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前锋和中锋为赢球立功-篮球中锋和前锋后卫的区别

tamoadmin

1.篮球规则对篮球运动有什么影响

2.篮球位置1,2,3,4,5号是怎么排的?

3.排球五种位置,哪个位置球员最重要,对球队成绩影响最大?

篮球规则对篮球运动有什么影响

篮球前锋和中锋为赢球立功-篮球中锋和前锋后卫的区别

21世纪世界篮球运动作为一种全球性社会文化和人文景观将进一步在世界广阔范围内更迅速普及发展提高,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众篮球运动在全球普及,比赛的人文氛围全面提高

篮球运动由于自身的本体性特点、规律和功能,使它充满活力。为此,新世纪大众性篮球运动将进一步在全球普及,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性社会文化和民众健身强体、修德养身的工具和手段。而这种运动性人文、文化色彩的氛围将不断的深化为社会特殊人文景观和人们生活的特殊组成部分。特别在发展中国家、地区的社区和工矿企业的篮球运动开展将日益广泛,热爱篮球运动的各界人士将进一步支持推广篮球运动。

(二)学校篮球运动的健身、教育功能显著,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篮球运动的增智、健身、教育、宣传、社交功能越来越被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类学校领导认同,积极开展学校篮球运动将成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师生体质、提高健身水平、陶冶情操、锻炼意志、修养品行、培养团队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荣誉意识的特殊教育形式。各种形式的业余篮球俱乐部将成为校园生活地一种基本社团组织。未来优秀运动幼苗将由此启蒙和得到发展。

(三)职业篮球运动在全球扩展,商业化气息加强,观赏性加浓

职业篮球比赛的竞技水平的技艺化,进一步产生了特殊社会性魅力和经济效益,促使新世纪职业篮球俱乐部将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建立,职业性竞赛的商业化行为将日益在规范中完善法治经营,逐步形成一种新兴产业。随之现存的国际性和各国的篮球组织形式迟早会有新的组合,竞赛的规则、竞赛的制度与方法的不断变革势在必行,以适应人们观赏、健身和发展科、艺化篮球竞技运动的需要。

(四)篮球运动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渗透高科技,形成新结构、新体系

现代科技对篮球运动的渗透,使传统篮球观念,篮球理论、技术、战术和体能水平与训练手段将有新的创新和要求。实践训练手段将更科学化,多元科技将与训练比赛实践相结合,形成篮球观念的新转变,新的理论观点将层出不穷,新的技术、战术不断产生,新的竞赛制度不断完善,新的规则再充实、再发展,从而形成从篮球理论到篮球实践内容的新结构、新体系。篮球竞技在创新发展中更具个性化、集约化、技艺化、科技化、商业化,明显反映出竞技篮球当代化科技氛围。

(五)竞技篮球群雄相争激烈,排名出现新格局,技战术风格呈现新特点

21世纪世界篮球竞技运动水平和实力将形成起伏状的新格局,这是篮球运动在全球普及、发展、提高的好趋势。然而总体上美国仍将居先,欧、美地区一些国家在一个时期内仍将处于先进水平,但各国实力将接近,排名将反复出现更迭。在亚洲、澳洲和非洲地区某些国家将向先进强国冲击。篮球运动总体发展朝着智博谋深、身高体壮、凶悍顽强、积极快速、机敏多变和全面准确这一总趋势与不同流派风格以及多种多样打法的方向发展;比赛规则将应时修订,促进攻守平衡发展;高度与速度进一步相互依赖与制约;技术和战术进一步技艺化、精湛化、实效化、多变化、高空化、全面化和综合化;空间与时间的拼争更趋凶悍激烈,使运动员综合体能、机能、人文素质、文化修养提出更高要求,特殊才华球星的社会效益显得格外重要;教练员的职业素养,知识结构和智慧才干及人格魅力更需综合提高。

可见新世纪篮球运动本体特征与特点将赋予新的内涵。

第一:贵在“理念”

当前世界篮球运动在向技艺化、职业化、观赏化、商业化发展,要求教练员和运动员必须进一步重新认识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发展的总趋势,从而研究提炼出自己在训练、管理、指挥、参赛、技战术创新的多元素结构中的新思路、新举措,形成新的篮球理论与实践的架构体系,进而整合成自己独特的理念。这将是创建自我篮球训练竞赛指导思想,适应与实现训练竞技目标,推动篮球运动事业发展,塑造个人篮球生涯新形象的前提。为此,凡在篮球事业上有进取心的教练员、运动员对此已成为共识,也是一种创新立业的趋势。

第二:智在“聪颖”

俗话说两强相遇勇者胜,然而,随着世界科技不断发展,人类智慧无限的被开发,从而社会越来越文明进步。而科学技术也必然被竞技体育广泛地渗透移植和利用,传统的“勇者胜”必须赋予新的内涵。更新提出“决战瞬时智勇者胜”的理念,两强相遇“智者”胜的事例不胜枚举。为此世界有识的篮球人士不断强调用头脑打球,用智慧打球,打聪明球,打有文化有人文氛围的球,它是篮球运动在新世纪发展的又一新特点。

而智的基础则是提高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文化科技知识和人文修养,这样才能正确认识篮球运动的真谛,进一步把握其规律,进而使自己自由的驰骋于篮球运动的实践。

第三:高在“制空”

自20世纪70年代以及世界范围内的优秀篮球球队强化高的意识,围绕着高取种种举措,选择特殊高大的内线队员,普遍重视提高队伍整体高度,并确立了“无高不成队”、“不高难赢球”,以及“得高水平、高大中锋得天下”的理念。实践证明这不无道理,近20年来竞技篮球的确已成为巨人们的游戏。然而“高”的内涵都在于控制挂在空间的篮板、篮筐和篮球。因此,比赛规则对此不断修改,很多方面也无不既鼓励而又限制这一“高”的发展趋势。

第四:快在“ 节奏”

随着篮球运动技战术的发展需要,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篮球比赛的对抗性和商业化的观赏性价值,篮球比赛规则对进攻阶段再次进行了缩短时间的规定,不仅使比赛速度加快,而且比赛节奏反复变化。教练员和运动员对技术的训练、掌握和运用,对战术组织的配合与应变,都强化了时间意识和节奏意识。当今世界竞技篮球运动掀起了全面快的浪潮。“争取时间是掌握主动赢得胜利的基本保障”已成为各国优秀队伍的共识。“兵贵神速”这一兵家古训更引人信服。而高速度下的技巧则充分体现在快慢速度的转换。特别引人思考的是,传统训练理论上有章有序的常规训练意识,应适应世界篮球运动比赛中凶悍、快速对抗中有章无序的比赛实际(即有序中的无序),是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中研究的。这也是我国训练理论中滞后的一种现象。

第五:悍在“凶狠”

