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安徽城市篮球联赛-2015年安徽

tamoadmin

1.如何参加CUBA的篮球比赛?

2.为什么很多篮球比赛在济源开赛呢

3.肇庆的大哥大姐,康威这个体育品牌你们觉得怎么样?

如何参加CUBA的篮球比赛?

2015安徽城市篮球联赛-2015年安徽

进入CUBA的条件:首先必须进入自己大学的校队,这样才能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前提是你的大学应该在CUBA联赛。不是每个大学都可以参加CUBA,它是一个联盟,就像nba一样,是联盟制的。如果这个学校属于CUBA联赛,他可以参加。现在中国也有一个大学篮球竞赛联赛,大学篮球。

参加CUBA的球员通常是各大高校的篮球特长生,也就是一些有篮球特长,被专门招进学校的学生,甚至是退役球员。不过CUBA的年龄是有限制的,退役选手应该不太可能参加比赛。扩展信息:CUBA的影响:CUBA联赛保持着600-700支球队、近万名运动员和教练员、2400多场基层选拔比赛、160场分区赛、15场男女四强赛的规模,在全国高校产生了广泛、深入、持久的影响,在社会上树立了积极、健康、进步的形象,

被誉为中国篮球的“希望工程”CUBA的影响力也可以用权威媒体的监测数据来解释。自1998年成立以来,CUBA联赛一直是中央电视台固定的赛事之一。根据央视大二传媒研究院提供的收视率调查结果,第九届CUBA男子八强、女子四强的平均收视率达到0.8,最高为1.3。我有过这样的经历。让我告诉你一些事情。首先你要进入校队,然后你要在校队表现好,你才能代表学校。

然后就看你的硬实力了,分为初赛、赛区赛、十六强赛、四强赛四个阶段。(1)基层初赛:(比赛地点由主办单位与承办单位协商确定)每年9月至12月:设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的高校组队进行初赛。大赛的具体时间、地点和方式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行决定小学预赛必须在学校进行。

为什么很多篮球比赛在济源开赛呢

一个人口不足70万的中原小城,却拥有一座世界一流的篮球馆.走进小城,却遭遇美国式的街头篮球,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小城?它和篮球又有着怎样的渊源呢?本期<走遍中国>将带您走进济源,感受中国式的篮球。

在济源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篮球文化的氛围。篮球不仅是济源的城市名片,更构成济源深厚的体育文化底蕴。前不久,济源市委书记周春艳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个人”。素有“体育书记”、“篮球书记”美誉的周春艳说起篮球,总是如数家珍,豪情满怀。据她介绍,近年来,济源市先后获得“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篮球城市”等多项殊荣。现在,拥有66万人口的济源市活跃着900多支篮球队。

“请你吃饭,不如上球场流汗;请你喝酒,不如上球场打球;请你打牌,不如去看球赛。”这种“篮球新时尚”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济源人的生活习惯。篮球在济源的确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较高的竞技水平。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篮球就是济源人民最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1990年以来,济源先后承办了3次国际篮球赛事,9次国家级比赛和12次省级比赛。济源农民篮球队曾代表河南省在全国农动会上两次取得较好名次;济源代表队还连续3年获得“苗苗杯”(中学生)篮球赛冠军。2003年,河南女篮落户济源。

为了打响“全国篮球城市”的品牌,济源市委、市早在2002年就出台了《关于加快篮球事业发展的意见》,并召开全市性动员大会,提出了“以篮球为载体,把群众体育做红做火;以篮球为龙头,把体育竞赛做活做新;以篮球为产业,把体育经济做大做强;以篮球为名片,把济源形象做亮做美,争创体育特色市和体育经济发展先进市”的体育事业发展思路。篮球界有人感叹:“能把篮球工作写进市委的文件,都可以进国家篮球博物馆了!”

思路有了,接下来就是实干。为给济源篮球事业发展构建坚实平台,投资2.5亿元、占地近300亩的“中国·济源篮球城”于2003年1月动工,其主要建筑包括篮球馆、训练馆、6个带看台的灯光篮球场和运动员宾馆等,其中篮球馆于2004年10月竣工投付使用。

现在,济源篮球城的篮球馆已成为济源市的标志性建筑,它那半个篮球造型、闪着银灰色亮光的穹顶,无声地阐释着济源人对篮球的深爱和对体育梦想的追逐。当记者走进这座面积20200平方米、拥有5500个座位的篮球馆时,不禁感叹其精巧的设计和现代化的专业设施。篮球馆的玻璃天窗用自动化控制,当馆内空气浑浊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自动打开,排放烟雾和浊气,而半透明的房顶设计,在白天不开灯时也可达到正规比赛的光线要求;另外,为了消防安全,馆内还安装了国内少见、河南省内体育馆中独此一家的消防炮……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元伟啧啧称赞:“这种先进一流的篮球馆,不仅在整个河南省,即便是在整个中西部,甚至整个中国,都是一流的!”奥运会冠军陈中也表示:“济源篮球城一点都不比雅典奥运会的篮球馆逊色。”

