007年,他终于迎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验,芝加哥世界锦标赛,这也奥运会的资格赛,只有前三名才能进入奥运。
“花了不少钱,挨了一顿揍”,谷锦华说,以前中国拳击界经常被人这样笑话。可是这次奥运资格赛,中国实实在在的爆了个大冷门,“除了那6个名额,张志磊获得了第三名,真刀真枪的把+91打到了手,这也是个破天荒的事。”
陪练有十多人
张志磊成功的背后有着团队的努力,“仅他的陪练,就有十来个人”,李岩说,以张志磊目前的实力,国内没有一个人能“陪得住”,“所以,我们得多找一些人,有的摆拳好,有的脚步移动快,有的刺拳好,根据张志磊练的重点,来为他选择不同的陪练”。
张志磊到底有多厉害?毕竟奥运会离大众比较远,而且很多人没有打过拳击,张志磊能不能像单田芳的评书里说的,“一拳打死一头牛”?谷锦华说,不能这样比,但是可以向你透露一点,不算美国的职业拳击手,世界上任何一个打拳击的,只要被张志磊击中,绝对KO(一拳击倒)”。
还没想职业拳手
打完奥运会之后,张志磊有没有进军职业拳手的?张志磊说,现在还没想这个事。
李岩说,美国著名的拳击经济人唐金,也曾经通过一些途径与他们联系,“但是职业拳击和奥运会业余拳击有挺大区别,成为职业拳手,就不能再参加奥运会了。”
如果张志磊能够成为职业拳手,那么他也创造了一个奇迹。“中国人第一次在象佂世界最高水平的拳击赛中亮相,这个意义不亚于姚明登陆NBA”,李岩说。
中国国家赛艇队的参赛经历
创造历史的1982年亚运会:
1982年11月19日-12月4日,第九届亚运会在印度新德里举行,赛艇第一次成为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在此前中国参加的第七届和第八届亚运会上,中国在奖牌榜上分别排在第三位和第二位,在新德里,中国体育代表团历史性地获得了金牌总数第一(从那以后,中国在亚运会上始终排名首位),其中,赛艇的四块金牌是中国的金牌总数超过日本的关键。
当时,日本赛艇被认为是亚洲的霸主,他们对于四块金牌志在必得,但是中国选手包揽了全部金牌,使得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成绩以61比57超过日本——显然,赛艇比赛结果的此消彼长在其中起到了最决定性的作用。
在赢得金牌的中国选手中,有两位关键人物值得一提:第一个是刘群,他为中国队赢得了第一块赛艇金牌;第二个是李建新,他作为舵手,率领中国队赢得了两项有舵手项目的金牌。刘群和李建新两个创造历史的人物,恰好代表了赛艇运动的“两极”——刘群是浙江人,但是和人们印象中的浙江人不同,他身材高大、酒量惊人,代表了赛艇“桨手”的高大威猛;李建新是上海人,代表了“舵手”的智慧和小巧玲珑。刘群后来还参加了1986年亚运会并且获得金牌,李建新则连续参加了四届亚运会,直到1994年还以教练员兼运动员的身份夺取了金牌。退役以后,刘群追随他的教练周琦年在浙江队执教,后来担任北京队总教练,如今受聘任韩国队总教练;李建新则在“高龄退役”之后在上海水上运动场担任场长,在他的领导下,上海在赛艇、皮划艇、帆船等项目上人才辈出。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1982年以来,中国赛艇在历届亚运会上均有突出表现,除了在1986年和1994年亚运会各丢失了一块金牌以外,包揽了所有亚运会比赛的金牌——换言之,就亚运会比赛的成绩而言,赛艇是中国成绩最好的项目。
急,问一个女子皮划艇的中国选手的名字
张秀云
性别:女
出生年月:16
国籍:中国
籍贯:湖北
项目:赛艇
张秀云简介
1993年,年仅17岁的张秀云获得世锦赛女子四人双桨项目的冠军,和队友一起登上世界最高领奖台。
2002年釜山亚运会上,张秀云以9分15秒28的成绩夺取女子单人双桨金牌,比亚军足足领先30米。这一优势再一次向世人证明了自己在世界赛艇项目上的实力。张秀云现在已将目光瞄准雅典奥运会,希望能在那个时候圆自己的奥运冠军梦。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女子双人双桨亚军;
主要成绩:
1993年,在世界赛艇锦标赛上与队友合作,获女子4人双桨冠军;在第5届亚洲赛艇锦标赛上,以8分3秒77的成绩,获女子单人艇冠军。
1994年,在全国赛艇冠军赛上,获女子公开级两项全能;女子公开级1000米单人双桨;女子公开级10000米单人双桨三项冠军。
1995年,在全国赛艇冠军赛中获女子公开级两项全能;女子公开级10000米单人双桨两项冠军;在丹麦国际赛艇比赛中与队友合作,获女子四人双桨冠军。
1998年亚运会获女子公开级单人双桨冠军;
1999年世界赛艇锦标赛女子双人双桨亚军;
2000年6月,在世界杯系列赛,获女子单人赛艇第一名,并成为中国在世界杯赛艇项目上第一位获金牌的选手;
2002年釜山亚运会女子单人双桨冠军。
所获荣誉:
1996年8月,被国家体委授予体育运动一级奖章。
1998年2月,被评为’湖北十佳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