篮球运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允许职业选手参加世界性大赛以后,运用贴身攻防的对抗手段以及凶悍拼争的顽强作风是现代篮球比赛当代化的最明显特点之一。篮球场上“悍”的传统理解也出现了质的变化,“悍”不仅反映在思想、意志、作风、精神上,反映在比赛过程中拼争技术手段和战术方法的合理应用上,而且还体现在比赛规则的不断演进的导向上。例如,篮下高空拼争既要求身高和体质,有要求技能能力、智谋变化,而其中凶悍的作风是能否发挥上述优势,取得制空优势的保证;再如,规则对进攻时间的限制,要求进攻时以快速凶悍的行动将球推过前场,并利用仅有的不到20秒的时间进行凶悍的攻击。而防守时为了阻止对手进攻,则普遍取规则允许的身体接触,通过凶悍的追、逼、抢、打、断等防守手段的运用,从而使现代篮球比赛更具凶悍的拼斗性,时时出现精彩、激烈的比赛场面,不时给观众以悬念。

为此,世界强队强化凶悍作风的培养和体能体质的基础力量训练,以利于进行更凶悍的拼争。我国“八一”男篮之所以在建国50年来长久的保持良好的战绩,其比赛作风凶悍是基本因素。现代篮球当代化的体现之一,就是短时间,短距离的贴身凶悍对抗。所以说智慧与凶悍的结合,既是现代篮球运动的特点,也是现代篮球运动的结晶,更是现代竞技篮球比赛当代化的要求和特征。

第六:准在“高分”

投篮准是篮球运动攻守对抗得分取胜的唯一手段和目的,国际比赛高的形成,一是表现为三分投手多,命中率普遍提高,投距远,投点广,被称为篮球场上的“远程导弹”;二是攻守转换快,特别是进攻速度加快、次数增多,投篮机会增多,远、中、近都布有强投攻击手,而篮下均重视布置高大重量级的“地雷”――中锋强攻;三是十分重视投篮基本功训练,既要求投篮技术方法不单一、能变化,要要求动作扎实、正确和规范,而且要求在训练中对抗条件下投篮的高数量和高质量(据资料显示,世界强队每天要求运动员在对抗条件下进行投篮训练,一般在6.50米外区的不同角度定时定量投进500-600个球,这意味着一天每名运动员要投1000-1500次,而在投进的500个球中的命中率要达到55%-70%,以此保障在正式比赛中全队整体投篮命中率在50%以上,全队场次总得分不少于90分)。故世界优秀运动队都培养出了一批优秀投篮手,他们掌握投篮技术已达到技艺化水平,普遍具有在对抗条件下投篮方式多、投距远、变化多、机会多、区点多、出手点高、心态稳、投速快、篮下强攻威胁性强和命中率指数大的特点,任何一个球队拥有这样的投篮明星运动员多,就标志着队伍整体实力强。

现代篮球运动除以投篮准作为“准”字要求的基本点外,还要求掌握个体动作普遍准确,扩大“准”的其他要求,例如运用技术时机的准确性高,转换技术、战术判断时间的准确性高,但特殊和突出的是三分球投篮命中率普遍提高。远、中、近多点,多面投篮相呼应,以成为战术变化的基础和转危为安、反败为胜的主要手段。

第七:全在“综合”

现代篮球运动是一项多元、多型、多类、多变的综合的攻守对抗性运动项目。而对抗的胜负就取决于上述诸因素的有机综合统一,达到协调地融合成整体,具体反映在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员,围绕着迅速提高竞技水平,能在国际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从选材组建队伍,到实施训练、管理、培养规划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全面检测与培养运动员必备的专项基本条件,如对篮球运动专项的悟性与意识的全面性;专项身体形态的各部分比例的全面性;智能结构的全面性;体能素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技能素质、职业素质、道德素质的全面性;掌握与运用攻守技术、战术的全面性等等。从而使现代高水平运动队均衡的相对的具备能文能武,能攻能守,能左能右,能内能外,能上能下,能快能慢,使他们在比赛中适应不同的队伍,不同的打法,适应不同比赛阶段的不同环境下自由保持正常的心态,掌握应变的主动性。正由于全面自我教育、训练、磨练意识的加强,他们在比赛中都能随机待遣,由单一性常规型运动员,向多面性综合型运动员发展,进而为增添球队的整体实力和自身向特异性明星型运动员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全面、综合、特异的运动队及运动员已成为现代篮球实业家抢手的无上明珠,也是职业联赛观众观赏的夺目焦点,是现代竞技篮球当代化的重要标志。

1891年12月初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后为春田学院),由该校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发明,当年的篮球规则只有13条,奈史密斯博士于1939年去世,终年78岁。他未曾料到,由他创建的篮球项目竟然在二百多个国家流传市面着,而且至今美国篮球还誉满全球。 为了纪念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的篮球的功绩,在春田学院校园内修建了美国篮球名人馆-詹姆斯·奈史密斯纪念馆。

起初,奈史密斯将两只桃篮别钉在键身房内看台的栏杆上,桃篮上沿距离地面3.04米,用足球作比赛工具,向篮投掷。投球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每次投球进篮后,要爬将球取出再重新开始比赛。以后逐步将竹篮改为活底的铁篮,再改为铁圈下面挂网。

到1893年,形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篮圈和篮网。最初的篮球比赛,对上场人数、场地大小,比赛时间均无严格限制。只需双方参加比赛的人数必须相等。比赛开始,双方队员分别站在两端线外,裁判员鸣哨并将球掷向球场中间,双方跑向场内抢球,开始比赛。持球者可以抱着球跑向篮下投篮,首先达到预定分数者为胜。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条比赛规则,主要规定是不准持球跑,不准有粗野动作,不准用拳击球,否则即判犯规连续3次犯规判负1分;比赛时间规定为上、下半时,各15分钟;对场地大小也作了规定。上场比赛人数逐步缩减为每队10人、9人、7人,1893年定为每队上场5人。 1904年在第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第1次进行了篮球表演赛。1908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规则,并有移种文字出版,发行于全世界,这样,篮球运动逐渐传遍美洲、欧洲和亚洲,成为世界性运动项目。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将男子篮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统一了世界篮球竞赛规则,此后,到1948年的10多年间,规则曾多次修改,与现行规则有关的重要变化是:将得分后的中圈跳球,改为失分队在后场端线外掷界外球继续比赛;进攻队必须在10秒钟内把球推进到前场;球进前场后不得再回后场;进攻队员不得在"限制区"内停留3秒钟;投篮队员被侵犯时,投中罚球1次,投不中罚球2次等。1952年和1956年第15、16两届奥运会的篮球比赛中,出现了两米以上的多人,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曾两次扩大篮球场地的"限制区"(也叫"3分区");还规定,一个队控制球后,必须在30秒内投篮出手。60年代初有关10秒和球回后场的规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届奥运会后取消了中场线改画边线的中点而中止。1964年第18届奥运会后,又恢复了中场线,这些规定又继续执行。17年增加了每队满10次犯规后,在防守犯规时罚球两次,防投篮时犯规两罚有1次不中再加罚1次的规定。1981年又将10次犯规后罚球的规定缩减到8次。很明显,人员的变化的技术,战术的发展引起了规则的改变,而规则的改变又促进了人员和技术、战术的进一步发展变化。特别是50年代后期以来,规则的改变对篮球比赛的攻守速度,对运动员的身体、技术、战术以及意志、作风等各方面都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进了篮球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女子篮球是16年第21届奥运会上才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的。