一流的篮球馆建成了,不是光给人看的。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篮球产业,济源市成立了“济源篮球城发展有限公司”,按照市场化运作,服务赛事,获得了经济效益,使体育产业成为济源市新兴的产业,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潜能。截至目前,该公司以篮球馆为依托,已经相继承办了50多场国内外重大篮球赛事,全国男篮甲A俱乐部13支球队首次夏训和夏季联赛也在此举行。与此同时,篮球馆还发挥了它的社会服务和社会公益功能。在今年全国男篮夏训期间,济源180多名残疾人被请到篮球馆观赛;今年护士节期间,济源的护理工作者也被请到篮球馆观赛。济源市还准备出台有关老年人、残疾人和生活困难人员观看篮球比赛的优惠措施。在济源市领导看来,济源篮球城不仅是篮球竞技的理想场所,它更是人民群众的一片乐土。

通过篮球城的建设,我们会看到一个更新、更美、更和谐的济源!

肇庆的大哥大姐,康威这个体育品牌你们觉得怎么样?

康威是中国最早的运动品牌,1986年成立,而李宁是1990年.

康威在以前很牛的,90年代中期才让李宁超过.

2001年11月,广州因九运而备受国人注目;有一个名字也在九运会上成了注目的焦点——康威。

几乎有近半数的运动员穿的都是康威的运动服,康威赞助了包括广东、江苏、湖南、湖北、天津在内的9个代表队。

康威,是很多青少年耳熟能详的名字,但他们可能现在还不知道,这是中国人自己的运动品牌。它就在广州,它的掌门人曾经是篮球冠军。

他的名字叫黎伟权。

“信誉是我的第一桶金”

15年前,黎伟权下海。创业资本只有1000元和一辆破单车。

和大多数的运动员一样,他也一头扎进了运动服装的阵营中。不过他没有用自己的名字,甚至都没有品牌,和现在不少还梦想用自己足够知名的名字,卖没有任何优势的产品的运动员们相比,黎伟权与众不同。

对黎伟权来讲,20年前的一幕至今如鲠在喉。黎伟权随广东篮球队出征国外。一场球下来,队员们在场下休息,因为汗湿而掉色的球衣,把人家的沙发染红了。老外因此嘲笑:MadeinChina,劣质品。

愤怒使黎伟权第一次有了下海投身运动服装业的念头。而真正让黎伟权下决心的,是他做教练时捉襟见肘的3年。80年代初,运动队的经费明显不足,看着运动员们没有鞋穿,补给也不够,黎伟权连自己的摩托车都卖了。但始终是杯水车薪。

黎伟权一咬牙,从此走上了创业的漫漫长路。

创业伊始,黎伟权就经历了原始积累的艰辛。1986年,黎伟权去成都参加服装博览会。没有座位,他在火车上整整站了40个小时,下车的时候,脚已经肿得穿不进鞋子,只好将鞋子挂在脖子上,光着脚提着两大包的样品走出车站。

光有艰辛并不足以成事。让黎伟权完成资本原始积累最关键的因素是信誉。提起当年,黎伟权仍深感自己的:“尽管原始积累的资本很少,但是我仍然有两手资金。因为信誉好,厂家愿意赊货给我,经销商也愿意用现款提货。”很明显的,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经销商对康威都很有信心,这种信心来源于康威长期的承诺。经常有客户打电话来定货时,黎伟权要求销售部先查看有没有现成的产品,并将真实的情况告诉对方。款到发不出货就是言而无信,黎伟权这样要求他的员工。

信誉的力量不仅是康威的活广告,而且还多次帮助黎伟权度过难关。90年代初,康威的市场地位日渐巩固,黎伟权开始尝试多元化,投资期货和房地产,但是贸然进入带来严重的后果,黎伟权损失了上千万。在危急关头,客户的信任和支持帮助他度过了难关。

也许是黎伟权享受了太多由信誉带来的幸福,信誉这两个字已经融为康威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几年前,康威刚开发的新品运动鞋上市,但是由于技术不够稳定,运动鞋在东北地区抵不住严寒出现了裂缝。黎伟权立即派人飞赴东北,将这批价值300多万元的鞋全部召回销毁。

“我们的目标是做国际品牌”

长久以来,以耐克和阿迪达斯为代表的洋品牌占据着体育用品市场,也霸占着消费者的眼球。

康威就是要和强龙同台竞争,因为黎伟权相信,强龙始终难压地头蛇。更何况,以康威和李宁为龙头的民族品牌从来也没有出现像其它行业那样的恶性竞争,更多的是合纵连横共驭外敌。黎伟权对这种联合的解释有很浓的体育味:我们(指李宁)在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大家有共识,给同行做个榜样,一致振兴中国的体育用品行业。

