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领队是干什么的-篮球队的领头叫什么

tamoadmin

1.原来广东队的史鸿飞,配得上顶薪吗?

2.奥运人物简介

原来广东队的史鸿飞,配得上顶薪吗?

篮球领队是干什么的-篮球队的领头叫什么

目前CBA很多内线球员都是拿顶薪,比如阿联、韩德君、王哲林、周琦、俞长栋、孙桐林、邹雨宸、吴冠希、苏伟、张大宇、钟诚等等,几乎每支球队都有一个或者两个内线都是顶薪;但后卫拿顶薪的不多,就只有几位,比如郭艾伦、吴前、西热力江、方硕,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江苏队的史鸿飞也是拿顶薪,以史鸿飞的能力,肯定是配不上顶薪,球队的战绩也是惨不忍睹,但他本赛季确实是打出了职业生涯最佳表现。

很多球队都会给功勋老将一份顶薪合同,其实史鸿飞并没有在江苏队打多久,17-18赛季才来江苏队,上个赛季史鸿飞场均7.6分4.8助攻,休赛期江苏队3年顶薪合同续约了史鸿飞,不过江苏队的后卫线也实在是没人了。江苏队本赛季排在联盟倒数第一,已经结束了本赛季的征程,史鸿飞作为首发后卫,场均出战30分钟,得到10分5.5助攻,三分球命中率也有37%,这是史鸿飞职业生涯最好的数据,得分排在队内第四,助攻排在队内第一。本赛季史鸿飞有过连续三场比赛得分上20+的高光表现,其中对阵老东家广东宏远就砍下了24分6助攻。

史鸿飞受到身体条件的限制,天花板不是很高,在广东队打了两个赛季,在龙狮打了四个赛季,17-18赛季正式来到江苏队,在江苏队反而是站住了脚跟,不管是态度还是能力都得到了管理层认可。史鸿飞也是辽宁鞍山人,和赵继伟是老乡,不过很小的时候就来到了广东青年队,职业生涯就开始于广东宏远,刚进入CBA就随广东队拿到了冠军,史鸿飞对于广东队是非常有感情的,曾经多次在记者面前表示想重回广东宏远,非常想念赢球的感觉。在江苏队,不要说总冠军,进入季后赛都是一种奢侈。

史鸿飞还是非常励志的,身高最多只有1米8,能够在CBA立足也不容易,已经打了10个赛季,还拿到顶薪,堪称人生赢家!

奥运人物简介

姓名:姚明(Yao Ming)

生日:1980.9.12

身高:2.26米(NBA官方身高为2.29米)

体重:141kg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上海

祖籍:江苏震泽

民族:汉族

曾效力球队:CBA 上海东方大鲨鱼

现效力球队:NBA 休斯顿火箭(现任主教练:阿德尔曼)

位置:中锋

百米速度:15秒左右

手掌:21CM

臂长:225CM

血型:A型

星座:处女座

属相:猴

喜欢的颜色:蓝色

喜欢的动物:都伯文狗

喜欢的食物:肉肠、西红柿

喜欢的菜系:妈妈的菜

喜欢的节日:国庆节

崇拜的人物:,刘备

欣赏的偶像:萨博尼斯、奥拉朱旺

喜欢的作家:叶永烈,老舍

喜欢的演员:成龙,李连杰

喜欢的影星:丹泽尔.华盛顿

喜欢的**:《虎口脱险》

喜欢的地方:纳美克星

喜欢的国家:中国

喜欢的服装:运动,休闲

休闲地方: 星巴克咖啡屋

在休斯敦火箭队时球衣号:11号

业余爱好:打电脑游戏(如WOW)、上网冲浪、音乐、看书

绰号:小巨人

外国人一般称其:明王朝、移动长城

家庭成员; 父亲:姚志源

母亲:方凤娣

配偶:叶莉

座右铭:

1.相信自己 年轻不应平凡;

2.“你怎样对待你的身体,你的身体就怎样对待你”

他刚到火箭队的时候,他的体能教练法尔松曾经对他说“你怎样对待你的身体,你的身体就怎样对待你”姚明把这句话当成了他的座右铭。

姚明名言:

1.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

2. 姚明在他的自传里有这样一句话: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种方式是正确的,而另外一种方式就是错误的。

个人经历

[编辑本段]

1.1980年9月12日,姚明出生于上海市第六医院。他的父母都是篮球运动员,父亲姚志源身高2.08米,曾效力于上海男篮;母亲方凤娣身高1.88米,是70年代中国女篮的主力队员;

2.在姚明的四岁生日时,他得到了第一个篮球。6岁时看美国哈里篮球队在上海表演,知道了NBA。9岁那年,姚明在上海徐汇区少年体校开始接受业余训练。

3.由于从小受到的家庭熏陶,他对篮球的悟性,逐渐显露出来。5年后,他进入上海青年队;17岁入选国家青年队;18岁穿上了中国队服。

4.在18岁入选中国国家篮球队之后,姚明的表现进一步成熟。在2001年的亚洲篮球锦标赛上,姚明每场贡献13.4分10.1个篮板和2.8次盖帽,投篮命中率高达72.4%,帮助中国国家队夺得冠军;2000年奥运会期间,姚明平均每场拿下10.5分和球队最高的6个篮板2.2次盖帽,他平均每场63.9%的投篮命中率也无人能比;