篮球运动是1896年前后由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传入中国的,随后在北京、上海基督教青年会里也有了此项活动。在1910年的全运会上举行了男子篮球表演赛之后,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大、中学校的篮球活动逐渐开展起来,其中以天津、北京、上海开展得较好,水平也较高,当时的比赛规则很简单,在球场中间画一个约有1米直径的中圈,中锋队员跳球时一只手必须置于背后腰部,任何一足不得踏出圈外。技术也简单,中圈跳球后,谁接到球就自己运球,超过防守人就投篮。当时只会直线运球前进,传球方法是单、双手胸前传球,跑动投篮是用单手低手上篮,立定投篮无论远近都是用双手腹前低手投篮。1925年前后,进攻和防守的5名运动员,有了较明确的分工,中锋对中锋,后卫对前锋,有人盯人,各自盯住自己的对手。但前锋的职责是只管进攻投篮,不管退守;后卫的职责是只管防守抢截球,不管投篮。前锋和后卫很少全场跑动,只有中锋要攻守兼顾。以后又逐渐改为两后卫1人助攻(活动后卫),1人留守后场(固定后卫),两前锋也变为1人留在前场专管偷袭、快攻,1人退守后场助防。技术动作也有所发展,跑动投篮出现了单手、高手投篮,立定投篮出现了双手胸前投篮,传球出现了单、双手击地传球,运球出现了两手交替运球躲闪防守和超越防守向前推进的技术。规则中增加了罚球区和罚球线,队员犯规4次即被取消比赛资格,犯规罚球可由队长指定任何1个队员主罚。比赛时间分为上、下半时各2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每次投中或罚中后,都在中圈跳球,重新开始比赛。而中国篮球运动水平在1926年以后有了较大提高 。

篮球起源与发展

起源:现代篮球运动自1891年起源与美国。是美国东部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春田市)当时的青年基督教学校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当时称为"奈史密斯球"后又称"筐球"最后根据活动的内容是向篮球筐中投球,边形象的命为篮球。

一,初创时期(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

二,完善、推广时期(20世纪30至40年代)

三,普及、发展时期(20世纪50至60年代)

四,全面提高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五,创新攀高时期(20世纪90年代-)

今后发展的新趋势将继续向着"高" 、"快" 、"全" 、"准"、"全"和"女篮男化" 技术、战术运用技艺化的方向发展。

当代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世界篮球职业队伍参加奥运会,推动世界篮球运动跨入了一个崭新的创新发展,达到技艺化的新阶段。以1992年巴塞罗那第25届奥运会篮球赛中美国"梦之队"的绝妙表现,显示着篮球运动整体内容结构和优秀运动队伍综合智能、技能、能力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今后的发展新趋势在继续向着"高"、"快"、"全"、"准"、"变"、的含义将更富有新意,相互间将融为一体。从而使人感受篮球竞赛的球场越来越小;竞赛的时间越来越短,篮架越来越低;篮圈越觉越大;球场变化越来越快;攻守队员身体接触越来越近;越来越高;女子与男子的对抗形式越来越难分的新趋势。

一、"高"的新意

篮球运动的"高",时代已赋予其新意,"高"的内涵和外延均发生了新变化。第一,世界强队普遍重视队伍的整体身体平均高度的增长。美国等世界优秀队伍中的高大队员在第25届奥运会上均能将惊人的弹跳力、敏捷的奔跑移动以及无以伦比的技术和技巧融于一身,展现绝妙的表演,已成为当代世界篮球运动中高大队员的典范。第二,随着高大运动员大量涌现,高空争夺更为突出,能否占制空有优势,已成为衡量队伍水平的重要标志,于是创新的各种立体型的战术配合方法,为世界篮球运动增添了许多新内容。

二、"快"的延伸

篮球竞赛规则进攻有时间限制,一次进攻必须在30s内结束。世界篮球运动强化了"快"的意识,掀起了全面"快"的浪潮。今后的趋势有可能还要将进攻时间限的更短些,这便给篮球运动提出了更快的速度要求,进一步形成各种快的技、战术方法。

第一, 继续加快进攻速度,主动争取时间,增加攻击次数;第二,继续强调提高攻守转换速度;第三,继续提高运用技术和战术间衔接的速率,加快转换战术变化的节奏,都将给现代篮球运动向更高层次延伸。

三、"准"的发展

现在篮球竞赛积分的高的特点是:第一,以3分球为重点的投篮准确性继续提高;第二,掌握攻守技术、运用攻守技术与变化准确性提高。第三,战术配合的时间与空间、地面的接和的准确性提高。

四、"全的演进

现代篮球运动对"全"的要求是:

第一,运动员素质全面。

第二, 重视全面综合素质水平,陶冶自己成为既全面又有特长的队员。

第三,对教练员来说,必须高度重视并善于科学地使运动员具有以上诸多因素的开发与全面利用的才能,同时反映出教练员的全面才华和综合水平。

可见,未来要想成为世界性强队必须具有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全面整体成员中高大队员的数量和质量。

第二,特殊高大中锋队员的数量和质量,能给对方构成威胁力和实战攻击力。

第三,具有全面型明星队员以核心的组织才能、掌握绝招。

第四,全队个人和整体做战的速度,和节奏。应运用战术的简练性,应变意识、才智与能力的综和水平。

第五,具有独特的个人与全队整体防守的意识作风和看家本领。

第六,教练员智能结构的高层次和科学化训练,管理相结合的高水平

篮球位置1,2,3,4,5号是怎么排的?

1号位:组织后卫,也叫控球后卫,负责组织进攻。一般开球后接球运过半场的就是组织后卫了,过半场之后还要组织进攻,看哪个队友比较适合得分,在适当的时机把球传到他手中。

2号位:得分后卫,也叫攻击后卫,负责球队的得分任务。得分后卫是球队主要得分球员,技术不错,能在外线投篮得分,也能突破进入内线,有时候还能组织进攻。

3号位:小前锋,小前锋有点类似得分后卫,同样可以在外线投篮,还有突破内线,身材一般会比得分后卫高大一点。

4号位:大前锋,大前锋的位置有点像中锋,一般要协助中锋保护好内线的篮板球,主要得分手段是内线的进攻。

5号位:中锋,中锋是内线的大个子,守护着内线禁区,保护好篮板球,阻止对方球员突破得分,还要有一定的内线进攻手段。

1号位:控球后卫 ,也称组织后卫,顾名思义就是负责全队的组织串联,是球队的大脑,比如克里斯保罗,赵继伟等,控卫对运球技术要求非常高。

2号位:得分后卫 ,意如其名,主要任务就是得分,这个位置的球员技术出色,能突善投,是球队的主要得分手,代表人物有乔丹,科比,吴前等。

3号位:小前锋 ,也是负责得分,一般小前锋都有一手比较好的外线三分能力,身体素质出色,代表人物有詹姆斯,杜兰特,朱芳雨等。

4号位:大前锋 ,也叫二中锋,有身高有力量,护框能力强,一般是球队的第二高度,是中锋的得力帮手。代表人物加内特,邓肯,易建联等

5号位:中锋 ,是球队的第一高度,一般也是球队块头最大的球员,一般中锋的移动速度比较慢,主要负责镇守蓝下,得分,抢篮板等。代表人物奥拉朱旺,奥尼尔,姚明等。

以上都是传统划分方法,现在的篮球对球员的综合能力,要求原来越高,需要更多的3D球员,控卫不但能组织串联,还能得分,比如库里,罗斯。而小前锋更需要锋卫摇摆人,既能打得分后卫又能打小前锋,比如广东维姆斯。

还有内线3D既能打小前锋又能打大前锋,比如阿布都沙拉木。而内线球员,不光能保护篮筐,内线得分,还要求能拉出空间,到外面投三分,要有很好的移动速度。

总之随着小球战术的兴起,球员在场上的位置越来越模糊,对球员的要求越来越全面。

以上是笔者的一点浅显认知欢迎补充!