从创业伊始,康威就定下了长期经营策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终夺取大城市。康威最早的扩张是面向中小城市的。中小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都有限,对于他们来讲,以耐克和阿迪达斯为代表的洋品牌价格太高。洋品牌的进入受到限制。这正是康威的市场所在。黎伟权认定康威生产的是大众化的体育用品,生产的是学生和普通工薪族买得起的运动产品。这符合中国的消费国情。凭心而论,康威产品的技术含量并不比洋品牌差,但是价格却只有洋品牌的1/3到1/2。因此黎伟权的要求就是“洋品牌进不去的地方,康威都去”。现在几乎每个省都有康威的全资的连锁专卖店,用黎伟权的话讲就是“除了西藏,中国版图上的所有省份都有康威的足迹”。曾经有朋友在新疆偏远的小城市看到康威的专卖店,大吃一惊可为佐证。

黎伟权曾经说过,康威手中有一张王牌,就是中国潜在的庞大的体育用品消费市场,占领了这个市场就意味着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与国际品牌相抗衡的一席之地。

策略上的成功给康威带来了丰硕的成果。以安徽省为例,1999年,康威的销售额就已经高达4000万元人民币。如今,康威已经完成了“农村包围城市”这一步,正向着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驱直入而来。从此,康威在中心城市开的第一家专卖店就设在广州繁华的农林下路,第二年又进驻北京的王府井,占地500多平方米。从此康威正式在国内体育用品市场上与洋品牌真刀真枪的正面交锋。黎伟权不无兴奋的告诉记者,现在在中国体育用品的市场上,民族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洋品牌。

康威的胃口不止这么大,黎伟权的胃口也不止这么大。最近黎伟权常说,中国加入WTO对康威来讲是件好事。入世以后关税降低了,更有利于康威走出国门。康威在中国中心城市立足以后,下一步就是将康威的品牌做到国际上去。当然这需要很长的时间。不过康威不惧怕伴随WTO而来的竞争,因为早在3年前,它和耐克就已经正面交锋了。

在与洋品牌的竞争中,黎伟权一边学习,一边摸索,创造出了康威自己的品牌之路:将制造业的利润让给生产商,将零售业的利润让给零售商,康威挣的是品牌管理的利润。同时,康威还将国际化的理念做到了细节上,1993年康威的第一部电视广告在美国诞生,用的是国外的摄影师,国外的和国际化的包装手段。以至于很多人在最初看到康威这个牌子的时候,竟错误地以为它是国外的品牌。2000年,黎伟权将广告策略作了重大的调整,由原来的主要集中于品牌推广转向销售终端,康威投入了2000多万元对全国的专卖店进行整体形象的改善,给专卖店统一着装。

难以割舍的体育情结

黎伟权出身于运动员,他的角色优势就在于他对于中国体育脉搏准确的把握,在体育圈子里他积累了庞大的社会。

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很少看到康威在媒体上做广告,经常看得到的是康威赞助的体育赛事。康威的名字联系着几十个专业体育运动队伍和国内外体育赛事:中国女子举重队,中国手球队,中国女子篮球队,中国女子曲棍球队,亚洲职业篮球超霸赛,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等等,黎伟权本人还兼任好几个体育协会的会长。

1986年,康威创建伊始,黎伟权就开始零星的赞助体育;1996年康威赞助参加首届东亚运动会的中国代表团,从此与赞助体育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2000年,康威首次赞助了首届全国职业高尔夫锦标赛,这是中国目前职业水平和奖金最高的高尔夫球赛事。黎伟权也是中国企业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为高尔夫球比赛长期以来都是由像沃尔沃这样的国际品牌赞助的。曾经有人笑谈,黎伟权的工作安排中起码有一半的时间是和体育界打交道。

当然,体育就是康威生长的土壤。九运会,对康威来讲是个天赐的良机,在康威的大本营举行如此盛大的体育比赛。黎伟权紧紧抓住了这次机会。虽然说成衣的生产不过是几个月的时间,但是前期的准备早在一年以前就开始了。选择合适的代表队,公关,谈判,签约,不同的代表队有不同的款式和色彩的要求。虽然说,为了九运会,康威几乎竭尽了全力,但是这也让更多的中国人认识了康威,记住了康威,也打破了以前运动会上满眼“李宁”标志的惯例。

在记者的访中,黎伟权还透露,康威正在酝酿建设康威运动城,这是一个集康威的研发中心、生产中心、物流中心和运动场于一身的花园式体育中心,占地350多亩,如果建成以后将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运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