5.在美国当地时间2002年6月26日的选秀大会上,休斯顿火箭队顺利挑到了中国的中锋姚明,他也成为联盟历史上第一个在首轮第一位被选中的外国球员;

被选中的中国小巨人也成为联盟历史上最高而且是第二重的状元秀。在姚明加盟休斯顿火箭队之后,他成为继王治郅和巴特尔之后第三位登陆NBA的中国球员;

10斤2两,这是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重量。迄今为止,在中国男篮国家队中,还没有人能够打破姚明保持的出生重量记录。

■姚明悄悄走到父母面前,张开双臂搂住母亲说:“妈妈,今天是你生日,我真想赢这场球,拿冠军来献给你。”

□杨毅

“和大多数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生的孩子一样,我有一个家境并不算富裕,但却很快乐的童年。只有不断窜升的身高,才让我在内心深处隐隐感到与别人的不同。后来有很多传说,把我的出生和成长演义化了,好像我出生时就头上长角,红光满地一样。

——姚明

1980年,上海男篮已经退役的中锋姚志源被上海市体委召回,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九城运动会男篮比赛。就在9月12日,男篮冠亚军决赛的比赛期间,他的儿子降生了。

多年之后,当这个叫做姚明的孩子已经令全世界为之震惊和赞叹时,有很多人开始提起当年的旧账。

有人说,姚明在出生前就被上海市体委预订了,因为他们早就预感到这个孩子会非同凡响;有人说,上海市政府其实打算给姚志源夫妇再生一个的权利,好使上海篮球能够打出超凡脱俗的双中锋战术。2002年的春天,当姚明率领上海东方男篮在CBA联赛中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冲击冠军时,上海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新民晚报》体育版别出心裁地登出一幅“姚明妹妹”的漫画,感叹说,如果姚志源夫妇当初再生下一个女孩,上海东方女篮拿冠军岂不也像探囊取物一般?

姚明的父母并不愿意把从前的事情讲得太清楚,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关于“预订姚明”,或者“给姚家特殊权利”的说法,只不过是后来想当然的杜撰而已。在9月12日的那个夜晚,姚明看上去和所有的婴儿一样再普通不过,他只是比一般的孩子更胖大一些。

事实上,在姚志源离开医院半小时之后,姚明就在尖锐的啼哭声中来到了世间。这个重达10斤2两的孩子让母亲方凤娣吃足了苦头,也是这一天医院中生产的分量最重的一个宝贝。10斤2两,这是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重量。迄今为止,在中国男篮国家队中,还没有人能够打破姚明保持的出生重量记录。

“我是为篮球而生的,但我的篮球生涯之路并不是早就设计好的。刚接触篮球的时候,我并不喜欢它,后来慢慢喜欢上了,才一步步走到今天。有人说从小就看出我能成明星,我不相信这样的话,当时就连我父母都没看出来。”——姚明

4岁生日时,姚明得到了他生命中的第一个篮球。

这时,他的身高已接近1米30,鞋号也达到了3,平时出门坐公共汽车时已必须要买票。已经有人预感到,这个孩子将有着继承父母事业的可能。但是,当姚志源把这份生日礼物拿到姚明面前时,姚明却并未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只是玩了两下就扔在了一旁。姚志源夫妇也不以为意,从根本上说,他们其实并不希望儿子在长大后也走上篮球场。

方凤娣说:“后来时常有人问起,我和姚明他爸爸都是打篮球的,为什么我们在他小时候从来没有教过他?这个理由很简单,我们当时没有想过让他像我们一样也打篮球,而是希望他好好念书,将来能够读大学。我们当了几十年运动员,深知运动员的苦处,我们不希望儿子也受这份苦。”

在姚明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期间,他那令人惊叹的身高增长速度曾经吸引了方凤娣的同事、上海体委科研所教练邵冠群的注意。邵冠群提出,希望用姚明来做实验品,验证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正想让儿子锻炼一下身体的姚志源夫妇同意了邵冠群的要求,于是每周日上午,姚明有2个小时要跟随邵冠群拉拉韧带,做做球操。

回头来看,与邵冠群在一起的这段时间,应该可以算作姚明对篮球的原始接触。但邵冠群对姚明的兴趣,却只维持了不到半年,这项每周日上午的练习就此无疾而终。

为了让儿子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好长得更壮实一些,方凤娣又找到当时田径队的陈妙龄指导,希望姚明能够跟着田径队练一练。只看了几天,陈妙龄就对方凤娣说:“大方啊,你这儿子练田径肯定不行。”方凤娣说:“我知道,反正我们也不想让他搞专业出成绩,就是练练身体就行。”

