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池州大学的学院院设置
2.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院系设置
池州大学的学院院设置
文学与传媒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创建于17年,是学院最早开设的系科之一。经过近40年的建设和发展,设有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高级文秘方向)、汉语国际教育两个本科专业,有杏花村文化研究中心、皖南诗学研究中心、通俗文学与张恨水研究中心和女性与性别文化研究中心等四个研究中心。2012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评为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文学与传媒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7人,硕士生导师2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省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5人。
文学与传媒学院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健全的教学管理机制和优良的办学传统。所培养的毕业生具有基础扎实、人文素质高、创新潜力大、适应面广等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所需求的基本素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赞誉。 外国语学院设有英语(师范)、英语(商务)和法语等本科专业。
外国语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5人、外籍教师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教师中有省校级教学名师各1名;省级教坛新秀1名;校级教坛新秀2名;有2人先后到新加坡和澳大利亚学习深造、2人到美国参加短期培训、1人到法国留学。
外国语学院一直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抓课堂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注重语言的工具性,积极组织课内实践教学;同时还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将课堂教学有效地延伸到课外,除每年的五月定为外语活动月外,还办有英文报纸Sunflower、定期开展大型外语角活动等。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各种竞赛以及考证、考级。这些课外实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用能力和专业素质,学生专业四、八级通过率逐年提高;2012年以来外语系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和就业率均名列前茅;2013年我院学生在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教师的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有1项课题获教育部立项;3项课题获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立项;主编或参编教材5部;公开出版学术论著1部;厅级人文社科课题及教研课题立项达20余项;获得省校级教学成果奖若干项;2012年英语专业获批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基础英语》为省级精品课程;基础英语教学团队2013年获批省级教学团队;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为校级首批重点学科;英语为校级特色专业。此外还有校级1+N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校级大学英语教学团队。
音乐与教育学院
音乐与教育学院现有美术学、音乐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四个本科专业。
现音乐与教育学院有专业教师4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博士1人,硕士40人。
新落成的艺术大楼建筑面积18000余平方米,风格新颖,功能齐全,艺术系现有版画工作室、漆画工作室、陶艺工作室、综合材料工作室、电脑设计工作室、设计教室、学生画室、书法国画工作室、陈列室、艺术展厅以及电钢琴室、电脑音乐室、电子琴教室、古筝教室、合唱教室、视唱教室、学生琴房、其它乐器教室、形体教室、小音乐厅、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设备。艺术系历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达100%。 体育学院前身为池州学院体育教学部,创建于2007年,2014年开设社会体育(体育旅游方向)本科专业和社会体育与体育教育两个专科专业,2013年新增休闲体育本科专业,学生数413人。现有专、兼任教师34人,其中国内访问学者1人,副教授7人,讲师16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1人。一个2500人看台的体育馆,400米标准体育运动场、300米田径场、室内风雨球场、体操房、健身房、三十多块篮球场地及10余块排球场地,4块室内羽毛球场地和6个网球场地,生化实验室,解剖实验室,体育行业特有培训基地,拥有多个实验基地,教学设备完善。
音乐与教育学院
音乐教育学院现有学前教育、应用心理学两个本科专业;设有学前教育学、应用心理学、公共教育学心理学三个教研室,有心理学实验室1个,学前教育基础技能实训室15个,学前儿童行为观察室1个。
音乐教育学院现有教师22人,其中硕士生导师1人、教授2人、副教授4人。
拥有1个省级教学团队(教师教育类课程)、1个院级重点学科(教育学原理),建有1门省级重点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一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全系教师主持和参加国家级、省部、厅级各类课题50多项,出版专著和教材2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 管理与法学院成立于1982年。2014年设有土地管理、人力管理和知识产权三个本科专业,其中土地管理为省级特色专业;设有九华山佛文化研究中心、乡村发展与法治发展研究中心和政治学、法学、土地管理、人力管理等四个教研室。
管理与法学院现有教师55人(含外聘教师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48人。在校生1165人。
建有土地管理、人力管理、知识产权等校外专业实习基地;设有土地管理模拟实验室、土地开发经营实验室、建筑制图实验室、人力管理模拟实验室、法律援助部和模拟法庭实验室等校内实验实训室;享有“安徽知识产权培训(池州)基地”、“安徽省知识产权培训中心池州培训基地”;办有《求索报》、《学生工作简报》等报刊;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五根棒”文艺团、“晨曦”社会调查协会、大学生法学会、“未来管理者”协会、Eleven足球协会等多个学生社团。
建院以来,已向社会各界输送合格毕业生4000余人,其中有大学教授、教学名师、执业律师、房地产估价师,土地估价师、企业高管和知名企业家等,不少已走上领导岗位。2012年以来,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6%以上,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步提升,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现代传媒系设有广播电视编导、广告学(数字媒体方向)、动画、网络与新媒体等四个本科专业。
现有副教授4名、客座教授6名,讲师14名、工程师2名、助教10名,其中硕士26人。
