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历届奥运会举重冠军都有谁
2.奥运举重目前最高的世界记录是多重
中国历届奥运会举重冠军都有谁
1、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
(1)曾国强:男子52公斤级
(2)吴数德:男子56公斤级
(3)陈伟强:男子60公斤级
(4)姚景远:男子67.5公斤级
2、1996年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
(1)唐灵生:男子59公斤级
(2)占旭刚:男子70公斤级
3、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
(1)占旭刚:男子77公斤级
(2)杨霞:女子53公斤级
(3)陈晓敏:女子63公斤级
(4)林伟宁:女子69公斤级
(5)丁美媛:女子+75公斤级
4、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
(1)石智勇:男子62公斤级
(2)张国政:男子69公斤级
(3)陈艳青:女子58公斤级
(4)刘春红:女子69公斤级
(5)唐功红:女子+75公斤级
5、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
(1)龙清泉:男子56公斤级
(2)张湘祥:男子62公斤级
(3)廖辉:男子69公斤级
(4)陆永:男子85公斤级
(5)陈燮霞:女子48公斤级
(6)陈艳青:女子58公斤级
(7)刘春红:女子69公斤级
(8)曹磊:女子75公斤级
6、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
(1)王明娟:女子48公斤级
(2)李雪英:女子58公斤级
(3)林清峰:男子69公斤级
(4)吕小军:男子77公斤级
(5)周璐璐:女子+75公斤级
扩展资料
现代举重运动始于18世纪的欧洲,英国伦敦的马戏班常有举重表演。19世纪初,英国成立举重俱乐部。最初杠铃两端是金属球,重量不能调整,比赛以次数决胜负。后来,意大利的阿蒂拉(Luis Atila)将金属球掏空,通过往球内添加铁或铅块调整质量。1910年伯格(Casper Berg)将金属球改成重量不同、大小不一的金属片。
1891年在伦敦皮卡迪里广场举行首届世界举重锦标赛。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第1届奥运会上,举重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当时不按运动员的体重分级别,只有单手挺举和双手挺举。在1920年的第7届奥运会上,开始按运动员的体重分成5个级别,并改为单手抓举、挺举和双手挺举。这为近代举重比赛奠定了基本方式。
1924年改为单手抓、挺举和双手推、抓、挺举5种。1928年取消单手举,保留了双手举的3种形式。由于推举易使运动员的腰椎受伤,裁判的尺度也难以掌握,因此1972年奥运会举重比赛后,正式公布取消推举。
1896年,举重便被列入了在雅典举行的首届现代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当中。但当时选手没有等级之分,不管运动员身材体重如何,谁举起的重量最大便获得胜利,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了1920年奥运会。1920年,举重成为奥运会的固定比赛项目。
1932年的奥运会上举重被分成了5个重量级别,3个正式比赛项目--抓举、挺举和推举,在悉尼奥运会上男子举重已发展到有8个级别,而从1972年开始就不再设立推举。从那之后,举重在奥运会上没有任何变化,但在悉尼奥运会上出现一个重大的变化,那就是举重在奥运会上不再是男性的专利,女子举重历史上首次登上奥运大舞台。女选手们进行7个级别的角逐 。
近代竞技举重运动兴起于18世纪末,最初盛行于欧洲。19世纪80年代初期,首先在英国而后在美国,人们开始将举重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
百度百科-举重
奥运举重目前最高的世界记录是多重
女队:
中国女举一向以整体实力强著称,2000年悉尼奥运会夺得全部4枚金牌,2004年雅典奥运会除李卓收获48公斤级一银外,剩余3枚金牌没有旁落。
本届奥运会48公斤级是中国女举金牌必保级别,陈燮霞是近一年来涌现出的一匹黑马,包揽了2007年亚锦赛、世锦赛全部三项冠军,并以120公斤创造了挺举新的世界纪录,风头直逼2006年世锦赛冠军杨炼和2002、2003和2005年三届世锦赛冠军王明娟,是目前该级别呼声最高的参赛热门人选。
剩余4个级别,陈艳青、刘春红分别为2004年雅典奥运会48公斤级、69公斤级冠军;刘海霞、曹磊则是2007年世锦赛63公斤级、75公斤级冠军;均是世界一流强手,具备一定的冲金实力,为此马文广曾挠头坦言女举选派奥运参赛级别实属“幸福的烦恼”。
男队:
反观男举情况,整体实力相对较弱,上两届奥运会先后夺得1枚和2枚金牌,但2004年之后则呈上升趋势。当下奥运重点备战队员除上届奥运冠军69公斤级张国政、获62公斤级雅典奥运金牌后升级改打69公斤级的石智勇、2005年世锦赛77公斤级金牌得主李宏利、2006年世锦赛56公斤级冠军李争外,还有伤愈复出已恢复至巅峰状态的62公斤级名将张湘祥、85公斤级陆永。
几名小将在今年大赛的表现同样让人击节叫好,56公斤级龙清泉、69公斤级廖辉在今年国内最后一次奥运选拔赛上一鸣惊人风头盖过了张国政、石智勇和李争三名将;62公斤级张杰在2008年亚锦赛上以刷新世界记录的总成绩夺冠更是让世界瞩目。
目前77、85公斤级人选已无悬念,男举也提出了62、69公斤级金牌必保的口号。但此次奥运会中国其他三个级别人选均处于“难产”状态,原因仍是众将各有优势,究竟派老将还是新人,到底哪个级别双保险?再次成为马文广面前一道幸福的难题。