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给中国留下了什么?并谈谈其对中国发展的可能影响。
2.2022年北京冬奥会
3.北京举办冬奥会的意义是什么?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给中国留下了什么?并谈谈其对中国发展的可能影响。
世界认识了中国 超越政治和世俗偏见的北京奥运会给了全世界全方位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机会。奥运会期间,全世界各国人民看到了一个体现环保、科技和人文的新北京,认识了团结、自信、热情、诚信的中国人形象。奥运会前,国外一些政治势力对北京环境的质疑,以及对中国的歪曲报道,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召开,这些误解都逐一消散。 北京奥运会开创了参赛代表团和人数的历史新高,也预示着北京奥运会成了最受关注的焦点。统计显示,全世界五大洲的国家和地区都在关注北京奥运盛世,奥运会的收视率直线上升,超越了之前的雅典奥运会和悉尼奥运会。不仅是北京,奥运前,意大利、德国等国家奥运跳水队在西安训练、备战期间也被西安悠久的历史所折服,尤其对我省跳水馆现代化的设施赞叹不已。可以说,北京奥运会不仅让世界了解了北京,更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在收看奥运赛事过程中,国际社会也能更全面、更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奥运期间,外媒的大量积极报道也对消除一些外国人对中国的误解和曲解,提升中国正面的国际形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奥运场馆惠及国民 北京奥运会给国人留下了一批国际一流的体育设施。水立方、鸟巢这些场馆在奥运会后还将发挥积极的作用。无论是“鸟巢”、“水立方”、五棵松篮球馆和棒球馆,还是顺义的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和奥运协作城市的赛事场馆,以及天津的水滴,青岛的奥运帆船场馆,在赛后都将会向公众开放,既提高了场馆的使用率,也为国民提供世界一流的健身场所。奥运会后,中国势必会掀起一场体育热潮。同时,这样的场馆将会吸引更多的国际大赛来中国举办,会对国际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比如,鸟巢已经具备申办国际田径黄金联赛的一切条件,而博尔特在这里屡次打破世界纪录,也让鸟巢更加出名。而水立方在奥运前就承办了国际跳水大赛。通过这些奥运场馆举办著名赛事,也有助于提升北京乃至中国的对外开放和交流的力度。 大国意识下的平常心 北京奥运会在让中国人拥有宽广的开放胸怀的同时,也促使我们更加理性和成熟。尽管我们在金牌榜上高居第一,但要看到我们有的项目还处在落后阶段,我们有的项目虽然具有较高的竞技水平,但社会基础还很薄弱。而像牙买加飞人在田径直道短距离项目上的超人表现,也让我们看到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也更深刻认识到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宗旨。北京奥运会进一步塑造了大国民心态,也让我们保持一颗平常心。尽管我们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巨大的成就,但客观认识自己,清醒地了解世界,与世界各国和地区以平等的交流实现共同的发展,才是一个和平崛起大国的应有形象,才是一个民族成熟的表现。 北京奥运理念“生根发芽” 人文奥运、科技奥运和绿色奥运的北京奥运理念也将在奥运后继续得到发扬光大。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经济正处在又一次的转型期。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经济增长方式有所转变,节能减排,提高科技含量是今后的经济增长点,而北京奥运会倡导的人文奥运、科技奥运和绿色奥运的奥运理念则为中国社会进步提供了样板。同时,北京奥运会集纳和培养的大批人才今后也将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 新高度 新起点 奥运会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在竞技中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人们聚集在一起,相互尊重,张扬了人性的光辉。北京奥运会让中国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世界,也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历时17天的北京奥运会是中国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综合体现,代表了中国新的高度,也是中国迈向体育强国、经济强国和文化大国的新起点。
2022年北京冬奥会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时间是2022年2月4日 至 2022年2月20日。北京冬奥会的筹备工作受到了外媒的广泛关注。德新社的报道注意到,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后现存的体育场馆,如地标性建筑“鸟巢”体育场和“水立方”,都将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再次派上用场。
美国《华尔街日报》则发现,北京雄心勃勃,同时也精打细算。报道称正在筹备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不仅更快、更高、更强,而且还会更加节俭”,这也正是对《奥林匹克2020议程》提倡奥运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好诠释。
扩展资料:
在举办好一届冬季奥运会之外,让“3亿人上冰雪”,是中国政府向国际奥委会作出的庄严承诺。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上冰雪运动,让更多人通过练习冰雪运动受益,这个宏伟的目标也在逐渐实现。借助北京冬奥会的红利,越来越多地方成为冰雪运动的“热土”。
在北京,去什刹海溜冰,去紫竹院打冰球,去颐和园玩冰车,更多地占据了人们的冬季休闲时光。打开朋友圈,看全国各地的朋友们“晒”出自己滑雪、滑冰的照片或视频,也在成为常态。
人民网——冬奥进入“北京时间”
北京举办冬奥会的意义是什么?
意义
举办北京冬奥会一方面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我国各方面的实力,促进了我国各方面的发展,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身后的文化底蕴和人民的团结,同时也增进全世界人民的关系。带动全民运动,增强全国人民的体质,和民族之间的凝聚力。
外媒评价
中国懂得如何组织举办一场大赛事,也已经证明过自己的能力。(中国体育问题专家苏珊·布劳内尔)
北京夏季奥运会的举办让北京成为显而易见的热门选择,其将冰雪运动普及到全球最多人口的国家这一前景也打动了奥委会官员。(路透社记者朱利安·林登)
北京在本次申办中并未刻意高调,冰上与雪上项目之间距离过远与缺少自然雪的现状让北京不得不考虑可能的失败,也让本以冰雪项目见长的阿拉木图底气倍增。不过北京申冬奥代表团曾经多次强调,人工造雪、充足的现存水量与建设中的京包高铁足可保证2022年冬奥会的顺利举行。(日本共同社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