现代传媒系拥有开路、闭路两个经国家批准的正规电视台;建有新闻演播室、专业非编实验室、制作实验室、摄影实验室、音频设计实验室、广告设计制作实验室、二维动画实验室、三维动画实验室、多媒体设计实验室、常规媒体实验室、计算机组网与维护实验室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00余万元,主要有专业摄像机45台、专业数码照相机70余台、高档非线性编辑系统36套、电子现场制作系统2套、电视发射机2台、有线电视接收系统60套、大幅面特种材料打印机1台、喷绘机1台、雕刻机1台、动画专业数位板70个、拷贝台40台等。该系教师大部分是多年从事电视台工作、数字媒体技术、动画设计制作网络与新媒体工作的资深教师,工作经验丰富,技术力量强。该系与池州市广播电视台、铜陵市广编电视台、安徽中卡通动画制作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建有多处实习实训基地,教学设施完善。 商学院成立于2002年,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三个本科专业。
商学院现有专兼任教师49人,3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800余人。学生结构呈多元化,文理科兼容。
现建有商学院实验实训中心,对外联络发展部。拥有省级实践实训创新基地,建有电子商务实验室、ERP沙盘实验室、国际贸易实验室、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室、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等;设有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四个教研室;应用经济学现为校重点培育学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为校特色专业,会计学科师资为校优秀教学团队。 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设有历史学(师范类)、文化产业管理两个本科专业,设有中国历史与文化、世界历史与文化、文化产业管理、社会工作四个教研室,建有“池州傩文化研究中心”、“皖南民俗文化展览室”、“皖南农业历史与农村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等科研和实践教学平台。
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博士8人,硕士17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安徽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2人,安徽省高校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属重点高校兼职硕士生导师3人。拥有1个省级C类重点学科(专门史),1个省级教学团队(中国历史与文化),1个省级特色专业(历史学),1个院级重点学科(历史学);建有《中国历史与文化》、《中国近现代史》、《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等3门省级精品课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级各类研究项目8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0部,发表专题学术论文400余篇,主持编写出版“历史与社会丛书”一套,参与组织编写出版“社会工作丛书”一套;获安徽省社科成果奖二等奖2项,安徽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该系办有《粉笔头》、《九华史林》报刊及历史爱好者协会、草根社会工作协会等学生社团,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供舞台。学生社会实践曾获“安徽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生综合素质高,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4%以上,曾获院“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机电工程学院是我院工科类办学最早、实验设施最雄厚、实践教学最有面效的系之一;设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等五个本科专业。有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研究中心、先进材料制备与成形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量子信息与光电信息科学技术交叉研究中心。
机电工程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18人,具有硕博士学位50余人。近三年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的论文20余篇,承担各级教科研项目60多项。
2014年在校生达1650余人,在办学实践中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现有实验实训中心包括逸夫机电实验大楼(建有机械、电子、光电、微电等学科专业实验室34个)和机械加工实训中心,总面积约10000平方米,拥有实验设备价值约1200余万元,有工科校内外实习基地8处。对毕业生实行双证制,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5%以上,近几年,连续获得院“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环境学院现有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系统、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测绘工程七个本科专业,其中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取课堂教学与集中实习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统一安排实习实训工作。自然地理与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入选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和校级特色专业,地理学教学团队入选省级教学团队,地理科学被评为学院首批重点建设学科。
现有专任教师4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人,讲师19人;博士6人,硕士42人;硕士生导师2人,安徽省高校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名,校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安徽省高校教坛新秀1人,校级教坛新秀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此外还在高校、部门和企业聘请了8名客座教授。建有地质实验室、测量实验室、GIS实验室、环境分析实验室、导游模拟实验室、模拟客房、模拟中餐厅、模拟西餐厅等实验实训场所,在庐山、黄山、九华山、上海、杭州、苏州、宁波等地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设有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三个本科专业,其中应用化学是安徽省特色业和教育部本科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材料学是学校重点建设学科。现有专、兼职教师56人(包括外聘教师),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或高级工程师14人,讲师或工程师20人,博士和在读博士13人,硕士学位37人。
