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摔跤国家队队员-前国家队摔跤冠军

tamoadmin

1.李岩岩的06摔跤世锦赛夺冠

2.世间所有的关系,都有因果

3.常永祥是山西哪里人

4.女子摔跤的发展史

5.许莉的个人资料

李岩岩的06摔跤世锦赛夺冠

国家队摔跤国家队队员-前国家队摔跤冠军

在2006年摔跤世锦赛首日比赛中,李岩岩最后时刻大逆转击败吉尔吉斯斯坦选手贝加列夫夺得金牌,这也是中国男子摔跤选手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这枚金牌真是来之不易,这是在经过三局恶战,而且是在决胜局1:4落后的情况下,李岩岩上演了绝地反击,在最后20秒反败为胜。赛后李岩岩对突忽其来的冠军第一反应竟然是紧张,承认自己属于超水平发挥。

“我没有想到自己能够成为世界冠军。”李岩岩甚至有点语塞,“我自己是超水平发挥了吧。”直到斩获金牌的那一刻,李岩岩对绝对多数人而言还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这位新科世界冠军不得不介绍起自己:“我根本没想到自己会走上练摔跤这条路,练摔跤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之前我是一个足球运动员,踢了三年足球后有一次和同伴在体校打比赛,结果被一名摔跤队的教练相中了。”谈到改行的动机时,李岩岩说道:“当时我想练足球不太可能有出息,而且足球又是集体项目,所以便稀里糊涂开始练习摔跤了。”

李岩岩是2002年进入国家队的,水平也进步得比较快,世锦赛获得了这个级别的第七名,随后的十运会上摘得了一枚银牌。对于李岩岩的夺冠他的主管教练李国也是兴奋不已:“赢得太惊险了太艰难了。他最后顽强地上演了翻盘好戏,真是太棒了。”

事实上本次比赛前李岩岩并没有达到最佳状态,但李国认为这恰恰证明了他具备夺冠很重要的两点品质:“李岩岩能够表现得这么出色是因为他敢拼,而且心理素质过硬,他有夺冠的能力。”正是凭借一拼到底的精神和国人的心理,李岩岩在最后十几秒上演大翻盘,夺得了冠军。

李岩岩的成功也让中国男子古典式摔跤主教练盛泽田眼眶湿润,八年前的世锦赛盛泽田为中国拿下了此前的最好成绩--一枚银牌,“终于有人能够超越我了。”盛泽田说道。盛泽田希望李岩岩的金牌能够成为中国队的新的起点,毕竟中国队的终极目标还是北京奥运会。

·2008年8月13日,在北京奥运会男子古典式摔跤66公斤级1/4决赛中,中国的李岩岩惜败哈萨克斯坦的达尔汉·巴亚赫梅托夫。

遗憾的无缘奥运会四强。

世间所有的关系,都有因果

听过这样一句老话:万事万物,一饮一啄,都在因果中。

的确如此。

人生海海,不惧沉浮;山山而川,随性而行。

这世间所有的关系,都有因果,而所有因果都离不开这四大法则。

人生的天平,从来就毫不掩饰地载着耕耘与收获。

你曾给过生活几份耕耘,就会有几份收获。

生活在凡尘间的我们唯有修好本心,努力地付出与行动,才能有所得。

在**《摔跤吧,爸爸》中,年少的吉塔与妹妹在父亲的带领下,每天5点钟起床开始魔鬼般的训练,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她们剪掉了精心护理的长发,吃着由父亲做的营养餐,每天在泥土里打滚,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吉塔一路高歌猛进,拿到了全国摔跤冠军,有机会从父亲那个简易泥泞的练习场来到国家队训练。

离开了父亲的管制,有了新的训练节奏,她开始放飞自我,尝试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她像大城市里的那些运动员一样,缩短了训练时间,开始留长发,涂指甲油,甚至不注重体脂,吃辛辣食物。

