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赛中华台北-中国和中华台北篮球比赛

tamoadmin

1.为什么叫中国台北队

2.中华台北男篮的世界排名是多少?

3.有关中华台北四大高中生的资料(篮球)

4.中华台北男子篮球代表队的历届教练

5.历届篮球亚锦赛冠军

为什么叫中国台北队

篮球赛中华台北-中国和中华台北篮球比赛

台北是现在台湾政治经济文化的代表,尤其是政治,所以用台北指代先台湾以及它领导下的各团体。

在中国香港和中华台北参加国际体育比赛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方面,由于香港和台湾曾经是英国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因此他们的体育比赛规则和制度也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影响。在国际体育比赛中,政治因素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在一些国际体育比赛中,中国香港和中华台北可能会因为政治原因而被视为与中国大陆不同的参赛队伍。

在国际体育比赛中,体育比赛规则和制度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在一些体育比赛中,中国香港和中华台北可能会因为参赛资格等原因而被视为与中国大陆不同的参赛队伍。例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香港和中华台北都被视为独立的参赛队伍。

台湾在国际上的称呼:

联合国、世界经济论坛、国际标准化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篮球联合会等国际组织使用“”(英语:Taiwan, China)或“省”(英语:Taiwan, Province of China)一词作为台湾省的名称。

台湾省在奥运会等国际体育赛事和亚太经合组织、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名称为“中国台北”(英语:Chinese Taipei)。台湾省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名称为“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单独关税区”,简称“中国台北单独关税区”。

中华台北男篮的世界排名是多少?

40. TPE (中国台北)13.5 排名第40位

01. USA(米国)- --832.2

02. YUG(塞黑) ---708.0

03. ARG(阿根廷) --700.0

04. LTU (立陶宛)--460.0

05. ESP (西班牙)--439.0

06. ITA (意大利)--433.0

07. RUS (俄罗斯)--362.0

08. GRE(希腊) ---304.0

09. AUS (澳大利亚)---279.0

10. FRA(法国) ---273.0

11. PUR(波多黎各) -247.6

12. CAN(加拿大) --231.0

13. GER(德国) ---227.0

14. CHN(中国) ---209.0

15. BRA(巴西) ---203.0

16. NZL(新西兰) --178.0

17. ANG(安哥拉) --156.0

18. TUR(土尔其) --129.0

19. CRO(克罗地亚) -125.0

20. VEN(委内瑞拉) --99.6

亚洲其他国家(地区)

23. KOR(韩国) 66.5

25. JPN (日本)54.2

26. LIB (黎巴嫩)50.1

28. QAT (卡塔尔)40.2

37. IRI (伊朗)18.1

40. TPE (中国台北)13.5

41. KSA (沙特)12.3

42. SYR (叙利亚)10.8

44. KUW(科威特) 9.9

44. UZB (乌兹别克斯坦)9.9

47. IND (印度)8.7

50. HKG (中国香港)7.2

52. MAS (马来西亚)7.0

61. UAE (阿联酋)5.4

65. PHI (菲律宾)3.6

亚洲男篮排名

1.中国

2.伊朗

3.黎巴嫩

4.约旦

5.韩国

6.科威特

7.中华台北

有关中华台北四大高中生的资料(篮球)

曾文鼎(年07月06日-),台湾篮球运动员、主要位置是中锋。位置中锋绰号阿鼎身高204公分体重公斤背号4号生日年7月6日出生地台湾台北县淡水镇中学再兴中学大学国立台北科技大学