系实验中心是省级实验实训示范中心,建筑面积12000 m。各类基础实验室共48间,另还建有精细化工实训、材料加工实训、材料与化工仿真实训等专业实训实验室。中心拥有各类仪器设备总值近1000万元。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先后承担国家级本科教学改革试点项目、省级实验中心建设项目、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精品课程、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等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和提升5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科技部项目1项、省厅级科研课题共71项,主编教材3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50篇,其中SCI、EI收录70篇。2012年以来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建有非金属工程材料研究中心、应用化学研究中心,与20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实习与就业基地。
我院注重应用型专业建设,与九江天赐新材料股份公司的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开设“池州学院天赐班”。我系注重学风建设,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除国家和学校给予的各类奖学金外,我系还设有“立白奖学金”、“天赐奖学金”。近两年,本科生考研达线率均在30%以上。各类毕业生深受企事业单位欢迎。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应用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网络工程五个本科专业。下设基础数学、应用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理论与软件技术、网络工程和计算机公共基础六个教研室。
现有教师(含兼职、特聘、返聘)76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3人,博士(含在读)11人,硕士(含在读)61人。教师中获陈香梅教育奖1人,省级模范教师称号1人,省级教坛新秀奖1人,院优秀教师奖4人,院教坛新秀奖3人,另外还有教学型导师10人,科研型导师10人。
全院教师已主持省厅级科研项目25项,院级教、科研项目40项,公开发表论文400多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的有63篇,在国家二类期刊上发表的有60篇。已出版《高等数学》、《大学计算机基础》、《现代教育技术》、《VFP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六套教材。现有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组装与维护、综合布线、嵌入式和创新等七个专业实验室,微机300多台,设备总价值逾400万, 实验室面积660平米。现有数学类、计算机类图书近10万册,其中中、外文期刊100多种。
该院本着“宽基础、重应用、强能力”的原则,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搭建三个平台:一是实习实训平台,除了与2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外,还利用校内建立了嵌入式与物联网应用开发小组、软件设计与开发小组、信息技术与网络维护维修小组;二是科技创新平台,组织学生申报国家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开展数学建模训练、计算机设计训练、单片机开发训练、机器人控制训练、软件工程师和卓越中小学数学教师,2014年该系共有21名同学获得国家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资助,有100余人在国家级、省级以上的比赛中获奖。三是职业资格证书获奖平台,该系开展了教师资格认证、信息技术应用认证、软件工程师认证、准精算师认证和思科网络认证,毕业生90%以上都获得其中一种以上证书。
该院不仅为学生提供就业能力,同时还为部分学生想进一步深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为此开设了高等数学选讲、高级英语选讲、专业课选讲等选修课,供学生按不同的发展需求选择。
该系办有《求证报》,设有清泉书画社、蓝天电脑爱好者等学生社团,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组织协调和动手操作等能力,历届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5%以上。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院系设置
商贸学院是以经管类专业为主的二级学院,学院下设会计系、贸易系、物流系、公共数学部及学院办公室。学院目前拥有会计、投资理财、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物流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等六个高职(专科)专业,同时还承担以宁波大学名义招生、颁发宁波大学毕业文凭和学位证书的财务会计教育(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学生的培养任务。目前在校学生数2400余人,其中本科生300人。此外,商贸学院还作为浙江省高职师资培训中心承担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任务。
学院拥有一支中青年相结合,学历和职称结构比较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48人,其中专任教师38人,副高职称 9人,占23%,讲师20人,占52.6%,助教及见习期教师9人,占24.4%;“双师型”教师19人,占50%;35岁以下青年教师20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包括在读)有15人,占75%。
学院重视实践教学,拥有及在建的有会计手工及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物流模拟实验室等7个现代化实验室,并在大型物流公司、会计软件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多家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学院的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一个相当好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使学生更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学院重视学生的考证工作,已经开办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有外贸单证员、报检员、助理物流师、助理营销师、高级信用管理员、助理电子商务师、电子商务师、助理商务职业经理人、会计电算化、统计员等十余个。学院与宁波大学成教学院合作举办专升本学历教育项目,满足学生提升学历,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求。
学院倡导“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与企业合作创办“2+1”班,与部门、企业合作成立研究所,与宁波市人民发展研究中心合作成立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所”是迄今为止宁波市唯一一所由高职院校和部门合作成立的研究所。 信息学院以理工科特色见长,师资力量雄厚,下设三个系三个研究所。学院目前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电子商务、计算机信息管理、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九个高职(专科)专业,同时还承担以宁波大学名义招生、颁发宁波大学毕业文凭和学位证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学生的培养任务。目前在校生数1800余名。
学院现有教职工44人,其中专任教师32人,教师中具有正、副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16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19人,双师型20人。学院聘用10多名企业中极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作为兼职教授。