解答:

1号位: 控球后卫。主要责任是组织进攻以及指挥队友。

2号位: 得分后卫。以得分为主,必须要有非常稳定的得分能力以及技术。

3号位: 小前锋。必须分担球队外线得分的压力,并且防守对方的得分主力。

4号位: 大前锋。主要为禁区的防守、抢篮板或保护篮框。都必须要有一定的能力。是球队蓝领球员。

5号位: 中锋。球队里最高且最壮的球员,主要活动区域为三秒区附近,以背身单打以及补篮为主要得分手段,防守也以禁区为主。

篮球是一个团队的运动,在任何的一个位置上都必须要有能够对应的球员,这也决定了球员在球场上应该要做什么事情,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才能够帮助球队取胜。

不过因为现在小球时代盛行,传统的位置已经模糊掉了,身高7呎的西蒙斯本该打中锋或大前锋的,不过他在球队的位置却是控球后卫,而原本活动区域在禁区的中锋却必须具备着一定的投射能力,如雄鹿队的洛佩兹就是小球时代产生出来的新一代中锋。

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正确的1-5号位的认定。

1号位:控球后卫。

负责组织球队的进攻,以及合理的分配球权,并且需要具备超强的球场理解能力,以便于迅速地指挥队友应对,传球能力也是必备的技能,找到空位的队友,并且让队友能够轻松地得分。

传统1号位: 纳什、隆多、保罗。

小球时代的1号位: 库里、哈登、利拉德 主要是以得分能力为主,但是也具备着一定的助攻能力。

2号位:得分后卫。

得分后卫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球场上寻找最佳的出手时间,不管是外线或是个人单打能力都必须要有一定的水平,当然了,最重要的就是无球跑动的能力一定要有,才能将自己的破坏力发挥出来,达到得分的效果。

2号位: 科比、麦迪、乔丹。

3号位:小前锋。

主要的能力也是得分,但是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切入能力以及外线投射能力,内外线都要有一定的进攻水平,而且防守也都是防守对方的主要得分手,要得分也要防守,是球场上当爹又当娘的全能型球员。

3号位: 勒布朗、杜兰特、乔治。

4号位:大前锋。

主要位置是在禁区边缘,三秒区附近,大前锋需要有一定的中投能力,而且也必须要为队友掩护,还要保护球队的篮板以及护框,是球队里工作最繁忙也最累的球员,

4号位: 邓肯、罗德曼、加内特。

小球时代4号位: 格林。能够组织进攻还能够防守,而且也是球队无限换防的中枢,是无限换防战术的主要球员。

5号位:中锋。

球队里身材最高大也最壮硕的球员,活动区域也在三秒区附近,主要的工作就是背身单打或是用自己的身材去强打禁区,与大前锋共同的守护禁区的范围。

5号位: 奥尼尔、姚明、尤文。

小球时代五号位: 洛佩兹,护框能力优秀,还具备着不错的三分投射能力,能够为球队拉开空间,还能够自主得分。

结语:

如果每一队都有各自的特色那就好看了,马刺队的团队篮球、太阳队的跑轰战术、活塞队的坚硬防守,各具特色的球队在争取总冠军的荣耀,到底矛与盾的对决谁能获胜?这是当初最吸引我的地方。

现在比的就是谁小球战术打得好,无限换防守得好,快速反击打得进。没有值得注意的球队,可能只剩马刺队在坚守团队篮球的传统而已吧!

玩篮球也看篮球,多年观察到,篮球场上从1到5号位的情况实际上一直在变化,而且这种分法越来越模糊。

传统来讲,1号位也叫控卫或者组织后卫,是进攻发起者,是掌控球队节奏的角色。2号位称为得分后卫,要有出色的得分能力,多是外线或中距离投射和控球突破篮下这种任务的首要人选。3号位是小前锋,“小”字很能说明特点,要有穿插机动性和快速攻防的能力,得分和外线牵制通常是这个角色的主要任务。4号位是大前锋,对机动性要求低于3号位,但需要更强悍的身体,攻防主要针对低位内线。5号位就是所谓的中锋了,低位篮下的攻防是他主要的势力范围。

传统上来看,这五个位置你只要看球员个头大小差不多就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个子从低到高基本就是1到5号位了。但是每个位置的角色和任务却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球员的身体特征也在转变。各个位置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趋势。

早些年中锋是绝对的核心,低位强攻得分被当做最稳定最高效的方式,因此5号位有许多低位得分能力出众的球员。乔丹加入联盟时大致就是样的时代,他也亲手改写了低位球员的作用,2号位内外兼具这种打法潜移默化改变了5号位的角色,从以得分统治到防守立身,内线得分逐渐淡化。在中锋和分位角色转变的同时,其他位置也在转变,小前更多强打,大前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外线掩护和穿插,控卫开始极具攻击性。

随着各位置角色的转变,1到5号位这个说法也常常被缩减成了三个位置,外线、锋线、内线。这也是因为球员无论从技术、身材、任务都在趋同,小前锋比大前还高,大前锋不比小前锋移动慢,这样难免破除了界限。

然而从五到三的缩减似乎并不是终结,场上同时出现五个类似的球员,曾经可能想不到,到如今已初见端倪。小球的打法不是说球员变小了,也不是单纯速度提升了,实际就是五个位置极度趋同了,传统从1到5号这个位置的界限开始模糊,每个球员都能成为组织进攻的发动机,每个球员都能随时换位应对外线和内线对手。

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随着球员身体、训练的进步,攻防新技术的不断开发,不是没有可能完成从五到三,从三到一的转变,再没有一到五号位的明确区分。

首先1号卫控卫,也叫控球后卫,顾名思义,这是球场上的大脑,负责串联队友,通过运球,传球给队友创造得分机会,这种控卫也叫传统控卫,一般由球队中技术细腻,移动灵活,控球技术高超的人担任,NBA中这种控卫典型的球员包括,俄克拉荷马雷霆的保罗,菲尼克斯太阳前控卫史蒂夫纳什等,当然也有得分能力炸裂的控卫球员,比如马赛克队的维斯布鲁克。

2号卫分卫,也叫得分后卫,这个位置球员往往拥有强大的得分能力,对于控球和传球技术没有过高的要求,但对于联盟顶尖分卫詹姆斯哈登来说,技术和得分能力都在他身上有了很好的体现,NBA中这个位置上典型的球员有詹姆斯哈登,勇士队的克莱汤普森,太阳队德文布克以及马刺队的德罗赞。