台北市立体育学院职业

生涯1999年至今效力

球队裕隆恐龙篮球队奖项

2001年高中篮球联赛最有价值球员 2001年高中篮球联赛阻攻王 2002年社会甲组篮球联赛 年度最佳新人王 2004年第一届超级篮球联赛阻攻王 2005年第二届超级篮球联赛二月份最有价值球员 2005年第二届超级篮球联赛冠军战最有价值球员 2005年第二届超级篮球联赛阻攻王 2005年第二届超级篮球联赛最佳五人奖-中锋 2005年第二十六届琼斯杯国际篮球赛 最佳五人奖-中锋 2005年民生报十大运动员(95.2.20颁奖) 2006年超级篮球联赛全明星赛最有价值球员 2006年第三届超级篮球联赛冠军战最有价值球员 2006年第三届超级篮球联赛阻攻王 2006年第三届超级篮球联赛最佳五人-中锋 2006年第三届超级篮球联赛年度防守球员 2007年第四届超级篮球联赛阻攻王 2007年第四届超级篮球联赛年度防守球员 ___田垒(1983年6月1日-),台湾男子篮球运动员;目前效力於台湾SBL超级篮球联赛达欣工程篮球队,也是中华台北男子篮球代表队的主力队员,主要位置是大前锋。作为一名身高超过200公分的选手,田垒的速度、弹跳能力及身体协调性都较台湾一般的高大选手优异,又具备优秀的长距离投射能力,此种禀赋及技术条件形成田垒在台湾篮球赛场上明显的优势,优秀条件及各项能力使他赢得超级篮球联赛「年度MVP」、「篮板王」、「抄截王」、「阻攻王」、「最佳五人」、「灌篮大赛冠军」、「得分王」、「红白对抗赛MVP」等多种重大奖项。田垒多次入选国家代表队,是中华台北男篮在国际赛场上的主力球员,在篮板球争抢方面有较为突出的贡献。位置小前锋、大前锋、中锋绰号少侠、垒哥、垒包、台湾KG身高203公分体重98公斤背号1号生日1983年6月1日出生地台湾高雄市中学高雄市三民家商大学台湾师范大学职业

生涯现役效力

球队达欣工程篮球 ___吴岱豪(1985年2月7日-),台湾篮球运动员、主要位置是中锋或大前锋。吴岱豪中学时期即以超过 198 公分的身高,备受台湾篮坛注意,期待他能成为台湾男子篮球队禁区的新支柱。199?年成为台北市再兴高中篮球校队最年轻的先发队员,与曾文鼎组成的内线「双塔」阵容,帮助该校赢得2001年台湾高中篮球联赛冠军。同年成为中华台北男子篮球国家队历来最年轻的选手,此後多次代表台湾出战国际篮球比赛。吴岱豪於200?年加入台湾甲组篮球联赛达欣工程篮球队,後来转会,并自2003年起参加新成立的超级篮球联赛比赛。2006年前往美国留学,并代表杨百翰大学夏威夷分校参加NCAA第二级比赛。2007年3月,吴岱豪在结束美国大学球季後,返台为东森羚羊篮球队效力。第四季SBL结束後,吴岱豪转队至台湾啤酒篮球队。[1] 2008年12月20号大专篮球联赛,台湾师大和辅大之役,吴岱豪在终场前62秒,在进攻时对辅大林义富出肘,身材小一号的林义富当场被击倒在地,裁判立即吹吴岱豪夺权出场,在辅大的弟弟吴至伟趋前关心,吴岱豪还推开他亲弟弟,不发一语离开球场。 位置中锋、大前锋绰号扣篮机器身高202公分体重100公斤背号23号生日1985年2月7日 (1985-02-07) (24岁)出生地台湾桃园县中学再兴中学大学杨百翰大学夏威夷分校职业

生涯1999年至今效力

球队台湾啤酒篮球队 ___

中华台北男子篮球代表队的历届教练

陈祖烈:1987年(曼谷亚锦赛)

刘俊卿:1989年(吉隆坡亚锦赛)

古吉雄:19年(釜山东亚运)

钟枝萌:1998年(曼谷亚运会)

钱一飞:1999-2002年(福冈亚锦赛、大阪东亚运、釜山亚运会)

李清棋:1991年(神户亚洲杯),2003年(哈尔滨亚锦赛)

李云光:2004-2006年(澳门东亚运、多哈亚运会)

郑光锡(朝鲜语:):2007-2009年(日本德岛亚锦赛、天津亚锦赛)

张学雷:2010年(广州亚运会)

周俊三:2011年(武汉亚锦赛)

许晋哲:2012年 (2012年亚洲杯篮球锦标赛、2013年亚洲篮球锦标赛、2013年亚洲篮球锦标赛资格赛、2013年东亚运动会)

历届篮球亚锦赛冠军

第一届1960年1月16日——28日 菲律宾马尼拉

名次(1——7名由前往后):

1菲律宾(PHI),2中国台北(TPE),3日本(JPN),4韩国(KOR),5香港(HKG—CHN),6印度尼西亚(INA),7马来西亚(MAS)

第二届1963年11月20日——12月3日 省台北市

1菲律宾(PHI),2中国台北(TPE),3韩国(KOR),4泰国(THA),5马来西亚(MAS),6香港(HKG—CHN),7新加坡(SIN),8越南(VIE)