学院始终坚持产学研结合,突出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大力推广“订单式”、“2+1”、“1+1.5+0.5”等培养方式,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学院的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在同类学校中独具特色,走在了浙江省乃至中国高职教育的前列。目前,学院已与浙大软件学院宁波分院、浙大方圆公司、杭州威隆公司、宁波迈思特公司、宁波中发公司、宁波兰尔达公司、宁波金网公司、宁波博锐公司和宁波黄泰实业有限公司等多家实力雄厚的IT企业和现代制造业企业签约,实行校企联合培养高职学生。“2+1”是指学生前两年在校本部进行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第三年的模块课程进入企业教学并顶岗实习。同时,学院还与省、市二十多家企业达成协议,使这些企业成为学院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训基地,为教学中实习实训提供了有力保证,也为学生的就业创造了优越条件。
2006年在省教育厅对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新专业评估中,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被评为省级优秀专业。
2005年5月,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参加浙江省“舜宇杯”第二届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获得一个银奖、一个铜奖的好成绩,包括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在内的省内50多所高校的183支代表队参加了此项比赛。 体育学院是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二级学院,下设社会体育系和公共体育教学部。学院以招收社会体育专业为主,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础理论、知识技能,能在体育领域从事体育经营管理、保健康复、体育休闲与旅游、社会体育指导等方面的工作,具备现代体育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保健康复、体育休闲与旅游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高技术应用型、管理型专门人才。同时,学院还培养各级各类体育俱乐部教练员和体育专业项目的裁判员。
学院拥有一支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比较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0人,教授兼硕士生导师1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助教5人,其中国家级裁判2人;“双师型”教师2人。学院聘请宁波大学体育学院教授以及企业的经理为兼职教授,还聘请了国际木球总会会长翁明辉先生、国际奥委会副魏纪中先生为名誉教授。
学院有标准田径场1个,足球场1个,篮球场8个,排球场4个,网球场2个,木球场1个,综合体育馆一座,其中,有篮球馆、排球馆、艺术体操馆、武术馆、跆拳道馆、乒乓球馆、羽毛球馆、健身房等。
体育管理学、体育产业概论、体育市场营销学、社会体育学、企业管理、体育保健学、体育导游学、田径、武术、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等。 艺术学院由原宁波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美术系改建而成,自1994年建系至今十余年的办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而有特色的办学经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艺术设计的教学尤为突出,学生创作的作品在国内重要的设计竞赛中频频获奖,在国内已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学院下设三个系:视觉艺术设计系、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系、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系。艺术学院拥有一支以中高级职称为主、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专、兼任教师3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 7人,中级职称教师19人,博士生1人;有双师型教师14人。具有较强的科研水平、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应用能力,并具有相当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部分教师在国际、国内的多类比赛中获得诸多奖项。学院教学设备先进、教学手段新颖,配有图书资料室、计算机设计实验室、专业工作室、工作作坊、专业展厅,并与社会相关企业建立了二十余个专业实习基地。 环境学院是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下属的二级学院,在宁波大学职教学院园林系基础上组建而成,院部位于风景秀丽的AAAAA级旅游区----宁波溪口国家级风景区,是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独立校区。
环境学院占地面积420 亩,其中校园235亩,实习林场185亩。建有教学大楼、图书馆、实验实训大楼、礼堂、食堂、学生宿舍、教工宿舍等,总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拥有完备的教学设施和标准田径运动场。学校布局合理。
环境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0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6名;博士4名、硕士10名;双师型教师8名,形成了较为合理的教师队伍。
环境学院下设风景园林系、环境工程系,现有园林技术、园艺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环境艺术设计、园林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六个高职专科专业。设有国家级“林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是宁波市首批“高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和国家教育部、建设部“建筑类紧缺型人才示范性培养基地”。
环境学院园林类专业是浙江省设立较早、影响较大高职专业之一,自1993年开始,即与加拿大合作试办高中后职业技术教育(现称为高等职业教育),已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园林建设人才。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国家紧缺型人才培养专业,为毕业生创造了广阔的就业前景。
为了更好地给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提高的机会,学院设有北京林业大学函授站,可为园林类专业同学在大专学习期间参加“专升本”学习提供便利。
学院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特点,在专业建设和教学实践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基础”,注重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紧密结合,为社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在“教育、管理、指导、服务”等方面有机结合,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