她怠慢了训练,失败也就光顾她了。

在一次又一次的大赛中,吉塔失利不敌对手,迎来了她职业生涯前所未有的低谷。

她哭着寻求父亲的帮助时,父亲告诫她:“不要忘了,你是如何走到今天的。”

她才又开始默默地进行刻苦训练,跟着父亲一遍遍复盘比赛,研究对手技巧,提高自己的技能。

努力终会有回馈,她战胜了对手,拿到了金牌,成为了印度摔跤史上的第一位女性世界冠军。

就像余世存在《时间之书》中说的:“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我们始终要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唯有愿意付出超人的代价,才会收获超人的结果。

《周易·文言传》有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行善积福的家庭,福报也会绵延不断,后世子孙会被庇护;而行不义之举做不善之事的家庭,一定会有祸事发生。

歌手韩红曾在一次访中说到自己在慈善路上发生过的两次。

2010年8月,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心系灾情的韩红筹集了40多万的善款和物资前往灾区。

因为行路急,天气也不好,在运送物资的路上,车子发生了意外,连续翻滚两圈,倒在了路边的沟里。

的是,这一次的事故并没造成人员伤亡,韩红只是轻微脑震荡、肋骨处肿胀,行动无碍。

还有一次,她们去汶川地震灾区援助时,在行车前往都江堰的路上,所乘 汽车 与一辆运土大货车相撞, 汽车 的门、窗严重破损,可是车上的人却安然无恙。

劫后余生,韩红哽咽地说:“做慈善7年,7年的点点滴滴积攒起来,换回了我的一条命。”

人在做,天在看。

一个人在生活的路上不断地向外传播善意、传递温情,就是在漆黑的路上为人点亮火把,与人为善,播撒着善意与福报。

而这份善意与福报,定然能在某一个自己遇到黑暗时,成为照亮自己的光,庇佑自己。

积善成德,积德养福,助人者,天助之!

清代的山阴金先生曾经说过:“为人行事勿猖狂,祸福渊潜各自当。”

种什么因,结什么果;一切祸福,自作自受。

**《万箭穿心》就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丈夫马学武是国企办公室主任,他从乡下到城里打拼,费劲心思娶了妻子李宝莉,两人育有一个儿子叫小宝。

李宝莉是个刚硬固执、泼辣无礼的恶婆娘,她处理不好邻里关系,也瞧不上丈夫,在外从来不给丈夫尊严,对待孩子更是动辄打骂,毫无耐心。

当马学武看到忙活的搬家工人,跟他们寒暄,笑着让孩子给他们去买点饮料解解暑时,李宝莉炸了窝,丝毫不给丈夫面子,骂道:“我出钱,他们做事,天经地义,你给他们买东西吃,贱不贱?”

工人对马学武说:“我们虽然干活苦点,但家有贤妻,在外很有面子,您看着很体面,但没想到日子是这样的。”

常年被妻子咆哮,马学武本来就很气恼,这一次更是受不了了,跟妻子说:“我们过不下去了,我要离婚。”

两人开始冷战,马学武渐渐在外和其他女人有了暧昧关系。

李宝莉意识到自己过去做得有些过分了,可她没想到丈夫铁了心要跟自己离婚,她不甘心将丈夫拱手让人,就向单位举报了丈夫,丈夫被迫下岗。

生活的压力,舆论的指责让马学武万念俱灰,他竟选择了投河自杀。

然而,马学武死后,李宝莉并不反思自己,而是骂马学武的妈妈,怪她增加负担,导致丈夫想不开,不愿赡养她。

没有了丈夫,她开始围着儿子宝儿转,为了赚更多钱,她干起了又苦又累的扁担工。

十几年过去了,宝儿考上了重点大学,却选择跟母亲决裂。

宝儿指责她:“都是因为你,爸爸才自杀的,我不会原谅你!”