3号卫小前锋,作为一名锋线球员,3号卫的球员需要有更强壮的身体,同时也要保留一定的持球推进能力,以及一定的控球技术,因此这个位置上的球员可以说是一个球队中属于比较全能的角色,像联盟中的詹姆斯,杜兰特以及雄鹿队中的字母哥都属于锋线球员中的全能型球员。

4号卫大前锋,这个位置的球员身高一般来说要更加高大,肌肉纬度要更加出色,作为一名内线球员,该位置球员要拥有灵活的脚步,出色的对抗能力,以及一定的策应能力,还要有强大的护框和篮板球保护的能力,这个位置的球员由于身材高大,缺乏灵活性,因此自主进攻能力不需要太强,但要有一定的吃饼能力,内线进攻能力,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内线球员都开发了三分球的技能,像联盟中活塞的格里芬,勇士队的格林都拥有一定的三分球能力。

5号卫中锋,一般是球队中身高最高的球员,这个位置上的球员要拥有出色的篮板球能力,二次进攻的能力,以及出色的爆发力,因此这个位置上的球员往往可以做出极具暴力美学动作的扣篮,但由于身材高大缺乏灵活性,因此也是缺乏运球和突破能力,缺乏外线进攻手段,像篮网队的小乔丹,热火队的白边,但也有综合能力出色的中锋,包括大伤之前的考辛斯,以及中国长城姚明。

我们这些看球多的人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可是有些刚刚接触篮球的新手并不知道这些几号位具体代表着什么,接下来我本着造福大众的原则,为大家普及一下这些几号位具体代表的是什么。

1号位:看比赛时,站在最外面的球员被称为一号位,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控球后卫,他们可能很少进入内线,只是做组织工作。代表的球星有库里、威少等,这些球员都是组织后卫也就是我们说的一号位。

2号位:这个位置上的球员一般负责得分,因此这是得分后卫的带名次。控球后卫是大脑,而得分后卫往往就是终结比赛的那个点,他们在球场上更多的就是得分,代表球员像乔丹、科比呀,都是这个位置上的名人。

3号位:这个3就是中间位置上的球员,即为锋线球员,所以这个位置代表的是小前锋,他们可以打外线也可以往内线去,一般的小前锋都比较全面。这其中的代表球员也是名气很大,包括詹姆斯、伯德等一批球员。

4号位:这个位置就是接近在罚球线以内了,因此4号位指的就是大前锋,他们更多的是在三分线以内和禁区内活动,很少有擅长投篮的大前锋,不过时代在变,这种大前锋在增多,其中的代表人物有马龙、波什等等。

5号位::5号位就是篮球场的最里面,指的就是合理冲撞区那一块,所以这个位置就是中锋。中锋的活动位置非常的固定,一般很少出禁区,他们就是防守和抢篮板这几项任务,随着篮球的发展,中锋的作用越来越小了。代表人物姚明、奥尼尔等人。

篮球场上每队各出5名球员留在场上,每个人说打的位置都不同,也就是常说的一号位到五号位,这几个位置是怎么排的呢?

一号位:控球后卫

控球后卫简称控卫,主要是梳理球队的进攻,负责球队的组织和串联,是球队的大脑和发动机。控卫通常运球过半场,眼观六路,及时将球传给处于合适位置的队友。 代表球员有:斯托克顿、基德、保罗、纳什、马克-杰克逊。

这五人都是传统型控卫,以组织串联为主,既能自己得分,也能助攻队友得分。他们的个人总助攻数都达到10000+,是目前 历史 助攻榜前五人。

二号位:得分后卫

得分后卫最主要干的活就是得分,这个位置的球员不仅个人技术要全面,同时还要承担起球队的进攻重任,能投能突,在球队陷入得分荒的时候及时站出来帮助球队得分。 代表球员有:乔丹、科比、艾弗森、韦德、杰里-韦斯特。

纵观NBA 历史 ,得分后卫一直是最重要的位置之一,因为出色的得分后卫可以用他们的得分来主宰比赛,甚至决定一支球队是否是冠军队伍。NBA 历史 最好的两位得分后卫是乔丹和科比,两人都拥有超强的得分能力,关键时刻力缆狂澜。

三号位:小前锋

小前锋有点类似得分后卫,不仅进攻端能帮助球队得分,防守端也能盯防对方的得分手。这就要求这个位置的球员身体素质比较强,个人技术比较全面。

现役球员最出色的两位小前锋是詹姆斯和杜兰特,詹姆斯是个全能战士,得分、组织、助攻、篮板、抢断、盖帽和突破都是一把抓。而杜兰特的得分效率更强一些。

四号位:大前锋

一般情况下,大前锋的球队的第二高度,仅次于中锋。大前锋有身高和力量,进攻比较全能,防守端可以帮助中锋协防。

NBA 历史 上比较出色的大前锋有:邓肯、诺维茨基、加内特。

五号位:中锋

中锋通常是一支球队身高和体重最高的球员,在场上主要负责得分、篮板和防守。中锋是球队的防守屏障,由于移动缓慢,通常情况下镇守篮下护框,面临的防守压力非常大。

中锋位置的代表球员有:奥拉朱旺、奥尼尔、大卫-罗宾逊、尤因、姚明。

以上的一号位到五号位都是传统的划分方法,不过随着小球时代的到来,NBA比赛的节奏发生了变化,场上的各个位置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多的球员都可以从一防到五。比如詹姆斯、追梦-格林、字母哥、杜兰特等。

一般来讲,篮球是团体配合项目,五个位置是有分工,有合作的,密切配合,相辅相成,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赢球!具体分工是:

一号位,就是组织后卫,他是球队的灵魂人物。开球后由他控球快速推进到前场。一般场上队长就是由核心后卫来担当。球队靠他来穿针引线,盘活队伍。比如老八一队的阿的江,辽宁队的李晓勇,江苏队的胡雪峰等。

二号位,得分后卫。它基本上就是中投,或者溜进底线的分。像辽宁队的郭艾伦,公牛队的乔丹,湖人队的科比等。

三号位,小前锋,主要是打配合,寻找机会进攻得分抢篮板球。像老八一队的张劲松,苏队的胡卫东等。

四号位,大前锋,主要是和中锋之间相互配合,创造机会,一旦出现机会,立即投篮分。像老八一队的刘玉栋,山东队的巩晓彬等。

五号位,中锋,主要是内线防守和主动进攻得分点。像大鲨鱼奥尼尔,姚明,王治郅,巴特尔等

当然,这些分工只是暂时的,相对的,大家的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赢得比赛!

其实这个很好明白呀。

就拿辽宁队来说一下吧。

1号位是控位,那就是郭艾伦赵继伟的角色。

2号位是分位,那就是老哈的角色。

3号位是小前锋。就是刘志轩的角色。

4号位是大前锋。就是巴斯和李晓旭的角色。

5号位中锋。就是韩德君的角色。

对辽宁队来说现在很无奈,韩德君受伤了。不得不由大外援巴斯客串位,效果并不理想。

1号位和2号位也不是绝对的。3号位和4号位也是如此,他们都可以相互转换位置。

为辽宁队加油!