第三届1965年11月28日——12月11日

马来西亚古隆坡

1日本(JPN),2菲律宾(PHl),3韩国(KOR),4泰国(THA),5中国台北(TPE),6马来西亚(MAS),7印度(IND),8香港(HKG—CHN),9新加坡(SIN),10越南(VIE)

第四届1967任9月21日——10月1日 韩国汉城

1菲律宾(PNI),2韩国(KOR),3日本(JPN),4印度尼西亚(INA),5中国台北(TPE),6印度(IND),7泰国(THA),8马来西亚(MAS),9香港(HKG—CHN),10新加坡(SIN)

第五届1969年11月18日——29日 泰国曼谷

1韩国(KOR),2日本(JPN),3菲律宾(PHI),4中国台北(TPE),5印度(IND),6泰国(THA),7马来西亚(MAS),8巴基斯坦(PAK),9香港(HKG—CHN)

第六届11年10月30日——11月10日 日本东京

1日本(JPN),2菲律宾(PHI),3韩国(KOR),4中国台北(TPE),5马来西亚(MAS),6印度(IND),7泰国(THA),8新加坡(SIN),9香港(HKG—CHN)

第七届13年12月1日——12月14日 菲律宾马尼拉

1菲律宾(PHI),2韩国(KOR),3中国台北(TPE),4日本(JPN),5伊朗(IRI),6印度(IND),7泰国(THA),8印度尼西亚(INA),9马来西亚(MAS),10新加坡(SIN),11香港(HKG—CHN),12巴基斯坦(PAK)

第八届15年11月15日——26日 泰国曼谷

1中国(CHN),2日本(JPN),3韩国(KOR),4印度(IND),5菲律宾(PHl),6泰国(THA),6印度尼西亚(INA),7新加坡(SIN),8马来西亚(MAS),9香港(HKG—CHN),10印度尼西亚(INA),11巴基斯坦(PAK),12科威特(KUW),13斯里兰卡(SRl)

第九届17年11月28日——12月10日 马来西亚吉隆坡

1中国(CHN),2韩国(KOR),3日本(JPN),4马来西亚(MAS),5菲律宾(PHI),6

伊拉克(IRQ),7印度(IND),8泰国(THA),9巴基斯坦(PAK),10香港(HKG—CHN),11新加坡(SIN),12巴林(BRN),13印度尼西亚(INA),14斯里兰卡(SRI)

第十届19年11月30日——12月12日 日本名古屋

1中国(CHN),2日本(JPN),3韩国(KOR),4菲律宾(PHl),5印度(IND),6巴基斯坦(PAK),7马来西亚(MAS),8伊拉克(IRQ),9泰国(THA),10新加坡(SIN),11香港(HKG—CHN),12巴林(BRN),13孟加拉国(BAN)

第十一届1981年11月10日——20日 印度卡拉奇

1中国(CHN),2韩国(KOR),3日本(JPN),4菲律宾(PHI),5印度(IND),6马来西亚(MAS),7泰国(THA),8伊朗(IRI),9巴基斯坦(PAK),10香港(HKG—CHN),11新加坡(SIN),12斯里兰卡(SRI)

第十二届1983年11月20日——29日 香港

1中国(CHN),2日本(JPN),3韩国(KOR),4科威特(KUW),5伊朗(IRI),6印度(IND),7香港(HKG-CHN),8约旦(JOR),9菲律宾(PHI),10泰国(THA),11马来西亚(MAS),12印度尼西亚(INA),13巴基斯坦(PAK),14新加坡(SIN),15澳门(MAC)

第十三届1986年12月28日——1月5日 马来西亚吉隆坡

1菲律宾(PHI),2韩国(KOR),3中国(CHN),4马来西亚(MAS),5日本(JPN),6中国台北(TPE),7泰国(THA),8伊朗(IRI),9约旦(JOR),10印度(IND),11印度尼西亚(INA),12新加坡(SIN),13香港(HKG—CHN),14巴基斯坦(PAK),15斯里兰卡(SRI)

第十四届1987年11月14日——27日 泰国曼谷

1中国(CHN),2韩国(KOR),3日本(JPN),4菲律宾(PHI),5中国台北(TPE),6印度(IND),7马来西亚(MAS),8泰国(THA),9伊拉克(IRQ),10约旦(JOR),11新加坡(SIN),12印度尼西亚(INA),13巴林(BRN)