辛苦一辈子,李宝莉落得个一场空。

《增广贤文》中有言:“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你遇见谁、伤害谁、辜负谁,都是因果,一切祸福终将显现。

昨日是今日之因,明日是今日之果,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在钝恶锐善的因果修行过程中,我们应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也该要去传递善念,播种善因,广种善缘,才能广结善果。

古人云:“人为天地之心。”

世界的意志往往为人心所转移。你是什么样的人,就吸引怎样的人;你愿意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成为怎样的人。

13年前,刘秀祥因“背着母亲上大学”的报道,被 社会 所知,很多人称赞他是“贵州第一孝子”。

他的前半生很苦:

幼年,父亲离世,母亲受刺激患病失去了自理能力,哥哥姐姐忍受不了贫寒离家出走,留下他与母亲相依为命。

初中,他带着母亲,在学校山坡搭了个棚,靠着每日捡废品、捡菜叶做饭,度过了艰难的三年。

高中,没有房子住,他就花200块钱租了个猪圈,安顿母亲与自己的生活;暑他跟着老乡到处打工赚钱,维持学业和基本生活费用。

终于,他考上了大学,在与 社会 的帮助下,能给自己和妈妈一个好一点的住处。

大学毕业后,有不少单位慕名而来,想招揽他去单位上班,但都被他拒绝了。

他说:“一个人活着不应该让人觉得可怜,而是应该让人觉得可敬。我很庆幸自己没有成为 社会 的包袱,而且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于是,他回到了家乡,做起了老师。

2012年到2020年的8年间,为拉回上不起学的孩子们,他跑坏了8辆摩托车;尽管生活艰苦,他也资助了1900多名学生。

在他的带动下,很多的孩子都成为了村里走出去的第一名大学生,走向了改变命运的道路。

有些人在黑暗中走着,却成为了别人的光;有的人从苦难中来,却又再返回苦难中去改变它。

尘世喧嚣,皆因人心,心有纯良,反哺世界,何其美妙。

天道有德,人心有恩,境由心生,自救救人,何其壮哉!

世间万象,皆有因果。起心动念都是因,当下所受都为果。

因上努力,果中随缘,付出与收获的天平不会太偏;

积善无需人见,行善自有天知,远行的轮船不会沉没;

向内清除尘埃,不昧因果不畏因果,福祸的回声也将择善而从;

心向往之,素履以往,有爱的磁场将更大。

人这辈子,其实就是场因果循环

你现在种下什么因

就会在未来收获什么果

常永祥是山西哪里人

人物资料

[编辑本段]

姓名:常永祥

国家/地区:中国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83-09-16

身高:178cm

体重:82公斤

项目:摔跤

最好成绩:第29届北京奥运会古典式摔跤男子74公斤级亚军

运动经历

[编辑本段]

2000年进入山西省体工队

主要成绩

[编辑本段]

2005年 全国古典式摔跤锦标赛暨第十届全运会预赛74公斤级冠军

2005年 十运会古典式74公斤级亚军

2008年 亚洲摔跤锦标赛古典式74公斤级冠军

2008年 第29届北京奥运会古典式摔跤男子74公斤级亚军

入选经历

[编辑本段]

以编外身份留下

常永祥一开始并没有进入国家大名单,是以“编外人员”的身份留在国家队训练的,一切费用需要自理,但他的运气还不错,当国家宣布第二批集训名单时,里面才有了常永祥的名字,随后他才正式转正。 今年3月18日至23

日,亚洲锦标赛作为北京奥运会参赛资格最后一次选拔赛,在韩国济州举行,1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名选手参加了比赛。根据国际摔跤联合会的规定,摔跤比赛中各级别的冠军可拿到今年北京奥运会的参赛通行证。常永祥代表中国队参加了本届亚洲锦标赛,与多位参赛高手进行激烈角逐,他充分发挥柔韧性强、跤感好等特长,以娴熟的技术动作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了古典式摔跤74KG级冠军,获得一张奥运会参赛通行证。