1号位:组织进攻,串联全队,出色的外线防守,有三分投射能力最佳。代表人物:基德,保罗。(PS:库里、纳什防守稍弱,魔术师、斯托克顿没看过不敢说,艾佛森利拉德欧文这种不属于传统1号位了)。

2号位,外线投手,不需要进攻手段特别丰富,但是三分和中远距离的投射能力一定要出色,代表人物:汤普森、雷阿伦(PS:乔丹,科比、韦德这种不属于传统2号位,他们做了很多三号位做的事情)。

3号位,外线进攻终结者,需要拥有极强的外线进攻能力。代表人物:杜兰特,麦迪,安东尼(PS:乔丹科比这些顶级分位做的都算是三号位该做的事情,还有强调一个人詹姆斯,感觉不属于纯粹三号位,他更像是1.3.4三个位置的结合体)。

4号位,出色的篮板能力,出色的篮下防守能力,出色的协防能力,说白了就是高级蓝领,大前锋又被叫做影子中锋,就是给中锋擦屁股的。代表人物:罗德曼(PS:邓肯马龙加内特这些人都是把中锋当成影子的人,属实过分了,还有一个人诺维茨基,他属于穿着4号位衣服的3号位了)。

5号位,拥有一切内线进攻技巧,如果说3号位是外线终结者,那五号位就是内线终结者。代表人物:贾巴尔,奥尼尔,奥拉朱旺姚明(PS:太多优秀的中锋了,但是如今联盟的中锋都不纯粹了,都拉到外面去了)。

如果选择一个传统的1-5号位,我会选择:

保罗:出色的大局观,略脏但绝对实用的防守,以及一手不错的投篮,唯一的缺陷就是炮哥有点矮。

汤普森:极其扎实的防守,和一手恐怖的三分,克莱在我看来就是NBA最好的3D球员,没有之一。

杜兰特:在进攻终结这个方面我觉得NBA这个金字塔的塔尖站着两个人:乔丹,杜兰特。中锋的身高,空位的球感,恐怖。

罗德曼:除了得分助攻不行罗德曼把在球场上可以做的一切都做到了极致。NBA 历史 最好的蓝领。

奥尼尔:篮下巨无霸,没什么好解释的,唯一的缺点罚篮愁人啊。

我选的是尊重传统位置定义的球员。如果真的选择一个我认为NBA最强阵容的话,我会选:

乔丹,汤普森,杜兰特,邓肯,奥拉朱旺。攻防两端完美。

排球五种位置,哪个位置球员最重要,对球队成绩影响最大?

排球赛场上有五个位置,其中包括两个主攻,两个副攻,一个接应,一个二传和一个自由人。这五个位置的球员,他们在赛场上的职责不同,但是每个球员都非常重要,甚至是缺一不可。

主攻的主要职责就是扣球得分,同时还要负责拦网、防守和一传。主攻作为一个边攻手,需要负责球队的得分,或者为队友拉开空间。用时当对手在自己这一侧进攻时,主攻也要负责拦网。再加上现代排球追发主攻手,所以主攻也要承担一传和防守。接应的作用于主攻类似,也是负责边攻得分,拦网等工作。

副攻则是主要承担拦网,同时还要负责球队的快攻。只要对手进攻,副攻都要进行提前判断,然后高高跳起进行拦网。而且当一传到位时,副攻也要利用快攻为边攻手创造进攻机会,或者自己快攻得分。

二传则是球队的大脑,主要负责为队友传球,但是也要进行拦网和防守,所以二传的任务比较重,球队的表现与二传的传球有着直接的关系。自由人作为球队的防守核心,主要负责一传和防守,也是长场上非常重要的位置。那这五个位置中,伤病对他们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是边攻手,也就是主攻和接应。这两个位置的球员,因为要跳的高,同时要大力扣球,所以肩部和膝盖的伤势会比较严重。如果膝盖有伤 肯定会影响他们的弹跳和速度,如果肩部有伤,又会影响他们的扣球力量。

其次就是副攻。副攻位置上受到膝盖伤势的影响比较大,因为副攻几乎在每个防守回合中都要起跳,所以对膝盖的损伤比较大,同时副攻还要在网前大范围的移动,因此膝盖损耗比较大 而膝盖影响球员的弹跳,所以副攻受伤病影响比较大。

第三点就是二传。其实二传的膝盖也比较容易受伤,因为传球时不仅需要膝盖发力,而且由于二传身高都不高,而对手又喜欢在二传头上突破,所以二传在拦网时需要尽量跳的更高,这也加重了他们的膝盖损耗。

最后就是自由人。自由人不需要很多的弹跳,但是需要判断和速度,同时还有很多次都是倒地救球,因此自由人也经常会受伤。那伤病对那个位置的影响最重呢?

伤病对每个位置的影响都很大。无论是膝盖受伤还是肩部受伤,都会影响边攻手的进攻效率,而膝盖伤势对副攻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二传如果有伤,那球队的进攻节奏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自由人的伤病更是影响球队的防守,所以 健康 才是球员最大的财富。

看了回答区,绝大多数回答都认为主攻最重要,个别说接应重要或者说主攻、接应最重要。

我的观点是二传最重要。看看中国女排夺冠的 历史 ,都是中国拥有世界最佳二传的时候。但1986世锦赛、2003世界杯、2004奥运会,中国均没有世界级主攻手和强力接应。

中国女排世界三大赛夺冠记录1、1981年世界杯冠军(孙晋芳)

2、1982年世锦赛冠军(孙晋芳)

3、年奥运会冠军(杨锡兰)

4、1985年第四届世界杯冠军(杨锡兰)

5、1986年第十届世锦赛冠军(杨锡兰)

6、2003年女排世界杯(冯坤)

7、2004年奥运会(冯坤)

8、2015年女排世界杯(丁霞、魏秋月)

9、2016年奥运会(丁霞、魏秋月)

10、2019世界杯(丁霞)

中国女排夺冠的 历史 说明,没有世界级优秀二传,很难夺冠,没有世界级优秀主攻或接应,还可以通过战术调整进行弥补。

排球是需要全体球员密切配合的运动项目。二传是球队的场上指挥官,球队的大脑。战术执行的核心。作用独一无二,无人可以取代或弥补二传的作用。

其它位置球员,如果发挥欠佳,还可以由其他人弥补。因此,二传才是排球运动最关键的位置,对球队成绩影响最大的球员是二传。

球队上场队员由自由人,二传,接应,副攻,主攻组合而成一部运转中的机器。场上进攻主要由主攻负责,副攻接应次之,二传是负责攻手球权的分配,让攻手以最舒服的姿势出手而不被拦是二传的任务,接应副攻在主攻受阻的情况下要保证能下分,另外除副攻外,队员应能接好一传,使全队能与自由人一起,保障全队的攻防转化,这里也足能看出二传的功底会影响到全队的进攻效果,因此也就看出二传作用更明显一些。

排球场上按照分工不同有五个位置,分别是主攻、副攻、二传、接应和自由人,其中主攻和副攻各俩人,其他位置一人,总共7人构成一个完整的阵容。但比赛时场上只有六人,自由人可以随时替换后排的任何一人,一般都是替换后排的副攻。中国女排的主打阵容由主攻朱婷和张常宁、副攻颜妮和袁心玥、二传丁霞、接应龚翔宇和自由人王梦洁组成。