在当时的那群练田径的小伙伴中,姚明个头最高,但速度几乎是最慢的,跳远和跳高也比不过别人。所有的这些都证明,姚明的篮球之路决不是早就设计好的,而是一种成长中的归结。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人相信,以姚明的运动天分,能够成为未来的篮球明星。

“他们是最普通的一对父母,很疼我,很爱我,当然,也像所有父母一样罗嗦。如果我回家很晚,妈妈一定会给我准备好吃的,她也可以在2分钟里3次走进我的房间,分别告诉我牙刷、牙膏和毛巾都放在哪儿。他们传授给我的最珍贵的品质是诚实;还有善良,但并不盲目。 ”

——姚明

在姚明越来越引人注目之后,人们开始把焦点集中到他父母:姚志源和方凤娣身上。

在人们看来,姚志源夫妇不但给了儿子常人不能企及的身高,在性格塑造上也给了姚明极其深远和重要的影响。姚明不仅被赋予了高大而灵活的篮球天赋,在个性发展上也打破了中国运动员数十年来素有的常规,睿智和机警使他在成名后迅速成为新闻媒体的宠儿。在这一点上,姚志源夫妇对儿子的教育显得成功而充满了神秘感。

在姚明出生时,比姚志源大4岁的方凤娣已经32岁,是个不折不扣的高龄产妇。

在上世纪70年代与80年代相交的时候,中国的体育产业甚至还远未进入萌芽阶段。在当时的专业体制下,运动员的生活甚至比常人还要清苦,退役之后的就业也是他们面临的巨大问题。因此,无论是在运动员时期,还是在退役分别进入上海港务监察局和上海体委科研所工作之后,姚志源和方凤娣夫妇都一如既往的保持着十分勤俭的生活作风。即使是在姚明能够给家庭带来不菲的收入后,他们依然没有奢侈的习惯,像绝大多数上海人一样,不该花的绝对不花,非常细致地打理着日常的每一笔开销。

方凤娣说:“其实,我们这一家子都不是复杂的人。尤其是姚明,他太单纯了。他总是很理想化,小时候想当建筑师,又想当警察,后来还想过去考古。我一直就想让他多念一些书,那时六一儿童节,我都买书送给他,有两本《上下五千年》和《世界五千年》都被他翻烂了。后来我去他宿舍,从枕头底下翻出一本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我心里很高兴,觉得这孩子是在念好书。1998年时有记者采访他,问他有没有女朋友,他说自己是‘三无’:没时间没精力也没钱,哪有空去找女朋友。我当时一惊,心想,我们都把儿子看小啦。”

姚志源和方凤娣夫妇,在为成长中的儿子骄傲着。他们最喜欢念叨的,是2001年3月21日,那一天上海东方队主场输给八一火箭,在总决赛中1比3落败。在胜利的人群背后,姚明悄悄走到父母面前,张开双臂搂住母亲说:“妈妈,今天是你生日,我真想赢这场球,拿冠军来献给你。”方凤娣说:“当时,我已经忘了那天是我的生日,姚明跟我说那番话的时候,我只觉得喉头一阵发紧。”

2002年的春天,当上海东方再次与八一在总决赛中相遇,姚志源夫妇没有前往宁波客场,他们不想在儿子的肩头再加上任何的压力。4月19日,他们和球迷一起在电视前见证了上海篮球历史性的一刻。

姚志源说:“那时候,姚明不在眼前,但我们知道他想跟我们说什么。”

趣闻轶事

——他过4岁生日的时候,姚明就比一般8岁的孩子还要高。当其他和他一样大的孩子坐公车还免费时,他就已经不得不要买全票了。

——姚明最喜欢上海的餐馆之一是Tony Roma。

——2000年,姚明被ABA联盟的Tampa Bay ThunderDawgs于12顺位选中。

——姚明在学生时代对中国历史很感兴趣。最让他感兴趣的是诸葛亮,那是一名生活在181年至234年的政治家。

——姚明在火箭的队友称他为“王朝”。

——2003年1月,姚明在上海大鲨鱼队所穿的15号球衣正式退役,这是第一名中国球员能享受到这种待遇。他的球衣现在还悬挂在上海卢湾体育馆。他父亲在打球的时候也是穿这个号码。

——Eric Zhang,是芝加哥大学的一名学生,也算得上是姚明的远亲,目前担任他最亲近的顾问。Zhang是姚之队的领头人物,团队中还包括芝加哥研究生学校的系副主任Frank Duffy和John Huizinga。

——姚明喜欢玩光盘游戏。他德克萨斯Katy的家中,有一台价值5000美元的游戏机。和他住在那儿的有他的父母和翻译Colin Pine。姚明还有一个妻子留在中国,他戴着她送给他的红绳“手镯”。

——在中国新年到来的时候,火箭队为姚明定做了一辆价值15000美元的自行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