领队评价

[编辑本段]

心理素质好

翟有献是常永祥的领队,他用“开朗热情、积极向上,心理素质好”评价自己的弟子。但在日常训练中,常永祥也有点小毛病,比如耐力比较差,所以教练通常都比较注意让他解决有氧能力的提高,所以有段时间,翟有献几乎天天慢跑步。

曾经萌生过退意

常永祥的运动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他最初的时候是古典式摔跤66KG级别的选手,由于体重不稳定,状态也不是特别好,所以他没有拿到过任何全国成绩。这让倔强的常永祥十分气馁,他也一度萌生退意,他当时的教练是王建明,看到萎靡不振的常永祥,就经常鼓励开导他,说他自身条件不错,一旦放弃就太可惜了。听到这些话后,常永祥也不断地给自己鼓劲,坚持,继续坚持。2004年,他参加了西部邀请赛74KG级别的比赛,没想到一役成名,得了该级别的冠军。此后的常永祥一发而不可收拾,陆续在各类比赛中摘金夺银。

肋骨周围有点老伤

和其他队员相比,常永祥几乎没有受过什么伤,这和他的柔韧性好有直接关系,一般来讲,古典跤最容易“坏”的是腰和腿,因为该项目提、抱的动作特别多,所以对腰和背的要求比较高,但常永祥腰背的力量还是很不错的。现在唯一有点让人担心的是常永祥的肋骨附近有点老伤,虽然无大碍,但也时不时隐隐作痛。翟有献经常给他打电话,除了问问训练的情况,信心足不足,就是问问这块“老伤”怎么样,现在看来,这点伤应该不会影响常永祥的正常发挥。

早想参加奥运会

其实早在2007年的时候,常永祥在四川德阳参加比赛时就悄悄地问领队:“我能不能上奥运?”当时翟有献告诉他:“只要你成绩好就一定有机会。”没想到常永祥随后就开始默默地使上劲了,以前还有点小脾气,自从有了上奥运会的“想法”,常永祥脾气小了,训练也更加努力了,最终,小伙子美梦成真。

队友评价

[编辑本段]

平常很受女孩青睐

22岁的赵敬顺是常永祥的队友,两人认识时间不长,只有短短三年时间,但两人关系融洽。

自从常永祥入选国家队以后,他身上穿的衣服就都由国家队发了,光T恤衫就发了七八件,大方的常永祥每次归队都会送给大家几件,让队友和教练都沾沾奥运会的光。

别看常永祥有时候蔫蔫的,但还挺受女孩欢迎,不少女孩子都挺待见他,平常那些女孩子见惯了小白脸,乍一看常永祥这样的肌肉男,都觉得“帅呆了”,至于常永祥有没有女朋友,赵敬顺说这是队内一级机密,不便透露。

父母寄语

[编辑本段]

“给国家争光”

“家里把鞭炮都准备好了,现在就等着儿子上场呢!”昨日,当记者给常永祥的父亲打电话时,从那边传来的声音既兴奋又激动。常永祥的父亲告诉记者,参加北京奥运会是儿子的最高梦想,只要奥运场上有儿子的身影就够了,他觉得成绩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参加的过程。常永祥所在的村子也拿出重金准备奖励他,得了金牌奖3万至5万元,得了银牌奖2万元,得了铜牌奖1万元,但常永祥的父亲表示,奖励多少无所谓,关键是儿子能正常发挥,给国家争光。

女子摔跤的发展史

2004年8月23日雅典奥运会的摔跤馆里“战事”热烈。

女子自由式摔跤72公斤级的决赛。当日本女子摔跤的“旗帜”滨口京子被死死地压在垫子上的时候,她眼里的杀气渐渐地退去了,因为她知道,这块赛前全日本都以为她稳拿的金牌就这么从眼前溜走了。而把她压在身下的那个人,正是年仅19岁的北京姑娘王旭。