这五个位置的球员相辅相成,都很重要。主攻主要承担一传和进攻任务已经防守和边拦网,包括很多不到位的调整攻;副攻主要是拦网和进攻,拦网是全网长都需要照顾到,进攻则主要是一传到位后的快球;二传当然就是组织进攻套路,合理分配球,也有边拦网任务;接应位置有的只管进攻,如欧美球队的暴力接应,有点需要一传防守进攻都兼顾,如亚洲球队的保障型接应;自由人就是承担后排的一传和防守任务。

对中国女排来说,主攻是进攻核心,承担任务最重,对球队成绩的影响也最大,没有朱婷,中国女排的实力大打折扣。对欧美球队来说,接应是进攻核心,对球队成绩的影响也最大,没有博斯科维奇的塞尔维亚女排和没有艾格努的意大利女排,立即变成世界二流球队。

一般来说,主攻或者接应是球队最重要的位置,对球队成绩影响大。

[捂脸]当然是保障型主攻张常宁最重要了!

有了主攻位置的保障型边攻手张常宁,携第一接应龚翔宇、第三二传刁琳宇、国家队新人倪非凡、小加比吴晗、边缘国家队员王辰玥、许璐瑶,这些实力雄厚的江苏队员,可以蔑视津、粤,以被双杀战绩傲视群雄!逢双强京、沪高挂免战牌,不屑一战!

勇夺‘’排位赛冠军‘’!高奏凯歌,浩浩荡荡的集体牧羊!把前四名甩在了身后,赞![赞]

所以说,主攻位置,保障型最重要!尤其是张常宁,太好了,她决定着一支球队的胜负!对球队的战绩影响最大!不知这样回答,其粉是否满意?

个人感觉主攻最重要,不但要接好一传,还要负责扣球得分和拦网。没有好的主改,很难成为世界一流球队。

排球场上五个位置其实并不绝对,譬如四二配备,就没有接应二传位置,MB0配备就没有副攻位置,悉尼奥运周期之前也没有自由人位置。而排球发展到现在,以两主攻,两副攻,一二传,一接应配备的五一配备成了绝对的主流,而自由人只是一个后排替换队员,她是不算在一个位置里的,充其量算一个首发球员。而主攻又分为大主攻,小主攻,副攻又分为大副攻和小副攻,每个人的司职都是有些区别的。

排球运动这类集体项目,每一个位置都很重要,一支队伍没有大的短板,就能立足于一流强队,如果一个队伍没有什么短板的同时还有绝对的强点,那么这支队伍就具备争金夺银的实力,一次比赛只有一个冠军,而仅仅是用冠军去衡量一个队伍的实力,也略显片面。什么是没有特别短板的队伍?无疑是攻守相对平衡的队伍。在一支具备争金夺银的队伍中,最重要的一个人无疑是核心,也就是离开了这个人或者这两个人队伍的实力就会下降一个档次,这样的队员,被称作核心。

在如今的几个最强队伍当中,塞尔维亚有双核心主攻米哈伊洛维奇和接应博斯科维奇,意大利有核心艾格努,中国队有核心朱婷。这三个队伍都是短板并不明显,且有绝对强点。如果核心出了问题,这三支队伍实力就要下降一个档次,直接退出金牌争夺,对球队的影响是绝对的。

回顾2000到2016几届奥运会,除了2000年奥运会mvp为古巴副攻手托雷斯获得,2004由中国女排的二传手获得mvp称号外,2008mvp获得者为巴西女排的帕乌拉,2012为韩国女排的金软景,2016为中国女排的朱婷,也就是这三届奥运会的mvp都是由攻守平衡的主攻手获得。而世锦赛mvp的获得者里,除了2006年为日本女排的二传手竹下佳江获得,2002年世锦赛mvp为意大利接应托古特,2010为俄罗斯主攻手加莫娃,2014为美国女排主攻手希尔,2018世锦赛mvp为塞尔维亚接应二传博斯科维奇。而历届世界杯mvp的获得者为03的波兰接应格林卡,07意大利的副攻手吉奥利,11为意大利的主攻手科斯塔格兰德,15和19都是中国女排的朱婷摘得。综合新世纪三大赛的结果来看,mvp获得者为主攻的次数为:8次,为副攻和二传的次数各为2次,为接应的次数是3次。

主攻位置获得mvp的次数是远远超出其他位置的,虽然这并不能说明主攻就必须是一个队伍的最重要位置,但至少可以说明,世界级的好主攻,是大多数队伍都追求的。

任何球类项目,对成绩影响最大的往往都是「攻手」,赢球靠进攻, 攻手的强弱对球队的成绩有直接影响。

比如:足球中的前锋,篮球中的中锋,当然,在排球中也是如此 但是,在不同类型的女排球队中,攻手的重要性又不一样:

1)亚洲球队看主攻。

亚洲球队由于打法传统是以主攻为攻防核心,注重整体作战,所以,主攻的强弱对球队成绩影响很大。

比如:对于中国女排来说,当我们主攻强大的时候,往往也就是球队成绩最好的时候 这最典型的就是郎平时代和朱婷时代。

2)欧洲球队看接应。

欧洲球队由于身体条件强悍,更适合男子化打法,那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她们的优势,以己之长克彼之短,所以,她们往往以接应为场上核心、专司进攻,这样,接应位置的强弱就对球队成绩有直接影响。

比如:塞尔维亚的博斯科维奇 ,意大利的艾格努,俄罗斯的冈察洛娃,荷兰的斯洛特耶斯等。

3)美洲球队看副攻。

美洲球队的打法与亚洲和欧洲又有所不同,由于她们身体柔韧性出色,移动迅速、爆发力强、弹跳惊人,所以,特别喜欢打快球,这样,她们的副攻位置就人才辈出、特别抢眼,副攻位置实力的强弱对球队成绩影响很大。

比如;美国女排的阿金拉德沃 ,巴西女排的法比亚娜等,在球队的快攻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她们的发挥好坏对球队成绩影响很大。

所以说:不同风格的球队,位置的重要性也不同,但是, 排球又是一个高度依赖配合的项目,位置又都非常重要,不可或缺。

可能有些朋友会说:五个位置都重要呀?其实这是一种不懂排球、似是而非的回答!排球这个集体性质的球类项目与篮球、足球、手球、冰球一样、位置分工不同、责任自然不同。排球主要靠进攻获分、局分25分、如平直至两分见胜负、打三局至五局。所以要想取胜、就得下分、攻手的能力和发挥最为重要!攻手有主攻、副攻、接应三个位置、一般的主攻手指两个站对角位的边攻、如中国的朱婷、李盈莹、张常宁等、应该是中国队的主要得分点、这也是大多数国家用的步局,但有些国家阵容有些变异、因人而异、如塞尓维亚、意大利、土耳其、德国、荷兰等主要靠接应这个点得分、主攻其次!但全球绝对没有把副攻放在主要得分点的!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球队的主攻和占有20%比例球队的接应是一个队最主要的得分手段、中国则属前者!