第十五届1989年9月15日——24日 中国北京

1中国(CHN),2韩国(KOR),3中国台北(TPE),4日本(JPN),5伊朗(IRI),6印度(IND),7沙特阿拉伯(KSA),8菲律宾(PHI),9马来西亚(MAS),10巴基斯坦(PAK),11新加坡(SIN),12泰国(THA),13香港(HKG—CHN),14印度尼西亚(INA),15孟加拉国(BAN)

第十六届1991年8月22日—9月1日 日本

1中国(CHN),2韩国(KOR),3日本(JPN),4中国台北(TPE),5朝鲜(PRK),6伊朗(IRI),7菲律宾(PHl),8约旦(JOR),9沙特阿拉伯(KSA),10新加坡(SIN),11香港(HKG—CHN),12科威特(Kuw),13印度(IND)

第十七届1993年11月12日——21日 印度尼西亚

1中国(CHN),2朝鲜(PRK),3韩国(KOR),4伊朗(IRI),5中国台北(TPE),6沙特阿拉伯(KSA),7日本(JPN),8阿联酋(UAE),9科威特(KUW),10约旦(JOR),11菲律宾(PHI),12印度尼西亚(INA),13香港(HKG—CHN),14马来西亚(MAS),15泰国(THA),16新加坡(SIN),17巴基斯坦(PAK),18巴林(BRN)

第十八届1995年6月17日——26日 韩国汉城

1中国(CHN),2韩国(KOR),3日本(JPN),4中国台北(TPE),5哈萨克斯坦(KAZ),6沙特阿拉伯(KSA),7乌兹别克斯坦(UBZ),8古尔吉斯坦(KGZ),9阿联酋(UAE),10伊朗(IRI),11科威特(KUW),12菲律宾(PHI),13印度(IND),14马来西亚(MAS),15香港(HKG—CHN),16泰国(THA),17约且(JOR),18印度尼西亚(INA),19巴林(BRN)

第十九届19年9月11日——19日 沙特阿拉伯

1韩国(KOR),2日本(JPN),3中国(CHN),4沙特阿拉伯(KSA),5阿联酋(UAE),6中国台北(TPE),7约旦(JOR),8伊朗(IRI),9菲律宾(PHI),10巴林(BRN),11印度(IND),12印度尼西亚(INA),13哈萨克斯坦(KAZ),14香港(HKG-CHN),15孟加拉国(BAN)’

第二十届1999年8月28日——9月5日 日本福冈

1中国(CHN),2韩国(KOR),3沙特阿拉伯(KSA),4中华台北(TPE),5日本(JPN),6科威特(KUW),7黎巴嫩(LIB),8叙利亚(SYR),9乌兹别克斯坦(UBZ),10阿联酋(UAE),11菲律宾(PHI),12巴林(BRN),13香港(HKG—CHN),14泰国(THA),15马来西亚(MAS)

第二十一届2001年7月20日——28日 中国上海

1中国(CHN),2黎巴嫩(LIB),3韩国(KOR),4叙利亚(SYR),5—传塔尔(QAT),6日本(JPN),7中国台北(TPE),8印度(IND),9乌兹别克斯坦(UBZ),10阿联奠(UAE),11香港(HKG—CHN),12科威特(KUW),13泰国(THA),14新加坡(SIN)

第二十二届2003年9月23日——10月2日中国哈尔滨

1 中国 2 韩国 3 卡塔尔 4 黎巴嫩 5 伊朗 6 日本 7 哈萨克 8 印度 9 叙利亚 10约旦

11中国台北 12科威特 13中国香港 14乌兹别克 15菲律宾 16马来西亚

第二十三届2005年9月8日——9月17日卡塔尔多哈

1 中国 2 黎巴嫩 3 卡塔尔 4 韩国 5 日本 6 伊朗 7 沙特 8 约旦 9 中国台北 10哈萨克

11乌兹别克斯坦 12印度 13科威特 14印度 15中国香港 16马来西亚

第二十四届 日本德岛 2007年7月28日——8月2日

1 伊朗 2 黎巴嫩 3 韩国 4 哈萨克斯坦 5 约旦 6 中国台北 7 卡塔尔 8 日本 9 菲律宾 10 中国 11 叙利亚 12 印度尼西亚 13 中国香港 14 科威特 15 印度 16 阿联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