中国女子摔跤就这样从日本队手中抢得了这个项目第一块奥运会的金牌。 上世纪80年代,在很多人都不知道女子还有摔跤项目的时候,中国女子摔跤就已经在国际上声名鹊起。尽管在那个时候,日本人就以“国技”的名义在这个领域称雄世界。

“我记得一九八几年的时候,我带着几个队员去日本打比赛,那个时候日本队的队员根本看不起我们,在她们眼里中国姑娘都算不上真正的对手。”现任中国女子摔跤队主教练之一的许奎元回忆起那个时候的事情,仍然显得有些激动。

结果就是在那次国际邀请赛上,不被对手放在眼里的中国女摔队员们一次又一次地在日本的土地上把东道主地摔在垫子上,席卷了4个冠军中的3个。“当时到现场看比赛的日本观众都站了起来,为我们中国队叫好,因为那几场比赛我们的队员的确摔得很漂亮。”

在那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女子摔跤的国际大赛中,经常能看到中国姑娘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在世锦赛上,中国队取得过十多个世界冠军。一时间,中国女摔走在了世界的前端。 时间又过了几年,随着中国奥运争光的实施,体育总局和不少省市的体工队都把体育发展的重心放在了奥运会项目上,全国运动会的项目也跟着奥运会定。那个时候女子自由式摔跤还没有进入奥运会,所以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冷落。

“1992年之后的几年里,女子摔跤开始不受到重视,为了大力发展奥运项目,各省的摔跤队纷纷解散,最后发展到连国家队都没有了。”许奎元说到这里的时候,话语间满是惋惜之情。

中国女摔的发展顿时陷入困境,全国仅仅剩下北京体育大学还保留着一支队伍,但由于发展受限,基本没有国内比赛可以参加,国际比赛也去得很少。不少队员就这样一边读书一边练着。很快,中国女摔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变得荡然无存。 1998年,女子摔跤要进奥运会的消息不胫而走,中国也开始慢慢恢复女子摔跤这个项目,可是这个时候,中国队的水平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各国。别说高高在上的日本队,连美国、俄罗斯这些国家的女子摔跤水平都走在了我们的前面。“本来我们是在别人前面的,但现在落在了别人后面,所以我们只有拼命往前追。”许奎元说。

2001年世锦赛,中国队有点令人吃惊地取得了一金一银一铜的好成绩,这让追赶中的中国女子摔跤激动不已。同年9月,国际奥委会最终作出决定,自雅典奥运会开始,增加女子自由式摔跤这个项目,设4个重量级别,4块金牌。这个决定更加坚定了中国大力发展这个项目的决心。

名不见经传的王旭在雅典奥运会拿到的这块金牌,可以说是从日本队手里抢过来的,这块宝贵的金牌给这个尚在复兴中的项目注入了新的动力。“目前全国有20多个省市都设有女子摔跤队,特别是广东、山东等队水平很高。现在一次全国比赛有400多名女队员参加,这种壮观的场面在男子摔跤中是不太能见到的。”许奎元这样分析现在女子摔跤的大好形势,“马上2006年9月在广东省要举办世界锦标赛,这也是中国第一次举办这样的大赛,以前全都是在日本。”

目前的中国女子摔跤国家队一共20多名队员,为了备战世锦赛和亚运会,集中在北京八大处进行封闭训练。用许指导的话说:“现在还是日本队强,他们在世锦赛的所有7个级别中都有拿冠军的绝对实力。我们还在追赶,好在我们追得很快!”