以一个老球迷多年的看球经历来说说这个问题,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二传,当然是二传,别无其它选择。

我们来分析一下,大球类的比赛,都是以结果胜负,排球也不例外。谨以中国女排为例,排球场上,能得分的方式有这样几种:

一是进攻得分,包括四号位主攻的进攻,二三号位副攻的进攻,还有二号位(包括后二)后三、后四的进攻得分。在攻手方面,我们向来不缺好手,从郎平、张蓉芳到李国君到孙玥,再到杨昊、朱婷,这些队员在主攻位上大杀四方,令对手闻风丧胆。吴咏梅、赵蕊蕊、刘亚楠、张萍、薛明、马蕴文、杨珺菁都有自己最拿手的进攻手段,让对手望球兴叹。

这些击穿对手防线,轰烂对方地板的扣球,着实能让球迷热血沸腾,连呼过瘾,也是大多数球迷喜爱排球的G点所在。

二是拦防得分,这是前排队员的业务范围,尤其以前排副攻为重,因为她要左右移动并到二号位或是四号位配合主攻和接应的拦网,需要脚步快、手型硬、判断准,挺难的,所以,副功很难练好,这么多年了,我们的副攻也就出了南北长城徐云丽和颜妮,往前十来年,我们有世界第一拦网手赵蕊蕊,再往前三十年,我们还有天安门城墙周晓兰。其余的副攻无论出名不出名,基本都是以快攻进攻见长,而不以拦网著称。

拦网得分最能涨士气,让对方撞上铜墙铁臂的G值绝不比轰炸对方半场低,好的拦网手能让对方未战先怯,虽是被动防守,但威慑力不比攻击低。

三是发球得分,发球是排球场上的发起向对手的第一次攻击,高质量的发球,让对手一传不到位,组织不起有效攻击,甚至能直接得分那就更好了。不过在总得分里,发球得分占比极小,一局球里能有一两分是发球得的,已经很不错了,就别奢望更多了。19年世界杯上张宝让日本队连吃五次瘪,把九妹脸都发白了的事,可遇不可求。

而关键时刻派上发球好的队员上场发球,对方心里忐忑不忐忑不知道,但接发失误的概率大大提升,比如16年奥运女排决赛最后一球,张宝的一个异于往常的前驱球,塞尔维亚的自由人直接送了个探头,惠若琪一击而中,金牌顺利到手。这个镜头很经典,大家不会忘记吧?

四是偶然得分,比如二传的二次球偷袭,很少见啦,毕竟只能偶尔偷一下,如果屡屡用些招,对方不急,自己的教练就该着急了。这种得分方式很多二传非常拿手,塞尔维亚的二传奥杰年诺维奇是一例,经常放冷箭,让对方防不胜防。我们女排的魏秋月也很擅长,背吊对方四号位,捅个后场,经常得分。

再比如自由人垫球到对方球场直接落地得分(16年奥运会女排决赛中林莉就有过这样的得分)这就更罕见了,只能靠撞大运。

以上是主动得分,另外,排球场上还有一种得分是被动的,那就是对方失误送的分。不管怎么样,这也算是把分拿到自己手中了,但是如果一支队伍把得分的希望放在希望对方失误上,那基本没啥希望!比如日本队,自己主动得分的能力欠缺,就是靠防守磨对手,直到把对手磨失误为止,所以日本队很难取得多好的成绩。

综上来看,想要取胜,就得要拿分。而扣球或者拦网得分那一下是最激动人心的,也是最能让球迷记住的精彩一刻。扣球又是得分最多的技术手段,所以很多人觉得攻手或者拦网手在排球里最重要,我有不一样的看法。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二传位置,其次是一传,再其次是防守,最后才能数到攻手。

大家都知道二传是球队的大脑,灵魂,中枢。设想一下,如果二传的手上功夫不行,传出的球总是倒三角,让攻手扭着腰去扣,甚至发不上力、借不上力,你还想让攻手扣出去的球有杀伤力吗?

二、四号位传成倒三角,再好的攻手也会把本该势大力沉的扣球变成软绵绵的轻拍处理球;

二、三、四号位球传低了,再好的攻手也只能打脸平快,甚至失误下网;

慢吞吞地把球推到攻击位置,不等攻手下手,对面就有四支甚至六支手伸在那里等攻手了,还怎么扣?

脚步慢一点,赶不到球的正下方,发不上力,只能推个急速旋转的球到攻击位置,掉头球让攻手怎么处理?

脑子一迷糊,逮着一个不下球的攻手不停地传,或者死传那个快要累半死的攻手,其他人都闲得无球可打,还怎么得分?

总之,二传没做好,整个球队就像一部运转不良的机器,嘎吱吱作响,攻手们只能像木偶一样被动地处理球,得分也就只能像公鸡下蛋一样地难了。

相反,如果二传做得非常好,那球队可能就会发生质的改变。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

14-16年的美国队,光速二传格拉斯把美国队传出一个世锦赛冠军,让美国队始终走在女排强队的前列。而格拉斯退役后,没有了她的美国女排,被中国队打得满地找牙,甚至荷兰女排都能把美国队逼上绝境。

12奥运周期的日本队,1.59米的竹下佳江,把二流的日本女排传成了准一流的国际强队,甚至传出了个世锦赛和奥运会的铜牌。竹下退役后,日本队境况如何呢?还不是沦落成二流球队,谁都可以欺负一把,至今九妹还找不到满意的二传人选,二传位置的人换来换去,就没有让她满意过。

还有塞尔维来队,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二传奥杰年诺维奇,硬上把名不见经传的塞队传成了世界杯、奥运会亚军,世锦赛冠军。

还有意大利队,一个马里诺夫,就让球队发生了质的改变,硬是把中国队按在了世锦赛的赛场上摩擦,让中国队饮恨世锦赛。

还有泰国队的二传努特萨拉,硬是凭一手出神入化的传球技术,把泰车女排传成了亚洲项尖球队,甚至从中国队手里抢走过亚洲王者的桂冠,送给郎平一个384的不雅称号。

再来说说我们中国女排

我们从来不缺优秀的二传手,从五连冠时期的孙晋芳、杨锡兰、苏惠娟,到白银时期的何琪、诸韵颖,再到黄金一代的冯坤、宋妮娜、再到12、16奥运周期的魏秋月、丁霞,各种赛事的二传奖项没少拿。也正是因为这些优秀二传手的穿针引线,分配组织,才让中国女排在世界女排的强队排行榜上长期位居前列。

大家不会忘记冯坤和刘亚男配合的背快,球都落地了,拦网队员还没跳起来。大家也不会忘记14年世锦赛对阵意大利时,魏秋月把一个差点过网的球单手传了一个平拉开到四号位给朱婷扣中。这些经典的传球,也正是让球迷们沉醉排球的乐趣所在。还有我们的二传真接应海胆丁霞同学,冷不丁的二次扣球,也是让队手头疼不已。

如果没有这些优秀的二传手输送炮弹,我相信,再强大的攻手,强如郎平、朱婷,也只会望球兴叹!你说哪个位置重要?

二传,当然是二传,别无其它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