许莉的个人资料

姓名:许莉

国家/地区:中国/安徽省/砀山县

性别: 女

出生日期:1989-12-17

身高:168cm

体重:58公斤

项目:摔跤

最好成绩:2007年女子摔跤世界杯女团冠军

运动经历

2000年进入宿州业余体校练摔跤,教练员王成

2001年进入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摔跤队

2002年进入北京军区体工队摔跤队

2006年入选国家队

主要成绩

2006年 全国女子自由式摔跤冠军赛55公斤级冠军

2007年 女子摔跤世界杯冠军

2007年 全国女子自由式摔跤锦标赛暨2008年奥运会选拔赛55公斤级冠军

2007年 六城会摔跤女子自由式55公斤级冠军

2008年 摔跤亚锦赛季军。

2008年 8月16日17:45 打入第29届北京奥运会女子摔跤自由式55公斤级决赛,并获银牌,是目前我国女子轻量级摔跤最好成绩

人物特写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夺牌是我最大的梦想,我会付出最大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它!”

能说出这话的运动员肯定不一般。不错,她就是自由式摔跤世界杯及全国女子自由式摔跤冠军、北京军区摔跤队55公斤级运动员———许莉。她在中国体坛是一张新面孔。她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能否表现出色,让人期待。

2007年4月19日,在湖南常德,当许莉在全国女子自由式摔跤锦标赛暨奥运选拔赛上一路过关斩将,轻松地战胜了国内该级别所有顶尖高手取得冠军的时候,她已经将五站奥运选拔赛中的世界杯和锦标赛两站冠军收入囊中,抢得进军奥运阵容的先机。而仅仅在一年前,许莉还是亚锦赛冠军孙冬梅的陪练。众多好成绩说明,她梦想的实现是有实力做保证的。

许莉在摔跤上很有天赋。当年因为体弱开始练体育,家里人让她“把身体练壮实一点就行了”。没想到她一练就被宿州业余体校、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军区摔跤队三支队伍先后相中,而这个过程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一开始我根本就跟不上训练,也不懂怎么练,急得鼻子直出血。”许莉回忆起2002年刚来北京军区体工队摔跤队训练时的情景,“我当时还没有资格当陪练。”看到同队的师姐已经是亚洲冠军,她觉得自己“很渺小”。就是这样一种强烈的对比,让许莉看似瘦弱的身体里产生了一种原动力,激励她一步一个脚印地从负数做起。努力很快得到了回报,她终于成为了亚锦赛冠军孙冬梅的陪练,而这一练就是四年。

常德是许莉的“福地”。2006年10月,在常德举办的全国女子自由式摔跤冠军赛上,许莉一举夺魁,第一次登上了冠军的领奖台。在此之前,她参加过的所有比赛的最好成绩只是第五名。17岁的许莉并没有特别兴奋,连给家人报喜都是在回到北京以后。原来,她清楚地知道这个冠军是在多名强手缺阵的状态下取得的,小小年纪的她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把更多的精力和洒在了带给她挫折和喜悦的训练场上。

许莉懂得感恩,她对教练曲忠东的一手栽培感激不尽,她多次提到曲教练在她当陪练期间给予的肯定和鼓励,这对她后来的成长和进步影响深远。同时,她也非常珍惜在北京军区体工队摔跤队训练的机遇。2007年3月23日,中国队在俄罗斯首次夺得了自由式摔跤世界杯女团冠军,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在比赛中,首次在国际赛场亮相的许莉先后战胜了俄罗斯、美国的选手,并在最后一轮较量中战胜了日本名将松川知华子。孙冬梅的表现也非常抢眼,最终,两个昔日里摸爬滚打的队友双双站在了世界杯女团冠军的领奖台上。正是从那一刻起,冲击奥运奖牌的开始在许莉的胸中升腾。

小荷已露尖尖角。眼前的她,也不再是那个青涩的许莉了,她变得成熟和大气。当摔跤界和众多媒体纷纷向这个18岁的女孩投来赞许和关注的目光时,她却不愿提及她的好成绩。她说:“成绩只能说明过去,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我有信心迎接更多的挑战!”许莉笑了起来,一双眼睛眯成了两个弯弯的月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